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伦布的疯狂到玻利瓦尔的光芒——拉丁美洲的前世今生欧洲西班牙

几天前,南美洲12国在巴西利亚开了个会,达成了《巴西利亚共识》,倡议推进南美洲区域一体化进程,这是自独立运动200年之后,南美洲各国又一次提出一体化问题。

南美洲各国发展史,还要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说起。15世纪末,欧洲各地自从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后,慢慢的从封建领主过渡到君主制国家,夹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先后整合成了西班牙王国和葡萄牙王国。要说那时候欧洲大陆真是穷,伊比利亚半岛又是山多地少,种粮放羊都养活不了多少人,于是二牙争着抢着向海外拓展,助推了民间冒险风气,落魄之人往往向往着在化外之地一夜暴富,咸鱼翻身。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在当地不受待见,于是跑到西班牙,跟国王签了个合同,领着一帮人就出海挖宝去了。大家不要笑,说国王跟一个外国人签什么合同?千真万确,那时西班牙国王也在拼命攒钱,跟那些出海的人都说好了,挖到的宝(抢到的钱)1/5归王室,4/5由挖宝人自己支配。另外,谁抢的地盘就封谁做总督。

就这样,哥伦布带了3艘船、100来号人就扬帆出海了,起初是说找一条新路去中国和印度进货,倒腾点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啥的,这些东西当时在欧洲就算是奢侈品了,利润可好了。那时候欧亚大陆桥横着个奥斯曼帝国,和欧洲人打得死去活来,商队过不去,只能另想办法。之前达•伽马沿着非洲西海岸走到好望角,路是走通了,就是太远了,费时费力。要说哥伦布是个头脑活络的人,他是当时相信“地圆说”的少数几个人之一,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走,也能走到东方,人人都说他是疯子。但是穷人不怕死,船队在大西洋中向西航行了将近3个月,还真看到了陆地,可把哥伦布乐坏了,以为是到了印度,其实是现在叫牙买加的地方,到后来整明白了不是印度,于是就叫成了西印度群岛,当地土著就叫印第安人,这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此以后,欧洲人才知道地球上除了欧洲、非洲、亚洲之外,还有一整片面积与欧亚大陆相当的广袤大地。在哥伦布踏上牙买加后的十来年,另一个意大利人阿美利哥先后3次到达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东海岸,于是新大陆阴差阳错的命名为美洲(亚美利加)。有趣的是,阿美利哥后来也移居西班牙,可见,那时候的西班牙确实挺讨喜的。

要说印第安人的称呼,也是欧洲人叫出来的,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印第安人属于蒙古利亚人种(俗称黄种人),大约在5~10万年前,小冰期时期从西伯利亚通过白令路桥迁徙到阿拉斯加,然后逐渐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北美洲大部分还是原始部落形态,中美洲有阿兹特克帝国(之后的考古发现此前还有个玛雅帝国,在欧洲人来之前消亡了),南美洲有印加帝国。他们自己可不叫印第安人,各自有各自的自称,比如阿帕奇人、支努干人、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印加人等等,刚到美洲的欧洲人大多是穷困潦倒出来冒险的,哪分得清谁跟谁,于是统统都叫印第安人,一直到今天都沿用了这个称呼。最近中国有些闲不住的学者,论证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那也是扯淡的很,5万年前轩辕黄帝都还没出世,哪有殷人什么事啊?

