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安山 供图/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国家博物馆里的那些远远早于中国的巨型石棺令人震撼;喀土穆北部的古老金字塔、巴卡尔圣山的宏大建筑,使人不由得对努比亚曾经的辉煌心生敬意。很难想象今天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苏丹竟拥有如此骄人的历史。
消失的努比亚文明在哪里?
尼罗河像一条蓝色的绸带,将埃及和苏丹连接起来,这儿也是白尼罗河与青尼罗河的交汇处。从埃及的亚力山大城出发向南行进,沿着时而平静如画时而波涛汹涌的尼罗河逆流而上,过了阿斯旺,就是在古代被称为努比亚的地区,也即今天的苏丹。
努比亚,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包括古代埃及南端和库施北部。由于库施这一在19世纪20年代被重新“发现”并在欧洲引起轰动的古代王国在政治史上享有盛名,麦罗埃曾成为库施王国的首都,因此,努比亚、库施和麦罗埃三个字时常互用。努比亚文明在非洲历史研究中成为一个特定的名词,它代表在公元前辉煌了数个世纪的苏丹古代文明。
努比亚与埃及:
罕为国人所知的历史
如果有人问:你知道金字塔吗?得到的回答是:当然知道,那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这种回答可能存在问题。埃及发现的古代金字塔有81座,而苏丹却发现了230多座古代金字塔。在古代埃及,金字塔只属于法老或王室成员,而在库施即努比亚,祭司和高级官员的墓地上也建有金字塔。
古埃及的商人与远征军曾多次抵达邦特和库施地区(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苏丹),商人从事贸易,军队从事征战,古埃及从努比亚获得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地方特产以及各种贡品;
大部分学者认为努比亚文明受古埃及的影响,但布鲁斯·威廉斯发现的一个奇特现象则表明另一种观点。1978年,威廉斯在研究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前抢救出来的与前王朝属同一时期的墓地L中的文物藏品时,发现其中一个已经破碎的香炉上的雕画清晰地呈现了一位戴着上尼罗河王冠的国王,坐着王船,前面有一面王旗和鹰神荷鲁斯。这位国王的装饰和打扮与后来出现的埃及法老的形象颇为相似。非洲著名学者谢赫·安塔·迪奥普据此认为: 努比亚的君王政体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君王政体。
实际上,早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埃及人就注意到其南面的富饶邻居——努比亚。当时,埃及的法老多次对努比亚进行远征,从努比亚带回各种特产以及奴隶。
埃及人对努比亚的征讨有两个动机。从经济上说,是为了获取自己所缺乏的原料,特别是木材;同时也为了保持南方通道的畅通,因为很多产品如香料、树胶、象牙和乌木是来自努比亚南边的地区。从政治上说,它要保持南部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防止努比亚人对南部边界的骚扰。埃及人似乎在这里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政权。这里发现了各种石器和精美陶器,第二瀑布以南的布亨地区还发现了炼铜炉,炉内残存着铜矿石。难道这个埃及殖民地曾是采铜业的基地?不得而知。这些都显示着当地曾繁荣一时的物质文化。
公元前2500年左右,努比亚最早的政权克尔玛出现了。有的学者认为克尔玛是国家,有的认为它只是酋长国。这个努比亚的王国约在公元前1600年达到巅峰期。20世纪初由雷斯纳主持的考古揭示了努比亚的秘密。尽管雷斯纳极力否认令人震撼的努比亚文明是非洲黑人的创造,但随后的发掘无可辩驳地证明这是黑人所为。巨大的墓葬群,数千座坟墓在微风中静静地诉说着克尔玛的辉煌日子,同时也诉说着这里掩埋着的大量陪葬者的辛酸历史。雷斯纳在一处墓葬里发现了322具殉葬者的尸体。
在公元前2000年的中王国时期,努比亚人与埃及人多次交战。努比亚人不时越过边界,对埃及进行侵略,给人民带来“悲哀和苦痛”。埃及人也多次远征努比亚,一方面进行劫掠,另一方面从努比亚地区输入了大量的象牙、奴隶、乌木、香料、油料、牛皮、豹皮、鸵鸟蛋和羽毛、长颈鹿尾蝇掸、猎犬、狒狒、谷物等。到拉美西斯一世时,努比亚已在埃及的牢牢控制之下。努比亚被埃及完全控制成为苏丹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埃及对努比亚的影响开始全方位地呈现出来,从而为后来几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库施王国:
努比亚人统治埃及的历史
公元前9世纪的库施王国将努比亚地区的辉煌再次写上了世界史,并成为历史学家着迷的时代。库施王国可分为纳帕塔时期(公元前900〜前270年)和麦罗埃时期(公元前270〜公元400年)。这个王国兴起于尼罗河中游的栋古拉地区,位于圣山巴卡尔的纳帕塔成为库施王国的第一个首都。在纳帕塔时期,它征服埃及,势力远至巴勒斯坦北部,以“努比亚的统治者”的名称流传至今。
佩耶在公元前747〜前735年登上王位,并于公元前728〜前716年发动了对埃及的征服之战,正式成为法老并建立了库施帝国,开启了努比亚人统治的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即历史学家称之为“埃塞俄比亚王朝”的时代。
