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杂志投稿专门发布期刊官方征稿信息

[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344

[知网]综合影响因子:1.088

主管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

邮编:100101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15/K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6708

邮发代码:82-472

定价:50元/期

非常好!会向别人推荐!

比较好!我会经常使用!

感觉一般!可以用!

比较差!很少用!

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投稿网址(原官网信息):

3、刊内电话:010-87420921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27日出版。

6、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近代史研究》稿约

【2020年05期信息】

一、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包括专题论文、学术评论、问题讨论、读史札记、学术综述等,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

二、本刊只接受首发作品,不接受二次发表作品(包括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过的作品);也不接受一稿二投或多投作品。

三、来稿请提供WORD格式文档,投到本刊统一采编平台,勿寄个人。若上网不便,请与编辑部联系。

四、来稿务必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等法律和技术规范以及本刊有关规定(本刊技术规范可在采编平台查阅)。引文务必准确无误,注释置于页末,项目务必完备。

五、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以学术质量取舍稿件。

六、为便于审稿,请注意不在文中出现个人信息以及可使审稿人推测判断作者身份的表述。

七、一般情况下,编辑部将在三个月之内告知审稿结果。但由于审稿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延迟,若有疑虑,请与编辑部联系。

八、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时声明。

九、稿件一经采用,编辑部将及时支付稿酬、寄送样刊。稿酬中包括与本刊有合约关系的网络数据平台的著作权使用费。

十、作者如需将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收入其他公开出版物,须先征得本刊编辑部同意,并注明其在本刊的原发信息。

《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2020年9月

《近代史研究》技术处理规定

(1994年初版,2020年12月最新修订)

【官网信息】

一、数字的用法

(一)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但应保持相对统一。

(二)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1.1 年份不应简写:如:1940年不应简作“四○年”或“40年”,1930—1935年不应简作“1930—35年”。

2.物理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非物理量值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篇文章应统一)。

例:876千米  600克  45万元  48岁  11个月  30名

2.1 百分数不能简写,如30%-60%不能写作30-60%。

2.2  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不分节;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需表明精确度的除外),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单位,如:345000000吨,可改写为3.45亿吨或34500万吨,不能写作3亿4500万吨或3亿4千5百万吨;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不应断开移行。

(三)应当使用汉字的情况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

例: 八国联军   第四方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  五四运动   十月十七日同盟  相差十万八千里  七届二中全会

2.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年月。

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正月初五

3.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4.含有日月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 ”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数字部分用引号标示,但知名度高的简称可不加引号和中圆点)。

例:  五卅运动  九一八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一·二八”事件  “一·一七”批示

一二九运动

5.概数、约数、分数

(1)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使用表示概数,须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必用顿号隔开。

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一二十个  四十五六岁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用汉字。

例:几千年  十几天  几十万分之一  一百几十次

(3)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阿拉伯数字。

例:在去沧州的道路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村落。一个名叫马营的村共25户,仔村仅3户,又有400余户的大村名王墟祠。

(4)分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子、分母中间用斜杠。

例:2/3、1/5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括号

1.解释、说明,用( )。

例1:“鲁(涤平)率部走平(江)、浏(阳),后入江西。”

2.补充缺字,用[]。

例1:“今与湘何键、滇卢汉面订计划,决于本[月]底湘滇兵力集中桂边。”

3.标明衍字,用〈〉。

例1:“它底基础一天巩固〈了〉一天,它底势力一天强盛一天……”

4.改正错误,用〔〕。

例1:“帝国主义对于它底势力一天寒〔害〕怕一天。”

(二)注释号与标点符号的顺序

1.注释号与逗号、分号、顿号等句内标点符号的顺序:一律注释号在前。

例1:早在1930年就有人提出,如何使中国“别出机枢,卓然有以自立”①,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科学者努力的方向。

例2: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底,光绪帝已有心要安置康有为、梁启超①;康有为一派也大发其攻势。