话说到这不仅要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中国人在干啥呢?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是明朝中叶了,早在90年前,明成祖朱棣就派了一个史上最能干的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了,虽然蒙受元朝近百年的糟践,可明王朝还是世界首富,和当时的欧洲国家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郑和的船队多达几百艘、2万多人,只不过他们不是去挖宝,而是去海外宣示国威,只要外邦认明王朝为宗主国,就大把撒钱,美其名曰“贡赐”,其实就是炫富。朱棣死后,明王朝的航海活动就彻底终止了,到后来片板不许下海,从此与世隔绝。直到又过了400多年,欧洲人殖民殖到自己头上了,才从酣睡中惊醒过来,原来在中国之外,还有那么多厉害的“外夷”。

回过头来再说西班牙,自从哥伦布发迹之后(既然有抢,谁还去做生意啊),国内大波大波的游民无产者涌向新大陆,有王室许可的,也有民间组织的。其中有一个叫科尔特斯的上校,带了一支600人的队伍(后来整合了另外一支队伍增至2000人),5年之间,征服了从墨西哥到巴拿马的中美洲,灭了阿兹特克人的国,按惯例,西班牙国王封他做总督。按后来的推算,当时的中美洲好歹也有几百万人,居然就被一支2000人的队伍灭了国,从账面上看,确实有点神乎其技。但是看官要知道,西班牙是在枪炮、病菌和钢铁的共同威力下,加上科尔特斯合纵连横的战略战术打败了阿兹特克的,绝不仅仅靠的是人力,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断层线战争”,不同文明之间的灭绝战。科尔特斯也是跟国王签了合同的,抢到的钱1/5上交了西班牙王室。国王凭一份合同和一纸任命状,就积攒了巨额财富和大片领土,真是无本万利的好买卖啊。

话说科尔特斯有一个手下兼老乡,后来成了西班牙殖民史上最伟大、最卑鄙的人物叫皮萨罗,受领导兼老乡启发(眼红),成天也想着自己组团去挖宝。还真巧,在巴拿马溜达的时候,听人说在遥远的南方有一个更加富有的遍地是黄金的帝国。在带领小股队伍前去侦查了两次之后,发现情况基本属实,于是赶紧回老家向国王打了个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批复,“按老规矩办”,由此开启了南美印加帝国的悲惨命交。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皮萨罗仅仅带了169人(包括他本人和一名神父),在卡哈马尔卡擒获了印加国王,印加帝国随之迎风瓦解。这场战斗(仅仅是一次战斗,连一场战役都算不上)太过神奇,对比双方战力,也许能更直观的体会断层线战争的深刻含义。

西方:首领皮萨罗,军事人员168人(神父除外),装备有火绳枪、小火炮、具装骑兵、护甲,事前做了精心准备,战略意图直接明了,就是要以布道名义夺取主权。印方:国王阿塔瓦尔帕,军事人员3~5万人,未携带武器,战略意图是回访和谈判。西班牙人虽然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在其他方面则占有绝对优势。其一,印加国王是前来回访和谈判的,根本料不到会被突然袭击,事前未作任何军事准备,随行军队仅仅是为了显示帝国威仪。其二,印方对西方是完全陌生的,根本不了解对手的图谋,甚至没有当对手看待。其三,西方的武器装备又一次展示了巨大威力,虽然当时的火绳枪还是前装弹的单发式燧发枪,小火炮也是实心铁弹(放炮跟扔铅球差不多),但在尚处于木石并用时代、连马都没有见过的印加人面前,光是枪炮的轰鸣和战马的咆哮已将他们震惊得呆若木鸡,除了出于本能的保护国王和逃跑之外,根本无以反抗。大约30分钟后,卡哈马尔卡战斗结束了,也许这根本就不是战斗,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西方除了皮萨罗被自己手下误伤外无一人伤亡,而印方则国王被生俘,战死人数有各种说法,从2000人到1万人不等,估计2000人的可能性更大。按常理想想,要在短时间内大量杀人,那时的枪炮还是不济事的(燧发枪二次装弹赶不上趟,炮弹射出去能不能砸中人全靠运气),主要靠刀剑,168人对2000人,平均每人要杀死12人,若是对1万人,则要杀死60人。在30分钟内,一个人就是杀死60头猪也是不可能的。然而,0:2000的战损比也是世界战斗史上绝无仅有的,由此皮萨罗一战封神。自从印加王被俘后,西班牙人被印加人视为超越“太阳神之子”神力的人,再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而且由于印第安战士只承认“太阳神之子”的权威,所以没有人取代他的位置,印加帝国土崩瓦解,全境成为西班牙的又一个殖民地。西班牙国王封皮萨罗为秘鲁(包括今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总督,其实这个委任状在他出发的时候就颁发了,现在打下地盘,就算变现了。

