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酋长国?世界上唯一的酋长国联邦——阿联酋
说到酋长,很多人想象中的样子,应该是一个强壮的非洲黑哥们——光着膀子赤着脚、身上挂满珠宝黄金、手拿棍棒围着篝火跳舞的情形。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非洲被封为酋长,酋长的形象是不是应该该改一改了?当然这些中国酋长头衔更多的是荣誉性质的,并不会参与当地部落的日常事务处理,大多是协调一下华人与当地人的关系。那么什么是酋长,世界上还有哪些酋长国?
被封酋长的河南濮阳小伙孔涛
汉语中的"酋"是首领的意思,"长"也是差不多的意思。"酋长"一般指"部落首领"。英文the chief of a tribe,即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埃米尔(Amīr)有时也译作"酋长",Amīr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受命的人"、"掌权者"。
酋长制度在阿拉伯世界、撒哈拉以南非洲部落和美洲原住民部落比较普遍,酋长制度最初是从原始的氏族制度发展演变而来的,酋长制大都是世袭的。
历史上,酋长被视为"天然的统治者",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个地区或一个部落的酋长,如同一个小国王一样,拥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绝对权威,酋长的话就是"圣旨",只能照办,不能违抗。跟古代中国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一样一样的。
酋长几乎都是一夫多妻的。在非洲地区,一个小酋长一般有十来个妻子,一个大酋长有上百个妻子不算新鲜事,据说加纳阿散蒂的一个大酋长曾娶过336个妻子。
酋长国(Emirate) 是酋长统治的地区,类似于君主国。现代酋长国一般是指阿拉伯世界以酋长为元首的国家。
阿联酋地理位置图
阿联酋全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唯一的国名中带"酋长"的国家,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7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在每一个酋长国内部,各酋长国均有一套完整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各酋长国可同邻邦或毗邻地区签订有限的地方性行政协定,但这些协定不得违反联邦利益或联邦法律;另外,还保留着部落家族世袭制度,掌握本酋长国内的权力。
阿联酋行政区划示意图
作为一个国家整体,阿联酋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7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的联邦最高委员会,一切重大政策问题均由该委员会讨论决定,总统和副总统从最高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顺便说一句,作为联邦国家,阿联酋的国家元首是总统,而非周边国家中常见的国王、苏丹或埃米尔。
联邦宪法在全联邦具有最高效力,各酋长国没有自己的宪法,同时它们自己制定的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抵触;联酋公民只有一个国籍,各酋长国没有自己的国籍;联邦最高法院可以审查某一酋长国颁布的法律的合宪性,联邦法律可以规定在某些情况下,经各酋长国司法机关判决的刑事、民事、商业或其他案件,可向联邦法院提出上诉。在国际上,联邦才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酋长国除了享有石油输出国组织及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参加权利之外,不能够参加其它国际组织。
●什么叫伊斯兰共和国?世界上还有哪些伊斯兰共和国?
伊斯兰共和国分布图
顾名思义,伊斯兰共和国就是伊斯兰+共和国,本文就从什么是伊斯兰,什么是共和开始讲起。
伊斯兰为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即顺从真主,实现和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即顺从真主的人、实现和平的人。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或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就是伊斯兰国。截止到2020年底,世界人口约7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约19亿,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4%。全世界穆斯林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四个——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人口占比超过90%。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非洲国家穆斯林不占人口多数,但由于与伊斯兰教国家关系友好,穆斯林在其国内政治、经济方面占主流地位,并积极申请参加了伊斯兰合作组织,也称为伊斯兰国家,比如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贝宁等。
共和源自拉丁文res publica,意思是"公民的公共事务"。相对于帝国及王国,共和的特色是国家元首非世袭的皇权,而是以选举方式选出。通俗一点的说,共和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每个人都参与公共事务;各级政府的领导人不是世袭的,而是由选举产生的。实行共和制的国家统称共和国,共和国是现代国家的主要政体,在世界上198个国家中,共和国数量超过一半。也有人认为,英国是近代第一个共和国,虽然英国在政体上是君主立宪,但人们又称它为"虚君共和",因为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法律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因此孟德斯鸠就认为"英国是个裹着君主制外衣的共和国"。
理解了"伊斯兰"和"共和"后,"伊斯兰共和国"的意思很容易明白了,那就是实行共和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共和国是一种独特的政体,被视为纯正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与共和世俗政权的妥协产物。也就是说,伊斯兰共和国是介于完全的世俗政府与完全的神权政府之间的中间政体。目前世界共有四个伊斯兰共和国,分别是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毛里塔尼亚。
巴基斯坦地形图
