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的演变(建议为孩子收藏)

地图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文字尚未出现,地图就已映入人类的视野。地图曾是精美的艺术和昂贵的奢侈品,它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的历史。从秦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咱们祖国的地图经历了长达五千的变化。在这长达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随着朝代的更替,各个时期统治的领土都不尽相同,领土疆域也呈变迁之势。

秦朝版图

一、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家,秦朝时期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第一次明确的将百越确立为中国版图,西部则已经进入今甘肃地区,设立了陇右、北地郡,正式确立统治。但与今天地图相比,今蒙古地区、东三省地区、新疆、西藏还没有纳入疆域。

两汉版图

二、两汉

两汉时期,汉武帝北平匈奴,开疆拓土,中国版图向西将河西走廊纳入版图,触角以深入今新疆地区;同时也将今东三省一部分地区纳入版图,同时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玄菟郡、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正式确立行政统治,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王朝大一统时,朝鲜仅作为藩属国,而没有再设立行政机构。至于在中原乱世时,朝鲜半岛上的王朝也是屡屡侵扰今中国东北地区。

西晋版图

三、西晋

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分裂的局面,在疆土上并没有扩张之举,并且由于北方鲜卑的崛起,当时的并州、东北部虽名义上还归属于中原王朝,但实际的行政已经执行不下去了。及至后来八王之乱,西晋也是迅速灭亡,中国进入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又进入一段黑暗时期。

隋朝版图

四、隋朝

隋朝结束了中原南北朝的分裂时期,使中原地区又进入了一个大一统时期,但在隋朝时期,西域并没有重新纳入中原统治,北方边境则已由鲜卑发展成突厥,由于出色的外交策略使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隋朝对突厥的战争基本处于压制状态。但到了隋炀帝时期,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今朝鲜半岛,占有一部分东北地区)失败,中原元气大伤,中原又陷入混乱,隋朝也因此而亡。

唐朝版图

五、唐朝

唐朝又是一个中国辉煌灿烂的时期,在唐朝前期中国版图也是迅速扩大,击败突厥、高句丽将北部、东北地区重新纳入统治,西部则将河西走廊、新疆地区纳入版图,势力最远进入到今阿富汗地区,疆域是急速扩张。但由于青藏高原吐蕃崛起,西藏地区则没有归入版图。

两宋时期版图

六、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虽然也称得上是中原大一统王朝,但版图是急速缩小。北部幽州(今京津地区),被辽国占据,更别说东北地区,但值得一提的是,高句丽(朝鲜半岛上的王朝)仍以中原为宗主国。西北则由于西夏的叛乱,甘肃、新疆地区也不在版图之内,南部有大理国(今云南地区),至于说青藏高原那更是不要考虑的。北宋在疆域版图基本可说没说打的作为,到南宋时期,连长江以北都基本丢干净了,疆域可以说小的很。但两宋时期疆域最小,但经济体量在历代封建一统王朝中仍是位居前列的,这就得归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了。

蒙元王朝版图

七、蒙元王朝

蒙元是由蒙古部族崛起的,武力强横,开疆拓土,版图是封建王朝中最大的一个时代,将今天新疆、西藏地区全部纳入版图。但所谓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蒙古在统治过程中也是极为暴力,其在中原王朝的统治只持续了九十多年,而新疆、西藏地区也由于时间短,统治并没有稳定。

明朝版图

八、明朝

明朝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版图主要是由朱元璋、朱棣确立的,在这两个时期明朝是出于对外进攻扩张状态的。新疆地区没纳入版图,但明朝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乌斯藏都司、东北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正式在青藏高原设立了行政机构。北方终明一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战争状态,打打停停,但从未和亲,这也是封建王朝中值得一说的。明朝治理西藏、应对蒙古的策略对后来清朝稳定疆域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

清朝版图

九、清朝

清朝时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在统治方面有无数值得现代人诟病的地方,但其在疆域扩张稳定上的贡献是值得肯定。清朝时期,真正将新疆、西藏、内外蒙古、东北地区、台湾纳入版图,确立了稳定的行政机构,到清朝末年,左宗棠入疆平叛,避免了新疆的分裂;刘铭传入台,抵抗法国侵略,也是值得一书的。但清朝末年也是赔了很多领土出去,实在是令人叹息。

民国版图

十、民国承袭清朝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先后订立条约,划定黑龙江、吉林与俄国远东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版图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变成了今天的“雄鸡”,它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用一声声“鸣叫”,提醒国人不断向前!

THE END
0.【深度】袁剑|“统一环”结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的历史框架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袁剑,文章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2期 提要 增进对于中国疆域版图与生活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理解,并在学理上形成具有解释力的叙事,不仅有助于认识国家历史、深化国家认同,更是构成系统性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5PRSX9G273?E:AL0jvsm
1.中国历代疆域变迁清时期全图(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边疆的历史演变 ●本节将介绍1840年以前的各朝的边疆变化,并略述各政权的边疆经营方略。 ●1 中国西北边疆 ●西域被纳入中原版图至迟在西汉。公元138前年至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广利第二次西征征服大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361:85;15799<759a725>>;;9980|mvon
2.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编者按: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号令,是建设中华民族现jvzq<84yyy4lwwqwpek/exr1nnk1oq333723:6333532;8/343238695:8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