比利时卢森堡省,为什么面积比卢森堡还大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瓜分卢森堡

作者|雄鹰

责编|Thomas

欧洲三大强国——英国、法国、德国的交汇处,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该地区被称之为“低地地区”,在现代由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组成。

这三个国家中,卢森堡大公国面积只有2500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袖珍国家。2021年,卢森堡人均GDP高达13.5万美元,是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低地三国,卢森堡面积最小

然而,除了卢森堡大公国之外,低地还有一个以“卢森堡”为名地方,即比利时下辖的“卢森堡省”。

比利时卢森堡省的面积4400平方公里,与卢森堡大公国接壤,是卢森堡面积接近2倍。然而卢森堡省的人口只有28万,相当卢森堡人口的(60万)一半不到。

▲卢森堡省和卢森堡大公国的位置

那么,低地怎么会有两个叫“卢森堡”的地方,比利时的“卢森堡省”为什么比卢森堡的面积还大呢?

一、显赫一时的卢森堡

荷、比、卢三国所在的地方,因地处莱茵河等多条河流的下游,海平面不到1米,是欧洲地势最低洼的地区。这里被称为“Netherland(尼德兰)”,意译即为“低地”。

▲低地地区的卫星云图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低地归属于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被一分为三。

西法兰克王国就是法兰西王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的雏形。

▲法兰克王国的分裂

被划入中法兰克王国的尼德兰(低地)一直以来都是因东西法兰克王国争夺的地区。

公元855年,中法兰克国王洛泰尔去世后,尼德兰被东西法兰克王国瓜分。因此,尼德兰地区逐渐被两大文明影响,形成了日耳曼语族的德语、荷兰语(东法兰克),以及罗曼语族的法语(西法兰克)混杂的局面。

▲中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下的尼德兰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不仅国王有自己的封地,王国的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也都有自己的封地。

在尼德兰地区,当时隶属于西法兰克王国的阿登伯爵继承了尼德兰南部的阿登高原领地,成为当地领主。

当时无论是东西法兰克王国,都没有形成中央集权。东法兰克公元962年改为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87年,雨果·卡佩继承西法兰克王国王位,名为法兰西王国。

▲雨果·卡佩,法兰西的创始人

公元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通过战争占据了阿登高原。阿登伯爵的后人康拉德被神圣罗马帝国封为卢森堡伯爵,该地区的名称从阿登伯国变成了“卢森堡伯国”。

卢森堡伯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分布

由于缺乏中央集权,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各邦国之间通过相互征伐、联姻的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12世纪时期,卢森堡伯爵实现了领土的扩大。

由于各邦国都没有统一帝国的实力。13世纪,七个势力最大的邦国建立了“皇帝候选制度”。

七个实力最强的邦国可以成为皇帝的选帝侯,卢森堡伯爵所在地也是其中之一。

▲卢森堡家族的第二位皇帝——查理四世

从13世纪到15世纪,卢森堡家族迎来了“高光时刻”,产生了三位帝国皇帝。13世纪时期,卢森堡家族的亨利四世被选举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进入了卢森堡王朝时期。在1354年,卢森堡的地位从伯国提升到公国。

1355年,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此后,卢森堡家族利用这个优势,不断为其家族扩张领土。1364年,卢森堡公国的面积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面积是今天卢森堡面积的4倍。

▲鼎盛时期的卢森堡伯国地盘(红色)

二、法、普分割卢森堡

14世纪时期,不仅是神圣罗马帝国,隔壁的法兰西王国也没有确立中央集权。当时法兰西是多个诸侯国组成的联合王国,国王仅仅控制着巴黎(法兰西岛)及其周边地区。

法兰西的诸侯国中,势力最大的是东北部的勃艮第公国。勃艮第公国利用法兰西王室忙于英法百年战争(14-15世纪)之际,扩张领土,并染指神圣罗马帝国的尼德兰地区,占据了除了卢森堡伯国之外的尼德兰。

1437年,卢森堡王朝的绝嗣成为了卢森堡地位的转折点,卢森堡在帝国的地位下降。卢森堡家族的领地沦为神圣罗马帝国其它诸侯和勃艮第公国觊觎的对象。

▲西吉斯蒙德,卢森堡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

1443年,勃艮第公国通过战争,占领了卢森堡,将其划归为入尼德兰。由于勃艮第公国是法语国家,统治者在包括卢森堡地区在内的尼德兰南方推广法语。卢森堡地区逐渐形成这里法语、德语交错的局面。

