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欧大陆到三大洋五大洲经济:白人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塑造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示意图

17、18世纪时,欧洲之所以成为主导世界经济的强大势力,归功于大西洋和新大陆的存在。19世纪,海洋帝国英国掌控了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连蒙古帝国也相形见绌。

示意图

然而,英国可以成为日不落帝国,则要从白人集团的殖民地统治说起,美洲大陆的奴役更成了大航海时代的黑暗面。

地中海

葡萄牙

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到非洲西岸的探险后,大西洋的风流和海流被人熟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横越大西洋的航线,世界史就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示意图

非洲大陆最南端好望角以及美洲大陆南端麦哲伦海峡被发现后,70%的海洋终于相连,一直以来以亚欧大陆为中心的世界,通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互通,由“欧亚大陆的海陆经济”时代转变至“三大洋连接五大洲经济”的时代。

大洋

以海洋为中心来梳理世界史脉络的话:

①“古代之海”地中海造就了罗马帝国,

②“伊斯兰之海”印度洋成就了伊斯兰商圈,

③“欧洲之海”大西洋催生出近代的世界资本主义。

④占据地表面积三分之一的太平洋,是连结亚洲与世界的“21世纪之海”,将进入亚洲经济跃进的时代。

太平洋和大西洋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的经济加入了新空间,位于欧亚大陆西陲尚未被开发的——大西洋。

示意图

开始进行商业开发,为崭新的经济结构,也就是资本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绝好契机。率先迈向海洋开创出新时代的是葡萄牙。

需要和葡萄牙

在17、18世纪时,不怎么起眼的欧洲,能够成长为主导世界经济的强大势力,要归功于大西洋和新大陆的存在。

示意图

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将大西洋视为“私海”,在征服了美洲大陆后大举移民,经营大农场和开采银矿,逐渐将新大陆变成“第二个欧洲”。

14-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

可以说,大西洋的造就了19世纪后期的英国大经济圈,接着由美利坚合众国继承了英国的繁盛荣景。

17世纪殖民地

大西洋与地中海或印度洋并不同,周边几乎没有其他的文明,堪称是名符其实的边境。因此,欧洲的商人只能在这里创造出“人为”的经济体系。

海边

资历尚浅的大西洋,需要发展出全新的商业。不过,大西洋也拥有利于发展商业的条件。如果将物资缺乏的寒冷欧洲市场,与亚热带的加勒比海、非洲顺利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衍生出巨大的财富。

大洋

殖民者

由此看来,大航海时代的大西洋贸易,指的是“世界第二大内海”加勒比海与中继据点加那利群岛之间的交易活动。连接大西洋季风海域的北海周边区域(荷兰、英国)变成了欧洲经济的新中心。

加勒比群岛示意图

示意图

欧亚大陆的经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和畜牧为基础,再以军事力去夺取土地来增加财富。不过,位处边境的大西洋,则必须自行制造和销售商品,以大量栽培经济作物的“种植业”作为经济的基础。

大航海时代

1763年

在大航海时代以后,欧洲的经济中心由连接欧亚大陆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意大利北部的各个都市,转移到了连接大西洋低地国(欧洲西北部的沿海地区)的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

示意图

这一场大规模经济变动就是“商业革命”。

示意图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保守的天主教国家,怀有偏见思想。基于这种偏见,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大陆均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原住民被当作像奴隶一样使唤。这很明显是大航海时代的黑暗面。

西非的酋长大肆捕抓内陆黑人作为出售给欧洲的奴隶,而欧洲人则将奴隶成船运往加勒比海,作为替代的劳动力。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将大西洋的海权分割为东西两个势力圈。相反,后起之秀荷兰和英国却主张海洋的公共性,视海洋为“公海”,荷兰和英国只是想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得利益。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不过,荷兰和英国却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样,对殖民地原住民的歧视,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沦为由“白人集团”所统治的殖民地。

