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上、中、下)
作者:(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
译者:周新建、皇甫宜均、罗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美洲的原住民其实也来自欧亚大陆,据DNA分析,他们主要是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分别在公元前60000年、公元前30000年、公元前12000年抵达美洲。这也使得美洲的人类文明带有独特特质,即在科学、艺术、政治方面取得不朽成就,但经济、军事和技术确实短板。
曾有很多人猜测美洲的玛雅人就来自中国,是商朝人后裔(帝辛的东征大军在外征伐,朝歌空虚,被西岐的周部族攻下;前者只好继续向东,最终穿过白令海峡抵达美洲,再转而向南),但这项猜测因缺乏考古学证据目前尚未被普遍接纳。
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陆上,与原住民的作战可谓摧枯拉朽。最初,殖民者是为了掠夺财富。但正如德国历史学家沃尔夫冈·赖因哈德在其2016年完成修订、篇幅长达1648页的巨作《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一书中所说,要维持占领据点需要可观的经费支出,这就需要加大经济投入,而这必然使得欧洲殖民者改变殖民策略,变短期掠夺改为长期占领,一定程度上更改了原先的屠戮政策,将原住民投入到种植园、重金属矿山中做苦工。
远距离殖民管治,超过了旧帝国的能力极限
美洲距离西班牙本土足够遥远。这也使得西班牙王室只能依托特许状,让军事指挥官或贵族成员管治某块殖民地,并将掠夺到的财富进行分成。这就最大化地激发出获得特许状的被委托者的贪欲。殖民者的残暴,让原住民忍无可忍,但也完全不是前者的对手;再加上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腺鼠疫、白喉、伤寒、猩红热个、沙眼、百日咳、肺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黄热病、疟疾等),原住民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原住民数千年里建构的璀璨文明在极短的时间里,都被摧毁。西班牙人还加速推广西班牙语,严禁原住民本就处于低层次的语言文字,并基于西班牙语重写了美洲历史,将美洲被殖民之前的历史描绘为一个毫无文明状态的史前时期——这就可以很好地为西班牙人的殖民暴行洗地。
尽管西班牙人并没有英国人高超的挑唆、分化等政治艺术,却也还是尽可能分化原住民部族,以求减少征服者的伤亡,并放缓原住民人口的消亡速度。殖民者多数是男性,这就使得原住民中的女性经由挑选,半推半就地成为了殖民者的眷属。由此,日后的西属美洲居民,有很多都属于欧洲男性与美洲女性的混血后代。
很清楚的一点是,时至16世纪,欧洲许多地区仍然沿袭着奴隶制,而这一制度因为西班牙人的种植园经济需要,也被复制到了美洲。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书中谈到,西班牙对美洲的独占式殖民,在欧洲大陆引发的不光是艳羡,也有对具体暴行的强烈不满。西班牙派驻南墨西哥的主教拉萨·卡萨斯1552年刊印了《西印度毁灭述略》,不加掩饰地描述了西班牙人在“新大陆”上的暴行,这引发全欧轰动。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都在讥笑和攻击西班牙,这也让拉斯·卡萨斯在西班牙国内被认定为玷污国家形象的罪人。
西班牙人在美洲给原住民带来的苦难如此巨大,以至于殖民种植园很快就面临人手短缺。西班牙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者,为此开始诱引非洲国家和部族掀起更多的征战,然后收购战败者作为奴隶运送到美洲。
西班牙殖民美洲的复杂影响
西班牙也为美洲带来了过去所没有的诸多生物,包括马、牛、猪、绵羊、山羊、鸡,以及悄悄尾随而来的狗、猫、鼠。残存的印第安人开始发展出以骑马捕猎大型野兽或以骑马放牧为生的新文明景象——这在之前是完全不存在的。
而美洲也开始为世界其他大洲贡献产量极高的诸多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红薯、辣椒、木薯、各种美洲豆、花生、西红柿、可可,以及烟草。另一方面,大量惨死的美洲原住民和自非洲贩卖到美洲的黑奴,在西班牙人的皮鞭和枪口下,挖出了大量的白银。这些白银将相当程度上改变欧洲大陆和东亚的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秩序。
没有西班牙人的殖民,就没有大规模输送到明代中国的白银,以及上述作物,中国湖南、四川、江西、湖北、贵州等省份的菜系恐怕将完全不是现在的形态。而玉米、马铃薯、红薯则直接推动了亚欧非三个大陆可以养活的人口会在原有规模上翻上几番。
除了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也分别在拉美和北美的部分区域开展殖民。但荷兰人所占据的据点之后又陆续落入英法两国之手。本专栏此前已经提到,英法荷几国游民、冒险家,与失落的北非、意大利渔民、海员合作,发展出了强悍的海盗力量,体系化地侵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美洲基地以及商船。
