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文豪萨地区的传统纹面文化|中国投资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原创 龚怡臻 中国投资参考

龚怡臻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硕士研究生

导读

豪萨传统纹面分为三类:辨别地域出身的纹面、辨别民族身份的纹面和辨别职业身份的纹面。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由于社会地位、归属地区和拜物信仰的不同,纹面的数量和样式也有所差别

●豪萨传统纹面的起源与发展

●豪萨地区传统纹面的类型

●传统纹面在豪萨社会的功能化意义

●豪萨传统纹面的局限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豪萨传统纹面发展的前景

Abstract >>>

The culture of tribal marks has been passed down in Hausaland for a long time, with permanent designs of various patterns being carved on the face and body to identify each other with this unique mark. As a historical, ethnic, and regional living culture in Hausal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ribal marks has evolved over a long time, with many patterns of facial marks evolving depending on their func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identification, symbolizing social status, and preserving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spread of Islam and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in Hausaland, the culture has been declining and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and even criticism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Keywords >>>

Hausaland; Facial Marking Culture; Identity; Tribal Consciousness

⬆ 左:如今卡努里人的纹面。右:卡努里人的前额纹面

豪萨传统纹面的起源与发展

纹面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第七天的命名仪式或割礼仪式上进行。与现代针刺装饰类纹身不同,传统纹面由实行割礼的手工艺人用刀片刻画而成。人们一边演奏音乐和歌唱,一边用刀片挑开皮肤,再用尖刀、细针划出或刺出图案。这一过程长达十分钟,期间未使用任何麻醉药物。随后用热水洗净伤口,以炭灰、锅底灰涂抹、按压伤口。待伤口自然愈合后,就会形成深色疤痕即纹面。

纹面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豪萨古代城邦时期,并具有广泛的群众纹面基础。从11世纪起,豪萨地区存在诸多城邦国家,并为争夺地区霸权、财富和奴隶发起战争。纹面表明地域出身、民族身份和职业身份,其作用相当于如今的身份证明。在对内或对外的大小战争中,通过辨别纹面样式,人们得以区分敌我,避免互相残害。

豪萨诸城邦位于跨撒哈拉商道的南部贸易点,又处于西苏丹文明东移的路径(见注1)。随着14世纪伊斯兰教的传入和商业贸易的往来,外来民族纷纷来到豪萨地区,与当地民众混居、通婚。博尔努王国的卡努里人来此定居后开始实践豪萨文化,甚至被同化。因此,卡努里人常以相似的纹面标记强调共同起源(见注2)。卡努里人的纹面也影响着豪萨各城邦尤其是卡齐纳的纹面样式。

19世纪初宗教改革运动后,富拉尼人大量聚集于豪萨地区。富拉尼人举行婚礼、生日等特定仪式时会邀请豪萨人参加,豪萨人也会邀请富拉尼人参加各类仪式活动(见注3)。久而久之,豪萨人民开始模仿和实践富拉尼文化,尤其是鼓形等纹面样式(见注4)。

豪萨地区传统纹面的类型

豪萨传统纹面分为三类:辨别地域出身的纹面、辨别民族身份的纹面和辨别职业身份的纹面。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由于社会地位、归属地区和拜物信仰的不同,纹面的数量和样式也有所差别。

(一) 辨别地域出身的纹面

此类纹面表明纹面者出身的城镇或居住的地区。不同城邦的纹面样式不同,平民百姓和王室贵族的纹面数量也不同。

戈比尔人的纹面分布于脸颊两侧,从耳畔刻画六、七道划痕延长至嘴角。通过计算脸颊两侧的划痕数量,能够区分平民和贵族。王室贵族在左脸刻下六条纹路清晰的划痕,右脸为七条;而平民百姓与此相反,左脸七条,右脸六条(见图1)。如今部分戈比尔人不再使用如此密集的纹面,而在眼下分别刻画一道划痕(见注5、图2)。

⬆ 图1 戈比尔人纹面。左:贵族样式。右:平民样式

⬆ 图2 戈比尔人单道纹面

赞法拉人的纹面样式同样分为左右两侧,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王室贵族左脸纹有清晰的十条划痕,右脸为十一条;平民百姓与此相反,左脸十一条,右脸十条(见图3)。除了面颊上深而密的印记,还需在颧骨位置刻下细、密、浅的纹路并使其与下方划痕相连。如今赞法拉人不再沿用如此密集的样式,而在眼下分别刻画两道划痕(见注6 、图4)

