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在非洲,这六个军事国家,打成了一锅粥古埃及克索斯

非洲社群」→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为《非洲社群》加上星标,以后才能及时收到推送

来源| 地球知识局 作者| 无梦、 《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

作为不同群体之间“交换意见”的最直观方式,人们对于 “战争”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可以说, 自文明之光如星火燎原般在地球上蔓延开去后,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冲突和纷争就从未停止过。

人类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就宛如一对如影随形的双生子般紧密。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

各种文明间的冲突与战争从未完全停歇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不过,在各类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下,现在的人们提起战争,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往往会是地面枪弹横飞、背后火炮轰鸣的二战图景,或是骑兵列队冲锋,巨石抛掷攻城的古代战争场面, 极少有影视作品会将时间拨到更久远的 早期文明,展现那些在人类文明刚刚萌芽时曾经叱咤一时的强权是如何开展一场战争的。

换言之,其实大部分人对于早期文明战争的认知,完全是一片空白。

比如,你能否想象早期文明的战舰有着怎样的形态?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而今天我局所要推荐的这本 《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古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就用Q版漫画的形式将镜头对准了六个曾在埃及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扎根的强国,通过分析他们的装备、兵种、战法、军旗等细节,尽可能地向读者还原了远古时期的人类战争面貌。

古埃及人与喜克索斯人的巅峰对决

说起战争,那么身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埃及必然不会缺席。毕竟,如果缺乏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古埃及人是无法长期占有富庶的尼罗河流域的。

在古埃及的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1786年,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字塔时代),埃及的主要作战力量—— 步兵,都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态。

长矛、战斧和匕首等是这个时期士兵主要使用的武器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这些入伍时就要被强制理发的倒霉蛋, 全身上下除了一条亚麻布短裙外完全没有防护,战场上唯一的活命依仗就是一面由坚韧牛皮制成的盾牌,而他们手中的长矛和腰间备用的斧头也相当简陋,两者都没有发展出嵌套式的安装方式,而是简单地用绳子捆绑在一根木杆上,怎么想都不太靠谱。

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一时期古埃及步兵的装备堪称寒酸,但受限于北非大区简陋的“匹配机制”, 埃及人的主要对手努比亚人和利比亚人也差不多是裸奔状态,靠着投掷燧石做的长矛,以及单体木弓,埃及人尚且能维持着比较优秀的战绩。

这个时期的各类武器都要依赖挥舞、投掷、戳刺等方式来使用

作战没点体力还真不行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但当战争技术更加先进、 来自亚洲的移民喜克索斯人来到此地后,埃及人就不幸遭到了全方位的“降维打击”。

与全靠盾牌在战场上吊命的古埃及步兵相比, 喜克索斯人已经掌握了将青铜甲片缝合在植物或者皮革上的技术,这种青铜鳞甲虽然造价不菲,仅能配发给军官,却能有效防御埃及战斧和单体木弓的攻击。

喜克索斯人有着穿透力更强的战斧

也能通过青铜鳞甲进行有效的防御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

更加重量级的是, 喜克索斯人还将“战车”这一武器引入到了两方势力的冲突当中。这种由两匹马拉动的双轮战车有着一个矩形的木制车厢,可以搭载两到三名成员,让他们使用长矛或是弓箭作战。这种将马匹和车厢组合到一起的设计,在战场上立刻就能化身成“原始坦克”,埃及人的步兵阵线总会被轻易冲破,败北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战车技术使古埃及军队的机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让其变得更为强大

而这也正有助于古埃及帝国的进一步扩张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不过,在经历了两百年俯首称臣的黑暗时代后, 古埃及人成功地“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喜克索斯战车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和改装。例如,他们将喜克索斯战车的 制作材料由厚木板改为被蒸汽热弯的木框架和皮革,在大大减轻了整体重量的同时还增强了车体稳定性;此外, 古埃及人还将车轴从战车中部推到了后部,并加宽了车轮的间距,战车的重心就变得更加稳定了。

另外, 古埃及人还学习了喜克索斯人的弓制作方法,将单体木弓升级为同时使用动物筋、木材和动物角, 并用油脂和树胶混合物密封的复合弓,极大提升了弓箭的射程和初速,使得他们能够有效穿透喜克索斯人的鳞甲。

复合弓的长度大概在1.2米左右

它的有效射程能达到175米

而最远射程甚至能达500米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就这样,古埃及在长期的沉寂后发动反击,在三位法老前赴后继的努力下终于光复了自己的国家,而在苦难中所获得的优秀军事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让古埃及在后续的百余年时间里再无敌手,称霸一时。

谁才是工业时代之前最可怕的战争机器?

