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张**(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古代史书的编写体例我国古代很早就设有史官,周王朝及各诸侯国都有史官。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在古代“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这里的春秋尚书,以及此后的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史学著作。那么,古代史官是依据什么体例来编写史书的呢?我国古代史书的编写体例主要有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等四种。一、国别体。国别体,是按国别分别记述各国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和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的代表。国语,又称“春秋外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分国记述的记言史书。纪事起于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终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记载了周、
2、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其中以晋语为最详。战国策,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别体史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实编辑整理而成。秦汉以后,由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国别体这一史书编写体例就不再为人们所使用了。二、编年体。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纬,以事件为经,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最早的作品有春秋左传。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则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以时间为纲,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强。但是,它有一个难以弥补的弱点,就是头绪纷繁,叙事散漫,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三
3、、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的生平、经历为线索,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人物,反映历史进程的史书体例。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先河。史记以“本纪”叙述帝王,兼以排比大事;用“世家”记述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来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等;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及外国,是古代史书编写体例上的一次革命。其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以描写人物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来叙述历史事件,反映历史情况,因而能够集中刻画人物性格,完整地表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文学性质,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司
4、马迁还创造了“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使有关各篇互相补充、前后照应的叙述方法,即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某些事件在本人的传记中不记载或记载得很简略,而在他从传记中作出记载或比较详细的记载。例如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肯定了刘邦统一天下创立汉朝的功绩,而刘邦的狡诈、虚伪、无赖的表现则散见于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等篇中,从而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刘邦这一人物及其性格。这样既可以积极地运用地史料,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精练,又自然地把对人物的褒贬寓于叙述之中。史记对后代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宋·郑樵通志)从汉书起,所有的“正史”都承袭了史记的体例。四、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史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的史书体例。南宋学者袁枢依据资治通鉴编写了通鉴纪事本末,首开纪事本末体的先河。此书将重要的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弥补了编年体、纪传体的不足。此后又有明代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清代谷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