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年会社科文献国际问题精品书单学术韩国世界历史国际关系

第十六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将于7月4日至5日在北京辽宁大厦举行,该共同体年会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本届年会主题为“大变局下的全球发展与安全秩序”。会议自第一届举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为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界同仁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是中国社会科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年会。

线上京东销售专区

本社将参展本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并同时开启线下展位销售与线上京东专区销售,京东专区优惠时间为7月4日至9日,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读书小助理微信进入国际关系群,还可以领取满200减30优惠券!国际问题精品书单如下:

重点单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 编

2023年全球重大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美关系出现新变数,全球经济失速并进入衰退,乌克兰危机升级蔓延,热点地区政治对抗加剧等。展望2023年,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将呈现出以下主要发展趋势: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并步入中低速增长轨道,大国负和博弈引发全球经济与政治消极互动,多极化体系呈现集团化趋势,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色调,全球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与人口爆炸并行,技术发展日益聚焦数字化与去碳化方向,全球初级产品市场动荡加剧,全球多国政治社会矛盾持续积累,大国安全对抗呈现“分身战争”新形态。

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张宇燕 主编

孙杰 姚枝仲 副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叠加,一些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展望未来,抑制通胀与实现“软着陆”、美欧宏观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大规模国际制裁及其影响、部分国家债务可持续性、粮食与能源供求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国博弈等方面的态势和趋势值得关注。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2023)

张宇燕 主编

邹治波 副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

在大国博弈升高和地缘冲突激烈形势下,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及地缘形势均发生重大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和极端天气频发,推升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全球性危机,全球治理更加举步维艰。世界各国只有凝聚共识、团结协作共同应挑战,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反思全球化:理论、历史与趋势

王正毅 主编

2023年3月出版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中最具争议的时代议题。本书从问题导向出发,对与全球化相关的24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这些问题既有对全球化的理论思考;也有对全球化的历史反思;还有对主要地区和国家应对全球化的经验比较;最后是对中国方案的提炼。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

罗林 主编

2023年1月出版

为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构建我国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探索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牵头,收集和整理区域国别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文章,分为区域国别学历史使命、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范式五个栏目结集出版。

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

[美]戴尔·科普兰(Dale C. Copeland) 著

金宝 译

2018年3月出版

相互依存论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由于经济原因而使得政治关系趋于和平,各国权衡利弊,考虑得失之后从大局出发,弱化或者避免政治军事冲突。本书即系统阐述相互依存理论与战争之间在过去两百多年历史上的关系,可谓国际关系研究和安全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现代世界体系(全4卷)

[美]伊曼纽尔·莫里斯·沃勒斯坦(Immanual Wallerstein) 著

郭方 刘新成 张文刚 译

郭方 校点

2012年11月出版

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多卷本专著《现代世界体系》集中讨论了三个主题,即: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在对资本主义分析和世界体系未来展望时带有局限性和历史悲观主义色彩。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2)

孙壮志 赵克斌 王晓泉 主编

任晶晶 张恒龙 王晨星 副主编

2023年3月出版

本书分为五部分,总报告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百年大变局和新冠疫情交织叠加的一年;分报告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国际合作篇介绍和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西亚、非洲、拉美、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现状;国内区域篇着重介绍和分析了重庆、福建、浙江、广东、海南等“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及城市对外合作的情况;专题篇研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重点领域的合作进展情况。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23)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组织编写

程宁博 王飞 王建康 谷孟宾 主编

2023年3月出版

本书总报告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2022年“五通”建设的情况和进展,并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华商与华工

高伟浓 著

2023年4月出版

本书以华人华侨及其生活与事业为研究对象,循南海航路、中南半岛出海之路、东海航路、太平洋航路、印度洋大西洋航路这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各航路,长时段、广视野、系统性、综合性地探索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中国人的移民路径、生活内容、事业发展以及精神和物质贡献,各航路上货物流通情况,自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萌芽写起,至清朝统治结束为止。

