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感”是德国输掉一战的原因

人们都知道德国输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一战是随着“大流感”的流行而结束的。

由于主流媒体很少把一战和“西班牙大流感”联系起来,因此普通人并不知道,这场起源于美国的传染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铸成了一战的结局。

一、起源于美国的致命病毒

今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主流舆论,对1918年大流感的起源都没有任何争议。所谓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实起源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莱利堡军事基地,这一点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争议。

因此,如果以发源地原则命名,应该叫做美国流感或莱利堡病毒才准确。由于网上关于此事的资料翔实,本文就不展开了。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有两点。

首先,这种流感是由美国的士兵携带到欧洲,并改变了战争进程的。在美国军人抵达欧洲以前,欧洲并不存任何大规模流行病。

其次,起源于美国的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是赤裸裸的抹黑。当时,流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但只有西班牙进行了如实的报道,因此普通人只能引述西班牙的消息。

据说,当时一些人想把大流感扣在我国头上,但他们最终选择了不听话的西班牙。就这样,西方国家依靠霸权,强行把流感与西班牙联系起来。

二、“大流感”毁灭的生命,比世界大战还要多

一战前,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各国已经开始对各类疫苗开展研究。事实上,最初爆发“病情”的综合不同的资料,1918年到1920年间,大流感很可能感染了5-10亿人(当时世界总人口17亿)。以最为保守的估计,这场流感杀死了2000万人,主流观点认为死亡人数在2500-4000万人之间,也有人估计死亡人数在5000万到1亿人之间。

与之相比,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人和平民死亡人数共计1600万,而受伤的则是2000万。

由于所谓大流感爆发于一战末期,因此数据会有重叠。也就是说在1918年、一战的最后一年中,很多伤病和死亡根本不是战场上的枪炮和毒气造成的,而是病毒造成的。

三、戛然而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普通人印象中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残酷,但德国并没有像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油尽灯枯之后才投降的。

诚然,德国在战争经历了一系列堪称绞肉机的战役,损失了大量人口,但是德国在投降时仍有强大的实力。

首先,1917年末,战争结束的前一年,原本处于两线作战的德国,突然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俄国国内爆发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俄政府上台后退出了战争,极大地减轻了德国的战略压力。

其次,此时的德国占领着法国八分之一的国土,所有战役都是在其本土以外进行的,德国本土并未遭到战争破坏,包括铁路在内的一切基础设施完好,所有的工厂也都开足马力。

最后,德国海军的实力非常强大,其综合实力达到英国的70%,而这支战略力量自始至终没有遭受到重大损失。

可以说,1918年初的德国,是蓄势待发的德国。德军总参部摩拳擦掌,决心趁美国全面介入以前,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

可是,在春季还气势高昂的德国,却在8月崩溃了,三个月以后德国无条件投降了。

四、“皇帝会战”——德国的最终战役

看名字就知道,这场战役对于德国人的重要性。德国人要对这场战役冠以皇帝的名义呢?

原来,在1918年初,德国迎来了短暂且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此时的德军同时集齐了三大优势:

第一,因俄国退出一战,使德国获得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窗口期;

第二,面对法国的方向,德国取得了技术、军事素质和军队规模上的全面优势;

第三,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重大突破。一种火炮配合步兵的渗透战术被德军掌握并付诸运用,成功打破了战壕和铁丝网的阻隔。

以上几点,使德国对战争有了底气,而德军也迎来了实现夙愿的机会:一定要赶在美国介入之前,用漂亮的右勾拳击败敌人,占领法国巴黎地区。即使不能如愿,也要把英国人赶出战场,体面地结束战争。

总参部长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亲自制定了缜密宏大的作战计划。因此,这份作战方案原本被称为“鲁登道夫攻势”或“春季攻势”,但是由于其对国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德国高层最终将其命名为“皇帝会战”。

五、所向披靡

今天的主流媒体不仅极力回避皇帝会战这个名字,并轻蔑地宣称德国任何的反扑注定失败。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

1918年3-5月,胜利的天平一直在向着德国一方倾斜。

当时,德军对火炮的运用达到了艺术的境界。炮兵们可以像音乐家演奏乐器一样操纵手中的武器,高超的军事素质使他们可以对敌人的观察哨、火力点和指挥所进行猝不及防的打击。

(会战后留下的炮弹壳)

对此,德军十分骄傲,将该战法名为“火炮华尔兹”。

为了执行渗透战术,陆军中最优秀的士兵被集中起来组成了突击队。他们在火炮停止的间隙,沿着战壕和铁丝网的缝隙突入地方阵地,与敌人短兵相接。由于他们像暴风一般掠过战场,摧毁敌军的防御,因此被称为暴风突击队。

越过索姆河的德军,立马用新式的火炮对120公里之外的巴黎进行炮击。如果不是因为道路损毁严重,德军很可能拿下重镇亚眠,将英法两国军队分割。

此时,英法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内讧。英军因承担了德军的大部分火力而损失惨重,极力要求法军增援,而法军则打算从阵地撤退建立巴黎防线。

经过多轮努力,双方才勉强达成共识,没有分道扬镳。福煦元帅被任命为联军总指挥后,战争继续。此时的两国都表示:我们再坚持一下。

(左三为福煦元帅)

