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版图结构决定国家命运
我们来看一看中国、欧洲、美洲的地图,它们浓缩了三个地区的宿命。
欧洲的特点是中间碎小,周边庞大,这样的版图对国家和地区发展最为不利。古罗马时期,欧洲曾是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统一国家。罗马帝国解体后,基督教在意大利形成一个权力中心,德国皇权在北部形成一个中心。汉字中,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就为“患”,欧洲力量就开始内耗,皇权和教权、多个皇权之间相互损耗,欧洲大陆内斗愈演愈烈,最终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结构性的矛盾所致,以至拿破仑、希特勒包括默克尔都没能实现欧洲统一。英国作为岛国,更是不希望欧洲大陆统一,因为破碎有利于它运筹帷幄。今天英国又退出了欧盟。这就是欧洲的命运,内耗太多。
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力量分布呈现“2.5规律”。在欧亚大陆地区,尤其在它的北纬50度到北纬30度之间,只能存在2.5个战略力量。假设欧洲是一个合力板块,其战略力量之合是1,亚洲也是1,那中亚一定是0.5。再设,如果中国或欧洲任何一个板块破碎,其战略力量之合就会降低0.5,中亚就会上升至1。不管如何变,欧亚大陆的战略力量之合永远是1+1+0.5=2.5,其中这个0.5在其他两个战略力量的极限之外,谁也无法填补,更不要说控制,因为各自的“皮筋”都拉不到、力所不及,更多内幕可关注微信号:dongtaineican。欧洲在古罗马时候强大,中国也是强大的,当时是秦朝和汉朝,这时中亚是破碎的。罗马之后,欧洲大陆破碎,中国基本是统一,这时欧洲的战略合力下降了0.5,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崛起,中亚战略合力就上升为1。清末中国衰落,中亚伊斯兰势力就向中国大幅深入,当时中国西域出现许多“回变”。历史上的中亚类似于一个“堰塞湖”,西面的欧洲和东面的中国,哪个板块破碎和力量衰落,它的“蓄水”就会往哪边泄流。昨天苏联解体导致今天中亚伊斯兰力量崛起,今天欧洲破碎又导致阿拉伯人大量涌入,都是这个欧亚大陆战略力量分布的“2.5规律”使然。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今天的中亚地区的伊斯兰问题不足虑。如果没有苏联解体,那今天的中亚五国人民还在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将来如果欧洲进一步分裂下去,中亚的力量就会大幅崛起并向西涌进。由此推论:在今天俄罗斯和中国处于上升期的历史条件下,中亚的力量只会往西走,不会往东走。
美国的特点是没有周边,海洋就是他的周边。这样的国家就必须向外走,必须发展海军,当一个国家完全以海洋为他的边界,看似八面威风,实则负担太重。海军是美国的强大之处,也是美国的痛点。
中国的特点是中间大、四周小。这个特点对国家发展非常有利,因为中间大结构才能稳定且内耗小。中间大,力量能外射,如果内部破碎的话,力量就内耗了。中国版图还有几个特点:一是中国离世界的资源(工业矿产)和市场中心近,西接能源,东接资源。太平洋地区是新兴市场密集区,印度洋地区是工业资源密集区,这两个都在家门口,使我们不需要漫长的海岸基地线。二是中国的地形有利。三分之二是山地,山地不容易入侵,有二次反击能力,实在不行就进山。三是面积大。这对于海权建设有好处。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曾说,“海权和陆权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东西,而是彼此相辅相成。”“陆上强国也需要推进至海边以利用海洋为己服务,而海上强国也必须以陆地为依托并控制其上的居民。”历史表明,绝对的制海权是以绝对制陆权为依托的,反之亦然。沿着沿海地区,我们对海洋的反作用力的覆盖面积就很大,西太平洋完全在我们覆盖之内。战争胜利方不是看谁更能打,而是谁更有资源,朝鲜战争双方都能打,但我们的资源更可以持续,一定要注意到,一个饥饿的人念什么经都没有用。我们要感谢老天赋予中国的有利地形,中华五千年,不仅因为文化,还有许多地缘政治优势。
东北是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关键地带。中国只有东三省是最完整的平原,西北也是平原,但是必须经过关中平原的过滤,这一路就把力量消耗掉了。只有东北,既有资源又是平地,没有障碍,所以东北自明朝之后一直是风暴诞生的源头。唇亡齿寒,不要小看东北亚局势与我们的关系。
我讲一个古代的例子:明朝的时候,缅甸北方有一个麓川国,当时麓川国对明朝廷滋生反意,明朝廷一气之下反复出兵重创麓川势力,结果打破了缅甸南北力量的平衡。缅南兴起的缅人政权乘虚北进,于1604年灭掉麓川国,基本形成今天缅甸的版图。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对于我们的周边治理,要注意促成有利于我的形格势禁的形势,不能意气用事自己打破有利的区域力量平衡。这是英国历史上的经验,西奥多·罗斯福是对英国这份经验运用得比较好的政治家。1918年11月,他曾在信中说:“我赞同这样一个联盟,只要我们的期望不要太高。我不愿扮演连伊索寓言都视为笑柄的角色,在这则寓言中羊与狼同意解除戒备,而羊群为表现诚意,请牧羊犬离去,结果它们却成了狼群的晚餐。”在这则故事中,明廷不是驱逐而是打残了保护自己的“牧羊犬”麓川国,这使得清朝乾隆时期就不得不与缅甸产生更大的冲突,多次西南用兵,牺牲非常大。政治是什么?政治是让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少,朋友越来越多,而对朋友尤其对盟友要求过高,则不免要落个“水至清则无鱼”下场。
二、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
日本现在是南北不能相顾,北部的俄罗斯目前跟我们比较配合,再加上北朝鲜核试验的压力,在北和西北方向都有顾虑的情况下,日本往南冒进有心无力。再加上我们多年的经营准备,台湾和平回归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本在尽可能挑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菲律宾、印度、东北亚地区。
三、中国应该抓住完成统一大业的难得机遇期
利用上述有利时机,为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在新时代,中国应该收回包括台湾主权在内的国家利益。建国后,我们每次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都因为形势的变化而耽误。50年代初,是因为美国介入台海和中国不得不进行的抗美援朝,50年代末则因中苏关系恶化,80年代末因中美关系的波折,使得台湾问题搁置至今。现在我们北部一万多公里的边境安稳、西南相对平稳,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也是出现了有利于我们的转向。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历史又将我们送到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期,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关键在台湾,有了台湾,中国就直面太平洋,中国的沿海地带在花莲一线。
四、新时代:中国需要节制与平衡的地缘战略
全力建设强国时期,“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关键,必须毫不动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中国需要设计有效的地缘政治战略,设计这样的战略应遵循如下原则:
1.国内保政权。我们走向世界的步伐走得再远,还得心系党中央,目的还是保证社会主义江山的长治久安,这是必须确保的首要任务。
2.国家保主权。主权当然要包括台湾在内的主权利益。
3.周边保格局。当前的格局对我们总体上是有利的,当年之所以有对越自卫反击战,重要原因之一是越南侵略柬埔寨,那是对东南亚格局乃至区域平衡的破坏。
4.全球护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我们还要保护或维护利益,如果是一些太远且非核心的利益,只能维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世界保和平。必须牢牢地抓住世界和平的大旗。美国的软肋就是世界和平,这也是我们要坚守的道义制高点。(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