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变迁史—非洲纳米比亚

我们通过对1992年,2001年,2010,2019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册的对比,来看一下30年来世界的变化。

我们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南极洲分国家和地区逐一对比。

第三篇 非洲—纳米比亚

【国名】纳米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amibia)。

【面积】824,269平方公里。

【人口】254万(2020年)。88%为黑人,白人和有色人约占总人口的12%。奥万博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50%。其他主要民族有: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须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纳族。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非利卡语、德语和广雅语、纳马语及赫雷罗语。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人口34.4万,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纳米比亚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高原上,海拔1645米。人口34.4万,地处干旱地区,周围丘陵阻挡旱风侵袭,气候凉爽。年均降水量为370毫米。

【重要节日】元旦:1月1日;独立日:3月21日;劳动节:5月1日;非洲日:5月25日;英雄日:8月26日;人权日:12月10日;圣诞节和家庭日:12月25日和26日。

【地理】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有奥兰治河、库内内河和奥卡万戈河。气候燥热少雨,年平均气温18~22℃,分春(9~11月)、夏(12~2月)、秋(3~5月)、冬(6~8月)四季。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4个行政区(Region)。分别是库内内区(Kunene)、奥穆萨蒂区(Omusati)、奥沙纳区(Oshana)、奥汉圭纳区(Ohangwena)、奥希科托区(Oshikoto)、西卡万戈区(Kavango West)、东卡万戈区(Kavango East)、卡普里维区(Caprivil)、奥乔宗朱帕区(Otjozondjupa)、埃龙戈区(Erongo)、奥马海凯区(Omaheke)、霍马斯区(Khomas)、哈达普区(Hardap)、卡拉斯区(Karas)。

1990年纳米比亚人口143万,人均GDP为1947美元。

2000年纳米比亚人口179万,人均GDP为2185美元。

2010年纳米比亚人口212万,人均GDP为5394美元。

2020年纳米比亚人口254万,人均GDP为4179美元。

【经济】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铀、钻石等矿产资源和产量居非洲前列。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种植业、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后,人组党政府先后制订了5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第五个国家发展计划为2017-2022年)及2030年远景规划,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矿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扶持黑人企业发展,同时注意维护白人合法权益,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6.4%和6.0%。2016年初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国内旱灾、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为扭转当前困境,政府削减预算、减少开支,努力推动农牧产品出口和旅游创汇,积极发展工业园区。但受制于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效能低下等因素,经济运行前景尚不明朗,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纳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受到重创。

【工矿业】制造业不发达,80%的市场由南非控制。制造企业约300家,90%以上为小规模私人企业,主要行业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矿业是纳传统支柱产业,90%的矿产品出口,主要生产氧化铀、钻石、黄金等。2018年,纳米比亚铀产量3571吨。纳是重要钻石供应国。近年来,纳钻石销售市场扩大,除美国外,还销往中东和日本等地。

【农牧渔业】纳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吸纳了纳65%的劳动力。种植业较落后。全国可耕地面积690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由于雨量稀少,土地贫瘠,农作物产出率低且不稳定,粮食不能自给。目前70%的粮食依靠进口,主要来自南非。政府正在推行“绿色农业计划”,力求增加粮食产量。畜牧业较发达,85%的可耕地被用来发展畜牧业,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76%,以养牛、羊为主,牛存栏280万头,羊400万只,大部分出口南非和欧洲。所产紫羔羊皮驰名世界。纳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前十名,主产鳕鱼、金枪鱼、沙丁鱼、荚鱼、龙虾和蟹,其中90%供出口。

【旅游业】旅游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园闻名世界。1997年,纳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近年来,赴纳国际游客逐年递增,2016年共有147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纳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主要有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生物多样化特点突出,注重生态保护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等。

THE END
0.非洲文学与文明多样性2021年的非洲文学年,集中展现了非洲性在当代非洲书写中的多样文化内涵,即具有去殖民性、流散性和混杂性的对话意识。去殖民性源于其历史根基,指的是非洲作家承继文化传统,不忘殖民历史,打破西方话语桎梏,在去殖民过程中还原非洲本来面貌的历时性沉思;流散性源于现实语境,指的是非洲作家立足非洲现实,弘扬民族精神,胸怀家jvzquC41euyo0ls1fm€hzy4|izv`|pxjmz532;7pf:w049742;5u49742;8:a>:666>20|mvon
1.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历史特征与现代思考——读《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描绘非洲阿拉伯国家多元文明流变的历史景观 人类交往的过程正是不同文明塑造历史的过程,文明史与国家史的关系更是互为表象、彼此相依,国家是文明成长的标志,也是文明的载体与符号。《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把文明交往作为通史研究的路径,着力从不同方面去呈现多元文明流变与历史演进的相向而行。 首先,注重挖掘前伊斯兰时代北 jvzq<84yyy4dpqzdgk4dqv4eqpzfp}44249.2<4421ipp}jpva767B:5464ivvq
2.2020.05埃及共产党的历史演变理论探索与发展前景主要原因:一是埃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地下活动,导致该党的党员人数较少,力量比较分散,阶级基础薄弱的发展现状;二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埃共目前不具备将其理论纲领和政治目标付诸实践的能力,这阻碍了该党主张通过以议会选举和民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埃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政治诉求;三是埃共内部纷争和jvzq<84uqeobnrxouv{eknx0eetv0niw0et0dnsecpjz0ymrAhoe?@:(kfC33<;
3.资产阶级发展整理知识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icutcwqkujo0e@94724ivvq
4.漫漫演化史,追溯智人的进化时间线进化非洲基因新浪科技例如,在广西省智人洞中发现的一块带有两颗牙齿的下颌骨有着10万年历史,它保留了部分远古人类的特征,如较为后缩的下巴,但在其它方面却十分接近现代人类,因此或许可以代表智人。此外,人们还在湖南省道县的一座山洞中发现了一系列人类牙齿,与我们的牙齿简直相差无几,说明在距今8万至12万年前,智人便已经在距非洲万里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glm14282/97/425eql2kmhzqpw~:76872<3ujvsm
5.《龙与鹰的帝国》试读:秦汉、罗马与中西历史演变分歧龙与鹰的特性或可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皇朝、帝国衰亡后,中西的历史演变分歧。统治精英凌空蹈虚、迂执苟且、只顾小圈子情谊的倾向,数次使皇朝中国故步自封、停滞分裂。然而内乱或外侵中,无情战火烧毁积弊,激发踏实精神。自然的亲情、坚韧的政治制度、顽固的政治精英,犹如蔓延的根茎,使饱受摧残的竹林重生。士大夫凭借维护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gekwl15:752?<;1
6.非洲发展传播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进路这3个阶段都对非洲发展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殖民遗产”为非洲媒体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民族独立及国家建设时期为非洲发展传播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民主化时期促使非洲发展传播走向多元范式,但也制约了媒体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非洲国家媒体角色的历史演变jvzq<84ucuy/ew432;61;8<7458/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