六、“大流感”毁掉了“皇帝会战”

今天,人们在谈论“德军最后的努力”失败时,都聚焦于先期损失过大和后勤能力不足。但根据近些年解封的资料来看,“大流感”才是直接原因。

一战时的军事强国都已经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事实上,首次发现零号病人的莱利堡基地,正是美国大规模实验疫苗的地方。

不仅如此,各国的疫苗都是优先保障军人使用的,可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为浴血沙场的军人们提供可靠的保护。

1918年的3月,在德国发起总攻之际,美国派遣的数万名军人便已经到达了欧洲。5月“大流感”在英法士兵中开始了大规模流行。

据说,英军有百分之十的部队感染了流感,法国的情况也不妙,曾经在战斗中一次性撤出2000人,这让本来就抵挡不住德军攻势的英法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不过,他们的困难很快就将过去。德国的至暗时刻即将来临。

根据近年的资料显示,1918年5月就有超过100万德军生病,而且以每天几万人的速度增加。虽然借助着之前的势头,德军依然在推进,可是这台恐怖的战争机器已经慢了下来。

到了6月,平均每个师患病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2000人,很多前线的步兵师有近一半的人丧失战斗力。

汇总各部队的流感人数成了德军总参部每天早晨最重要的事情,但这无补于事,因流感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已经占到整个战斗部队的三成以上。

德军的进攻变得软弱无力,那支曾经突破了机枪、战壕、铁丝网,面对毒气、坦克毫不畏惧的德国陆军,正在瘫痪。

到了7月,德军已经无法发起任何有力的行动,因“大流感”而躺在医院里的人数接近50万。在关键的战役中,有些前线的德军军营连站岗的人都找不到。

而此时英法联军的情况却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为什么德军没能及时从“大流感”中恢复呢?有人猜测,可能是疫苗及其具体方法不同导致的。比如美军的用法是几天之内连续接种14-25剂,至于德国,至今没有可靠的资料,但从结果看,协约国的方法明显更高明。

8月,英法联军恢复了战力。而此时德军已经彻底病倒,根本没有恢复元气的迹象。8月8日,随着英法等国全线出击,德国军队溃不成军,德军迎来了“黑日”。

在这之后,德军先前的攻势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逃兵现象。连参谋部里都不再有人对“最终的胜利”报以期待。

“皇帝会战”就这样失败了。

七、被改写的历史

如果没有“大流感”的突然爆发,或者德国的应对能做到与协约国一样好,那么历史将呈现另一番景象。当时的德国,在面对法国的方向拥有300多万军队,即使战争资源匮乏,保住国家的尊严还是没问题的。

总指挥鲁登道夫在回忆录中称:“大流感”是“阻止德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无形之手”。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坚持认为,德国从未在军事上失败。

连总参谋部呈给德皇的正式报告里结论也十分明确,德国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流感而失掉了战争。

这并不是军人推卸责任,其实在当时的德国,就连民众也对战争的结局并不服气。

虽然不甘心,可德国终究没有机会了。

从九月开始,德国的同盟国陆续退出战争。到了十一月,德国和沙俄一样爆发了起义,威廉二世被迫流亡。随后战胜国聚集在法国,将《凡尔赛合约》强压在了德国头上。

就这样,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改变了历史原本的轨迹,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THE END
0.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到新冠肺炎(杀死了5000万人的大流感)影评来看完纪录片之后我又去查了查资料,才算补全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我之所以翻出这部纪录片来看,主要是想知道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是如何结束的。最近几天里,无论是英国政府彻底放开防疫管制,还是美国计划2月2日后不再统计感染人数,还是世界卫生组织前几天提到“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消灭新冠病毒”,还是张宏文医生引发争议的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6777B841
1.美国1918大流感溯源的污名化与科学探索美国及其他国家科学家先后发现1918大流感病毒并完成基因测序,在发现1918大流感病原体方面取得划时代的进展,起源地溯源的重要性已经退居其次。虽然1918大流感地理源头尚不能定谳,但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足以否定美国1918大流感期间荒诞的“地理溯源”。历史地看,1918大流感期间,部分媒体人的轻率言论既妨碍科学地探索疫情起源jvzquC41yy}/e|xp0et0ftizr5{iua|iyim44248of:v142832A4v42832A74a7:86?=90unuou
2.往事流感大爆发中的艺术家们往事| 流感大爆发中的艺术家们 “弘雅书房”订阅号,每天推送最新艺术趣事与新闻,与您分享世界艺术之美。 这次疫情,许多艺术家、画者也被隔离在家,创作了许多相关的画作来激励人心。 画面总是比文字或者语言更直观、更能打动人心。 这次疫情,让人不禁回想起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的大瘟疫,比如,西班牙大流感。jvzquC41nkh/imzhu0kew7hp1ktgq86295567B70jvs
3.人类历史上的七次重大传染病事件,分别持续了多长时间?当前新型冠状西班牙大流感持续的时间长达18个月,后来就完全消失不见了,至于是什么病毒造成的也没有去真正地研究过。 此次流感全球平均致死率约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非常致命,当时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 结语 从这七次大传染病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传染病一旦爆发都会持续一段jvzquC41zwkrk~3eqo5:2?6384;968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