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殖民地殖民地什么意思殖民地英文

殖民地是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原始涵义是在荒地上移民垦殖,可做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后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 (国家)建立的移民居留地,为宗主国获取新资源。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专指领土被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目的是掠夺各项资源。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附庸国等。殖民地的产生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发展密切关联。

起源

罗马时期

现代通用的“Colony”一词来自古罗马的“Colonia”,原指由罗马公民及其家属组成的守卫亚平宁半岛海岸的村社。当罗马人征服邻近的部族就组成村社,作为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随着罗马统治地域的扩大,这一制度逐渐推及到新征服地区,演变成殖民制度。殖民者仍然享受罗马公民的一切权利,被征服地区的人口则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至罗马共和国后期和罗马帝国时期,随着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公民权方赋予殖民地人民)。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东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西哥特王国等国家瓜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同时由于西罗马灭亡之后出现的人口稀少,这些国家都缺乏力量去扩张海外殖民地。

西葡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为扑灭当地海盗、并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等群岛。

由于西班牙征服地区盛产金银,大量贵金属经西班牙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其他地区的物价变革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由于咖啡、可可、茶叶、烟草、蔗糖、马铃薯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加勒比海诸岛,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巴西东北沿海的纳塔尔地区。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首创的黑奴种植园制度传入英、法、荷控制的这些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猛增。而由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对印第安土著的残酷屠杀,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天堂的种子”),时称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但是由于西非的海岸难以接近,再加上当地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隶海岸——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英法荷

荷兰在16世纪末独立后,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业国家,于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渐垄断了与中国、印度、日本、锡兰和香料群岛的贸易。

法国则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并在加勒比海占据了数个具有战略意义并盛产蔗糖的岛屿。

由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进行烟草和棉花的商业种植,法国需要向加勒比海岛屿的甘蔗种植园输送人力,因此两国对奴隶的需要也日益扩大。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不久之后,荷兰和丹麦作为活跃的贸易中转国也加入奴隶贸易活动中来,试图从中分得利益。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欧洲和美洲引进甘薯、薯蓣等粮食作物。

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由于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而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外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国,并且在同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以1763年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为标志,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强国。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即将其与本土区别对待,向殖民地派出代表国王的总督或副王。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和监管,被迫种植宗主国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矿业高度发达,其他工业发展停滞,甚至连农具和衣物等基本消费品也无法生产。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价输出产品,甚至因此产生了殖民地通货紧缩、不得不借用别国货币(例如英属殖民地通用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娅银币和西班牙八字银元)的现象。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止,在北美十三州中,从某一殖民地寄往另一殖民地的邮件要先寄回伦敦。

工业革命时代到来后,传统的以蔗糖、烟草和奴隶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不再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燃料、铁、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需求取代了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消化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由于欧洲地区的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只能向美洲和亚洲(当时尚未开始对非洲的殖民)寻求发展空间。

萎缩

1776年北美十三州独立后,英国的殖民事业受到很大打击,遂将殖民经略重点由北美洲转至资源更为丰富、市场更为庞大的印度。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开普殖民地、香港等地。

法国利用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借助消灭北非海盗的机会向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这些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附属国渗透。海盗最活跃的阿尔及利亚受到最沉重的打击,1815年美国海军打败了阿尔及利亚海军,1819年英荷联合舰队炮轰了阿尔及尔,法国也与阿尔及利亚发生多次冲突,于1830年占领了阿尔及利亚。

从1825年到1875年这段时间,除英国和法国外,欧洲国家征服新殖民地的活动已基本停止,代之以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的运动。而就英国来说,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1851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态度的最好总结:“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以英国在冈比亚和黄金海岸的两小块殖民地为例,其商业税收远远赶不上行政开销,英国议会几次建议缩小殖民地规模或将其完全抛弃,只是由于英国皇家海军西非分舰队需要在几内亚湾建立海军据点禁止奴隶贸易,英国才最终保留这两处地区。

为了安置加勒比海诸岛被解放的黑人奴隶,英国在殖民地萎缩时期通过建立授权公司的形式,又开辟了塞拉利昂殖民地,美国殖民协会在同一时期开辟了利比里亚殖民地,法国则开辟了利伯维尔(今加蓬)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都被用来安置被释奴隶。

瓜分高潮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2]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在亚洲,俄罗斯帝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到1876年,俄国已经占领了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缅甸、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国家还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帝国等,在这些国家攫取了海关、交通、通商、筑路、开矿、建厂、开办银行、训练军队等权益。

