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毀滅,日耳曼民族的崛起,刀山與血海,墓碑與史冊,一段波瀾壯闊的古代歐洲動蕩史。 武力與強權、野蠻與文明的碰撞:帝國臥榻之側盤踞的雄獅; 民族演變,國傢由來,盤根錯節的曆史學、考古學未解之謎; “萬王之王”,“上帝之鞭”,鬍人帝國、公元5世紀世界一大國建立者的傳奇。 海報:
2015年再版前言《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齣版已經8年瞭。前一版受到當時客觀條件限製,采用黑白色印刷,導緻圖片清晰度較低,許多讀者都反映印刷不夠精美,特彆是地圖看不清楚。今如願將這本彩圖修訂版呈到讀者麵前,希望就此彌補以前的遺憾。與前一版相比,修訂版增加瞭多幅地圖和彩圖,改正瞭前一版中的不少語句錯誤,刪減瞭前一版中的部分網絡用語和調侃性詞匯,使本書的流暢性和嚴肅性有所增加,相信有助於改善讀者的閱讀體驗。本書的前身為網絡連載《上帝之鞭——民族大遷徙史話》,它始於我十多年前留學時期翻譯約達尼斯《哥特史》(譯文已由商務印書館於2012年齣版)的經曆,起初隻是幾個簡單的片段,並沒有準備寫成一本二三十萬字的書。由於學業繁重,寫作曾長期中斷,在網友的鼓勵下,數年後又重操舊業。不少讀者反映,該係列有助於他們理解一些西方曆史背景的小說、電影、遊戲等文藝作品,也對他們的歐洲深度遊有相當的幫助,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因此我不揣冒昧,迴過頭來補寫瞭部分篇章,終形成瞭一部較完整的書稿。自我開始寫作《上帝之鞭——民族大遷徙史話》十幾年來,人類的遷徙活動變得愈加頻繁和浩大,科技與經濟的發展都未能削弱這一進程。就在我的傢門口,中國 “春運”的規模從2001年的1.34億人次驟增到2015年的37億多人次,被稱為人類曆史上規模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究其原因,主要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為瞭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長期在遠離自己傢鄉的地區工作和生活,又無力在工作地購買足夠麵積的房屋,將自己的傢鄉親戚都接來長期定居。於是,逢年過節,他們明知春運的旅途並不舒適,也隻能踏上擁擠的返鄉之旅,去與自己的親人團聚。比中國春運規模稍遜,但更加危險,而且遍布全年各個時段的另一場人類大遷徙則發生在地中海上。每年都有數以韆計的船隻載著數以萬計的偷渡客,從北非嚮南歐航行。偷渡客們為這次非法航行支付瞭自己的整個傢當,為的隻是能夠離開貧睏而危險的非洲傢鄉,以非法移民的身份在相對富裕和安定的歐洲暫且謀生而已。在地中海的驚濤駭浪中,每年都有上韆名偷渡客葬身魚腹,可是更多的人還在前赴後繼。他們並不知道,就在一韆多年前,地中海上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隻不過當時人類遷徙的方嚮與現代正好相反:數十個歐洲民族試圖渡海前往非洲,其中隻有一個取得成功,它的名字叫“汪達爾人”,意思是“流浪者”。這,就是歐洲民族大遷徙的故事。縱觀古今中外的各次人類大遷徙,都有一個共同點:人類傾嚮於從貧窮地區嚮富裕地區流動,以便實現自身利益的*大化。其實,這也是以雇傭閤同製為勞動關係基礎的現代社會繁榮發展的主要社會基礎,它與古代流行的人身所有製有著天壤之彆,後者把人類牢牢限製在一塊特定的土地範圍內,從而限製瞭科技與財富的流動。為瞭保障雇傭閤同製的這一社會基礎,聯閤國《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三條規定:“一、人人在各國境內有權自由遷徙和居住。二、人人有權離開任何國傢,包括其本國在內,並有權返迴他的國傢。”當然,人類大遷徙不僅會帶來巨額的財富,也會製造齣各種悲歡離閤的故事,甚至可能引發恐怖的傳染病。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人類遷徙的規模還會變得更大,頻率也會變得更高,完全可以被視為推動人類曆史演變的主要力量。我們常說,“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本書*主要的現實意義應當也正在於此。彩圖修訂版的這次齣版,首先要感謝我素未謀麵,但是神交已久的專業曆史地圖繪製師王曉明。7年來,我們有過多次閤作,我親眼目睹他的繪圖技巧有瞭長足的進步,對曆史和地理的時空把握能力更是上升到瞭令人嘆服的水準,能夠不時指正曆史作品的一些錯誤,因此獲得越來越多齣版單位和作者的青睞。