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回:美洲文明之母雨龙,奥尔梅克拉文塔族玛雅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风追影】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3227回:美洲文明之母雨龙,奥尔梅克拉文塔族

最近一直在研究中部美洲文化圈,墨西哥从奥尔梅克到阿兹特克时期的文明真是光辉灿烂。

从城市到旷野,从传统节日到地标建筑,以及当地人对待两种文明的态度,可以发现,混血文化不动声色地存在于墨西哥的各个角落。

前古典时期的墨西哥历史极为模棱两可,需要更进一步的考古挖掘。上万年前,特瓦坎山谷等地区就出现了农业(Tehuacan),后来当地人栽培玉米成功,使人类开始在村庄里半永久性地定居,为文明的开创制造了条件。

一般认为原始的墨西哥宗教是由美洲虎神所统治的,但是美国宗教史学家卡尔卢柯特教授通过他深入的研究,将拉本塔奥尔梅克文明的铺贴面像倒置过来进行观察,认定它们是一种代表南美洲响尾蛇的镶嵌雕塑.这样一来,由美洲虎神所统治的墨西哥宗教就被农业文明中的"大地雨龙"所重新定位。

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闻名于世的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均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创造,公元前兴建于墨西哥城北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这一灿烂古老文化的代表,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奥蒂瓦坎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共同遗产。

大约九千年前,古代墨西哥人培育了玉米并推动农业革命,从而导致形成了许多文明,这些文明发展成城市、建筑、天文研究、数学、和军队,知名的文明就有奥尔梅克、提奥提华坎、阿兹提克和马雅等。

奥尔梅克文明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约存在和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位在于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的热带雨林中,以大型的头部雕像闻名。奥尔梅克文化(Olmec Culture),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文化。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称。得名于奥尔梅克印第安人。

这个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和塔瓦斯科州。年代约公元前第12纪初到前3世纪 。

美国学者迈克尔芤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本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迈克尔芤在一篇1967年发表的论文《圣洛伦佐与奥尔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本塔的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某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我国学者王某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学者给出了一些理由:

奥尔梅克的玉圭刻着和甲骨文类似的图形,王某和许某还根据甲骨文将一些奥尔梅克图形解读。奥尔梅克人跟华夏人一样喜爱玉器。奥尔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像。殷商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墨西哥也出土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

奥尔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之一。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奥尔梅克人创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作品。他们用石头建造巨大的宫殿和金字塔,在玉石上进行精美的雕刻,制作了大量的陶器。奥尔梅克人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奥尔梅克巨石头像”。

这些在花岗岩上雕出的高达10英尺的巨大人头像显示了奥尔梅克人高超的技术水平。人头像都带有古怪的头盔;人脸具有东方人面部特征,部分却具有非洲人的面部特征。奥尔梅克人主要崇拜半人半美洲虎的神,也崇拜羽蛇神和谷神(The Man of Crops)。宗教信仰是奥尔梅克社会的主线,圣洛伦索遗址就是一个宗教仪式中心和居民区的复合体。

部分学者将拉文塔出土的一些雕刻图案认读为奥尔梅克人的文本,但尚未得到学界的公认。

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洛伦索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

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消失,为爱比奥尔梅克文化所取代,其消失的具体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大量的中美洲文明。

在圣洛伦索奥尔梅克的仪式中心里,有很多展现他们艺术才能的作品。中心建造在一个高50米左右的天然高地上。高地的顶上有几个土平台转着一个大院,还有一个举行某种有许多墨西哥人参加的宗教球赛的院落和一个用宗教沐浴仪式的水池。

仪式中装饰着许多雕塑和浮雕,而且大多数都是巨型的。其中有雕刻过的巨大玄武岩石块,可能是用作国王的宝座,还有奥尔梅克统治者们巨大的头像。大约在公元前900年,这些大型的雕塑品遭到故意毁坏,然后被埋在了高地的顶部。没人知道这事发生的原因。

在圣洛伦索有大约200个窑洞,有证据显示奥尔梅克人生活在一个农业社会中,他们在其附近的农田里种植玉米和其他农作物。

许多奥尔梅克雕塑都是娃娃脸,呈咆哮状,嘴向下弯曲着。这些奇怪的家们也许是雨神。

这些表现奥尔梅克统治者的巨大头像,是奥尔梅克最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个统治者戴着有帽檐的头盔。头盔的前面还有一个雕像(画符)。头像由玄武岩制成,近3米高。

