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革命:2月和10月
一战中的俄国
1917年俄国的两次革命,即所谓的二月革命和所谓的十月革命,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俄国作为协约国的正式成员,与法国、英国及其盟国(即联邦国)作战,其中包括塞尔维亚王国,沙俄无私地、自我牺牲地参加了战争。尽管在1914年夏天,它并没有为与同盟国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纯军事方面。然而,1914年8月,在圣彼得堡,道德和文化-历史原因占了上风,而不是纯粹的军事-政治原因,因为俄罗斯,即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塞尔维亚的独立,反对泛德帝国主义和柏林的Drang nach Osten政策(穿过巴尔干半岛到巴士拉和波斯湾)。
在当时的俄国,只有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战争,他们被沙俄当局和俄国爱国者指责为德国雇佣军。因此,五名布尔什维克在杜马(俄罗斯议会)的代表被沙皇当局流放到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认为,俄国的军事失败是实现布尔什维克革命目标的唯一和最可靠的途径,布尔什维克为摧毁沙皇俄国而不惜一切代价。
2月/ 3月革命
除此之外,1915年协约国的西方成员国发起的加里波利行动失败了,同年秋天,同盟国占领了塞尔维亚,从而通过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与奥斯曼帝国建立了直接联系。无论如何,沙皇政府对1917年3月(按旧历法为2月)的革命感到不快和惊讶,反对者也是如此。于3月15日被迫退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被饥饿的农民、幻想破灭和不满的贵族以及叛军推翻。圣彼得堡的权力移交给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的任务是管理国家,直到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合法政府。第一届临时政府不想让俄国退出战争,因此得到了西方协约国的支持,但与此同时,它也因为没能结束战争而垮台,1917年的战争对俄国不利。
在当时,和平(即俄罗斯退出战争)和土地再分配(即土地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强调的是,与德国等国不同的是,当时的俄罗斯由于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无法进行漫长而疲惫的现代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代价。到1917年年中,俄国动员了超过1500万人。大约有170万人在战场上失踪,490万人受伤,240万人被俘。一方面,在战争期间,俄罗斯比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优越,但在面对主要敌人德国的主要战场上,它被证明是劣势一方。如果俄国在任何情况下退出战争,士兵们,也就是大多数穿制服的农民,会要求给他们更多的土地来耕种。如果在战时的土地改革中给农民土地,军农就会逃兵去抢他们的那份。与此同时,俄国临时政府不得不与新的管理形式——苏维埃(议会)作斗争。最有影响力和最有名的苏维埃位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但其他苏维埃在三月革命后在俄罗斯各地涌现。
1917年4月的反战示威导致第一届临时政府垮台,外交部长米留可夫(1859-1943)辞职。然而,俄国继续其战争努力,苏维埃越来越支持布尔什维克,他们赞成俄国退出战争,这无疑符合同盟国,尤其是德国自1900年起旅居国外的列宁,在德国人的帮助下,于4月乘坐装甲列车从瑞士回国,并在《四月提纲》中阐述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和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10月/ 11月革命
在十月/十一月革命期间,工人们希望新的俄罗斯将由苏维埃统治,但事态发展很快就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应该指出的是,农民没有参加革命,列宁在圣彼得堡革命期间也没有做任何重要的尝试来激励农民,把他们吸引到布尔什维克一边。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而农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并不被看好,因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工人(城市工业)阶级的生产者身上。在许多情况下,农民甚至被贴上保守反动分子的标签。然而,农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占俄罗斯人口的绝大多数,高达80%,没有他们,内战的胜利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由于革命政治基础非常有限,考虑到1917年11月全俄罗斯只有不到30万布尔什维克,列宁和他的同志们在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反对。为了在圣彼得堡革命之后立即扩大革命基础,当革命成果不得不在严重内战的威胁下捍卫时,列宁向广大人民群众承诺了两件事:
1)和平(即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退出战争)
