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0首古诗词,每一首都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散发着迷人的韵味。这些诗词,有的婉约柔情,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清新脱俗,有的沉郁顿挫,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这些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古人心灵的映射,是他们对生活、对人性、对命运的深情告白。
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流淌着古人的心血和汗水,都承载着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以下是对这40首古诗词的简要介绍: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2.《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主席诗词的豪放风格。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4.《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5.《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6.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全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新巧,剪裁精工,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这首诗以其意境取胜,通过以月色寄托乡思,表现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佳作。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切,寄情深沉,又开豪放词风气之先,是辛词的代表作之一。
8.饮酒
陶渊明的《饮酒》是一组五言诗,共有二十首,创作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二十首诗以酒为题,借酒抒怀,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揭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展现了他高洁傲岸的个性。
以《饮酒·其五》为例,诗人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主题明确,意境悠远。此诗不仅描绘了劳动之余,饮酒微醺之际,晚霞映映,山岚笼罩,采菊东篱,遥望南山的优美景物,也反映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作是他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9.登高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秋天的季节特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萧瑟荒凉之感。
他在诗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困苦和身体状况的无奈,以及他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整首诗情景交融,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
10.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则是对眼前生活的抒怀,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此词基调慷慨悲壮,大气磅礴,感情丰富,意境开阔,入笔精警,扣人心弦,既有大英雄追忆往事,又有小人物寄情山水。全词超越了狭隘的私利与忧患,升华为对大自然、对人类古今历史的普遍关照和思索,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11.江南春
杜牧的《江南春》是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同时,诗中也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整首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意境深邃幽美,情思含蓄深蕴,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1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岁暮,时稼轩正在上饶(今属江西)带湖闲居。
辛弃疾在词中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13.黄鹤楼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描写登临黄鹤楼远眺的诗。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以及登楼远眺的视野和感受。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诗篇。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14.关雎
《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以其意境取胜,通过以月色寄托乡思,表现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词的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16.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中运用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出塞》历来受到人们的极高评价。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17.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作品。这组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这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18.锦瑟
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赞誉和传颂。这首诗以“锦瑟”为题,但并非咏物,而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抒发了诗人对亡妻的追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悲观感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以情感为核心,用抒情的笔调叙写人生中的各种感情和美好幻想,寄寓了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这首诗的构思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思考。同时,《锦瑟》也是李商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
19.江城子
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该词创作于公元一零七五年(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身在山东密州的苏轼因夜晚梦到亡妻而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的上阕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出了现实的凄苦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但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下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写出了作者与亡妻相逢却认不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苍老和悲伤。最后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则是对亡妻的思念和哀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整首词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20.蜀相
杜甫的《蜀相》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它描写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历史故事。
这首诗的开头便点出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说明了诸葛亮在蜀中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敬仰。然后通过“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描绘,表达了诸葛亮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的寂寞心情。
接下来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讲述了诸葛亮为了国家和人民,频繁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辅佐两代皇帝的事迹。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慨和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通过对历史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
21.蒹葭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
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蒹葭》以其意境悠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而备受读者喜爱。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表达了人类对于真挚情感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2.龟虽寿
《龟虽寿》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中,作者以神龟、腾蛇、烈士等比喻,表达了寿命有限的观点,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同时,作者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认为即使年纪大了,但仍然有着远大的志向和追求的精神。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保持愉悦心情可以带来健康和长寿的观点,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龟虽寿》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健康的重视。
23.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佳作。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绪。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24.满江红·写怀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现了岳飞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词的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抗金前线的江边地带,冒着凌厉的寒风,踏着满地的秋霜,调兵遣将,挥师北伐的场景;下片则表现作者雄壮豪迈的气概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充满悲壮沉雄的艺术风格。