新丝路学刊(总第14期)

马丽蓉 主编

2022年5月出版

《新丝路学刊》是中国首本专注于“一带一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建构的学术集刊,聚焦打造“一带一路”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丝路学研究三个栏目,展开“一带一路”政策解读、丝路历史人文研究及中国丝路学理论体系建构,将丝路学研究的静态学术资源盘活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动态现实资源,以期为“一带一路”提供扎实且全面的学理性支撑。

战略与经济研究书系

国际安全的当代议程(第二版)

[英]罗兰德·丹罗伊特(Roland Dannreuther) 著

陈波 池志培 等译

池志培 闫仲勇 审校

本书从冷战后对国际安全的理解和安全问题的理论化开始,构建当代国际安全的分析框架。书中作者研究了从理性主义到传统建构主义再到解释性建构主义的转向,展现了作者对国际社会变革的可能性的理解。接着作者考察了具体领域的安全问题,如战争、冲突、同盟、环境安全、石油和水、移民问题以及非对称威胁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际恐怖主义与网络空间安全。

国防管理:美国、欧盟、拉美国家的体系与实践

[美]杰弗里·韦伯(Jeffrey A. Weber) [美]约翰·埃利亚松(John Eliasson) 主编

陈波 刘建伟 主译

刘建伟 夏明 审校

国防管理是国家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本书从历史和学术视角介绍了美国等代表性国家国防管理领域防务转型、条令条例、规划、预算、财务、合同等各方面管理情况,并对欧盟、捷克和斯洛伐克、拉美等国家与地区的国防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

国土安全与应急管理实用手册

[美]布鲁斯·奥利弗·纽瑟姆(Bruce Oliver Newsome) [美]杰克·A.雅尔蒙(Jack A. Jarmon) 著

陈波 王萍萍 译

王萍萍 吕云震 审校

作者布鲁斯·奥利弗·纽瑟姆和杰克·A.雅尔蒙评估了美国在反恐怖主义、边境与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的现行做法和政策,展示管理者、决策者和从业者如何改善国土安全和应急管理,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

皮书系列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报告(2022)

谢伏瞻 主编

邢广程 副主编

2022年4月出版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本书旨在跟踪中国与周边国家、周边区域的年度动态发展以及热点和重点问题,一是有助于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二是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总结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一些规律。

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2):日本的“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

张季风 主编

李清如 叶琳 副主编

2022年10月出版

本书回顾并展望了2021~2022年度日本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书中以总报告为基础,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下的日本经济及其面临的问题、未来走势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欧洲发展报告(2021~2022)

冯仲平 主编

陈新 副主编

2023年4月出版

本书共分为总报告、分报告、 专题报告、附录四部分。“总报告”分析新冠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欧洲面临的内外挑战和经济与外交转型。“分报告”分篇深入、详细分析欧洲在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等方面变化和做出的应对、调整。“专题报告”聚焦波兰宪法法院裁决及其影响、德国大选与新政府的内政外交走向、欧洲绿色协议等热点问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21~2022)

柴瑜 主编

刘维广 周志伟 副主编

2022年11月出版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织编写,其中“总报告”和“分报告”分别从综合视角和分领域考察了2021~2022年拉美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关系形势;“专题报告”以安全为主题,讨论了拉美地区在能源、国际金融、网络领域的安全现状、主要面临的问题、发展规划与前景等。“国别和地区报告”介绍了巴西、墨西哥等20个国家和加勒比地区的基本形势和新趋势。

全球治理研究

西方模式与中国道路:世界历史视野下的比较研究

黄平 主编

2022年11月出版

国际河流争端成案研究

孔令杰 张帆 编著

2022年10月出版

本书选取并系统研究了15起重要的国际河流争端成案,注重将国际公法基本理论与国际水法专业领域研究相结合,将国际法实体问题与程序问题研究相结合,将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在国际河流争端法律解决和国际水法国际判例研究上形成系列创新点。

