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世界风云急剧变化,出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我国应采取什么外交策略呢?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

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明:苏、美两霸是第一世界,它们互相争夺世界霸权。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已经由当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坚持反帝反霸的社会主义国家一道,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成为第三世界中不可动摇的力量。在上述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西德、日本等是第二世界,它们具有两面性,是第三世界在反霸斗争中可以争取或联合的力量。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逻辑体系

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对民族独立的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的捍卫、国家安全的护持,始终保持格外的敏感和关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构成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逻辑体系。

(一)逻辑原点: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

就理论而言,划分“三个世界”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主观映像,而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客观反映,具有强大的历史逻辑力支撑。 中国近代社会耻辱和悲惨的命运,为毛泽东国际观中的“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思想设定了历史前提;世界战争再次验证了国际政治中的丛林法则,促使毛泽东更加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尊严的意志;中国与苏联的特殊历史经历,让毛泽东对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拥有更深的理解和护持。在涉及国家、政党、民族利益问题上,毛泽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戒备清醒地认识和处理中苏关系。应当说,这是导致毛泽东决心捍卫国际尊严与独立,并将苏联认定为第一世界的非常重要的历史情结。

(二)哲学基石:矛盾对立统一论

毛泽东对世界和社会的解构方程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这就是: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同时,矛盾系统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它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形态。毛泽东认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可以说,上述哲学观构成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哲学依据,也构成了其国际关系政治博弈理论的依据。

(三)国际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理论与策略

通观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质就是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转化的历史背景下,以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为新的话语特征,确立了分析国际关系的总体框架,为实施“远交近攻”的中国式外交谋略奠基。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逝世后,国际形势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在新的国际坐标系中,面临新的定位和新的考验。用怎样的理论范式和价值观论证和回答一系列新的国际难题,成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新使命。回眸和总结战后国际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当今国际社会的时代特质,我们认为,毛泽东的外交思想资源,特别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及其战略,对于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本质,构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坚持独立自主、求实创新的战略典范,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为世界新秩序的生成和建立提供了新的价值观照和路径选择,为中国外交方略建构了务实而有益的博弈方程式。作为一种国际政治哲学,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所体现出的认知范式和逻辑演绎,缔造并主导着中国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光荣传统。它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最大影响不只是在具体策略和技术上,而将在思想原则和价值观领域不断地凸显出来。作为一项宝贵政治思想资源,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以崭新的东方制造,为构筑冷战背景下中国安全方略奠定外交基石,更在于以强大的历史逻辑力为支撑,以高远的国际视野,洞察国际政治的本质和发展定律,以伟人的气质和信念,给予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巨大的信心支持,这将超越时空限定,始终是新世纪中国走向大国外交,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宝库和外交指南!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作者:姜安,原标题: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政治考量与时代价值)

THE END
0.张海滨等|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30年:历史进程及角色变迁武汉大学严双伍教授等将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被动却积极参与(1990—1994年)、谨慎保守参与(1995—2001年)及活跃开放参与(2002年以后),并对每个时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 青岛农业大学肖兰兰副教授根据国际政治社会理论,将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历史划分为“积极被动的发展中国家”(199jvzquC41yy}/iqi0rm{/gmz0ep5yyƒ}1f6
1.胡澄:毛主席“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伟大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我们再往前上溯到11月份,11月份的大事就是中共中央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这个百年决议中,使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继承了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的论述,对毛主席晚年的理论实践予以了彻底否定。但是独独对毛主席晚年提出来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给予jvzq<84yyy4lwwqwpek/exr1le€d1vfuz532;7/2332:867:4<40qyon
2.从百年党史解读三个历史决议理论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百年党史来看,三个历史决议诞生于不同时期,历史条件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802;761e:27;8;/5847B6:60nuou
3.领悟历史决议筑牢信仰之基为此,党中央对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定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可见其意义何其重大。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成就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事实上把党的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jvzquC41vwgoynn0zr{/gmz0ep5jpot132>11:53:54ivv
4.打印基于这一判断,我想分三大部分来阐述党的百年历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部分是从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五个重要节点明确使命担当;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和使命担当。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jvzq<84crr4837hp1rxjp}3rjrEdqwygpvoe?:648374
5.国史讲堂:三大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新中国70年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我们要正确把握这三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关系。70年来,我们开拓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jvzquC41pg}t0‚hyd0ipo8723;3228761euovnsva5648>:680nuo
6.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回眸与当代审视王天健李政涛1901-1949是教育学与中国“相遇”“结缘”的历史时期,教育学在这一时期通过译著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大地上扎根,迅速传播、发展,改变了中国在教育学研究上“缺席”的状态。针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划分,较有代表性的为“两阶段论”与“三阶段论”。两阶段论指:1901-1919的萌发时期、1919-1949的传播时期[2];三阶段论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516;467mvo
7.【202212】张权阎晓阳|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事实上,进入世界历史时期以来,生产力变革过程的主要推动者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并因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肯定。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危机不断爆发,终将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一个著名jvzquC41yy}/ipn0rqv0niw0et0kwkq13746875454ivv
8.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全文发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全文发布#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jvzquC41o0jcy7hp1i{ppnn1u{yugv4424703:439166:@;6869`2@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