⬆ 图3 赞法拉人纹面。左:贵族样式。右:平民样式

⬆ 图4 赞法拉人双道纹面

(二) 辨别民族身份的纹面

每个民族有其独特的纹面样式。在与豪萨族相处交流的过程中,迁居至豪萨地区的外来民族逐渐在语言和文化上被同化,只有通过辨别民族身份的纹面强调群体之根源。

卡齐纳地区豪萨化的卡努里人纹面由三部分清晰齐整的纵向纹路组成,其数量和分布形态根据人脸宽度作出相应调整(见图5)。

⬆ 图5 卡齐纳地区豪萨化的卡努里人纹面

对于来自博尔努王国的卡努里人来说,完整的纹面包括九道划痕:每侧脸颊上分别为四道,另外还有一道长而细的划痕从前额中央延伸至鼻尖(见图6)。这些标记具有独特含义,前额划痕代表伊斯兰教至高唯一的真主,四道划痕代表着四位赛义德,即赛义德阿布巴卡尔、赛义德奥马尔、赛义德乌斯曼和赛义德阿里。

⬆ 图6 祖先为卡努里人的豪萨人前额纹面

许多迁居至豪萨地区的卡努里人在离开故土后随之简化纹面。一些卡努里人的脸颊两侧分别刻有两道划痕,颧骨上方分别为一道,还有人仅保留前额纹面(见图7)。

⬆ 图7 如今卡努里人的前额纹面

(三) 辨别职业身份的纹面

此类纹面表明纹面者从事豪萨族传统职业。由于当权者更替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大多数人已将辨别职业身份的纹面样式改为其它种类的纹面,还有些人如今已经停止纹面。

豪萨地区从事屠宰业的屠夫通常在右脸刻下一道纹路清晰的横向划痕(见图8)。自从富拉尼人迁居至北尼日利亚,统治卡诺州和卡齐纳州后,卡齐纳州的一些屠夫将右脸的纹面样式改为左脸纹面样式(见图9)。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能够通过观察纹面位置,分辨屠宰业从业者和富拉尼人。

⬆ 图8 屠夫纹面

⬆ 图9 如今卡齐纳州的屠夫纹面

卡齐纳地区生活着一些信仰传统宗教的原住民,其祖先曾作为奴隶推翻赞法拉人的统治,创造新的纹面样式以取代赞法拉人的纹面,其差别为农夫纹面的划痕数量和分布更为密集(见图10)。由于这些原住民在农业领域颇具盛名,且擅长农业相关的拜物仪式,通常以农夫纹面命名其纹面样式。

⬆ 图10 农夫纹面

传统纹面在豪萨社会的功能化意义

纹面文化对于西非尤其是豪萨地区意义非凡。传统纹面作为豪萨文化表征之一,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发挥其社会功能。

(一) 识别特定身份

传统纹面作为使用较为普遍的约定符号,在战争掠杀和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识别作用(见注7)。纹面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有利于加强族群内部的共同体意识和集体主义,也是非洲传统社会宝贵的精神遗产。纹面满足了豪萨人民展示特定身份的需求,当城邦、族群间发生冲突时,人们得以凭借纹面样式辨别身份,避免互相残害。独特的纹面样式有助于找寻来自同一地区、民族、家族的同胞,从而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 象征社会地位

纹面是宗族、地域关系的具体化指标。豪萨民众在传承家族血统的过程中延续家族的纹面样式。与割礼类似,纹面仪式使受礼者意识到自己作为共同体一员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见注8),社会身份有所转变,以及随之被赋予新的权利和责任。作为辨别出身的标志,传统纹面使豪萨人因家族而感到自豪,甚至还有人给奴隶纹上同样的纹面。纹面文化象征着家族血统的代代相承,有利于增强家族自豪感和世系凝聚力。

(三) 保留传统文化

纹面文化是非洲传统文化中重要并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如今,纹面文化也成为帮助我们了解豪萨社会及民众生活的文化意象,蕴含着豪萨社群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哲学智慧、宗教信仰、民族信念、身份认同等精神遗产。纹面作为豪萨社会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的活态文化,我们得以窥见纹面者的家族背景、出身地的社会结构、不同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历史建构等一系列隐藏在图案背后的文化内涵。