环境外交:为达成更有效的全球协议而谈判(第2版)

[美]劳伦斯·E.萨斯坎德(Lawrence E. Susskind) [美]萨利姆·H.阿里(Saleem H. Ali) 著

郑家良 孔梁成 等译

韦博 校

本书通过重新强调和案例分析,为“里约+20”可持续发展峰会发表的《我们期望的未来》提供了全面和与时俱进的阐述。本书两位作者完美剖析了国际环境谈判,有效地向读者介绍了旨在保护地球的地缘政治。本书第二版从全球视角,对科学在环境条约制定中的作用进行了更广泛的分析,对环境条约的制定做出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

二十国集团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转型

王瑞平 著

2022年1月出版

本书在回顾、评价全球经济治理基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了从七(八)国集团(G7/8)主导下的全球经济治理到二十国集团(G20)主导下的全球经济治理,指出在二十国集团的助推下,全球经济治理正在从霸权(美国主导)治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型。

其他专题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

刘德斌 著

2022年3月出版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和理解国际关系问题,努力探寻历史与国际关系的互动与交融。从关注史学危机开始,到从历史看国关,再到探索国际关系史解读框架,求证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关系,最后提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作者始终围绕历史研究如何在国际关系的现实探索和理论构建中发挥作用这一线索展开讨论。

权力结构与国家发展:国家兴衰的政治经济学

高波 著

即将出版

本书提出了权力平等发展理论,即“认为一国的发展还是衰落主要取决于权力结构的构成,主张在一个社会中,主要利益集团间的权力博弈决定了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核心与本质就是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是权力决定了利益分配,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又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激励,从而决定了该社会的发展绩效”,在向前推进相关学术研究与提出有别于以往相关理论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

人、国家与国际关系:心理文化学路径

尚会鹏 著

2021年8月出版

本书将心理文化学融合了中国文化对“人”的认识,提出了两个范式:“人”(Jen,即“基本人际状态”)和“心理-社会均衡体”,并将两个范式引入国家行为体及国际关系研究中,强调国家的文明属性对国家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国家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与该国文明体的内核“人”之间的关系。

国际组织学:知识论

刘莲莲 著

2021年10月出版

本书深入探讨了发展中国国际组织学的现实意义、学术目标、知识范围和理论范式等基本问题。全书分为四部分十章。

欧洲研究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改革:法国调节学派视角下最优货币区的自我实现

胡琨 著

2023年6月出版

本书探讨了欧元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陷入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并从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欧盟/欧元区各类危机救助机制与工具,考察和评估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理念及其实践的调整与变化,以及新的金融与经济治理模式对欧元区和国际经济体系未来发展的影响。

极右翼阴影下的欧洲左翼政党

杨云珍 著

2022年1月出版

本书以新自由主义政策引发的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为背景,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的欧债危机和2015年的难民危机为契机,将欧洲的政党政治置于多重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和分析,进而指出危机的根源为极右翼思潮抬头与极右翼政党崛起提供了政治机会。

西欧激进右翼政党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化

玄理 著

2022年1月出版

本书从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入手,分析西欧激进右翼政党推动欧洲一体化政治化的动机、策略和影响,考察当下欧洲社会民情和政党政治的演变趋势,探讨民意、认同和政党政治因素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德国在欧盟角色的演变:从科尔到默克尔

杨解朴 著

2022年4月出版

本书结合德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国内政治结构的改变分析导致其在欧盟角色发生变化的主观动因与客观因素、探讨德国在欧洲领导权的有限性和制约因素;针对欧洲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德国国内和欧盟层面的制约因素,分析德国作为文明力量在处理欧盟经历的多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对德国未来在欧盟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预测。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棉花、石油与钢铁:俄国工业垄断研究(1861~1917)