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奴隶,渐渐失去了自己的语言,而说着殖民地的主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中的一种或几种)。《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书中指出,欧洲白人,美洲黑人,以及美洲白人、印第安人混血后代,再加上这三类人存在错综复杂混血、融合而产生的后代,就构成了今天的美洲居民的主体。在这种所谓的种族多元化背景下,美洲文化其实更接近于欧洲文化的美洲派生版,距离15世纪及之前的美洲原住民文明,以及17世纪以前的非洲本土文明相去甚远。
革命不可阻遏
进入18世纪,拉丁美洲的经济开始因黄金、钻石持续开采和蔗糖业的兴旺而繁荣。印第安人原住民总人口相较于200年前已经大为减少,纯粹意味的欧洲白人也并不多,黑人奴隶人数累积起来逐年增长。这一世纪,拉丁美洲有了所谓的本土认同,也就是白人与印第安人或黑人奴隶的混血后代,乃至白人、黑人自己,开始有了美洲认同,而不再将殖民帝国视为自己的祖国。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书中指出,欧洲的影响也使得克里奥尔人(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儿的自称)与西班牙决裂意识的生成,那就是启蒙运动在思想上的影响,以及西班牙政府持续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于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启蒙运动起源于法国和英国,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了西属和葡属美洲殖民地,笛卡尔、牛顿、狄德罗、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科学思想、政治哲学让人们不再对宗主国的王权神圣当回事。
18世纪的西班牙也正在经历政治转型。这个国度已经失去了大航海时代开启后一百年里的霸权,而是狼狈地屈从于法国和英国的霸权,意味着帝国失去了让殖民地人民感到恐惧的能力。西班牙开始在殖民地建设常备军和要塞,旨在更加有效地实施统治、征收更多的赋税,此举无异于与殖民地精英进一步地决裂。书中还指出,西班牙对于殖民地工商业的萌芽颇为警惕,采取了限制其贸易扩展的政策。
在殖民地混血人口的本土认同进一步被强化后,美洲脱离葡西统治其实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腐败无疑加速了这一过程,而英属北美殖民地成功地通过革命摆脱英国统治,建立起独立国家美国的壮举,也向西属、葡属拉美提供了示范。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美国开国以后经常控诉英国暴政是激起革命的肇始因素,但实际上,英国对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统治,并没有像西属、葡属拉美以及法属加勒比那么剧烈,甚至英国为了确保殖民地稳定,避免过度刺激残存的印第安族群以及西班牙的殖民属地,而采取了限制本国殖民地白人精英肆无忌惮扩张土地的政策,还开始严厉打击走私和海盗行为,这触怒了通过洗劫印第安人、扩张领土以及走私、海盗生意致富的殖民地白人精英。
美国独立后,马上从自己的宗主国那里继承了帝国主义的决策和行动风格。之后,美国以“门罗主义”强调自己对于美洲事务的绝对意义上的裁判权。
在加勒比地区,法属、英属殖民地的黑人奴隶渴求自己的斗争赢得美国支持。但这个愿望很快破灭了。加勒比地区的黑人奴隶,与当地的白人、自由黑人的人口对比,大约为7:1,前者主要服务于向欧洲运送蔗糖和咖啡的种植园。美国独立战争鼓舞了黑人奴隶,而法国大革命造成的殖民地管治真空则让他们看到了摆脱法国殖民控制的希望。加勒比黑人奴隶掀起的起义,甚至还有效利用了英法之间的矛盾,法国在投入镇压力量时会受到英国的掣肘。加勒比起义终于在1804年获得胜利,以印第安名字“海地”独立。之后,多米尼加从海地分离。但独立后的海地仍然在经济上受控于法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被法国控制,由此出现的权力真空,推动了克里奥尔人掌控了西属拉美各地的控制权,然后他们还击退了想要趁火打劫的英国人,增强了自信。之后,拉美在革命斗士玻利瓦尔的率领下掀起了狂飙式的独立革命。拉美独立革命最终因各地的本位主义而建立起诸多独立国家。葡属拉美也转成了独立国家巴西。
拉美转型受困
美洲的独立革命取得胜利后,面临十分突出的生存发展难题。这已经不是印第安人当初治理下的发展形态,拉美的土地大多已经彻底的种植园化,经济高度依附于欧洲尤其是原宗主国,长期以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军事独裁统治被直接复制到了殖民地,使得新独立的拉美国家也延续了军事独裁架构,地方主义盛行,内战频频。从某种意义上讲,拉美革命的革命者其实大多是社会中下阶层甚至毫无公民权利的原住民和奴隶,但革命成功并未让他们翻身做主人,社会中上层尤其是军事新贵和大种植园主成为新国家的主人。在社会架构上,血统纯正的白人对于克里奥尔人的接受度也很低,更谈不上尊重和重视印第安人、黑人奴隶。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一书意味深长地指出,美国独立后,也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体系,权威的政治家根本不信任人民的政治品质,所以通过共和制的架构来避免民主的低效,只是在后来通过制度完善再慢慢实现了民主化的进程以及民族性的建构。这一进程在拉美国家因为社会下层被整体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而半途而废。
要知道,19世纪最被欧洲各国看好的美洲国家其实是新独立的阿根廷(原先是西班牙殖民地),然后才是美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