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从小到大我们一定看过许多如“拿破仑”、“珍珠港事件”等关于世界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然而,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历史的本貌吗?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学习方法,欢迎参考借鉴。

学习历史的攻略

历史学习的难点及对策

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学好历史的技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实,历史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学科,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要学会使用课本

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着重掌握重点内容,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对于课本知识,我们大家要学会分类学习。

3.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同学们在上课时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

5.整理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6.温故知新、勤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很有必要,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三步征服历史

第一步识记:解决历史问题的基础

2.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重点记忆:

(1)史实(事件内容):包括事件的名称、发生地点、主要人物、作品名称等(选择、填空),要求能用间简洁的语言对事件进行描述(简答、论述)。

(2)史论(事件分析):

①事件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阶级斗争、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深层次成因;

直接原因:某一表面具体事件或称为导火索。

②事件转折点:大事件中关键性的小事件,及其意义。

③事件的结果:把握事件结果的性质,关键动词和对象。

①事件的历史背景:对某事件发生之前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一般可从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思想文化背景、国际关系背景等角度出发,分列要点进行记忆和阐述。

②事件的历史意义/历史影响:结合重要历史事件结果之后的客观评价,进行分层次的记忆和默写,从而对某事件做出终极评价。

③事件的启示/谈谈你的感想:从众多材料中归纳出共同特点,得出具有概括性、一般性、现实性的规律,言简意赅,角度多样,答案不唯一。

第二步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模式

2.材料提炼能力:建立在严谨的审题习惯之上,要求快速确定材料信息中的关键词,并进行概括和转化。

3.组织答案能力:确定论述中的关键动词、对象(名词)、性质(修饰词),用通顺、规范的历史语言,对归纳、理解、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进行书写,力求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标点符号、另起一行等技巧)。

第三步应用:驾驭历史问题的能力

主要针对开放性主观试题、新形式题型,往往要求结合实际经验,做出感想。

写作前必备步骤:

1.审清题意,选好论述角度;

2.根据固有知识(记忆)和即时信息(材料),列出论述关键词,分好语意群。

3.用历史行为动词、性质修饰词和对象名词组织出语句。

4.概括和归纳,点明历史规律,得出一般性结论。

历史解题套路: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1.问原因类客观题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2.问背景类客观题

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3.问意义类客观题

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4.问影响类客观题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

5.问评价类客观题

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

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好多同学觉得历史知识很难记,今天师姐给大家总结了六种记忆方法:

1.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

(1)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1915年,意大利参战。

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2)例如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

2.归纳记忆法

例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等。

例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3.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

例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

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4.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

例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

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5.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

6.联想记忆法

例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联想: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7.顺口溜记忆法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既好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把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

最后师姐觉得不管是方法还是技巧,这些都是建立在你需要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是试图走捷径,要踏实地一步步来,才能更有效的得到提高。

历史学习方法小结

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

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

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

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

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记忆,比如: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同时,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字眼,那么这道题应该就属于是考察思维的。

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

"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

"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

"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

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

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

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

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

你在答大题时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我建议你可以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宏观地学习历史,形成知识网络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

当然有!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

比如说在我脑海里,整个历史是由中国史和外国史构成的,中国史里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阶段整体由四次大型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三次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组成,期间经济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自然经济开始阶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形成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历经四次大型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守旧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