尽管与本书所提到的另外几个古文明,如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相比, 亚述帝国的名声并没有那么响亮,但 这个国家在古代战争史里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不仅部队里包括步兵、骑兵、弓兵、战车兵乃至是工兵,种类非常齐全,亚述还凭借着自身强悍的战争实力,被不少研究两河流域历史的学者誉为“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前最可怕的战争机器”。

亚述帝国范围示意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从地缘角度看, 位于两河流域中部的商业城邦阿舒尔的地理位置绝对称不上优越,不仅周围无险可守,国土四面透风,周围还被古埃及、赫梯、米坦尼等强敌占据。若是不能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部队,这个城邦国家就只能任由周围国家鱼肉。

公元前11世纪,由小亚沿海和爱琴海诸岛而来的“海上民族”席卷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横强一时的 赫梯帝国灭亡,古埃及一蹶不振,亚述帝国趁机做大做强, 在公元前911年到公元前609年的新亚述时期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地跨亚非的强大帝国。

赫梯帝国的士兵“战斗力”相当强劲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能够在群雄并立的美索不达米亚称霸,亚述人必然是有所依仗的。

与其他国家相比, 亚述没有选择延续在农闲时期从农民中招募士兵作为军队的传统,而是建立起了一支常备军。这些士兵们由国家供养,配发统一的军服、装备,战时参战,闲时训练,战斗力自然比临时征召的农民兵强上太多。

早期的亚述也是从农民中征召士兵出征

而在经过多次失败的扩张后

亚述国王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起常备军

同时还会吸收外国军队和雇佣军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另外,为了应对周边游牧民族的袭击, 亚述还从战车模式解放了一大批骑兵出来。相较于人马利用比例达到1比2乃至1比4的战车,骑兵1比1的人马比显得十分划算,且骑兵的养护成本也远不如战车那么高。

此后,亚述的这支“快速机动部队”也一路高歌猛进,为帝国斩获了不少战功。

亚述骑兵在巴尼拔时期发展到了巅峰水平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最后, 亚述的军队内有10%左右的士兵是专门的工兵,他们除了在行军过程中给大部队开路架桥外,还能在对城市的围攻中起到大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 亚述军队在面对高耸的城墙时,手段是非常多样的——他们要么在城市周围就地伐木取材,建造与城市城墙等高的 攻城塔,要么让工兵去 挖地道,或是推着 攻城锤捣毁城墙。 要是想不计代价地攻陷一座城市,他们甚至不惜从城墙底部堆起巨大的土坡,再推着撞城锤直接袭击防御稍显薄弱的城墙顶部。

在两河流域

没点攻城战的能力还真难混下去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正是靠着完善的兵种配置、超越时代的工程技术,以及一支战无不胜的常备军,亚述帝国得以维持了300余年的辉煌。

不过,养一支完全脱产的常备军,其代价是十分高昂的,因此亚述就必须维持一个“以战养战”的状态,靠着不断掠夺和征服来滚大军队规模的雪球。正是因为频繁对外发动战争,同时还采用了与秦国相似的“首级军功制”,士兵可以通过斩首敌人获得大量战功,亚述在周围国家的眼里与魔鬼无异。

相对完善的兵种配置是保证亚述军队获胜的重要因素

(图:《原来古代人是这样打仗的》,滑动查看)▼

随着国土规模的扩大,叛乱四起,亚述军队不得不在国内疲于奔命地到处平叛,而这也成了亚述最终飞速崩溃的重要原因。

THE END
0.[探宝者]非洲古文明:投身考古事业[探宝者]爱琴海文明:海因里希·谢里曼 00:02:26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暴富之后 00:01:30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庞贝之旅 00:01:47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寻找特洛伊 00:03:09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迈锡尼 00:02:52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谢里曼的悔恨 00:02:41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亚瑟·伊文思 00:03jvzq<84vx0iov3ep1|jfnt1XUKU39538;<79?:81:=gf<7h46<33=5dhc8d6j899d988o
1.[探宝者]非洲古文明:劫掠[探宝者]爱琴海文明:海因里希·谢里曼 00:02:26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暴富之后 00:01:30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庞贝之旅 00:01:47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寻找特洛伊 00:03:09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迈锡尼 00:02:52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谢里曼的悔恨 00:02:41 [探宝者]爱琴海文明:亚瑟·伊文思 00:03jvzq<84vx0iov3ep1|jfnt1XUKU39538;<79?:817jf8o>56dh7:=;95:<:;k:;:5jb4A>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