2.注释号与句号、问号、叹号、删节号等句末标点符号的顺序:一律注释号在后。

例1:孙中山迫于此种形势,也不得不向袁世凯表示“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①

例2:金毓黻读皮锡瑞《经学历史》,感悟道:“皮鹿门……只知实事求是,不知有门户之争,是最可师法者矣!”①

三、注释规范

(一) 原则与要求

1. 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编码,不用尾注。

2. 每一条注都要有独立的注文,不得将散在各处、出处相同的注合并标注,亦不用“同

上”、“同注①”等注法。

3. 一个自然段的引文引自同一出处,在该自然段的最后一并标注出处。连续几个自然段

的引文引自同一出处,在每个自然段的最后标注出处;也可以在第一自然段最后的注释中注明:“本段及以下几段均出自……”。

(二)注释方法

1.普通图书。

标注的项目及顺序为:①责任者姓名与责任性质;②书名;③卷册数;④出版信息;⑤页码。

(1)责任者及责任性质。如果是撰著,在姓名后直接加冒号,如果是编、校注等其他形式,需在姓名后加编、校注等字样;责任性质不同的责任者,中间用逗号隔开;责任性质相同的两个或三个责任者,中间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责任者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名字,其后加一“等”字。责任者为机构、团体等时,表示方法与个人责任者同。外文著作的中译本翻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作者姓名之后;再次征引同一著作时,省去译者姓名。

例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页。

例2:朱维铮主编,李天纲等编校:《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

例3: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说明:原版权页题作者名为:丁名楠、余绳武、张振鵾 、沈自敏、李明仁、贾维诚、康右铭 著)

例4.1:A.施阿兰著,袁传璋、郑永慧译:《使华记(1893—1897)》,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页。

例4.2:A.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第5页。

(2)书名。书名内又含有书名,用单书名号标识;书名中有补充说明时间范围的文字,应放在书名号内;著作含有副题,在首次出现时应与正题一并标注,之后可省略副题;如书名较长,可在首次标注时加括注给出省略名称;不采用“前引书”的标注方式。

例1: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例2: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页。

例3.1: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例3.2:桑兵:《国学与汉学》,第10页。

例4:谢伟思著,王益等译:《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美亚文件”和美中关系史上的若干问题》(以下简称《美国对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3)卷册。部分图书的卷册后还有补充说明的文字,可以用括注的形式表示。

例: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4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4)出版信息。①同一著作含不同卷册,每一卷册第一次征引时均需注明出版者及出版时间。再次征引同一著作的同一卷册时,省去出版信息。②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的图书应标明出版地点。③影印版的图书要标明是影印版。④出版者及出版时间不完整时,须将所缺项目说明。

例1.1: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例1.2: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第8页。

例2.1: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例2.2: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卷,第15页。

例3: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影印版,第3页。

例4: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刊行社,出版时间不详,第12页。

2.析出文献。

(1)文章。标注的基本项目和顺序为:①作者姓名;②篇名;③编者姓名,如与文章作者为同一人,可略去;④书名;⑤卷册数;⑥出版者及出版时间;⑦页码。

(2)文件、档案、书信等。要在所引文档名后用圆括号标注成文时间。日记集要在书名后标出所引内容的成文时间。

(3)图书中序跋、前言、后记、按语、编辑说明等。如果其为作者自己所写,用引号标示于书名之后,如果由别人所写,或虽由作者自己所写,但有单独标题,应作为析出文献标注。

例1:罗志田:《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页。

例2:《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

例5: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例6:李文海:《〈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序》,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例7: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页。

3.古籍及方志。

古籍的标注与普通图书基本相同,但成书过程比较复杂的先秦典籍,如四书五经;常用的基本典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如《陶渊明集》;官修的大型典籍,如《明实录》《大清会典》等可不标注作者。极少数常用经典古籍可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如:《论语·学而》。有些书籍作者失传,用“佚名”标注。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版本,只注书名,前面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号(年代)。古籍及方志的卷次、页码也用阿拉伯数字标示。