提到巴基斯坦,大多数人都能想到"巴铁"这个词。网络上在描述中巴关系的时候,往往从不吝惜赞美的字眼,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故事满天飞。巴基斯坦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伊斯兰国家,也是唯一的一个被我外交部门冠以"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称号的国家。
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为邻。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海岸线长840公里。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约新疆的一半大小)。人口2.05亿(2019年),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旁遮普族占63%;9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多人口的伊斯兰教国家,90%为逊尼派。
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
巴基斯坦现任总统阿里夫·阿尔维
巴基斯坦总统是国家元首。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国民议会(下院)和参议院(上院)组成;参议院按每省议席均等的原则,由省议会和国民议会遴选产生;国民议会共有342个议席,其中272席为普选议席,60席为妇女保留席位,10席为非穆斯林保留席位,由各政党按普选得票比例分配。联邦政府是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由总理、部长和国务部长组成。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位于非洲西北部,面积103万平方公里(比内蒙古略小),约2/3的地区是沙漠,被称为"沙漠之国"。人口450万(2019年),白摩尔人(阿拉伯-柏柏尔人的后裔)占30%、黑摩尔人(具有阿拉伯文化传统的的哈拉廷人)占40%、黑人占30%。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为通用语言。约9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毛里塔尼亚是世界唯一有奴隶的国家,至今仍有70万奴隶。毛里塔尼亚从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上看,既是阿拉伯国家,又是非洲国家,被称为"阿拉伯-非洲之桥"。毛里塔尼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毛里塔尼亚人一般欢迎贵宾,惯以"烤全羊"作为最盛情的款待。
毛里塔尼亚现任总统穆罕默德·乌尔德·谢赫·加兹瓦尼
毛里塔尼亚原实行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制,但2017年8月修宪公投通过后,参议院被撤销,国民议会成为国家唯一立法机构。总统是国家元首,部长会议是最高行政机关。
伊朗地形图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位于亚洲西南部,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公里。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面积165万平方公里(与新疆大小相当)。人口8320万(2019年),波斯人占66%;超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为什叶派,8%为逊尼派。
石油产业是伊朗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石油收入占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伊朗政治机构示意图
伊朗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入侵并统治伊朗。18世纪后期,伊朗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伽部落统一伊,建立恺伽王朝。19世纪以后,伊朗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伊朗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推翻巴列维国王后,同年4月1日成立伊斯兰共和政府,改国号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为两个伊斯兰教政教合一国家之一。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与美国交恶。1989年4月对法律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
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
伊朗最高领袖是伊朗政治、宗教的最高领导人,也是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总司令,实行终身制,由法学家和宗教学者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第二号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但不是军事统帅,由全民普选产生。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宪法监护委员会由12人组成,6名宗教法学家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命,另6名由司法总监在法学家中挑选并向议会推荐。宪法监护委员会权力很大,监督专家会议、总统和议会及公民投票,审议和确认议会的议案,并有权宣布任何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法律无效。
阿富汗地形图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是亚洲中西部内陆国家,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交汇处,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南部和东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靠伊朗,北部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东北部凸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交界。国土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与广西加云南面积相当)。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伊朗高原,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80%。人口约3220万(2019年),主体民族普什图人,"阿富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约占99%,其中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19%。阿富汗矿藏资源丰富,但基本未开发,被称为"躺在金矿上的穷人"。