整首词通过描绘壮丽的战场和悲壮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岳飞坚定的爱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忠诚,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维护。
《满江红》是岳飞的一首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岳飞作为一位忠诚、正直、勇敢、坚韧的人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
25.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诗人精确而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获得悠长的韵味和无穷的美感。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2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27.春望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忠诚。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28.相思
王维的《相思》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是眷怀友人之作。
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全诗风格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29.凉州词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诗中描绘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盛宴,以及琵琶声催促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景。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英雄气概,以及诗人对于战争的痛恨和愤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边塞将士们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30.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于他晚年辞官还乡之后。
这首诗描绘了贺知章辞官回乡后的场景,以及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其中,“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久客他乡的伤感以及回乡后的亲切与疏离之感;“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通过儿童的问话,进一步突出了诗人与故乡的疏离感。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任何修饰词或夸张语词,通过对比手法和倒叙结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31.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一首诗作,诗中叙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中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在历经艰辛后,终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随后又遭遇战乱,身陷囹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则描绘了国家破碎、个人沉浮的悲惨景象。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达了作者在惶恐滩的困境中感到无助和惶恐,而在零丁洋上则感到孤独和无依。
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他表示人生自古谁无死,但他的志向是留下自己的赤诚之心,照亮历史的青史。
《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32.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805年—815年)。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寒冷的画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人鸟绝迹,万山皆白。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独钓寒江,表现出他孤傲不群、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全诗采用了典型的概括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等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出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这首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幽静寒冷的画面,并通过对渔翁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后仍坚持理想和信仰的态度。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4.敕勒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诗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一望无碍的辽阔画卷。字面上虽无辽阔字样,但辽阔之景却收入眼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写景如画。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画龙点睛的一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里不仅呈现出的是自然风物,而且隐约可见的还有牧民们的活动,真是似静而有动,似动而有静。这些牛羊的主人,即勇敢豪爽的敕勒人,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质直朴素、意韵真淳。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好评。
35.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佳作。陶渊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但因厌恶官场的污浊风气,遂退隐田园,直至终老。
《归园田居》主要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后的生活,描绘了他在田园中归隐后的惬意与自由。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于自己归隐田园的自豪和满足。诗中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景色和生活,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生动地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乐趣。
此外,《归园田居》还表达了陶渊明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通过描绘田园生活和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陶渊明的个性和追求。
36.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骈体铭文,全文八十一字,以山水起兴,抒发作者的高洁情操和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作者借赞美陋室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感。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再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最后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陋室铭》不仅因为它的文学价值而流传千古,更因为它所体现的儒家思想而备受推崇。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将陋室不陋的原因归结为“惟吾德馨”,从而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37.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期望。同时,文章也展示了周敦颐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
在《爱莲说》中,周敦颐首先描述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这些都是莲花所具有的高尚品质。接着,周敦颐通过描绘莲花的形态、色彩、气息等方面,展现了莲花的美丽和魅力。同时,莲花也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例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这些品质正是周敦颐所追求的,也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人格特质。
在表达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之后,周敦颐通过莲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像莲花一样,保持高洁的品质和行为方式,不随波逐流,不媚俗取宠,不屈服于权势和名利。同时,一个人也应该像莲花一样,自尊自重、端庄检点、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行为方式,做到内外兼修,真正做到“君子爱莲”。
《爱莲说》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意义的散文。它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期望。
38.梅
王安石的《梅》是一首五言绝句,以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凌寒独开的气节,比喻坚韧不拔、孤傲高洁的人格。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借梅花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
39.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4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友人杜少府即将赴任蜀州,诗人以此诗赠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描述了长安城和蜀州的地理位置,以及两地之间的风烟阻隔。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以及同为宦游人的共鸣。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即使海角天涯,我们仍然可以像邻居一样亲近,强调了友情的深厚和超越空间的距离。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友人不要在分别之际过于悲伤,要像男子汉一样坚强。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欣赏这些古诗词,就像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游,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诗人,都有他们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都在这40首古诗词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40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才情和风姿,更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