例1:光绪《代州志》第3卷,“地理志·物产”,第3页。

例2:民国《番禺县续志》第9卷,“政经三·房捐”, 第10页。

4.期刊。

标注的项目和顺序为:①作者姓名;②文章名称;③期刊名称,港澳台地区的期刊应在刊名前注明出版地点;④卷册号或期号、出版时间,出刊周期短于半月者如旬刊、周刊、日刊等,出版时间精确到日;⑤页码,以栏目、文章单独编辑页码的,在页码后加括号注明栏页或文页,整篇提及不需要加页码。

例1:步平:《改革开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5期。

例2:蒋永敬:《孙中山先生晚年北上与废约运动》,台北《近代中国》第152期,2002年12月,第28页。

例5:顾颉刚:《中学校本国史教科书编纂法的商榷》,《教育杂志》第14卷第4号,1922年4月,第14页(文页)。

5.报纸。

标注的基本项目和顺序是:①作者姓名;②文章名称;③报纸名称,有同名的报纸应在报纸名称前标明出版地点;④出版年、月、日;⑤版次。栏目名如需标示,放在出版时间后,用引号标出。影印版按图书方式标注。

6.外文文献。

原则上全部使用外文及外文一般注释格式。

(1)图书。标注的基本项目及顺序为:①责任者姓名,名在前(可简写),姓在后;②书名,如书名较长,再次征引时可只标注书名主要部分,其余略去;③卷册数;④出版地、出版者及出版时间,用圆括号括起,同一著作只在首次出现时标注;⑤页码。

(2)编辑图书。标注的基本项目及顺序为:①作者姓名;②篇名;③编辑者姓名,单个编者姓名后加(ed.),合编加(eds.);④书名;⑤卷册数;⑥出版地、出版者及出版时间;⑦页码。

(3)期刊、报纸。标注的基本项目和顺序是:①作者姓名;②析出文献名称,用双引号括起;③期刊、报纸名称,用斜体;④刊物卷册号与期号;⑤出版年、月、日。

所引文献在原书不跨页,表示方法为“p.×”),引文跨页或散见两页以上,表示方法为“pp. ×—××, ××”);注释中纯系英文,句末用英文句点,如中英文混用,句末用中文句号。

例1: D. H. Perkin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1368-1968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66.

例2:Jin Qiming and Li Wei, “China’s Rural Settlement Patterns,” in Ronald G. Knapp(ed.), Chinese Landscapes: The Village as Plac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2), pp.17-18, 20.

例3:转引自Timothy Brook, “The Tokyo Judgement and the Rape of Nanking,”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60, No.3(2001)。

例4.1: Michael Sheng,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Mao,Stalin,and the United Stat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p.186.

例4.2:Michael Sheng,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pp.186-188.

例5:菊池一隆「日中15年戦争論再考」、歴史科学協議会編『歴史評論』第五九六号、1997年9月、4頁。

例6:小沢一郎『日本改造計画』、講談社、1993年、185頁、187頁。

7.未刊文献。

(1)档案。

中文档案标注的项目和顺序是:①文件名称,加书名号;②时间;③藏所;④全宗名称;⑤档案编号。档案编号依照原档案编号格式标注。

外文档案标注格式参照各档案馆要求和该语种通行格式标注。

例1: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1000012800、太政類典?第二編?明治四年~明治十年 第八十五巻(国立公文書館)。

例2: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2030938800(第58画像目から)、共産党宣伝関係雑件/対日宣伝関係 第三巻(A.3.4)(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例3: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4996400、自昭和5年1月~至昭和6年12月「來翰綴(陸普) 第1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2)手稿。征引未出版的手稿时,要标明藏所,藏所后加一“藏”字。

例1:陈序经:《文化论丛》(手稿),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第1页。

(3)学位论文。征引未出版的学位论文中的内容,要标明作者、文题、学位论文等级、学位授予机构、时间及页码。

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4)会议论文。征引未出版的会议论文中的内容,要标明作者,文题,会议名称(用双引号括起)、地点及时间。