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萨波特克、提奥提华坎等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奥尔梅克一词源自纳瓦特尔语中用以指奥尔梅克人的单词Ōlmēcatl,此词在纳瓦特尔语中之众数形为Ōlmēcah,而在纳瓦特尔语中,此词为橡胶的合成词,故奥尔梅克在纳瓦特尔语中的意思可解作胶人。

该文化的主要遗址有拉本塔、圣罗伦佐和特雷斯萨波特斯等处。拉本塔为中美洲最早的宗教中心,当时已形成较大市镇,有宏伟的金字塔式台庙、巨大的仪式性广场、玉石雕刻和最早的美洲文字,表明此时的奥尔梅克人已脱离原始社会建立了美洲最早的文明。

奥尔梅克文化时期种植玉米、南瓜、豆类,创造了历法和计数符号。石雕艺术较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用天然球形巨石刻成的头像,有的高二米多米 ,重达20吨。以翡翠碧玉雕刻的人像、美洲虎神像和玉佩饰物等也很精美。该文化的传统为日后中美洲的古印第安文化所继承。

墨西哥考古学家近日在首都墨西哥城附近挖掘出一处受奥尔梅克文化影响的古代城池遗迹,约有2500年历史。

奥尔梅克“萨萨卡特拉”遗迹的挖掘工作2006年起在莫雷洛斯州索奇特佩克镇展开,经过6个月左右的挖掘清理,26日人们已能看到6座建于公元前800年至500年之间的建筑遗迹。考古学家估计,“萨萨卡特拉”占地约9500平方米。

考古学家吉塞尔·坎托表示,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当属一座奥尔梅克大庙基座和两个奥尔梅克石雕。残留的大庙基座用石灰岩石板建成,大致还能看出金字塔的形状。而两个石雕上刻的则是奥尔梅克时期的神职人员,厚嘴唇、塌鼻子,头上戴有露出利齿的美洲豹面具。美洲豹是奥尔梅克时期人们敬重的神明。

坎托说,如今大部分残垣断壁都被掩埋在民房和商店之下,遗迹上还建有加油站和高速公路等现代建筑。

奥尔梅克文化属于早期美洲文化,素有“美索美洲的母亲文化”之称,在玛雅文化和阿滋特克文化出现之前曾繁荣一时。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经常能发现建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400年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以厚唇塌鼻为其典型特征。

透过考古发掘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这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巧上。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玛雅人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主要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前古典文明时期(前2000年到公元初)。

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洛伦索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La Venta),另外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 Zapotes)也是其重要的文化中心。拉文塔(La Venta)的奥尔梅克文明持续到公元前400年,莫名其妙地消亡了。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巨石建筑金字塔,巨石雕像,小雕像,大型宫殿,尚未破译的文字体系,玉器,美洲虎、羽蛇、凤鸟崇拜,橡皮球游戏……他们的巨石雕像高达10英尺,原料是花岗岩,人像都是厚嘴唇、扁平的鼻子,凝视的眼睛,奇特的头盔。其面部特征很像非洲人。一般认为,这些像的原型应当是奥尔梅克的国王。奥尔梅克也有大量的小雕像,这类雕像在殷商考古中是很常见的。

半人半美洲虎(美洲豹)神是奥尔梅克人的最高神,其次有羽蛇神、谷神、凤鸟。图腾的实质就是标记氏族,半人半兽(植物、非生物)的含义是有关氏族以这种动物(植物、非生物)为神,相信生命来自这种图腾物,人活着靠它护佑,死后回归图腾神那里。商周有以虎(虎豹不分)为图腾的氏族。至于更早的时期,虎图腾氏族见于《山海经》记载的极其繁盛,贯穿中国上古史,西王母、罗罗(彝族)、穷奇等都是虎图腾。以前彝族巫师身披虎皮,萨满教巫师披鹿皮,古巴比伦王及神披鱼皮衣,都是相同的图腾观念。

奥尔梅克人已经有了象形文字,与玛雅文字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其构成体系,具体的语言特征还是未解之谜。

圣洛伦索遗址或称圣罗伦索特诺奇提特兰(San Lorenzo Tenochtitlán)是北美奥尔梅克文明的遗迹,位于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从前1200年至前900年为止,圣罗伦索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主要中心。圣罗伦索以巨大的石制头像而闻名,其中最大的超过20公吨,高3公尺。