皮萨罗在征服印加过程中掠取了巨量财富。在卡哈马尔卡战斗之后,印加国王请求用一屋子黄金和两屋子白银来换取自由,皮萨罗答应了,因为他们不远万里跑到美洲的原始动力就是黄金。但当国王就快要筹够赎身的金银时,皮萨罗又出尔反尔的处死了他。后来,皮萨罗在进入印加首都库斯科后,又从各个祭祀的庙宇和民间抢到了大约等量的黄金。除开白银不算,两屋子黄金几乎是无法估量的财富,这次挖宝行动称得上史上收获最大的冒险了。然而讽刺的是,在随后的几年里,皮萨罗以及他的几个兄弟、他的主要合伙人父子、他手下的一些得力干将,都先后死于西班牙人的内斗中。他的后人是否继承了他的爵位和遗产已无从知晓,这个伟大又卑鄙的征服者,就这样消逝在历史烟云中。当然,皮萨罗对西班牙国王还是守信的,他抢到的财宝1/5上交了王室,西班牙国王由此一跃成为欧洲首富。由于财富来的太快太多太容易,国王懒得去搞后续的资本运作,以致直到今天,西班牙仍然是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中最穷的国家之一。

过后十年,西班牙人几乎以同样方式又先后征服了智利、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葡萄牙人征服了巴西。至此,从墨西哥到火地岛,包括西印度群岛,除了在南美洲的东北角有一小块地为英、法、荷瓜分外(分别是英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都成了二牙天下,从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地理概念:拉丁美洲

从印第安人的故土家园到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拉丁美洲就是人类文明的血泪史。与此同时,英、法、荷、比等欧洲国家先后抢占了北美洲、非洲、澳洲和南亚次大陆,这就是世界史上所谓的殖民时代。几百年来,后世对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消亡总是唏嘘不已。然而历史就是如此的冷酷,欧洲人的文明外衣在殖民时代撕得一干二净。西欧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无数的贵金属、劳动力和原材料,为工业革命和资本社会的开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自从二牙占据了拉丁美洲之后,国内大量的游民无产者涌去挖宝,慢慢的,有些人成了种植园主,由于原住民不大好使唤,就批量从非洲贩运黑奴去庄园干活。这样,拉丁美洲的人口构成产生了根本性改变,少量的欧洲人和大量的原住民与黑奴,时间一长,不可避免地出现混血,于是拉丁美洲的种族界限越来越模糊,纯血的印第安人、黑人占比越来越小,混血人种占比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种族称谓:拉丁美洲人。时光流逝,拉丁美洲人的本土意识悄然滋长,为后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埋下火种。

又过了将近300年,当西班牙人依然陶醉在对殖民地掠夺榨取的美好时光里,自由民主思想已在欧洲大地滥觞,全球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是风起云涌。这时候,委内瑞拉出了一个不世出的英雄玻利瓦尔,带领拉丁美洲人打响了脱离宗主国统治的第一枪。要说他是个不世出的英雄,自有其神奇之处。玻利瓦尔的父亲是西班牙的小贵族,国王派他到委内瑞拉去做官,在那里积攒了大片庄园和房地产,还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玻利瓦尔。所以玻利瓦尔是典型的官僚地主资本家出身,正宗的西班牙血统,按理说应当站在国王一边的。可那时候西班牙就那么搞怪,只要是在殖民地出生就算二等公民,在西班牙人面前就得低人一头。玻利瓦尔成年后,大英帝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联合起来反抗宗主国,打赢了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事对玻利瓦尔影响很大。于是,这个官僚地主资本家的儿子,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公子生活,一门心思投身于殖民地独立运动中。经历了无数艰辛和磨难,在十来年里,一口气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加上后来主动投靠过来的巴拿马,一共建立了6个主权国家,被拉丁美洲人民誉为“解放者”直到今天。玻利瓦尔一生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南美洲国家,尽管他在革命生涯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遗憾的是,由于西班牙人自从占有中南美洲以来,对各个殖民地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各个殖民地之间没有形成共同国家意识,解放者的宏愿终未实现。但时至今日,玻利瓦尔仍然是拉丁美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没有之一!),任时光流逝,解放者铸就的历史丰碑不可撼动。

