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考点大事记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主要矛盾

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1921年,中共,中国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力量。

第二,中国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中国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3、1922年,中共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提出党的较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4、1923年,中共,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5、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国民党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1925年,大革命

①群众的动员更为广大,②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③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中共提出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革命权的问题。

7、1935年

(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挽救了中国、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地位,成为中国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瓦窑堡会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3)一二九运动: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1936年,红军的长征胜利。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就是顾全大局、平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较高体现。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9、1936年,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0、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

b、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权。

《抗日救国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c、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次大胜利。

d、1938年3月台儿庄大捷: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次胜利(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了会战:淞沪会长、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e、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

①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②分析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③预测了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较后胜利的较关键的阶段。

a、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溶

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日本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b、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

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

c、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d、延安整风运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较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指出,学风问题是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a、创立联合国: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

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会在延安举行。将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思想,并将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1、1946年

(2)《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12、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②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③标志着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THE END
0.21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知识点:1978年至今大事记近代史刚要是考研政治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难背诵的部分,史纲的知识点众多,尤其是年份知识点内容。为此,启航考研官网整理了史纲的时间轴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五、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一)主要矛盾 jvzquC41lk~vp7nskjgoi7hqo1oohx4||f532;539:9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