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重教授讲座:“从蒲寿庚到郑成功:中国海商的历史演变”

开讲之先,李教授对我校历院近年来跨越式的发展表达的了赞许,能在海南看到更多有志于史学研究的晚辈,令人倍感欣慰,期待与各位同学交流、互动。

(会场全貌)

李教授通过对中国海外贸易的认识问题引出讲题,八十年代,受到黑格尔中国观的影响,国人对本国海洋史存有偏见,认为中国作为大陆文明,严守农耕“一亩三分地”,由此落后自守。近来,越来越多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其中史景迁(Jonathan Spence)认为,中国是有海洋意识的,对台、闽、琼、粤的古代居民而言尤其如此,160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便于他国交织在一起。随后李教授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全球商贸往来讲起,指出世界一体化会引起“蝴蝶效应”,西班牙人大量开采南美洲白银,带动全球商品流通,白银半数流向中国,最终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李教授讲课)

接着,李教授提纲挈领的提到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三大转变。第一,外贸渠道由陆至海;第二,海上贸易中心移至南洋;第三,海上贸易由官方主导转向民间。三大转变是彼此交织的。第一个转变意味着,传统的西域陆地丝绸之路的终结,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经济价值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第二个转变——贸易中心的转变,与西方航海大发现及殖民扩张有关,荷属印尼建立后,该区域成为东西方商贸中转站,以香料为主的商品自此输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即有大量华人移民,多经营香料种植,华人与闽浙乡土联系紧密,久而久之,南洋逐渐成为中国海外商贸最重要的枢纽。第三个转变,由官至民的转变,与由元明两代的海盗有关。李教授指出,从全球史看去,近代早期外贸商人身份多元,兼有传教士与官员与海盗身份,与政府由紧密联系,其本身也掌握武装力量,是“军事—商业的复合体”,如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英国的海盗。中国情况同样如此,但更为复杂,民族构成上有胡商和华商之别,元代胡商为主,明代华商崛起,外来商人基本被排除在外。胡商通常具有官商或半官商的性质,华商虽同样与官方合作,但家族化色彩浓郁。

(李教授讲课)

讲座深入浅出,为便于听众理解,李教授最后以蒲寿庚和郑成功两个外贸家族为个案,做了重点讲解。蒲寿庚为宋末元初的胡商,祖籍占城,后迁泉州,官商合一,以特权垄断泉州海外香料贸易30年。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发迹于日本,本为海盗,后受招安,在明廷帮助下扫灭其他竞争者,称霸东南沿海。其子郑成功更是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上贸易集团,一度控制中日海上贸易60%的份额。郑氏家族能在明末清初成为影响历史的关键力量,有其经济根源。李教授指出,无论胡商还是华商,客观上把国际贸易的各种知识带来中国,使中国形成了一个优于以往的外贸系统,进一步推动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近代早期一个由外贸推动,充满活力的海上中国。

(学生提问环节)

进入问答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交流,除却有关“闭关锁国”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清军入关是否对中国经济影响等学术问题,还涉及本科生阶段如何读书等求学之惑,李教授的回应细致入微,为广大师生答疑解惑。

李伯重教授的报告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胜论迭出,尽显大家风采。讲座视野宏阔,自大航海时代全球商贸往来切入,聚焦于元明时期东南地区海商家族,官商互动,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幅中国近代早期外贸演进的历史图景。赵克生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对李教授莅临海师讲学再次致以谢意。讲座结束后,李教授与现场师生亲切合影。

(会后与学生热情沟通)

龙昆南校区: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 99号 邮编:571158

桂林洋校区: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校季一号路3号 邮编:571127

THE END
0.3.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20252. 能结合台湾海峡森林遗迹,推断该地区曾经历“海退—陆化”过程,建立区域历史演变的时空观念。地理实践力1. 能通过剪纸拼合非洲与南美洲轮廓,直观体验大陆“拼图”原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2. 能利用硬纸片模拟板块张裂与碰撞,解释大西洋形成与山脉隆起机制,提升模型建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地球表面形态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13@9:0jznn
1.【转】张华腾|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以大陆北洋集团执政与国民党集团的执政,组成中华民国相对完整的历史面貌。 第四,研究北洋集团,应进一步研究北洋集团所处的国际社会环境。北洋集团所处的时代,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如何应对西方列强的新变化,如何既学习西方文明之优长,又要抵制帝国主义和强权资本的掠夺及侵略?南美洲数国的共和道路与中国有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7;25:91
2.于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源自黑格尔,但超越了黑格尔,他“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都是不可避免的,科学地揭示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本质内容和光明前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体系深刻的调整、变革和转折中体现出来,而世界体系发生“深刻的调整、变革和jvzq<84nnu4du|s0ep5{v‚o1|vkaƒ|yodp04974275u49742792a>9327=80qyon
3.2017年高中政治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知识点5.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南美洲1982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在任(1920.1.19出生) 1981年至1991年12月31日两任秘书长。在德奎利亚尔领导下,联合国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jvzq<84uj0~eh7hp1|nppp}wg1813@591:963A:30jznn
4.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1967年8月15日,教宗保禄六世颁布宗座宪法《普世教会制度》(Regimi Ecclesiae Universae),将传信部正式更名为万民福音传播部(Sacred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 orde Propaganda Fide),其所管辖的传教地理范围包括:东南欧的少数区域和直布罗陀,北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约60个教会辖区,几乎整个jvzq<84ulyn/tlhuj0yyw7jfw0io1o~{ul}idqo|e1~sysd423<1:;<392<13A;8;8703<:::44ivv
5.卓资的历史沿革及区划演变这就是卓资大致的行政区划演变,因卓资是由龙胜改名而来,且卓资县辖区继承了龙胜县的大部分辖区,龙胜县只有北部的一小部分划归今察右中旗,龙胜县政府所在地卓资山镇也是今天的卓资县政府所在地,龙胜县从成立到撤销不足十年,且当时是从临近的陶林、凉城、丰镇、集宁等旗县划分出一部分地域成立的,龙胜在历史的长河中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jwq€j4B<:15?74@950jznn
6.地方高校何处去——基于校地关系的长时段历史考察大学发展的长时段历史表明,在校地关系问题上,作为高等教育整体的一部分或特定历史阶段分化出来的一个类型,地方高校与其他所有高校一样,受着历史时段或社会局势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表现出总体一致的趋势。这是考察地方高校校地关系的一个基本认识。 那么,校地关系演变背后的深沉逻辑是什么? 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9=:13>1:7mvo
7.曾经是南美前三大国,为何成立仅仅12年后,大哥伦比亚就解体了他不仅拉动整个地区的反抗战争,更是在南美洲北部建立了“大哥伦比亚”,成为地区的“老大哥”。然而,这个“老大哥”却仅仅维持了12年,就在南美洲刚刚迎来解放之际,为何迅速解体呢?这一段历史的细节在于玻利瓦尔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坚持,以及他在南下支援秘鲁的过程中,将总统大权交给了桑坦德尔,从而掀起了内部的矛盾。jvzquC41jkyuq{~0uqnv0lto1c596;=3;:62a:73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