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早期殖民扩张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早期殖民扩张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 “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 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背景:地理大发现;贸易、殖民与海外探险的兴起;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商业模式的革新;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价值取向:前者追求商业利润,后者具有国家主义的取向。
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后期欧洲。背景:据题干时间信息“16世纪后期”,从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地图集”出现需要“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地理大发现,贸易、殖民与海外探险的兴起;“地图集”需要出版印刷,结合所学得出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据材料“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得出商业模式的革新;据材料,“地图集”出现在荷兰、法国,可分析得出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价值取向:据材料“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得出前者追求商业利润;据材料“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得出后者具有国家主义的取向。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作用:推动国民教育的发展;拓展民众 世界视野;激发国民爱国精神;承担的知识传播与文化启蒙功能;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作用:据材料“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得出推动国民教育的发展,拓展民众世界视野;据材料“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得出激发国民爱国精神;据材料“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得出承担的知识传播与文化启蒙功能,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关系:地图革新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同时参与并推动了社会变迁。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关系:从地图革新影响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影响地图革新两方面分析,得出地图革新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同时参与并推动了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