例:中岛乐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诉讼个案研究》,“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安徽绩溪,1998年。

8.网络资料。

摘引互联网上资料,必须核实内容,标明网址及下载日期,引用者自行保留网页。

四、其他

(一)课题项目

课题项目名称用双引号括起,项目编号放圆括号内。

例: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06JJD770012)的中期成果之一。

(二)政协文史资料

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全国政协”、“××省(市、县)政协”等,内部出版的政协文史资料须注明编印年。

例1:张治中:《第五军参加淞沪抗日战役的经过》,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页。

例2:曾克林:《回忆党中央对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沈阳文史资料》第3辑,沈阳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2年编印,第16页。

(三)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及其续编、三编,须在书名后标出总顺序号

例:王照:《小航文存》,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265),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9年版,第141页。

(四)1989年中华书局版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须标出各集名称及卷数

例: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

57—58页。

(五)《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须标出辑数、编数及分类名称和册数

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1),

THE END
0.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5期目录2024-10-23 《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2024-10-23 《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2024-07-16 《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2024-04-02 《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2024-02-02 刊物简介更多 《近代史研究》杂志简介2020-12-28 《近 jvzq<84lfu4du|s0ep5yuzp1lfyzl8
1.近代史研究刊名:近代史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单位: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编辑委员会主任:夏春涛 主编:葛夫平 刊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15/K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6708 投稿网址:http://jdsyj.ajcass.com/ 电子信箱:jdsyj-jd@cass.org.cn 电话:010jvzquC41lfyzl7flecyt0lto1
2.近代史研究编辑部《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近代史研究所主办。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创新。刊发1840—1949年间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历史的优秀研究成果。jvzq<84lfu4dc|x0ep5cupp1||ph1siu{lhkd8
3.《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杂志社投稿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近代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_基于文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_史观·史料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_遵循历 史学理论论文_在历史正确 期刊介绍 近代史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近代史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中国近代史领域的研究成果jvzquC41yy}/lmx{l|€/ew4
4.近代史研究ModernChineseHistoryStudies근대사구近代史研究,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근대사구,《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9年,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历届主编为钱宏(1979─1985年)、丁守和(1979─1988年)、夏良才jvzquC41upy/yjshcpmec}f0eqs/ew4upu5qg{nq1ljt{s4AvchJfFsqvkifu
5.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1979-2025) 网络首发 核心 获奖 支持设备购买本刊 会员专享,本期免费读 开通 期刊信息 发文趋势 发文热点 热门学者 更多 刊内搜索 - 网络首发 -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1800—2000)》 2025-07-27 《大美晚报》与国民政府关系探析 王毅; 2025-07-27 华北抗日根据地有线电话网安全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Kpfky1SIU[46329:0jvsm
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Call for Papers:近代史青年學者論壇:經濟史的多方觀照 12/16 學術演講 「歷史認識」的歷史:近代中國的教科書與日本 12/09 往後一個月 一二三四五六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最新期刊 活動花絮 每週選書 每日一圖 研究群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