奥尔梅克文明存在过最早的证据是出现在El Manatí遗迹附近,当时发现了一池献祭用的沼泽与工艺品,历史可以追溯至前1600年。定居的农民在圣罗伦索发展成为区域中心之前就在这个地区居住几百年之久。

圣罗伦索大约在前1200年至前900年之间是中部美洲最大的城市,后来奥尔梅克的中心转移到了拉文塔(La Venta)。到了前800年时,这里几乎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虽然在前600年至前400年与800年至1000年这两个时间,圣罗伦索再度成为重要的居住地。

与拉文塔类似沼泽的环境相反,圣罗伦索位于一片广大农业区的中央。圣罗伦索似乎是一座没有外墙的城市,并拥有许多农业人口。这座城市可以容纳5,500人居住,如果包括腹地在内,则可以达到13,000人。这种想法是创建在圣罗伦索可以控制大部分或全部的科札高克斯地区(从最东边至最西北边)的假设下,因为这个区域可以容纳一个独立政权。

圣罗伦索建造在支流之间的高地,约700公顷,其中核心则约55公顷,并曾接受进一步的填土来修改。估计需要约50万至200万公吨的土来填满。

圣罗伦索的排水系统相当的精细,它们位于地下,管线并且由石头来组成。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排水系统不只提供居民的饮用水,也包括仪式的目的,让统治区域可以「紧密的与水的守护神链接在一起」。

马修史特灵(Matthew Stirling)是首位在这里开挖的考古学家,他曾经率领探险考古队伍在1938年造访当地。从1946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4个考古活动在这里进行着。在1970年后考古活动暂时停止,后来直到1990年才重新开始。1990年重新开始的研究将重心摆在创建社会与区域活动的模式上。

这个区域原先的奥尔梅克名称就跟几乎所有的奥尔梅克语一样,仍然是未知的。圣罗伦索特诺奇提特兰这个名称是由马菲·史特灵在1955年所创造的,是根据附近一个河谷来命名的。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大量的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托尔特克等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墨西哥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拉文塔族,他们居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1938年,有人意外地在传说中的拉文塔族森林里,发现了11颗巨石头像,最重的达20吨。学者们发现了拉文塔(La Venta)和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 Zapotes)两处重要遗址,中美文明的“老祖母”出场了。然而直到20多年后,随着又一处重要遗址——圣洛伦佐(San Lorenzo)被发现,奥尔梅克文明才最终被学术界确定。

在传说的神奇魅力吸引下,墨西哥考古学会于1938年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去探寻这个传说中的古老民族。令人意外和欣喜的是,考古队竟然比较顺利地就在拉文塔族森林里发现了11颗巨石头像,其中最重的达20吨。获得这一有价值的线索之后,考古学家们继续努力,最终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发现了两处遗址:一处是拉文塔(La Venta);另一处是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 Zapotes)。根据碳14测定,两处遗址至少出现于公元前1300年,这是当时中美洲发现的最早文明遗址,中美洲文明的“老祖母”出场了。20多年后,又一重要遗址——圣洛伦佐(San Lorenzo)遗址被发现。这三处遗址都是古代墨西哥的奥尔梅克人居住的地方,从此奥尔梅克文明的“内幕”逐渐为世人得知。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至前900年间;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至前400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至前100年。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生活、建筑艺术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

奥尔梅克人创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作品。他们用石头建造巨大的宫殿和金字塔,在玉石上进行精美的雕刻,制作了大量的陶器。奥尔梅克人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奥尔梅克巨石头像”。这些在花岗岩上雕出的高达10英尺的巨大人头像显示了奥尔梅克人高超的技术水平。人头像都带有古怪的头盔;人脸具有非洲人的面部特征。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引起了外星人和神秘现象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透过考古发掘的材料,可以发现: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这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巧上。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

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玛雅人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聚集在一处;另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前者无疑是民居遗址;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当为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奥尔梅克人的建筑物均为泥垒土砌而成。

民居自不必说,就连祭祀中心的底座高台也是土垒的。拉文塔的祭祀台呈圆形,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坐落在一广场南端,用土10万立方米,面积为5平方公里。在这个高大的土台上矗立着一座座神庙或祭台,并且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在奥尔梅克文明时期也已出现,那就是:在约莫10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端雄踞着一座壮丽的神殿,远观之,整个建筑看起来像座金字塔。这一建筑风格后来也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继承。