豪萨传统纹面的局限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 豪萨传统纹面社会功能的局限性

从豪萨社会内部而言,传统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豪萨社会阶层固化。奴隶主通过为奴隶纹面,在奴隶和自由人之间建立边界。奴隶很难与平民结婚,更不用说与王室贵族通婚。由于人们从纹面数量辨别身份,平民和贵族阶层间也存在界限。豪萨地区的王室权贵常在父母和酋长的授意下,与其他贵族进行联姻,这也阻碍了豪萨社会内部的阶级流动。

纹面文化还会导致地方民族主义,阻碍族际关系的发展。虽然识别特定出身的纹面对豪萨人来说非常重要,但它也加深了不同族群之间、纹面者和未纹面者之间的隔阂。当族群间存在纷争甚至世仇的情况下,带有表明民族身份或地域出身的纹面者很可能遭到对方的歧视,甚至受欺凌和迫害。这不利于族群团结和尼日利亚国家统一进程。

(二) 豪萨传统纹面文化面临的挑战

豪萨地区的传统纹面文化日渐式微,其实质为非洲传统文化与其它文明交流过程中冲突与互鉴的协调问题。

西方文明从教育体系、医疗卫生、法律制度等各方面深刻影响着豪萨社会,纹面文化在此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西方并不了解传统纹面对于豪萨社会的重要意义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哲学智慧和身份认同意识,而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立场发表各种观点,甚至肆意贬低和攻击纹面文化。纹面这类毁伤身体的习俗如今被认为是一种陋俗,亟待取缔。

豪萨纹面发展受阻不仅出于西方话语霸权下西方文明对非洲传统文化的负面认知,非洲大陆域外的东方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洲本土文化的延续。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豪萨地区乃至整个非洲的广泛传播挤压了本土宗教的生存空间。信仰原始拜物宗教的人数急剧下降,以纹面表明自身信仰的需求也大幅减少。虽然豪萨文化允许民众纹面,但随着伊斯兰教法的广泛传播,大多数民众因教义规定而停止纹面行为。

人们不仅从法律层面禁止纹面,甚至歧视纹面者。出身农村地区的豪萨青少年常常因纹面遭到他人尤其是城里人的欺凌、排挤和嘲笑。他们心理痛苦而感到自卑,女孩会戴着头巾以遮盖脸上的伤疤,有人甚至通过美容手术去除纹面。在此情况下,豪萨民众逐渐产生一种自卑感,对非洲本土文化失去信心,转而实践和宣扬外来文化。

豪萨传统纹面发展的前景

受外来文化对于豪萨纹面负面认知的影响,豪萨民众选择认同他者立场,未能坚守本土文化的自我性,这并不利于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核的继承和延续。非洲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发生土壤和存在意义,展现了先人的生活经验、哲学智慧、价值体系、族群认同等精神遗产。文明互鉴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过程,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全盘接受。非洲传统文化在与其它文明的交流过程中,应同时协调自我性和融合性。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同时,维护自身民族文化传统,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歧视和偏见,从而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扩大文化影响力。

整体性和统一性是非洲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往往共生于一体(见注9)。为保护和传承豪萨传统纹面文化,需采取“扬弃”措施。一方面应当“取其精华”,不可忽视非洲传统文化内核及影响力,不能因外来文化的负面认知而失去自我性、摒弃传统文化而全盘接受外来文化。可以采取歌曲、小说、影视作品等手段,展现其中豪萨人民的民族记忆和智慧结晶。此外应在教育体系中引入对于重要传统文化的宣传,引导民众对于非洲本土文明的正确认知,从而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也需要“去其糟粕”,纹面对于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危害作为阻碍现代化进程的消极因素,需根据时代背景进行变革,从而形成具有时代适应性的优秀文化。首先,监护人和纹面师必须经当事人同意后再为其纹面。其次,应效仿现代装饰性纹身的点刺手法,使用一次性工具并做好消毒工作,从而减少流血、感染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企业等社会机构应出台相应条例,保护纹面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对于纹面者的歧视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虽然纹面文化在豪萨地区的影响力已大大减弱,但作为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它将继续在豪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

1. 李安山. 非洲古代王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7.