7.近代史研究杂志社近代史研究杂志简介 《近代史研究》杂志(CN:11-1215/K)内容丰富、思想健康,1979年创刊,目前以双月刊形式发行,刊物对外积极扩大宣传,致力于提高杂志质量与影响。近代史研究发文方向 专题研究、学术综述、读史札记、治史箴言、学位论文 近代史研究杂志特色 ①摘要包括的信息量应与论文基本相符,使读者即使不阅读全文,通过摘要也 jvzquC41yy}/jjtvqwmbq7hqo1peu‚o1
8.近代史研究(ajcass.org)搜搜影视网搜搜影视网(www.ajcass.org)为您提供最新电视剧、好看的电影手机在线观看8、电影大片在线观看、在这里可以免费看最新电影、热门电影、完整电影,并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电视剧、热播电视剧、电视剧排行榜、欢迎在线观看,是你值得收藏的手机电影网。jvzq<84lfuk0joecuy/q{l1
9.近代史数位资料库性別與婦女史 婦女雜誌資料庫 近代婦女期刊資料庫 近代婦女傳記資料庫 才女文化的現代轉型 明清婦女著作 近代城市史料 近代商號資料庫 近代城市小報資料庫 全文資料 近代史料全文資料庫 海關資料 近代中國海關資料平台 跨平台整合 跨資料庫檢索 近代春秋TIS系統 近現代人物資訊整合系統 近代歷史地理資訊平台 研究工具 jvzquC41ojjc0vm0uktjej3gfw4uy8
10.近代史研究杂志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期刊简介 收录/荣誉 杂志要求 数据统计 文章选集 常见问题 近代史研究杂志社简介 《近代史研究杂志》注重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创刊于197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CN:11-1215/K。创刊以来一直是各种历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杂志收录/荣誉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jvzquC41yy}/{ofdkcu/exr1lfyzl8
11.近代史研究官网网址官网是:http://jdsyj.ajcass.org。 近代史研究发表论文栏目? 目前栏目是:主要设有专题研究、学术评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问题讨论、读史札记、学术综述等。。 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地址 编辑部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 近代史研究主管单位 jvzq<84yyy4rktfpxkv/exr1jg~jp862233799=1swkt57mvon
12.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本書在研究的方法上,既非就軍事論軍事,亦非單純分析國與國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 而是從中日雙方國內政爭不斷的時代特點出發。在結合兩國國內各派系你爭我奪、生死 存亡的研究架構中,探討中日圍繞華北的互動關係。 出版時間: 2023 戰爭、制度與思想: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興起 作者: 蘇聖雄 摘要:本書係第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vtpqixbrqx0cuvy
13.近代史研究ModernChineseHistoryStudies근대사구近代史研究,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근대사구,《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9年,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历届主编为钱宏(1979─1985年)、丁守和(1979─1988年)、夏良才jvzquC41upy/yjshcpmec}f0eqs/ew4rgtop1siu{l5@vjgKf?gsvrhng(vvdunuj[kbtF723;,ju|zgPws>3
1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本所歷年來計已出版專書103種、會議論文集42種、資料彙編20種、史料叢刊56種、口述歷史訪問記錄104種、名人日記10種,另出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口述歷史》等3種刊物;近年來另致力於檔案資料數位化,已建置各種資料庫,提供網上瀏覽使用。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為有關清末自強運動,及中國現代化區域研究的系列專刊;此外在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JgqwvONJ7furz
15.近代史研究ModernChineseHistoryStudies근대사구近代史研究,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근대사구,《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9年,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历届主编为钱宏(1979─1985年)、丁守和(1979─1988年)、夏良才jvzquC41upy/yjshcpmec}f0eqs/ew4rgtop1siu{lEuckNf?cxuklqg(r{cnrxj[ggs?;53:(otu~jPwoC4
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本書的主要目標是評估晚清至民國期間形塑近代中國宗教命運的重要轉變過程,透過下列三種變化形態的分析,將宗教置於理解中國近代史之核心:1. 地方民間信仰結構的轉型;2. 宗教知識的創新;3. 菁英分子宗教信仰的新 出版時間: 2013 中央研究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近世中國的儒學與書籍:家庭、宗教、物質的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ltphgxfpljrcrks0jxrz
1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首頁> 資源共享 >研究資源 近代史數位資料庫 整合中研院近史所各項線上資源之單一入口。 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 中央研究院所建置的綜合性文獻全文搜尋資料庫,內容涵括先秦至晚清的各類圖書與檔案文獻。(使用前需先註冊)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線上閱覽、下載台灣古文書、日文舊籍、戰後初期舊報紙。 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XsNkpkED7furz