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被我这样拿出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细到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这应该是你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THE END
0.次见到这么完整的中国近代史脉络图,每一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重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完整的中国近代史脉络图,每一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重大 第一次见到这么完整的中国近代史脉络图,每一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全都写出来了,建议家长们保存下来,让孩子有空看一看,尽早把这份脉络图吃透,对于学习中国近代史很有帮助,再也不怕搞混淆了。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8;;<85?d332;3:?5280nuou
1.历史学家通常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该历史学家通常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该事件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25-26七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中 查看更多[1] 更新时间:2025/11/07 11:43:43 纠错 收藏 下载 加入试题篮 【jvzquC41|wpvcw3zmy4dqv4:s4?56A9520nuou
2.广附历史名师:读每一单元目录和导语,梳理重大主题和事件(2)重大主题: 如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中国近代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现代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世界史)、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史)、科技革命、全球化进程等。思考这些主题下的关键事件、人物、影响。 二、考场实战 (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1.文字材料类 (1)信息提取与解读: 迅速jvzq<84gfw4ze€g0eqs04977/2<04;4eqpzfp}d756>73;>0jvs
3.一身“反骨”的法国人,真是天生如此吗?(法国大革命信息图)书评要想深度了解如此浓墨重彩的历史,信息、数据是一定少不了的。 《法国大革命信息图》就此诞生! 深挖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 为了准确描述这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化,《法国大革命信息图》采用叙述与建模相结合的形式,重新解读这场持续十年的法国革命历史,从多个角度诠释这一重大政治转折点的本质。 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85?81
4.考研政治近代史:高效复习方法全解析考研政治综合资讯要想高效复习近代史,首先需要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百多年,整个近代史被分为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考生应通过教材或笔记,系统梳理这些阶段的重大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绘制时间线图表,并理解各个阶段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 jvzquC41o0qpqujctp4dqv4mcqbp87247633<43:2:98;3jvor
5.到底怎么才能考好历史第一,时间或背景。对于大部分历史事件并不需要记住其发生的年、月、日等具体的时间,但须知道它们发生的历史时期,或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时。不过对少数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事件),须掌握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icutcwqkujo0e==9694ivvq
6.近代史材料分析题6篇(全文)13(1)长辛店、将按大残杀是指那个历史事件(2)工人们为什么。(3)这次惨案给中党什么教训 1)“二七”惨案(2)既无政治地位又无经济地位,更没有自己的武装(3)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无法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敌人。(1)分析材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特点及原因(2)阅读2 分析。实质(3)。主要基本点 14.①特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dtp=3|xu0jvsm
7.综合题汇编八上全册(期末真题汇编,福建专用)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并写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时间及标志事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为什么是“划时代的里程碑”的地位。并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28.(23-24八上·福建厦门思明区·期末)你所在的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厦门近代遗址”的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32B>30jznn
8.中国近代史论文8篇图表式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图表,从图表中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作到图文转换,应用图表说明历史问题,寻求各种历史规律、历史特征和历史因果的答案,也能把图表用语言文字准确的揭示图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尤其是在经济史模块中,更应该培养jvzquC41yy}/kofdkcu/exr1jcuxgw45:8810qyon
9.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一图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件,让你全面了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中国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从容应对中考、高考、大学和研究生的历史知识考试。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4<7:9>
10.2024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精选25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pppwqloiwjxjw1775=;8954ivvq
11.四单元(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八年级历史上学期(2)阅读材料二,推断出这段话可能涉及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并写出你的推断依据。文中作者当时如此推崇“这两位先生”,说明了什么问题?(3)阅读材料三,请你给小明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和相应的一则材料,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研究主题和材料。示例:研究主题:五四运动的扩大jvzquC41yy}/|}m0eun1|thv1;5::=2254ivvq
12.中国近代史论文汇总十篇从这一点上来讲,这道历史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灵活性,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另外,第41题材料以图示出现,沿袭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思想,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知识点仍然比较主流,考查中国近代史中的列强侵华史与中国人民的探索,在模式方面,沿袭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传统,以论述题的jvzquC41|ipkru3zwgyiw7hqo0io1qfqygt03;:950nuou
13.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6篇)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jvzquC41yy}/{~|gpoo/exr1hctxgw4lkj{b1@8;959/j}rn
14.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jvzq<84yyy4y||}{|z4dqv4kphu03994146:77mvo
15.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5篇)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上学年全乡七年级考得最好的一个班级及格率刚50%。整个学科教学环境不好,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每一个学习jvzq<84yyy4vpsx0eqs0lrfqzwkkkqzc1463598189;28B5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