▲勃艮第公国的地盘,包括卢森堡和尼德兰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随着英法百年战争法国的胜利,法兰西王室通过收回各地的权力、战争的方式加强中央王权,控制了除勃艮第公国之外的大部分土地。

1477年,勃艮第公国的大胆查理在对外战争中身亡,仅留下一女玛丽(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但是,勃艮第公国不承认女性的继承权。

▲南锡战役,大胆查理阵亡

勃艮第公国被“一分为二”,法国借机收复了勃艮第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因娶了查理的女儿,获得了包括卢森堡在内的尼德兰大部分领土。

16世纪时期,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通过与西班牙的王室联姻,获得了西班牙的监国权。1516年,因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卡洛斯出生在尼德兰,而卡洛斯又继承了西班牙王位,因此,包括卢森堡在内的尼德兰地区成为了西班牙属地。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占据尼德兰

此时西班牙正在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世界性的殖民帝国。尼德兰凭借着地处北海的优势发展贸易,商贸十分繁荣。

尼德兰地区繁荣之时,也是宗教改革之时。特别是工商业发达的尼德兰北方越来越不愿意被天主教教义所束缚,因此,尼德兰北方改信新教。

包括卢森堡在内的尼德兰南方依然坚持天主教信仰。

▲中世纪时期尼德兰的繁荣

工商业发达的尼德兰地区被称为“西班牙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1556年,西班牙国王对尼德兰征重税。

西班牙是狂热的天主教国家。为了维护统治权威,西班牙设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尼德兰北方的新教徒。

1568年,在西班牙的经济和宗教的双重压迫下,尼德兰爆发独立战争。

▲尼德兰战争

1581年,新教徒为主的尼德兰北方七省脱离西班牙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荷兰)。

包括卢森堡在内的尼德兰南方(天主教徒为主)留在了西班牙,成为“西属尼德兰”。

宗教改革后,神圣罗马帝国也出现了新教同盟(北方)和天主教同盟(南方)的对立。1618年,以勃兰登堡-普鲁士(北)为首的新教同盟,和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南)为首的天主教同盟爆发战争。

随着战争的爆发,外部势力也参与了其中。西班牙站在天主教同盟一边。法国虽然也是天主教国家,但法国觊觎尼德兰南方的卢森堡。因此法国站在新教同盟一边,和西班牙站在了对立面。

▲法西战争(1635年-1659年)

战争最终以新教同盟胜利告终。1659年,西班牙和法国结束战争状态。西法两国签订《比利牛斯条约》。西班牙将卢森堡南部割让给法国。卢森堡遭遇第一次分割。

▲卢森堡历史上的三次瓜分

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包括卢森堡在内的尼德兰南方,从西班牙易手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一直维持到1790年代。

▲1789年的奥属尼德兰(深绿色)

1792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君主制的大革命。这引起了欧洲诸多君主国的恐慌。他们组成反法同盟入侵法国。

1794年,法国战胜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后,将战火烧到尼德兰地区。1795年,法国占领了尼德兰南方(奥属)和独立的尼德兰北方,尼德兰南北全境被法国占领。

▲1812年时期法国地图,包括低地地区

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后,欧洲各君主国组织起了更大规模的反法同盟,拿破仑战争爆发,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灭亡,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放弃帝号。

不过,拿破仑战争最终在1815年以法国失利告终。欧洲各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处理拿破仑战后的欧洲秩序。战后,法国恢复了君主制,波旁王朝复辟。

战胜国决定,尼德兰以南方(比利时)并入北方(荷兰)的方式,重新获得统一。

卢森堡的归属也是维也纳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此时的卢森堡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但因为地处法国、普鲁士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普鲁士以卢森堡曾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为由,希望获得卢森堡的主权。但主导会议的英国不希望普鲁士势力过大,拒绝普鲁士合并卢森堡的要求。

普鲁士虽然没有得到卢森堡的全部领土,却得到了卢森堡东部2400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取得了在卢森堡驻军的权力。

卢森堡剩余部分从公国提升到“大公国”,卢森堡大公由荷兰国王担任。卢森堡与荷兰组成了共主邦联。

▲1815年的尼德兰(绿色)和卢森堡大公国(浅绿色)

为了防止荷兰彻底独吞卢森堡,条约还规定拥有荷兰王位的奥兰治·拿骚家族(奥兰治家族和德意志的拿骚家族联合)继承原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领土时,必须遵循原神圣罗马帝国的“半萨利克法”,只有家族内所有男性后裔绝嗣的情况下,才能由女性继承原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