1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首頁 > 出版園地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出版時間: 2024 第四十四期 摘要:本期收學術論文三篇:廖小菁著〈出塵入俗:近代馬來半島的香花齋姑(1930-1970)〉、鄒韻著〈中日對比視角下「同性愛」概念的誕生與流變〉、張皓、江品萱、李柔漪著〈此生已注定?從社會網絡再探關露(1907-1982)的 出版時間: 2024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oej4buy}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史学研究更多 王朝庆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 苏星鸿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郭建斌 |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马克思主 王广| 重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 学术期刊更多 《近代史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 jvzq<84lfu4dc|x0ep5
20.來訪學侶研究主題近代中醫藥期刊資料庫 高明亮 (GALZERANO CLARA) 職稱 訪問學人 研究主題“The Role of Central News Age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職稱 訪問學人 研究主題1930年代的中日關係 傅樂吉 (Sergey Vradiy) 職稱 訪問學人 研究主題陶甫斯號事件在臺烏關係史中的意義回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nukvusulmqncxtr{titcs/c|uz
21.個人資料蒐集告知函(一)機關名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二)蒐集之目的:集刊投稿使用。 (三)個人資料之類別:姓名、服務機關、職稱、聯絡資料(地址、電郵、電話)。 (四)使用之期間及方式:自您報名至活動會結束,僅有本所或合作單位使用您的個人資料製作相關名單等。 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YLRwdHvnujvkpYvdvnuukuo0jxrz
22.ofModernHistory,AcademiaSinica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本所的研究範圍,為近現代中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變遷,尤其著重探討現代性(modernity)的形成。除了秉持歷來史學研究的良好傳統與基礎之外,更加強對當代社會、人文與世界的關懷。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Rsfgz4buy}Ancth?nsWU
23.《近代史研究》杂志订阅|2026年期刊杂志订阅|欢迎订阅杂志《近代史研究》杂志 2026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单价调整为:100元,全年:6期,全年价格:600元。 《近代史研究》杂志 2021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单价调整为:50元,全年:6期,全年价格:300元。 《近代史研究》杂志 2020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单价调整为:35元,全年:6期,全年价格:210元。《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 jvzquC41yy}/ew730eun0ls1ocm`494lfuk0qyon
2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本書結合概念史和全球史的取徑,探索英語世界的“Enlightenment”傳入東亞後,如何在1880–1980這百年間的中國轉譯為「啟蒙運動」,進而發 出版時間: 2023 戰爭、制度與思想: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興起 作者: 蘇聖雄 摘要:本書係第一本探討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專書。過去關於中國參謀本部的認識,往往以為中國重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jugcxdjonpfkthu7furz
25.近代史研究杂志ModernChineseHistoryStudies《近代史研究》由葛夫平担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历史类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该刊创刊于1979年。主要刊登历史学科方面有创见的学术论文,介绍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探讨有新意的学术观点提供交流平台,扩大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本刊为双月刊,B5开本,全年定价¥400.00元。邮发代号:82-jvzquC41yy}/onn|jcth0lto1solcw4lfuk1
26.近代史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官网投稿)期刊杂志社近代史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官网投稿) 《近代史研究》(双月刊),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9年,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历届主编为钱宏(1979─1985年)、丁守和(1979─1988年)、夏良才(1989─1994年)、曾业英(1994—2005)、徐秀丽(2005至今)。《jvzquC41yy}/z~jmcphb0lto1solcw49687/j}rn
2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作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资源类型:期刊,期刊(装订的) 细分类型:期刊外借 收藏单位馆藏地卷期描述在架状态索书号 自然科学史所旧刊库v.86 2014在架上旧刊库/十三架B面 自然科学史所旧刊库v.86 2014在架上旧刊库/十三架B面 自然科学史所旧刊库No.3(下) 1972在架上旧刊库/十三架B面 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8:>79;eic4mhdcdkg3kh:67l:djkd::<