阿富汗近现代历史年表
阿富汗自古就是重要的贸易点和游牧民族迁居点,历史上长期处于重要帝国边缘,充满战争和社会动荡。公元前6世纪至18世纪中叶,阿富汗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统治。19世纪后,英国为了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亚并控制印度的西北边境,先后发动了两次阿富汗战争,后阿富汗成为英属印度和俄罗斯帝国间的缓冲国。1919年,阿富汗摆脱英国的控制获得独立。1973年,成立阿富汗共和国。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2004年1月,阿富汗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阿富汗现任总统穆罕默德·阿什拉夫·加尼
总统是阿富汗国家元首,在行政、立法和司法领域具有特权。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院(下院)和长老院(上院)组成。支尔格大会又称大国民会议,是阿富汗人民意愿的最高体现,由议会上下两院议员、各省议会议长组成,负责制订和修改宪法,批准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有权决定涉及阿富汗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等问题;审议总统提交的内阁组成名单。
冈比亚地图
科摩罗地图
●“斯坦”的历史演变,世界上那些“斯坦”国
在中亚、西亚、东欧与南亚存在许多带“斯坦”的地名。世界上198个国家中有8个“斯坦”国,包括中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一级政区地名有伊朗的洛雷斯坦省、库尔德斯坦省、胡泽斯坦省、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省、北瓦济里斯坦特区、南瓦济里斯坦特区,阿富汗的努里斯坦省,印度的拉贾斯坦邦,俄罗斯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等等。“斯坦”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从“斯坦”的历史起源说起。
“斯坦”源自波斯语地名后缀-stān,罗马字母转写为-stan,表示“家园”或“站立的地方”,梵语sthāna(地方)、拉丁语stāre(站立)、status(地点)以及英语stand(站立)、state(国家)与之同源。
确切来说,后缀-stān来源于作为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官方语言的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自萨珊王朝伊始,“斯坦”一词的使用尚不是十分普及,后来随着波斯历代帝国的扩张,波斯文化的对外辐射,以及波斯人与周边各族的交往,“斯坦”一词的使用逐渐普及了起来。所以带“斯坦”后缀的地方,都集中在今伊朗的周围,并和伊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曾在波斯帝国的版图之内,或者是大伊朗文化圈的一部分,或者曾和波斯帝国有着密切的往来。
波斯帝国版图
在波斯的文献中,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常被冠以“斯坦”后缀: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被称为“Asoristan”(亚述里斯坦),印度被称为“Hindustan”(兴都斯坦),希腊被称为“Junonistan”(玉努尼斯坦),亚美尼亚被称为“Armanistan”(阿尔明尼斯坦),格鲁吉亚被称为“Gurcistan”(格尔斯斯坦),……
“斯坦”大多指的是某个民族居住的地区,例如“乌兹别克斯坦”指的是乌兹别克人居住的地区,“塔吉克斯坦”指的是塔吉克人居住的地区,“库尔德斯坦”指的是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但有一些“斯坦”确有另外的含义,比如,“巴基斯坦”是伊斯兰教概念中的“清真”(paki)与“地方”(stan)所组成的一个复合词,翻译过来就是“清真的土地”;“达吉斯坦”是民族语“高山”(dage)与波斯语“大地”(stan)的组合,翻译过来即是“高山之地”;“努里斯坦”是由形容词“光明”(Nuri)与“大地”(stan)修饰结合而来,翻译过来即是“光明之地”;……
为什么“斯坦”多属于伊斯兰国,这是因为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后,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
哈萨克斯坦地形图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西濒里海,北邻俄罗斯,东连中国,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哈萨克斯坦面积272.5万平方公里(比新疆加西藏的面积略小),居世界第9位,为世界最大内陆国。境内多平原和低地,60%的土地为沙漠和半沙漠。欧亚次大陆地理中心位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约有15%的土地属于欧洲部分。“哈萨克”意为“漂泊”、“避难”,转义为“自由之民”。
穿着民族服装的哈萨克斯坦美女
哈萨克斯坦人口1863万(2020年),哈萨克族占68.5%,俄罗斯族占18.8%。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约占人口总数的69%。东正教是第二大宗教,信徒约占总人口的30%,主要为俄罗斯族。哈萨克语和俄语同为官方语言。
哈萨克斯坦部分固矿资源储量全球排名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不少矿藏储量占全球储量的比例很高,如钨超过50%,铀25%,铬矿23%,铅19%,锌13%,铜和铁10%,许多品种按储量排名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水资源丰富,仅巴尔喀什湖,就比中国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相加都要大,巴尔喀什湖还是世界上极少数咸、淡湖水各占一半的湖。
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参议院(议会上院)和马日利斯(议会下院)组成,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
恒罗斯之战示意图
哈萨克斯坦在历史上分别归属于匈奴、蒙古、帖木儿帝国、准噶尔汗国和俄罗斯等。汉朝时期,哈萨克斯坦一度归属于汉帝国的西域都护府;唐朝时期,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领土曾前后归属于唐朝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的管辖。751年(唐天宝十年),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大唐帝国与代表的阿拉伯文明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爆发战争,高仙芝率领的远征军惨败。唐朝势力彻底退出中亚,这一地区开始进入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时代。