示意图

殖民地原意是移居地或开拓地,大航海时代以后,欧洲将亚洲的传统农业社会,以及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社会变做殖民地,变成了“属地”和“领土”的意思,其中以继承了维京人历史的英国最占优势。

示意图

19世纪后期,出现了全球性的殖民地体制,欧美强国统治了世界大部分的土地。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由美国主导的全球一体化体系,殖民地逐渐不复存在。

抵抗殖民

“植物”大规模交流的时代

美国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把引发了生态系变动的“新大陆”与“旧大陆”之间大规模的动植物交流活动,称为“哥伦布交换”。

示意图

在大航海时代,从“新大陆”传播到“旧大陆”的植物有:玉米、马铃薯、番薯、树薯、南瓜、番茄、青椒、辣椒、菜豆、花生、榨油用的向日葵、可可(巧克力)、香草、凤梨、酪梨和木瓜等植物。这些作物的移植、大规模生产和商业交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成长,整个地球的生态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示意图

玉米和马铃薯被传播到欧洲,番薯被传播到东亚,树薯则被传播到了非洲,这些作物在各个地区都被当成主要粮食。

示意图

印加帝国的马铃薯生长于安地斯山脉海拔2000至3500米的高地。一开始,欧洲并不知道马铃薯可以吃,由于马铃薯的芽有毒而误认为马铃薯对人体有害,不是人吃的东西。

温度带

由于欧洲气候严寒,受到冰河侵蚀的土地贫瘠不堪,欧洲人逐渐了解到马铃薯是适合欧洲生长的作物,在德国和北欧,马铃薯都被当作是“穷人的面包”而逐渐普及。

大航海时代贸易

大量鱼类通过蒸汽动力拖网渔船捕获,被拿来与马铃薯一同做成料理,出现在普罗大众的餐桌上。马铃薯为英国、爱尔兰大众的饮食生活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示意图

实际上,中世纪欧洲位处高纬度地带,是经济发展的后进区域。大航海时代也与维京人的活动一样,在经济背景上,同样都有不得不向外部寻求发展的劣势。

大洋

另一边,欧洲的羊、牛和马也被带到新大陆。受到种植业普及的影响,“新大陆”的变化要比“旧大陆”来得剧烈。当时,新大陆绝大多数的原住民都染上“旧大陆”所带来的天花而殒命。

西非早期殖民与三角贸易

示意图

无法生长于欧洲的亚热带植物,大量种植在“新大陆”上作为经济作物。现在居住于巴西或加勒比海的大多数黑人,他们的祖先都是当时为了生产砂糖,从非洲贩卖到当地的黑人奴隶。美国南部的黑人,他们的祖先则是为了栽植棉花而被贩卖到美国。

棉花

随着不断生产甘蔗、棉花和烟草等能够赚取诸多利益的经济作物,在公元17、18世纪的殖民地时期,大规模生产经济作物的农场逐渐普及,资本主义式农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示意图

由此看来,大航海时代带来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流,促进了发展,同时也给被殖民地带来了殖民统治,伴随了黑奴贸易和对殖民地的经济剥削。

THE END
0.40张地图带你纵览中东千年历史发展进程?图24、20世纪初伊朗的边界如何变化 伊朗是唯一一个从未被欧洲强国征服过的中东国家,但在20世纪初,它离被征服已经很近了。它失去了很多领土给俄罗斯(红色条纹部分)。之后,俄罗斯帝国和大英帝国(英属印度统治就在隔壁)将伊朗的北部和南部划分为“势力范围”。他们没有受到直接的控制,但是伊朗政府被欺负,经济和资源被剥jvzquC41yy}/5?5fqe4dp8rkr1?84=:434:/j}rn
1.干货|精心整理的186张世界历史地图,赶紧转发收藏!来源:历史园地 ▲ 001人类的起源 ▲002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和农耕与畜牧的起源 ▲003亚非欧古代文明的发展▲169波兰的领土变迁 ▲170柏林、维也纳、的里雅斯特 ▲171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独立战争 ▲172亚非会议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953Bd334=6;A>;2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