奥尔梅克人辉煌的艺术成就表明,他们已经度过了部落时代并已进入阶级社会。已经有了阶级分化,已形成了国家组织。统治者已开始控制民众的剩余劳动,并且已能利用剩余物资役使、供养一批匠人。从一些石刻以及石碑上的人像可以看出:有的人像服饰华丽,手持权杖,指上戴有护节器(用以握拳时增强打击力)。这些人无疑是握有权势的人物,很可能是国王或祭司。

奥尔梅克人制作了很多“巨石人像”,但他们生活的地方并不盛产石头,制作大型石雕像的巨石必须从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外的图斯特拉山运来,可以想象这项工程工作量之巨大,需要动用的劳动力之多。无疑,这一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由下层民众承担的。而巨石运到目的地后,再由工匠将之雕刻成形。由此可见,奥尔梅克人中已出现了等级和社会分工,已有国王、祭司(国王、祭司往往是同一个人)、农民和手工艺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社会生活中的权力政治正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由于生活的地区土壤肥沃,雨量极其充沛,奥尔梅克人已开始放弃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过渡到耕种作物以之作为食物主要来源的阶段。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和昆诺阿藜等,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种植作物。种植方式为刀耕火种。据考证,奥尔梅克人可能是最早种植玉米的人。公元前800年左右,当墨西哥湾沿岸的低地出现奥尔梅克文明,秘鲁出现查文文明之际,“形成”期的中美洲文化,包括制陶术和玉米种植,已经传遍了从中美洲到秘鲁在内的整个“核心美洲”。

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中美洲是最早种植玉米的地区,而奥尔梅克人则是玉米的最早种植者。在奥尔梅克人创造的基础上,玛雅人继续发展和提高了玉米的种植技术,使得玉米这种原来河谷中的野草经过玛雅人的培育,变成了既甜美又富营养的粮食;同时玛雅人的肉食相对较少,他们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因此他们自称是玉米人,而他们的文明也被称作“玉米文明”。奥尔梅克人的主食除了玉米外,还有一些肉食。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骨验证,奥尔梅克人大多食用家犬和火鸡,同时也食用野鹿和鱼、鳖。

1938年,美国史密森博物馆著名考古学家马修·斯特林来到墨西哥湾沿岸及内陆地带进行勘探和考察,他挖掘出一批人头雕像以及其他文物。20年后,又有二位美国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先后发现了55个巨大的头像。其中有的高达6英尺,重10吨左右。这些头像都是用整块玄武岩雕凿而成,其共同特点是:大而扁平的鼻子,厚厚的嘴唇,深邃而冷漠的扁桃形眼睛,头上戴着饰以花纹的头盔,两侧都有下垂的帽耳朵。

有人认为,这些地方是当年奥尔梅克人的礼仪中心,人头像是他们领袖的雕像;也有人认为,这些石头像表示在神圣的球赛中被砍下的负方队员的头颅,头上的盔,可能是球员们玩球的保护头部用的器具。此外,还有一块石碑,上面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人面浮雕,他们一对睁大的椭圆形眼睛,嘴角下沉的大嘴,据说这是奥尔梅克人的谷神。更重要的是墨西哥拉莫那拉的河里发现4块2.5米见方的石板,上面刻有465个字,根据文字,可以推算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年代:一为公元前143年5月21日;一为公元156年7月13日。然而,发现这些巨石雕像或石碑石板的地方,均不出产玄武岩巨石且距产地又很远。当时的奥尔梅克人既未发明带轮的运输工具,也没有像马和骆驼那样大的牲畜。由此不难推出,当时的奥尔梅克人一定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和办事效率很高的社会组织。

奥尔梅克文化中另一个独具特色的代表物是绿玉。1943年,考古学家马修·斯特林在墨西哥拉本塔挖掘出高不满一尺的小型雕像,都是用珍贵的绿玉雕就,头颅呈尖锥形,且画有朱砂的纹路。另一种雕像则是用蛇纹岩雕就而成。这些小人像约有8英寸高,排成一个同心圆形,面向一个用红石头雕成的人像,恭恭敬敬地站立着。而他们的身边则立着用翡翠雕成的方块斧形玉板,他们似乎在举行一种神秘的典礼。从挖掘出的一系列玉雕原地地基看,似乎这里原来曾有过密集的房屋。这里曾是一座城池或一片圣地,有庭院、作坊、石制工具以及各种食物。在洪都拉斯的哥班,挖掘两座古庭院,那里埋着奥尔梅克风格的陶器和珍贵的宝石雕刻。