白胜洁 著

2022年5月出版

本书以工业垄断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探讨了帝俄晚期俄国工业垄断的成因、发展过程及影响,同时以微观角度选取了纺织、石油和冶金三种垄断程度较高且影响范围广泛的工业部门作为考察样本,具体分析纺织、石油和冶金工业部门中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以期全面和客观地揭示这一时期俄国工业垄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东欧转型30年:新格局、新治理与新合作

高歌 主编

2022年8月出版

本书力图突破国际政治研究的西方视角和大国视角,从深入剖析和深刻理解中东欧入手,在厘清中东欧国家对促进欧洲一体化和国际政治新发展所做出贡献的同时,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未来国际政治发展的新趋势,从而能为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

从蜜月走向对抗:冷战初期的苏联与以色列关系研究(1948~1953)

肖瑜 江艺鹏 著

2021年11月出版

二战前苏联政府为什么敌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战后斯大林为什么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苏联和以色列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在详细研究和解读近年来公布的俄罗斯、英国、美国和以色列档案文献的基础上,以二战后初期苏联和以色列关系发展变化为线索,逐步分析这些问题。

中亚国家的宗教事务管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极端合作

张宁 马文琤 阳军 著

2021年11月出版

本书系统研究中亚国家的宗教事务管理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国际合作机制,分析中亚国家为打击宗教极端而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总结上海合作组织安全领域合作的经验教训,并从中亚宗教传播发展历史角度,揭示地区宗教极端产生的根源。

美国与美洲研究

美国移民入境政策改革研究(1945~1965)

韩玲 著

2023年4月出版

二战结束后,移民问题在美国重新泛起。从杜鲁门政府至约翰逊政府,美国社会各界就接收外来移民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和博弈,最终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要转变,即选择移民的基本标准从以种族和民族属性为中心到以与美国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亲属关系为基础。

全球公域资源开发与美国政策研究

沈鹏 著

2023年4月出版

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各类全球公域资源的利益博弈未曾间断。美国依靠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其他国家更有可能深入探索全球公域,发现其中的资源。资源开发问题与主权问题、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常常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平衡多种国家利益。本书分别考察了多个全球公域案例的国际政治情况和美国的政策。对美国相关政策制定的根源和特点进行了解读。

霸权的惯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美国国际战略

杨楠 著

2022年4月出版

本书从组织行为模式理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70余年的发展历史,探讨该组织在美国长期调动国内各类资源、回应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中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该国政府长期所秉持“首要地位”国际战略之间的关系。

拉美殖民地时期经济制度的形成、演化及其影响(1492~1804)

毕晶 著

2022年12月出版

本书遵循道格拉斯·C.诺斯有关制度构成以及演化的基本思路,采用历史与制度相结合的基本视角,试图在制度框架与历史语境中寻找拉美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本书试图回答:拉美“榨取型”经济制度在殖民地时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制度在拉美独立后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这些制度对当今拉美的影响何在。

20世纪美国激进思想传统

吕庆广 著

2022年3月出版

本书基于文本解读的视角,对20世纪以降美国激进思想传统的文化根源、政治愿景、变革路径、实践影响等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在厘清激进思想的基督教异端、海盗政治信条、启蒙哲学等多重根源基础上,系统揭示了激进思想中意涵的制度超越与和平变革的特质,对现状的全然颠覆和对和平路径的偏好始终贯穿于各种激进思想的主题之中。

日本与东亚研究

日本的历史与政治

王新生 著

2023年6月出版

本书精选王新生教授多年来在日本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及日本政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民国家论”的评介、历史研究与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日本地主制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和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地主政治、日本明治时期的近代化进程等,对开展日本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

王美平 著

2021年1月出版

本书运用实证主义与比较史学的方法,参考国际政治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中国近代国民国家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客体参照系,以大量的日文原始资料为基础进行纵向流程性与横向专题性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探讨日本对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必要性、转型道路、转型动力及转型效果等问题的认识。