28.近代史研究2023年02期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1-6708 CN 11-1215/K 邮发代号 82-472 创刊年:1979 ASPT来源刊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 AMI权威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文核心期刊(1996) jvzquC41yy}/ewpk0eun0ls1Lq{spjq1H/L5/SIU[/814<2240nuo
29.兼任研究人員兼任研究員 主要研究 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戰後台灣政治史、二二八事件研究、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研究 張力(Chang Li ) 職稱 兼任研究員 主要研究 中國近代外交史,中國近代軍事史 林滿紅 (Lin Man-houng) 職稱 兼任研究員 主要研究 台灣史、近代史、經濟與政治經濟思想史、亞太區域史 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ltpewxsgwycrrujp}rgpvy/c|uz
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1997年9月起,本所推動中長程學術發展計畫,為了達到既能尊重個人獨立自主的學術傳統,又能積極推動重點領域,鼓勵同仁自發組織研究群。本所目前擁有三十餘位研究人材,透過研究群的運作,集中人力物力,對近代史重要議題進行團隊合作,成為國際學界舉足輕重的研究重鎮。 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jugcxii{twr0gtr
31.重點研究計畫中國共產革命史:一個組織史的考察,1920-1949 陳耀煌 本院前瞻計畫 2018/01/01~ 2022/12/31 清帝國統治的非言說溝通 賴毓芝 本院前瞻計畫 2019/01/01~ 2023/12/31 才女文化的現代轉型:數位人文研究的探析 連玲玲 蔣經國基金會 2019/07/01~ 2022/06/30 帝國進程及其延續:冷戰時期的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jugcxdjyqcpu4buy}
32.刊物简介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近代史英文刊 近代史资料 台湾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杂志简介 《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近代史研究所主办。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创新。刊发1840— jvzq<84lfu4dc|x0ep5yuzp1lfyzl8pyll5
33.面對歷史變局,再造近代史研究面對歷史變局,再造近代史研究 相較於其他時期的歷史研究,恐怕我們近代史學者所研究的對象,最常涉及那少數強烈地意識到眼前局勢已然發生空前巨變的人。本所前輩王爾敏先生,在他開創性的《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就指出,由 1860 年到 1900 年之間,曾有數十位清末士人在惶惑中提出「當前變局」 的說法,最知名的當然就是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mntgezpt{joctqt0jxrz
3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首頁> 出版園地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出版時間: 2014 第二十四期 摘要: 本期收學術論文四篇:林志宏著〈兩個祖國的邊緣人:「遺華日僑」的戰爭、記憶與性別〉、洪郁如著〈戰爭記憶與殖民地經驗:開原綠的臺灣日記〉、潘以紅著〈戰爭從來不只是男人的事業:解讀新四軍女兵回憶錄〉、周春燕 jvzquC41yy}/oq3ukpodc7jfw0zx1{|oej4buy}ArcmfP~rdgtC4
35.近代史学刊杂志近代史学刊杂志社近代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1 出版周期:半年刊 邮政编码:100079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期刊收录: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期刊荣誉:jvzquC41yy}/kofdkcu/exr1lfyym8
36.抗日战争研究学术期刊 近代史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近代史英文刊 近代史资料 台湾历史研究 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本刊消息更多 《抗日战争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2025-03-23 《抗日战争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2024-12-23 《抗日战争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2024-10-23 jvzq<84lfu4du|s0ep5yuzp1mt€{{s4
37.中国近代史英文刊编辑部《中国近代史》英文刊(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于2007年夏季创刊,半年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负责选任编辑委员会和编辑人员,制定编辑方针,进行内容策划,以及组稿、审稿、学术编辑和中文稿件的英译工作;合作方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Taylor & Francis Group)负责技术编辑、排版、印刷、出版和发行jvzq<84lfu4dc|x0ep5cupp1||ph1ƒllfuxmkod1
38.近代史研究2023年06期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1-6708 CN 11-1215/K 邮发代号 82-472 创刊年:1979 ASPT来源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2004) jvzquC41yy}/ewpk0eun0ls1Lq{spjq1H/L5/SIU[/814<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