从考古学家们挖掘出的遗址中,还发现许多祭台、神龛和祭物。从中,人们发现奥尔梅克人的祭台别具一格。在拉本塔的一个祭台,是用整块玄武岸雕琢而成的。祭台上面,供陈放牺牲之用,祭台下部每面雕刻一个祭司,祭司手中握着一个小孩。祭台的正面是一个像豹子口似的神龛,内刻一个戴着高大头饰和巨型耳饰的人,手中捧着一个婴儿。从奥尔梅克文化中的雕像看,似乎都贯穿着美洲虎的崇拜。

1987年,在墨西哥南部阿苏苏尔山,发现三座玄武岩雕刻的全身雕像。其中,两座是相同的人形雕像,盘膝而坐,身子略为前倾,胸前雕有矩形饰物(估计代表镜子),目光向前凝视,虔城地面对另一座高达1.2米的美洲虎雕像。无论是雕像还是浮雕,也不论奥尔梅克人自己的雕像,还是他们所崇拜的众神的相貌,

都把人类同美洲虎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奥尔梅克人部落的图腾可能就是美洲虎,他们继而崇拜一种超自然的生物——美洲虎同人类的后代,即虎人。他们的婴儿雕像,都像咆哮的美洲虎,这也许就是代表神圣的虎人吧。众所周知,直到现在,美洲虎都是中美洲人供奉的神像,认为它是精神世界的主宰。

奥尔梅克人去向不明,奥尔梅克人留下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却传遍了中美洲,影响着继往开来的同源异族群体。然而,奥尔梅克人及其文化的由来、内涵与去向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疑团。

Jumbo Huang Notes: The Olmecs were the first major civilization in Mexico following a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in Soconusco. They lived in the tropical lowlands of south-central Mexico, in the present-day states of Veracruz and Tabasco. It has been speculated that Olmec derive in part from neighboring Mokaya and/or Mixe–Zoque.

The Olmecs flourished during Mesoamerica's formative period, dating roughly from as early as 1500 BCE to about 400 BCE. Pre-Olmec cultures had flourished in the area since about 2500 BCE, but by 1600–1500 BCE, early Olmec culture had emerged, centered on the San Lorenzo Tenochtitlán site near the coast in southeast Veracruz. They were the first Mesoamerican civilization and laid many of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civilizations that followed. Among other "firsts", the Olmec appeared to practice ritual bloodletting and played the Mesoamerican ballgame, hallmarks of nearly all subsequent Mesoamerican societies.

第3228回:伟大工匠兴起图拉,托尔特克文明武士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大航海时代:探险与征服(全彩图本)作者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编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 第1版 ISBN 9787807627340 定价 19.80 在这些航海探险与掠夺贸易的过程中,发现美洲,完成环球航行,一个个陌生的角落接连被发现,世界逐渐被连在一起,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一个jvzquC41o0qpppk|0eun1rygo1879==628
1.图说美洲图腾(图说美洲图腾)书评内容提要导言修订版自序/深度考察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修订版张敏序/古代中华与美洲文明探源第一版张敏序/结束哥伦布神话探索美洲文明起源前言扶桑辞殷地安之谜·上篇美洲图腾徽铭文化——美洲土著文化与中华文明亲缘关系暨中华人种开拓太平洋文化圈研究(1961~1998)一、美洲“印第安”之谜(一)“印第安”:哥伦布的历史谬误(二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2775<4
2.图说美国印第安人历史(豆瓣)第—章 他们发现了美洲 第二章 南部诸王 第三章 族母与酷刑 第四章 住在圆顶帐篷里的人 第五章 西部农民 第六章 古老的移民 ······ (更多) 喜欢读"图说美国印第安人历史"的人也喜欢· ····· 失落的神秘之地8.3 书写者、武士和国王8.2 古代玛雅社会生活9.3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生活7.7 中世和近世日本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8>29B671
3.19世纪哥伦比亚汉学家唐可·阿尔梅罗笔下的中国在殖民时期的拉丁美洲,欧洲记述中国的游记类书籍逐渐流传。比如,1667年,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写就《中国图说》(China Illustrata),介绍了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各地旅行的见闻,并配以精美的绘图。1676年,多明我会会士闵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的著作《中国王朝历史、政治、jvzq<84kncy/e|xp0et0z|hjgpmhwx4zun{oyns142823:4v42823:77a7989:6;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