荷兰王位继承不受半萨利克法的限制,这为日后卢森堡大公国的独立提供契机。

三、比利时割占卢森堡

维也纳会议规定的尼德兰南北统一,是以南方加入北方(荷兰)的形式统一的。虽然统一后以海牙和布鲁塞尔为双首都,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北方(荷兰)主导的新教政权手里。

北方采取歧视天主教徒的政策,引起了南方天主教徒的强烈不满。当时的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在全国推行强制荷兰语政策,点燃了南方法语区人民的怒火。

尼德兰南北方因为宗教、语言问题时常冲突不断。

▲比利时独立战争

1830年,尼德兰南方(比利时)发动起义,宣布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同属天主教镇压的卢森堡大公国坚定支持比利时独立。在卢森堡大公国境内,西部地区主要是法语区,因此当地人更是参与了比利时独立的过程。

1839年,在英法普等大国的干涉下,比利时最终独立出来。独立后的比利时虽然是荷兰语区、法语区并立,但总体却采用“独尊法语”的政策,成为了事实上的法语国家。

▲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左)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右)

卢森堡尽管加入比利时独立革命,但境内德语和法语并立。英国、普鲁士极力阻挠卢森堡并入比利时。

在大国压力下,比利时吞并卢森堡的计划最终破产。虽然比利时没有吞并卢森堡全境,但卢森堡西部的法语区成为了比利时觊觎的目标。

1839年,荷兰、比利时等国在伦敦签署《1839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卢森堡将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西部法语区割让给比利时,东部的德语区继续留在尼德兰北方(荷兰),与荷兰组成共主邦联。

▲卢森堡被三次瓜分

比利时占领了卢森堡的法语区后,将占领区设置为比利时的一个省——卢森堡省。至此,欧洲形成了两个以卢森堡命名的地区——比利时卢森堡省、以及与荷兰组成共主邦联的卢森堡大公国。

四、卢森堡完全独立

比利时独立后,卢森堡大公国和荷兰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共主邦联,实际上两地的陆地联系已经切断,卢森堡成为了“飞地”。荷兰对于卢森堡大公国的控制越来越弱。

1842年,卢森堡撰写了第一部宪法,为“事实独立”的第一步。同年,卢森堡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成为了关税同盟的一员。

▲卢森堡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灰色)

1866年,德意志两大邦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为了德意志统一大打出手。普鲁士撤出了在卢森堡的驻军。

普鲁士军队的退出,给法国吞并卢森堡机会。此时荷兰遭遇财政危机。1867年,法国向荷兰提出了购买卢森堡的方案。

法国此举遭到普鲁士和英国的恐慌。在德意志邦国和英国的压力下,1867年,各国签署《1867伦敦条约》,确认卢森堡为中立国,荷兰国王依然兼任卢森堡大公。

▲《1867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的中立

荷兰和卢森堡共主邦联的形式一直持续到1890年。1890年,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去世时未留下男性子嗣,维也纳条约规定荷兰王位不受半萨利克法限制,因此威廉三世女儿威廉明娜继承了荷兰王位。

但卢森堡大公受到半萨利克法限制。威廉三世本人虽没有留下儿子,但其远在德意志的亲戚拿骚家族依然有男性子嗣阿道夫(威廉三世的远房堂弟)。根据半萨利克法,阿道夫继承卢森堡大公的位置,即阿道夫一世。

由于荷兰和卢森堡出现了不同的君主,这标志着卢森堡实现了完全的独立。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国界和边境至此完全确立,一直延续至今。

▲卢森堡独立的第一任大公——阿道夫一世

历史上脉络相近的尼德兰(低地)地区,最终形成了三个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从历史脉络上看,荷比卢三国因地处英法德交界处,注定成为了大国争夺的对象。甚至到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三国都没能逃脱战争的荼毒。

二战后,三国利用地处“十字路口”的优势,成为了欧盟的六大创始国。

▲欧盟的创始国

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说法语的卢森堡省和说德语(卢森堡语被视为德语的分子)的卢森堡大公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

比利时和卢森堡都扮演着“超级联络人”的角色,如今,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为了欧盟总部所在地,卢森堡大公国则拥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以及欧洲投资银行,成为了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洲第三首都”。