韩国研究论丛(2021年第2辑/总第42辑)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 编

即将出版

本辑论丛文章主题主要涉及日韩北极战略、韩日海军战略、韩国对日政策逻辑、 疫情冲击下的朝鲜半岛局势、文在寅政府东南亚外交的新动向、精英冲突与发展型国家的兴衰,俄馆播迁后俄罗斯对半岛外交政策失败的原因、清朝贡体制的变动与中韩关系的转型等。

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认知研究(2002-2014)

张弛 著

2021年6月出版

本文在归纳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认知的特征之后,运用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韩国认知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认知对我国周边外交工作的启示,并对未来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方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南亚与东南亚研究

中国斯里兰卡文化交流史

薛克翘 著

2021年2月出版

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僧伽罗国、锡兰等,地处印度洋海上丝路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中间节点上。在中国与斯里兰卡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出现过很多伟大人物和重要事件。本书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在叙述事实的同时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予以考证。

湄公河水资源60年合作与治理

屠酥 著

2021年10月出版

本书主要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梳理湄公河下游四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自1957年以来的水资源合作历程,审视国际关系中政治和资源的关系,考察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切及权力关系,旨在展现湄公河流域水政治图景,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澜湄水资源合作的中国方略。

大象曼舞:后冷战时期的印度周边外交

肖军 著

2022年7月出版

本书在探讨印度的周边外交时主要探讨印度与巴基斯坦、伊朗(与印度隔阿拉伯海相望)、阿富汗、中国、南盟、东盟、海合会以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印度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有效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印度的外交成效,也影响着印度在地区事务中的权力投射。

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1957~2003)

蒋炳庆 著

2022年1月出版

本书在对民族、民族国家以及民族国家建构等概念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对东姑·拉赫曼到马哈蒂尔时期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族群博弈、国家建构和民族建构的成效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解读,以期为日后民族国家建构诸问题的研究有所助力。

西亚非洲研究

当代以色列:多元表达与社会张力

张倩红 等著

2022年8月出版

本书旨在呈现当代以色列社会文化的变迁,聚焦于沙斯党的兴起、犹太宗教教育、移民安置、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等问题,凸显出以色列社会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中东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研究

王凤 著

2022年11月出版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政治观为指导,运用宗教学基本原理,对7~19世纪初中东地区伊斯兰教什叶派政治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书重点分析了什叶派三大支派即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宰德派的形成和演变,系统论述了三大支派教理中蕴含的传统政治思想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沙特阿拉伯发展史:权力、政治与稳定

[英]蒂姆·尼布洛克(Tim Niblock) 著

郭响宏 译

李秉忠 审校

2022年11月出版

本书系统论述了沙特的国家形成、历史发展、政治体系与权力结构、外交政策、问题与挑战等,分析了沙特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以及解决危机的举措,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理解沙特,理解中东政治。

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研究:以埃及、伊拉克、也门、黎巴嫩等共和制国家为例

朱泉钢 著

2020年6月出版

本书以埃及、伊拉克、也门和黎巴嫩为主要案例,考察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演变的轨迹和动力,分析阿拉伯国家军政关系的类型和特征。本书纠正了“阿拉伯军队作用消极化”和“阿拉伯文官作用理想化”的片面论断,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在军政关系问题上宣扬的“西方经验普世化”的论调,强调应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阿拉伯国家军队的作用。

世界史研究

弗尔卡德夫人的秘密战争:抵抗希特勒的法国间谍战

[美]琳内·奥尔森(Lynne Olson) 著

蔡佳 译

2023年3月出版

本书以一个个精彩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完整呈现弗尔卡德夫人的一生,以及当年情报机构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情报人员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加利西亚: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中的历史与想象

[美]拉里·沃尔夫(Larry Wolff) 著

郑心鹤 译

2023年1月出版

加利西亚是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的产物,它被纳入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成为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省份。沃尔夫通过阐释“加利西亚”存在的意义,写出了一部针对该区域的思想文化史,从而也为这个复杂的多民族多宗教空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富国的伪善:自由贸易的迷思与资本主义秘史

