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知识总结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本图分别从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1966-1976十年文革;1978后 改革开放新时期展开为你讲述。希望屏幕前的你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加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考总复习诗歌鉴赏知识梳理图

高中小说知识点总结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子

学霸高考秘籍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辅助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之走进细胞

高考单词字母C开头单词

中国现代史

1949-1956过渡时期

政治

建国

背景

国民党被灭

1949.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农村到城市

1949.9第一届人民政协

确定国歌,国旗,国徽,国名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宪法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三个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第一届人大

1954.9 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1954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6

建立:1949政协召开

发展:1956八大“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1949《共同纲领》确立

1954宪法,正式确认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外交

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

基本方针

①另起灶炉:不承认屈辱外交关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边倒: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不孤立

③打扫屋子干净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取消特权

实践

苏联

1949毛泽东访问莫斯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背景:朝鲜停战,想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两大会议

1954日内瓦会议

目的:解决朝鲜和印度的问题

意义: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955万隆会议

内容: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求同存异的方针

经济

土地改革1950-1951

范围:新解放区/农民私有

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官僚资本,建立自营经济

统一物价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调整工资劳资,产销关系

一五计划1953-1957

任务:主要发展重工业,有步骤的对手工业,工商业,农业进行改造

成就:飞机,汽车,重型机器

鞍山钢铁三大公司,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意义: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②为国民经济打下基础

总路线(实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同时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三大改造1953-1956

步骤

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和平赎买

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时期背景)

消极:存在要求过急,改变快,形式单一等问题,给社义建设留下许多问题

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

1949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文化方针

1956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花→艺术上,争鸣→学术上)

教育方针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6-1966十年探索

政治

1956八大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义基本制度确立

内容

矛盾变化

人民对于建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

主要任务

农业国→工业国转变

意义

分析正确,光说不做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经济

正确

《论十大关系》1956.4

重轻农,沿海内地,经济国防……

探索时期开始的标志

1956八大

八字方针1960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上纠正左倾错误,未从思想领域纠正

错误

58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时期总路线

大跃进1958-1960

错误根源:忽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启示: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运动1958-1960

特点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一平二调→绝对平均主义;公社随意调社员资源

错误根源: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

启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

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

1956《论十大关系》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教育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就: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

1958原子能时代

1966-1976十年文革

政治

外交

中美

1971.4乒乓外交

1971.7基辛格访华

1972.2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1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

经济

混乱

复苏

1971周恩来

①主持日常工作②恢复规章制度③按劳分配

1975邓小平

①主持日常工作②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1949-1976

教育

1968上山下乡教育革命

1970恢复招生

科技

1964第一颗原子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杂交水稻

1978后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序幕: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内容

①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组织: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伟大转折

三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新时代

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1980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强调解决权利过分集中的问题→社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2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1982宪法

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权利所有者,权利机关,根本任务。

1997十五大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人大九届二次

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一国两制

构想

1979《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的方针→台湾停火

1981叶剑英提和平统一九条方针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一国两制立法通过

香港澳门回归

香港

1982年9月英国撒切尔夫人访问

澳门

1987,中国与葡萄牙签订协议

台湾

1979台湾停火

1980年两岸三通,通航通邮通商。→交流日益频繁

1990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外交

政策:结伴不结盟,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

1989.5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多边外交

2000千年首脑会议: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会晤

新型区域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

1993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

2001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2001

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经济

1992前

改革

农村

197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自下而上

1980中央下达文件

1985人民公社体制随之逐步废除

城市

1984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1985全面展开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厂长制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为主的多种成分所有制

开放

过程

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福建→经济特区

1984.5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

内地

1990.4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意义

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2后

南方谈话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受益于子义的区别不是计划多一点货,市场多一点;所以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THE END
0.现代史时间轴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本思维导图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了总结。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4=69<<
1.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现代史.ppt《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现代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现代史.ppt(49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jvzquC41o0xfp{jpfqi/exr1r/:8;?=89:4ivvq
2.国史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又称当代中国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国现代史的学科范围是“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注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研究;口述史、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76:1}72476:4Bd7;3=6;?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