继任者沙巴卡是佩耶的弟弟,他与埃及北部的诸王激战,最后击败对方。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他曾将顽强抵抗的塞伊斯国王活活烧死,自立为王。在埃及巩固了政权之后,他开始以娴熟的外交技巧与东面的亚述人进行政治接触和经济往来。公元前674年是一个血腥的年份。库施国王塔哈卡率领埃及军队在与亚述人的激战中取胜。然而,塔哈卡在埃及的统治随后仅维持了3年。公元前671年,他在与亚述人的战争中败北,亚述人占领了孟菲斯。
虽然库施的阿蒙神祭司一直在底比斯主持宗教仪式,但埃及与库施的关系逐渐松散。库施王国的首都纳帕塔于公元前591年遭到来自埃及的攻击和劫掠。处于喀土穆以北约180英哩处的麦罗埃成为新首都。波斯人的威胁也日益加剧。公元前525年,波斯王冈比西斯在占领孟菲斯后曾企图攻打努比亚。他派出间谍以使节的身份出访努比亚以探听虚实。这些使节来到努比亚后,将礼物呈献给国王,并按冈比西斯的要求表达了意愿:“波斯人的国王冈比西斯很想成为你的朋友和宾客”。努比亚国王早已看出了他们的意图,明确表示:“如果波斯人能像我这样轻易地拉开这张大弓,那么就把他们的优势兵力开来对付我们吧。”冈比西斯后来不得不放弃了进攻努比亚的计划。
随着库施势力的南移,麦罗埃逐渐取代纳帕塔成为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从公元前4世纪持续到公元4世纪,这个曾经名声远扬的王国在这一地区独领风骚。麦罗埃从亚述人那里学到了铁的冶炼和铁器制造,并将这一技术传到非洲大陆。
公元前30年,罗马取代托勒密王朝成为库施的北方邻居,双方也曾发生过冲突。库施女王阿曼尼希卡托与奥古斯都大帝曾因边境问题发生过冲突。当时罗马统治下的埃及与努比亚双方是以阿斯旺为界。罗马人不能越过阿斯旺,但库施需向罗马进贡。公元前24年,埃及的罗马人陷入阿拉伯人造反的困境,库施女王乘机向阿斯旺进军,得手后向底比斯推进。罗马人后来反击,并打到库施首都。最后,库施女士与罗马皇帝之间达成和解。
由于努比亚的位置特殊,它与埃及在政治文化和经济贸易上的交流持续不断。纳帕塔在文化上深受法老时代的影响,麦罗埃受到托勒密王朝的影响。当时的托勒密和麦罗埃与古希腊社会遥相呼应。从这点看来,非洲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相互影响是当时开放世界的一种必然结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部苏丹逐渐荒废,这是后来苏丹在各方面与埃及失去联系的主要原因。
麦罗埃帝国:
鼎盛时期的努比亚文明
麦罗埃帝国全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在其精神和物质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遍布全国的地区行政机构体现了帝国的官僚系统,雄伟壮观的建筑物显示出丰富的物质财富,阿蒙神庙和狮庙的建造和修复突出了宗教的崇高地位,精美的浮雕艺术追求的是奢华的生活氛围。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从浮雕上我们还看到权力和暴力的体现:殉葬者临死前挣扎的身形,囚犯被狮子撕成碎片,俘虏被挑在矛尖或被猛禽吞食。
1911年,在麦罗埃发现了大量的铁矿渣,麦罗埃因之被称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从目前的发掘来看,麦罗埃可能是当时非洲大陆最大的炼铁业中心,它的产品和技术源源不断地传到了西方和南方各地。麦罗埃附近的铁矿渣表明此地可能生产过5000吨的金属铁,或是2500吨经过铸造的铁制品。如果以500年的历史计算,这意味着每年生产5〜20吨的铁制成品。这对古代制造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毫无疑问,作为库施王国的首都,麦罗埃当时已经成为辐射地中海和阿拉伯世界的商业贸易中心,后来也逐渐成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
最值得苏丹人骄傲的是他们的祖先麦罗埃人在精神文明方面的伟大创造:它创造了自己的拼音文字,从而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一种少见的现象。虽然麦罗埃人在建筑学或造型和装饰艺术上对古埃及多有模仿,但他们在创造字母文字方面却独有建树。他们采用了古埃及的简化文字,选择了其中的字母符号,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字母表。所使用的23个符号代表若干元音、辅音和音节,字与字之间通常用“冒号”隔开。
最早的麦罗埃文字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有关沙纳达凯特女王的铭文里,这段铭文刻在纳盖的一座神庙里。目前已发现800多个铭文,1360个被正式登记的麦罗埃文本。尽管英国学者格里菲斯曾在1909年找到了麦罗埃文字音译的关键,也有学者通过对冠词用法的研究已能将有关碑文分段以便于分析,还有的学者通过对动词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词缀体系,但至今学术界仍未翻译出所有的文字。麦罗埃文字的写读顺序均与埃及文字相反,这可能证明麦罗埃文字的创造者有意要与埃及文字相区别。
以麦罗埃为辐射中心的库施王国虽然在长达7至8个世纪的时间里统治着努比亚,但它日渐衰落。北方邻国埃及的罗马化与基督教化给麦罗埃和努比亚北部带来一些影响。麦罗埃在公元543年皈依了基督教,这一地区虽然曾一度在经济上复兴,也有一些新的王国出现。基督教在该地区风行数个世纪之后,让位给了新兴的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