[英]张夏准(Ha-Joon Chang) 著

严荣 译

2023年1月出版

“富国是如何变富的?” “自由贸易是否总是答案?”“我们是否应该管制外来投资?”“私营企业好, 公共企业坏?”“ ‘借用’ 创意是错误的”这位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将每个问题作为一章, 延续了他在 《富国陷阱》 一书中所展现的睿智和激情, 广泛运用经济学的逻辑推理, 基于大量的历史比较和跨国分析, 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历史中得出教训,并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才能从中获益。

漫长的20世纪:金钱、权力与我们时代的起源

[意]乔万尼·阿里吉(Giovanni Arrighi) 著

姚乃强 严维明 吴承义 译

魏南枝 审校

2022年4月出版

《漫长的20世纪》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为基础,运用布罗代尔长时段大范围的研究方法,综合了社会理论、比较历史和历史叙事,追溯了七百年间资本积累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变化,创造性地构建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资本积累周期理论,对资本主义扩张历史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深入且极具说服力的分析,被誉为历史社会学的杰作。

富国陷阱: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

[英]张夏准(Ha-Joon Chang) 著

蔡佳 译

2020年5月出版

本书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了发达国家是如何真正变富的,考察了发展中国家所承受的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际上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往往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发达国家的真诚帮助,而发达国家则处处遏止发展中国家登上发达的台阶。