閱讀他繪製的曆史地圖,實在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本書的策劃、重慶指文化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監劉曉和責任編輯王曉蘭都是熱情而專業的齣版人士,對本書的修訂提齣瞭很多閤理化建議,負責圖書設計製作的山竹工作室也為本書的再版做瞭大量細緻的工作,還有許多親友曾對書稿提齣寶貴的意見,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年代感,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和古樸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裝幀很紮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像是在捧著一部厚重的史書。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但翻開目錄後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似乎不太拘泥於羅列枯燥的年份和人名,而是更擅長描繪那些宏大曆史背景下,普通人在遷徙過程中的掙紮、衝突與融閤。特彆是開篇對“蠻族”概念的重新審視,讓我對那些曆史上的“徵服者”和“被徵服者”有瞭更立體、更復雜的理解。作者的筆觸細膩又不失力度,將冰冷的史實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反而像是在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娓娓道來塵封已久的傢族往事。
我最欣賞這本書的一點是它對“民族”形成過程的解析。在很多傳統史書中,民族的界限似乎總是清晰分明,但這部作品卻將“大遷徙”視為一個動態的熔爐。它不僅僅是關於不同群體之間的碰撞與取代,更是關於他們在長途跋涉和新的土地上如何相互滲透、基因如何交織的復雜過程。書中對不同部落聯盟在行進中結構的變化、政治權力如何隨軍事行動而重新洗牌的論述,非常精妙。它提醒我們,所謂的“民族”並非是永恒不變的實體,而是在曆史的洪流中不斷塑形的産物。這種辯證的曆史觀,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歐洲早期曆史的認知框架,讓人對曆史的進程多瞭幾分謙遜和敬畏。
全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並沒有采用簡單的綫性時間軸,而是像一張巨大的掛毯,通過幾個關鍵的轉摺點和核心事件來組織材料。每一次的“修訂版”似乎都在力求更貼近最新的研究成果,這體現在對一些長期存在的曆史謎團有瞭更審慎的討論,比如羅馬帝國後期權力的真空是如何被這些新來的群體所填補的。它成功地將宏觀的政治變動與微觀的社會變遷編織在一起,提供瞭一個多層次的理解視角。讀完之後,我感到自己對於那個奠定現代歐洲格局的“黑暗時代”的理解,已經從一片混沌變得井然有序,充滿瞭對曆史復雜性的深刻體悟。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讀起來非常流暢,即使是涉及到復雜的軍事部署或文化衝突的段落,作者也總能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或典故來加以闡釋,避免瞭學術術語堆砌帶來的閱讀疲勞。它不像那些教科書那樣闆著臉孔,反而帶著一種文學性的光芒,讓那些遙遠而模糊的古代人物形象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看到阿提拉的騎兵在平原上捲起的塵土,或是汪達爾人在北非建立王國時的躊躇滿誌。這種將史實與敘事完美結閤的能力,使得閱讀體驗達到瞭極高的享受水平,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文字的魅力。
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細節處理上非常考究,尤其是在描述不同地理環境對遷徙策略的影響時。比如,當描述哥特人穿越巴爾乾山脈時,那種對補給綫、鼕季應對策略的細緻刻畫,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種嚴酷的生存壓力。相比於那些隻關注帝王將相的通史,這本書的視角更加紮根於土地和氣候,它讓我們明白,自然環境在塑造曆史走嚮中扮演瞭多麼關鍵的角色。我特彆喜歡那些穿插其中的考古學發現的印證,這使得原本靠文字記錄構建的曆史多瞭幾分實證的支撐,讓論點顯得更加堅實有力,完全不是憑空臆斷的宏大敘事。
此书内容丰富翔实,史料也较丰富!就是物流速度还有待提高!推荐一下吧!还是
2.囤货中,希望一天无压力时,可以长期离岗休息,那时可以多读读书。
一般般,买错了,看不出学术价值。
包装不错 快递很快
京东做活动买的,折上折很便宜,屯了一堆,慢慢看了再评
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还要继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