土库曼斯坦地形图
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位于中亚西南部,里海东岸,被称为“里海边的明珠”,北部与东北部地区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接,南部、东南部地区与伊朗和阿富汗交界。国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比四川省略大),约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
穿着民族服装的土库曼斯坦美女
人口约562万(2019年),土库曼族占94.7%、乌兹别克族占2%、俄罗斯族占1.8%。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土库曼语为官方语言,通用俄语。
土库曼斯坦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兼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总司令。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属国民议会和法院。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土库曼斯坦国宝阿哈尔捷金马
土库曼斯坦80%的土地上蕴藏着油气资源,天然气储备居世界第五,石油天然气工业为的支柱产业。另外,土库曼斯坦有“三宝”——汗血宝马、手工地毯、哈密瓜,尤以汗血宝马最为著名。汗血宝马在当地的名字叫“阿哈尔捷金马”,在土库曼斯坦的国徽图案正中就有阿哈尔捷金马的形象。为获得汗血宝马,西汉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曾发生过两次战争。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土库曼斯坦的历史和哈萨克斯坦差不多,波斯人、马其顿人、阿拉伯人、蒙古鞑靼人曾在此建立过国家。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诸国。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土库曼斯坦后,当地人民遂渐改信伊斯兰教。
塔吉克斯坦地形图
塔吉克斯坦(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位于中亚东南部,东部、东南部与中国新疆接壤,南部与阿富汗交界,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毗邻,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相连。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与辽宁省大小相当),是中亚五国中面积最小的国家。境内多山,约占国土面积的93%,有“高山国”之称。
穿着民族服装的塔吉克斯坦美女
人口约931.7万(2020年),塔吉克族占80%。8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塔吉克语为官方语言,通用俄语。
塔吉克斯坦水利资源丰富,占整个中亚的60%左右,居世界第八位,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开发量不足实际的10%。
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的统帅。议会称“马吉利西·奥利”,意为最高会议,为两院制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上院称“马吉利西·米利”,意为民族院,下院称“马吉利西·纳莫扬达贡”,意为代表会议。
萨曼王朝疆域图
中亚五国的历史基本一致,塔吉克斯坦也是多次被外族入侵。公元9-10世纪,塔吉克人建立萨曼王朝,鼎盛时期势力包括今阿富汗斯坦全境、伊朗东半部和中亚诸共和国的大部分地方。伊斯兰教在河中地区、七河流域和费尔干纳北部得到广泛传播,大量原本信奉萨满教与祆教的部落改奉伊斯兰教,在其辖地确立了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中亚伊斯兰化在此期间完成。塔吉克斯坦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也基本形成于这一时期。
乌兹别克斯坦地形图
乌兹别克斯坦(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是位于中亚腹地的“双内陆国”,其自身和周边五个邻国均无出海口。北部和东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部、东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土库曼斯坦毗邻,南部与阿富汗接壤。国土面积44.9万平方公里(比甘肃略小),东部为山地,中西部为平原、盆地、沙漠,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穿着民族服装的乌兹别克斯坦美女
乌兹别克斯坦人口3337.6万(2019年),乌兹别克族占78.8%,塔吉克族占4.9%,俄罗斯族占4.4%,哈萨克族占3.9%。乌兹别克语为官方语言,通用俄语。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信徒占人口总数90%以上。
乌兹别克斯坦资源丰富,黄金储量居世界第4,铀储量居世界第7,天然气开采量居世界第11。乌兹别克斯坦还是世界第6大棉花生产国和第2大棉花出口国。
总统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议会为两院制,由最高会议参议院(上院)和最高会议立法院(下院)组成,国家最高立法机构。
吉尔吉斯斯坦地形图
吉尔吉斯斯坦(The Kyrgyz Republic)位于中亚东北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毗邻,南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部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东部和东南部与中国接壤。国土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与陕西省大小相当)。
人口640万(2019年),吉尔吉斯族占73%,乌兹别克族占14%,俄罗斯族占6%,东干族占1%。70%以上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吉尔吉斯语为国语,俄语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
乌兹别克斯坦资源丰富,探明储量的优势矿产有金、钨、锡、汞、锑、铁。黄金总储量为2149吨,居世界第22位;水银储量4万吨,居世界第3位。
安西都护府