THE END
0.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黑色星期五现在喜好骑士们的年轻人,一定熟悉欧洲三大骑士团 欧洲三大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德语:Deutscher Orden) 这是一个主要以德国人组成的天主教骑士团,所以也称为德意志骑士团,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圣玛丽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团于1190年在耶路撒冷王国的阿卡成立。 条顿骑士团徽章 今天,条顿骑士团还在,总部设在维也纳条顿骑士团教堂(1834年奥皇重建) 圣殿骑士团(jvzquC41yy}/lrfpuj{/exr1r1=e79;47:?6em
1.德国霍亨索伦城堡(BurgHohenzollern)打卡古堡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发源地,而霍亨索伦家族(Hohenzollerns)则是欧洲的三大王朝之一,是勃兰登堡-普鲁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的主要统治家族,“霍亨”意为“高贵”。 霍亨索伦古堡始建于11世纪,老城堡后来被毁坏;1844年,德皇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在一封信中提到,在他19岁时在这座jvzquC41yy}/onnrkct/ew46ue;jhoo
2.欧洲三大河流游轮之旅2023此次维京游轮航行的全程是游历欧洲大陆的三大河流:莱茵河、美因河和多瑙河,探索荷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八个欧洲国家,我们只会去其中的前四个国家。这将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对我们来说是首次河流航行,相信将成为一次终生难忘的历程。 jvzquC41yy}/onnrkct/ew46s8np5rh
3.浣洋诀3.9.1游牧的精髓日耳曼八虎闯欧洲图表1欧洲三大河流分布(莱茵河、多瑙河) 图片来互联网 小武连忙翻出了一张欧洲三大河流的示意图,注意到了莱茵河、多瑙河的位置,点头道:“莱茵河以东,正是今天德国的位置。这下我明白了,日耳曼人只是起源于德国的土地上,但那还是在罗马帝国的时代。如今早就不是这样了,作为‘游牧民族’,大部分日耳曼部落早在一千jvzquC41yy}/lrfpuj{/exr1r1lf9A=974;g6;
4.从西班牙教堂看欧洲宗教及其建筑——西班牙葡萄牙宗教文化殿堂经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到达大西洋开始的地方罗卡角、卡斯卡伊斯小镇、塞维利亚、龙达、格拉纳达、瓦伦西亚、巴塞罗那、萨拉戈萨、又回到马德里,匆匆游览了见证西班牙历史的托莱多圣约翰修道院&真正的天涯海角罗卡角&波尔王朝的文化遗迹马德里皇宫&波尔汗布拉宫&桂尔公园&高迪之城&007小说诞生地&古城遗产&私奔之城&地中海明珠jvzquC41yy}/onnrkct/ew44o;yvk>7
5.波恩、科隆、法兰克福;三城行摄游(德国行之六,结束篇)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中期,完成于19世纪末期,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集雄伟与细腻于一身的科隆大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哥特式教堂。从建筑规模和装饰艺术质量来看,科隆大教堂均胜过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筑,因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jvzquC41yy}/onnrkct/ew45d{>:2pg
6.意大利全景14日游(米兰+威尼斯+五渔村+比萨+佛罗伦萨+罗马+驱车返回罗马,途径世界三大皇宫之一- 卡塞塔皇宫。【 卡塞塔皇宫(入内参观)】意大利最大的宫殿, 也是欧洲前三大宫殿。由波旁王朝查理三世于 18 世纪开始建造, 设计仿造凡尔赛宫,可与凡尔赛宫和马德里皇宫相媲美,内部的装饰相当的华丽精致,于 199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也被用作许多电影的拍摄地。抵达罗jvzquC41yy}/ojkgpi}p0ls1ucrfu86297?8:B3jvor
7.中世纪西欧法律的多元一体建构国外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了欧洲法律史学(European legal history)。该学科发端于德国并逐渐传播到欧美等其他国家,主要探讨欧洲共同的法律传统及其命运,在中世纪西欧法律变迁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这种欧洲法律史学不仅保留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残余,而且往往陷入欧洲中心论的泥沼,因而从20世纪末以来就有jvzquC41yy}/e|xp0et0ftizr5{iua|iyim44248of:5s14634:71v4634:734a;6996520yivvq
8.“蓝色东欧”译丛简介在遭受不公正的政治劫难后,他把幼时的失语看作一个深含寓意的先兆,曾写诗自嘲:“卢齐安·布拉加是哑巴,犹如一只沉默的天鹅。”历史上,特兰西瓦尼亚饱经磨难,曾是争霸欧洲的三大帝国拉锯争夺的地盘。在布拉加出生和青少年时代,特兰西瓦尼亚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是罗马尼亚人与匈牙利和日耳曼等少数族群杂居的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7236532:9/29314872;9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