2)将土地分配给当时占人口80%的农民(即土地改革,同时会引起贵族和大地主的反对,他们的土地将被没收并分配给农民)。
布尔什维克出于纯粹的政治原因,而不是意识形态原因,实施了一项土地改革,即一项新的土地政策,他们从社会革命者那里采纳了这一政策,因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捍卫革命。当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纲领原则,在内战期间成功的国防革命后不久,土地就被国有化和集体化了(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场),所以最后农民被欺骗了。然而,在1917年的革命年和随后几年的内战中,农民认为获得的土地是他们自己的。
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和国内战争(1917-1920)期间,有一些人支持革命战争,以加速欧洲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这具体意味着将布尔什维克革命输出到苏俄境外列宁本人希望首先巩固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革命力量,因此主张与同盟国单独签订和约,使俄国脱离战争,并使布尔什维克在与“白色”沙皇反动势力的斗争中更容易处于有利地位。在那个革命时期,一些布尔什维克主张废除应该被摧毁的货币,以及一夜之间引入社会主义经济,而农民则希望新政府在土地改革的框架内放过他们和他们新获得的土地。然而,对布尔什维克政府最激烈的抵抗是由被称为“白卫军”的沙皇制度支持者提供的。
1918年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
协约国拒绝了列宁的建议,并向苏俄提供了资金和援助,以延长战争,因为尽管美国在1917年4月参战,但俄罗斯退出战争将给同盟国带来巨大的优势。
从1918年持续到1920年底的俄罗斯内战将国家分裂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及其政府的支持者和支持前沙皇政权的反对者。《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签订后,协约国军队进入俄罗斯,阻止德国人占领重要中心。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后,盟军留在俄国,帮助白军应对内战的负担。列宁以此为宣传目的,把苏联政府描绘成反对外国占领、争取俄罗斯独立的国家。布尔什维克解散了沙皇军队,把土地分给农民,并要求单独媾和,他们必须迅速建立新的军事力量来对抗白军和协约国。布尔什维克红军就这样诞生了,托洛茨基是最值得拥有的。红军士兵不得不与从圣彼得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各地的“绿党”(无政府主义者)、波兰人和持不同政见者作战。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他们抗击美国和日本的入侵。
革命后的新苏维埃俄国
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和内战结束后,布尔什维克苏维埃俄国不得不满足于比旧俄罗斯帝国更小的领土西部的边境地区——芬兰、爱沙尼亚、利夫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波兰和比萨拉比亚/摩尔多瓦——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消失了。然而,在三个独立的外高加索共和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1919年12月英国人从外高加索撤离后,布尔什维克走上了掌权之路。由于红军的干预,外高加索在1921年4月回到了俄国的边界。
内战胜利后,新苏维埃政府必须面对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1921/1922年冬季肆虐的饥荒,造成约500万人死亡。这也是1921年俄国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到1920年底,白卫军被彻底击败,盟军撤出了俄国。从1914年到1920年底的七年战争使俄国陷入了真正的混乱状态。人民的不满是由通货膨胀、食品和燃料短缺引起的,但也是由新苏维埃当局日益严厉的专制措施引起的,这些措施是为了克服威胁这个年轻的苏维埃国家的内部和外部威胁。
1921年,列宁推出了新经济政策(NEP),以鼓励经济复苏,同时也安抚农民,从而允许有限的市场经济和更自由的生产。新经济政策时期也是一个相当自由的时期,这也表现在艺术上。
列宁的继承权问题仍然存在。列宁本人支持托洛茨基作为他的继任者,但最终,约瑟夫·斯大林(1879-1953)被证明是最有能力夺取政权的政治家,列宁于1922年因病于1924年去世。于是形成了一个统治国家的三巨头:季诺维也夫(1883-1936)、加米涅夫(1883-1936)和斯大林。列宁不信任斯大林,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托洛茨基通过巧妙的政治操纵和对党的机器的控制,斯大林成功地消灭了托洛茨基,接管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最终建立了个人独裁和个人崇拜。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是斯大林的政治清洗时期,十月/十一月革命吞噬了除斯大林之外的后代。
注:本文是Vladislav B. Sotirovic博士对俄罗斯近代历史的描述和解读,供参考,不代表转帖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