吉尔吉斯斯坦属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议会实行一院制。
诗人李白出生地碎叶城遗址
汉朝时期,吉尔吉斯斯坦一度归属于汉帝国的西域都护府;唐朝时期,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领土曾归属安西都护府的管辖,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就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出生地(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15世纪后半期,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16世纪被迫从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现居住地。19世纪前半期,属浩罕汗国。19世纪60-70年代,整个吉尔吉斯被并入沙俄。
阿富汗地形图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交汇处,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南部和东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靠伊朗,北部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东北部凸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交界。国土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与广西加云南面积相当)。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伊朗高原,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80%。
人口约3220万(2019年),主体民族普什图人,“阿富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约占99%,其中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19%。
阿富汗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1400多处矿藏,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但基本未开发,被称为“躺在金矿上的穷人”。阿富汗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总统是阿富汗国家元首,在行政、立法和司法领域具有特权。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院(下院)和长老院(上院)组成。支尔格大会又称大国民会议,是阿富汗人民意愿的最高体现,由议会上下两院议员、各省议会议长组成,负责制订和修改宪法,批准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有权决定涉及阿富汗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等问题;审议总统提交的内阁组成名单。
阿富汗自古就是重要的贸易点和游牧民族迁居点,历史上长期处于重要帝国边缘,充满战争和社会动荡。公元前6世纪至18世纪中叶,阿富汗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统治。19世纪后,英国为了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亚并控制印度的西北边境,先后发动了两次阿富汗战争,后阿富汗成为英属印度和俄罗斯帝国间的缓冲国。
巴基斯坦地形图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为邻。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于是中巴国境线上。海岸线长840公里,沿岸有最大的海港——卡拉奇港、第二大港——卡西姆港、中国援建的第三大港——瓜德尔港。
巴基斯坦面积88万平方公里(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约为新疆的一半大小);人口约2.08亿(2019年),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民族,属雅利安人种的拉其普特人,身材高大健壮,多为浅棕色皮肤,也有人具有雅利安人的白色皮肤,高鼻子,黑眼睛,黑头发。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乌尔都语为国语,但长久以来巴基斯坦都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这让在民间普及率非常高的本土语言乌尔都语陷入尴尬。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徒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5%,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巴基斯坦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伊斯兰国家,也是唯一的一个被我国外交部门冠以“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称号的国家,被中国网友成为“巴铁”。巴基斯坦与印度积怨甚深,克什米尔问题是两国的核心问题;印巴于1947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发印巴战争。
巴勒斯坦地区地形图
巴勒斯坦实际控制区
人口约1270万人(2019年12月),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08.5万,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实际上,巴勒斯坦的后缀“斯坦”跟上述国家名称后缀是不一样的,其英文名字为“stine”,由于翻译的问题,所以这个词汇也变成“斯坦”了。巴勒斯坦这个词来自于古代闪米特民族的语言“Palestine”,读音是“非力斯丁”。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中国在别的国家之人眼中其实也曾经被称之为“斯坦”,他们便是亚美尼亚人,这些人将中国称之为“秦那斯坦”,英文写法为“Cinastan”。Cinastan”源于梵语“Cīnasthāna”,“Cīnasthāna”译成中文后则是“摩诃震旦”,是佛学术语。《唐书·西域传》记载:“贞观十五年,(中略)帝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慰抚,尸罗逸多惊问国人:自古亦有摩诃震旦使者至吾国乎?”但是为何叫这个名字,考古界并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这可能和著名的大一统王朝秦朝有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