THE END
0.拉丁美洲史学拉丁美洲史学传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的古代印第安文明时代。玛雅古典文明时期,一度盛行树立“纪年石柱”,还有一些印第安人的古抄本,如危地马拉玛雅人的《波波尔·乌》、墨西哥玛雅人的《契伦·巴比伦之书》,此外还有阿兹特克人的口述史学、印加人的结绳记事等,都起到了记载历史的作用。 jvzquC41yy}/|pgm0eun1nhrj1}ptmxAUkzfKMB3(KJ>5B7246
1.拉丁美洲史(豆瓣)美洲史研究领域的两位学者谢里尔·E.马丁和马可·瓦塞尔曼撰写的这部《拉丁美洲史》,对前哥伦布时代到2l世纪初的拉丁美洲历史做了最新的、全 面的阐释性论述。 本书内容包罗宏富,重点突出,是一部简明的拉丁美洲通史,也是一部拉丁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史。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3=45B;1
2.拉丁美洲史(豆瓣)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丛书信息· ··· 国别史(共2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利比里亚史纲》《中东简史(上下册)》《象牙海岸》《印度近代史》《马拉维:政治经济史》 等。 我要写书评 拉丁美洲史的书评 ···(全部 0 条)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8:;28:=1
3.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二卷)(豆瓣)劍橋拉丁美洲史(共10册),这套丛书还有 《剑桥拉丁美洲史 第十卷》《剑桥拉丁美洲史 第四卷》《剑桥拉丁美洲史(第6卷1930年至1990年的拉美政治与社会)(精)》《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三卷》《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九卷)》等。 喜欢读"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二卷)"的人也喜欢 ··· 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一卷) 9.4jvzquC41dqul0mtwdct/exr1kuho1@2:2379/>5:/25
4.【人类经济万年史】164拉丁美洲殖民地时期经济自17世纪中叶起,拉丁美洲实际上已门户洞开,荷、英、法在西印度的据点成了同拉美进行非法贸易的跳板。这一时期,在西属殖民地中,合法进口商品与走私商品之比达到1∶7.走私贸易的猖獗,大大刺激了拉美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主要由土生白人经营的大种植园,农产品商品率不断增长。 到18世纪中叶,西属殖民地出口的农产品总值达到年500万皮亚斯。1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47384a:6562=57><0jvsm
5.拉丁美洲史地名主题: 拉丁美洲-历史 中图法分类号: K73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讲述了拉丁美洲的印第安时代、地理大发现时代、殖民时代、独立战争时代与共和时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印第安文明是怎样的;西班牙与葡萄牙是如何和平地瓜分拉丁美洲的;西班牙与葡萄牙是如何有效统治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启蒙思想、法兰西大革命、jvzquC41nkh/ulrw0gjv0ls1jy}fd8trce5jvnr0rjv@ojweapu>295292?92:
6.拉丁美洲史拉丁美洲史 4: 作者:(美)托马斯,艾.巴.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拉丁美洲史 2: 作者:(美)托马斯,艾.巴.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拉丁美洲史 1: 作者:(美)托马斯,艾.巴.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拉丁美洲史 3: 作者:(美)托马斯,艾. 巴.著 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deBkc4688;;f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