7. 刘鸿武. 非洲文化与当代发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6.

8. 李保平. 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9.

9. 李保平. 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32.

参考文献:

1. Bashir Aliyu Sallau. Wanzanci da Sauye-Sauyen Zamani[M]. Zaria: Ahmadu Bello University Press Limited, 2013.

2. Paul E. Lovejoy. The Kambarin Beriberi: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alized Group of Hausa Kola Trad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J].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1973, 14(4): 633-651.

3. Wendy Wilson-Fall. The Motive of the Motif Tattoos of Fulbe Pastoralists[J]. African Arts, 2014, 47(1): 54-65.

4.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李保平.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刘鸿武.非洲文化与当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编辑 | 李雅温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

本文刊于《中国投资》2022年12月号

《中国投资》杂志创办自1985年,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投资领域唯一的中央级刊物,业界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创刊三十多年以来,杂志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投资,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案例,同时以全球市场为坐标,聚焦特定国家、地区和重大国际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各类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记者媒体的专业对话平台。

《中国投资》杂志每期覆盖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200多家央企国企和10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1000多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和机构、1000多家行业协会和商会、30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等,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前景和企业投资案例的重要参考。

China Investment, founded in 1985, is a monthl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gency, It’s jointly operated by Inves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NDRC,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oration. Enjoying an exclusive position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Investment is the core journal which started the earliest among similar magazines to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trend. Over the past 30-plus years, China Investment has been in line with theglobal market as its fundamental coordinate with a strategic focus on spe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al markets and those major international propensities. China Investment is a key dialogue platform for offici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vestment agencies, experts and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journalists.

THE END
0.世界古代文明——西非文明1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诺克文明一派繁荣景象,发展稳定。诺克文明除了铁器以外,一些人物陶像和动物雕塑也是其文化的主要表征。这些人物雕像具有非洲黑人的特色,并配有各种饰品,虽然粗糙,但颇具神采。它们都是用泥土制作、焙烧而成,而且恰到好处。 2、萨奥文化 萨奥人系乍得湖沿岸原住民的后代。由于乍得湖流域自然条件的恶化,原住民逐渐jvzquC41yy}/onnrkct/ew47:v=qg=u
1.中华文明,在世界7大文明中,影响大不大?民族罗马帝国宗教▲《文明的冲突》 塞缪尔所写的《文明的冲突》中将世界历史文明划分为八个部分,其中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非洲文明。 塞缪尔划分的八大文明更加受到历史学家们的喜爱,他的划分比汤因的理论更加合理。但是有学者表示,这两人的划分依旧不够完美,他们认为中华文明jvzquC41f{428<3eqo5bt}neng5II^V4GV617>8O2QN/j}rn
2.五分钟读历史——古埃及文明(简述)位于非洲东北部沿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其肥沃的河谷在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中形成了一条生命线。 正如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这句名言准确捕捉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兴盛的关键作用,它的定期泛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孕育了一个辉煌的文明。 jvzquC41yy}/lrfpuj{/exr1r1992:
3.北京大学:邓辉《世界文化地理》笔记当今世界文明分为7个或8个,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还有非洲文明(或许也可以算一个)。当今世界,西方与非西方的冲突,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的冲突,文化内部也会有冲突和矛盾,但重大冲突将发生在文化与文化之间,即各大文明之间的断层线上。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229928
4.世界历史27古代非洲黑人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的非洲大陆,在人类远古文明的早期石器时代,100万年以来,一直走在世界文明史的前列。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世界历史27-古代非洲黑人文明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3:78;56
5.世界有六大古文明,中国能排第几?罗马帝国古中国原生所谓原生文明就是独立起源的文明,没有其它文明的帮助或扶持,完全自主的文明。在世界上有着六大原生文明,但是这六大原生文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下面就为大家这六大文明到底是哪些! 1、古埃及 发祥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3500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一些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起统一的古埃及国家。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573<58A5a39l:2m72:26229ful74ivvq
6.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流变及其特色古代北非是多种古文明汇聚、碰撞与融合之地,不同文明在互为杂糅和兼容并蓄的过程中所凝聚的强大能量,推动着北非历史的演进,并使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文明都在古代北非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jvzquC41gpz/eww0ep5hf87242672:4v42812?53a7863:6872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