重新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意大利倒戈)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宣告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经再度开始,继之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传统形式殖民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殖民主义的变种——“生存空间”理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显然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独立运动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残存的各主要殖民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在战争中都被削弱。在战争期间,未被占领的盟国殖民地,如印度、东非、尼日利亚、比属刚果等地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殖民帝国内部的分工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日本和德国借助扶植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方法来削弱盟国的力量,盟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战争中也在轴心国的卵翼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举例说,英国曾是一殖民帝国,二战后,则通过“威斯敏斯特法”,给予自治领独立的权利,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等便宣布独立,但此些国家仍属于英联邦。如澳大利亚的宪法中便著明英王为国家元首。

进入1950年代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在已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鼓舞之下,这一运动又发展到非洲。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宣布了“从苏伊士以东撤退”的政策,英国在1957年至1963年间先后撤出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亚、北婆罗洲、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南也门、巴林、科威特、卡塔尔、特鲁西尔阿曼(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

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始于1956年英埃苏丹和1957年加纳的独立。从1960年起,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达到高潮,1960年一年内,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其中13个国家为原法属殖民地,3个国家为原英属殖民地(包括意属索马里),1个为原比属殖民地。至1960年代末,英国和法国所属的殖民地已经大多宣布独立,只有葡萄牙仍然在非洲保留有大片殖民地,葡属殖民地独立战争成功之后,这些殖民地也在1970年代中后期独立。

由于美洲的殖民地独立较早,因此殖民地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但由于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各个殖民地的历史情况、殖民对象、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集团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响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殖民,西属美洲殖民地和英属印度殖民地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破坏是巨大的。但在热带非洲,除占极少面积(法属西非为8%,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外,殖民地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保持了原始的农业社会结构。

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即积极意义,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技术,进行建设,为其提供了现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殖民地的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了铁路、公路、电讯、电话、医院、学校,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区带入了市场经济领域,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

对于殖民地历史作用的评价,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意见。左派的和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者通常认为,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对于当地的文明、文化、经济和政治只起到负面的、破坏的作用。也有观点认为,殖民地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为例,在早期奴隶贩卖时期,殖民地对非洲文化起了毁灭性的破坏作用;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隶贸易,是功大于过;在帝国主义时期,对非洲的资源掠夺加剧,是过大于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殖民地的建设时期,既有对殖民地的投资和发展,也有对殖民地民族运动的镇压,功过相等。也有观点认为,殖民地的历史贡献大于它对当地造成的损害。

相对来说,西方国家更喜欢到处侵略,抢别的国家的资源,建立殖民地,所以在近代历史上全球各个地方的殖民地大多数都是西方国家建立的。而咱们说的这个殖民地简单地就是说,这里的人民都会沦为奴隶,只能被压榨的份儿,根本就没有自由。而到了二战之后,一些殖民地终于明白了这一点,于是就纷纷宣布了独立,所以一下子就多出了200多个国家!

第一个殖民地是波多黎各,这个国家地处加勒比海,和海地国是邻居,国土面积高达13790平方公里,此殖民地拥有350万人口。而这个波多黎各最开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西班牙输给了美国,于是就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而在西班牙统治的时期,波多黎各是想要反抗的,在1869年还闹过一次独立,可是毕竟实力不够的,最后被无情地镇压了!

咱们从之前波多黎各的那么多次行为来看,咱们不难看出波多黎各还是活的很难受的,他们非常想独立,但是在这之后非常让人奇怪的是,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之后,他们竟然选择了沉默。在二战结束之后,波多黎各本来是有很多机会独立的,可以和全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享受独立以及自由的,只是波多黎各根本就没有这样做,他们竟然非常享受自己所处的位置,美国很多次给波多黎各独立的机会,但是都被波多黎各拒绝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搞得美国也是非常为难,美国也只好承认波多黎各人民属于美国公民了,但是他们这些公民和美国正统的公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些人根本就没有选举权。这个美国人民最为看重的东西,他们没有,只不过他们依旧是美滋滋的。

当然波多黎各还是有一部人愿意独立的,在之前的一次公投之中,有4%的热愿意独立,剩下的其他人都是愿意成为美国的一个洲的,只是美国根本就看不上波多黎各!

第二个国家是法属圭亚那,这个国家在南美洲,巴西附近。其实在很早的时候,这个圭亚那是有三个的,分别属于英国、法国以及荷兰。但是在1966年以及1975年,除了法国控制的那殖民地,另外的两个都宣布了独立。法属圭亚那迟迟不愿意宣布独立,实在是让人非常费解!

虽然法属圭亚那只有不到9万平方公里,但是要建立国家,还是绰绰有余的,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了。而法国被法属圭亚那的行为给感动了,自己也对他们没有办法,所以就把这个地方设为了中央直接管辖的自治区,有点香港澳门的味道。而对于法国的这份恩典,法属圭亚那也是超级满足,一下子发展水平也会提升,这谁不会高兴呢?所以根本就不会选择独立!