前往京东销售专区了解更多好书

策划:燕 羽

编辑:燕 羽

审校:柳 杨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混沌理论】非虚构之虚构:混沌视域下叙事方式新探通过分形叙事展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自相似性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循环规律,这是自相似性的历史回响。古今中外,分形叙事策略在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实践的例子有很多。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通过布恩迪亚jvzquC41yy}/onnrkct/ew478;=h;w
1.Pinker对人类历史图景的重构——摘录与评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书评Pinker 在前半部分就能够初览其野心,他并不仅仅是谈演化心理学背景下的暴力问题。他是在企图探究暴力问题的增减过程中,重构整个历史图景他将这本书的前部分篇幅都用来在社会学、历史学的内容上,他是在跨学科式续写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 但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即便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我对他推出的结论仍抱有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2:7;<4
2.世界贫困史的视野真正促使这一重大历史转变的动力,其实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与工人激进主义运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世界发达国家都爆发了关于解决贫困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福利制度的观念冲突或理念争论,进而纷纷实施国家支持的福利计划。 首先,反贫困观念由宗教慈善、社会控制式惩戒,转变为劳动力保护型国家救助、生活质量式社会jvzquC41yy}/j~}kw0ipo8ftvkimg87286:547mvon
3.一生要读的那些书(全文)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18.《老人与海》 文学史上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的彰显,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 19.《国富论》 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伟大的著作 20.《胡雪岩全传》 经商要学胡雪岩,经世致用的处世运筹学。 21.《飘》 本世界文学中通俗性与经典 jvzquC41yy}/;B}wgunv0lto1y5e5Alo4f{{py50jvsm
4.约翰·查尔斯·查斯汀:美洲人:拉丁美洲的独立斗争约翰·查尔斯·查斯汀生动地描绘了动荡年代的个人和事件,捕捉到了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力量、军队的冲突和领导人的决定,以及拉丁美洲社会拥抱国家独立时丰富而精致的图景,本书还介绍了拉美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的国家建设进程。 作者简介 约翰·查尔斯·查斯汀,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历史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拉美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373287315<:2>6;:a725B=975750|mvon
5.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这些研究与一个更大的课题,即现代性起源的讨论相关。这些研究的出发点是想挑战现代化的播散主义原理,并承认许多社会在与西方相遇之前的社会动力学。它们主张推翻传统社会和“没历史的人们”这些旧说法,取而代之以多样“早期现代性”这样更宽容的理解。 尽管大多数认为启蒙主义并非欧洲专属品的研究都和拉丁美洲及海地有关,“早期现代性” jvzquC41vkgt0}xkpinvc7jfw0io1jhcfgsje6qkhg5jp|nijvy0ho;95e9f2?j26gkg;;9d47l8d;84d3
6.最新百年孤独读后感(通用10篇)在韩度百科“百年孤独”词条里,第一句是: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读完——甚至还没读完的时候,脑海中对这本书的评价是:魔幻现实主义神马的完全搞不懂有木有!!看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孩纸们你们都伤不起啊jvzquC41yy}/mjt{cpsjlr3eqo5xgwicpi535B729:9/j}rn
7.热点03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视角二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 背景:全球化时代,世界正在形成各类移民社会。移民社会里存在着本土居民与外来人口的文化认同问题。 2. 美国,典型的移民国家。 (1)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吸纳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北美印第安文化的移民文化。 (2)影响: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同时多元文化传统使文化认同存在jvzquC41|wpvcw3zmy4dqv4vjgsbvrhnkuz03@uv56:7e}6228:o4@66634ivvq
8.唐磊:全球视域中的当代中国之学当下中国学知识生产图景呈现出若干重要特征:一是与“全球南方”中国热和中国研究热普遍升温的景象相对,近年来西方的中国研究有转冷的迹象;二是汉学范式与区域研究范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区域研究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纷争;三是在国际学界,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成果的关注与吸收依然欠缺。jvzquC41ui4vejxu0gjv0ls1kplp1:6721:55>3jvo
9.拉丁美洲的萨满教|界面新闻·文化在我看来,陶西格蒙太奇式的民族志书写不仅在于通过民族志的写作恢复、承认土著人的主体地位,更意在将萨满及拉丁美洲的土著人推向西方和世界。陶西格对土著人遭遇殖民进程的描述,对这一过程中土著社会变化的分析,和对土著人萨满活动的整体性观照,固然是以族群记忆重构和宗教生活集体展演的文化实践方式,陈述着殖民时代以来jvzquC41yy}/lrjokct/exr1ctzjeuj18:749?:0jvsm
10.中国拉丁美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开始招收拉美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培养了一批这一研究领域的年轻专门人才。最后,国内拉美研究的机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设立拉丁美洲史研究室,在80年代有十余位人员从事拉美史研究。高校的拉美研究主要集 jvzq<84yyy4tc|x0ep522B5281<43=70cuvy
11.西方文学史代表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 2.《百年孤独》的艺术特点:作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使读者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9:>89790
12.休闲渔业的概念范文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996?/j}rn
13.联合书单丨37种译著好书推荐约翰·查尔斯·查斯汀生动地描绘了动荡年代的个人和事件,捕捉到了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力量、军队的冲突和领导人的决定,以及拉丁美洲社会拥抱国家独立时丰富而精致的图景,本书还介绍了拉美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的国家建设进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spph_spph 以清明的理性和渊博的知识 超越于各种意识形 jvzquC41yy}/u|fr0eun0ls1zy€y1mjvckr05=7;;
14.发现真实的“社会”——反思西方治理理论的本体论假设事实上,公民社会也不是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学的热门概念,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里,公民社会(又称“市民社会”)才是一个针对“国家”一直受到重视的概念。1979年,菲利普·施密特的论文《依然是一个法国主义的世纪吗》,复活了法团主义的概念,从此用来比较研究拉丁美洲和南欧的政治发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jvzq<84uqeopnxl{0eytp7hp1oqt|‚xjzy5{ivpu|{532:>341z32:>3446`79;522;/uqyon
15.人类学参与区域研究的历史逻辑张青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国家民委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人类学参与区域研究的 历史逻辑 摘要:在区域研究的前身“殖民地研究”兴起的过程中,产生了古典人类学。在服务于殖民秩序的同时,基督文明影响下的殖民地研究亦表现出探寻人类社会与文明jvzquC41tekoy7q|w0kew7hp1e532;6271724=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