THE END
0.地跨三大洲的15个国家沙俄能够地跨三大洲这属于比较特殊的,这是因为沙俄曾经拥有阿拉斯加,加上原来的欧洲亚洲领土,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国家。 十三、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曾经短暂拥有喀麦隆、纳米比亚等地,拥有大洋洲的新几内亚以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也实现地跨多洲,但由于在一战的战败,德国失去了所以的殖民地。 jvzquC41yy}/onnrkct/ew473;zhuqq
1.南美洲唯一的英国殖民地,1966年脱英独立,发展至今沦为南美最穷曾几何时,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七大洲,占全球四分之一陆地,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是世界历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英国殖民地不是均匀分布在七大洲的,首先特殊的南极洲就没有殖民地,当然,世界历史没有哪个国家在南极洲有过殖民地,这个不在讨论范围。另外,在欧洲也没有殖民地,这个也特殊,因为欧洲大都是殖民国家,jvzquC41o0ypj~3eqo5tc8=663;46=>a34726=737
2.亚洲杯足球地理:印尼,横跨亚洲、大洋洲的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至此,印尼成为了主体在亚洲,但有部分领土在大洋洲的跨洲国家。 印尼足球:殖民时期参加过世界杯, 前四次亚洲杯均小组出局 众所周知,印尼曾经是荷兰的殖民地,即荷属东印度。 1930年,荷属东印度成立自己的足球协会,并加入国际足联,成为了国际足联大家庭的一员。 jvzquC41o0jpppvkwfo/exr1ctzjeuj15;<92B50jvsm
3.奥罗拉的姐妹们——浅论科幻作品中“失落的殖民地”的成因想想看,如果世界上只有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或者亚洲文明,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是否会仍然过着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活,或者匍匐在嗜血的诸神的金字塔下,抑或与狗群一道挤在篝火前熬过漫漫长夜?当然,我们不排除某些社会体系可能达到“纯然的理性”,或者成功地复刻一个相对多元的世界,但殖民社会形成一元化格局(jvzquC41yy}/emxvo0io1}mgog5lj|o1mj€l1svfc1813@591v813@5925e64=:790nuou
4.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件2025同时也要注意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从消极影响和客观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学习。空间定位拉丁美洲殖民地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瓜分非洲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圣多明各 殖民国家 西班牙 葡萄牙 殖民统治 殖民结果 殖民地——①1496年,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②16世纪中叶,侵占除巴西之外的南美洲大部、jvzquC41yy}/|}m0eun1|thv1;5:;753:4ivvq
5.毛泽东与国际统一战线党史频道毛泽东认为,在当时世界上,美国和苏联之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上进攻苏联的。20世纪60年代,他又对“中间地带”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jvzq<84fcpmtjr3rgqvmg7hqo0io1PG1p3532;5124821l=725=.5::;9:>40qyon
6.盘点世界还有国王的国家,亚欧共13个,非洲2个、大洋洲1个|大洋洲|姆斯瓦蒂三世是现代非洲最后一位拥有绝对权力,实行君主专制的皇帝。在斯威士兰,君主是雄狮之神的在人间的化身,因此他不仅是世俗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国家的最高精神领袖。 大洋洲:1个 1、汤加王国 汤加风景 汤加王国简称汤加,属大洋洲,陆地面积74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5.9万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7月,汤加人口为10.64万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8569:4A
7.《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专业限选课、通识教育核心课)三、大洋洲其它国家的民族问题 斐济的土著与印度裔移民冲突 欧洲殖民地问题 第四编亚非地区:帝国、殖民地与现代民族国家 第九讲 中东:穆斯林帝国与现代民族的诞生(3课时) 一、民族和民族问题概述 二、阿以冲突 三、库尔德问题 四、其它民族问题 第十讲 南亚:宗教、部落和种姓(3课时) jvzquC41yy}/urx0rm{/gmz0ep5ugjhjgty0yjsinkgo1€fpinobphpenl525:56;:4ivv
8.西方在太平洋岛国干了什么?太平洋岛屿地区虽然被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西方国家只是将这一地区作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并没有在这里发展起对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的先进生产力。大洋洲史学者汪诗明说:“西方殖民者给这一地区带来的不是什么真正的文明,而是野蛮的征服与贪婪的劫掠,使这一地区在为资本主义社会增加资本积累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kmB6;;=82
9.二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国家为何从63个激增到132个?殖民地数量像我国、泰国、伊朗等一些国家,性质上属于半殖民地国家,而日本属于殖民国家。此外,在二战的过程中,有许多国家成功独立,例如叙利亚便是如此。再者,二战中一些国家的失败导致很多国家成功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例如中国和泰国等。因此,通过自主独立、脱离殖民等方式,单单亚洲就在二战后成功将国家的数量增加到了48个。 jvzquC41okr/uxmw0eun1j4:82=52>:4a38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