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按:2月初,我们盘点了“”,这些备受关注的“宠儿”再次获得了读者们的偏爱。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有一些书排在销量的末尾,每种仅卖出0到3本,内容涵盖科学、历史、食谱、画册、猫咪的百科全书等等。( *销量数据仅为做書书店的表现,不代表书在其他平台卖得差。 )
令人困惑的是,排在销量末尾的书豆瓣均分超过8.1分,与销量最佳的10本书均分相差无几!这说明一本书的销量或许与质量并不直接相关,而是受到多种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我们发现,畅销书有相似的畅销密码,而不幸的书各有各的不幸。这些书被“冷落”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封面过于朴素、书名有些隐晦、过了最佳宣传期而鲜有人知,又或许仅仅是不适合我们平台的读者。
无论如何,它们都值得一次“重生”和再次被看见的机会,希望能有合适的人能带它们回家。
除少部分由出版社直接发货的新书外,本次特卖的书籍大多仍是微瑕书。据肉眼判断,可能出现书籍外封污渍积灰、外封轻微挤压受损、书脊磕碰破损等问题。微瑕书均价45折左右,满99包邮(不与新书累计包邮),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跳转链接购买。
01
品尝的科学
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饮食科学研究最前沿
豆瓣:7.8
作者: [美] 约翰·麦奎德(John McQuaid)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 联合低音译者: 林东翰 / 张琼懿 / 甘锡安出版年: 2017-5
作者从地球早期生命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谈到今日的美食科学发展与味道革命。他深入厨房、超市、农场、餐厅、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学实验室,揭露了许多最新的饮食科学研究,例如人的心智怎样把感官感受到的味道与从人体代谢系统传来的信号组合起来的;甜食为什么吃起来好吃,且容易使人成瘾;为什么有些让某人厌恶的东西,另一个人却觉得很美味;隐藏的味道知觉如何避开障碍到达我们的器官和系统;还有,今日大众对于极端美食的迷恋,能说明大脑的什么事情?
作者精彩地结合了科学、古代神话、哲学和文学,讲述了关于“品尝”的各种故事,以及我们的味觉在之后的几十年会如何演变,为读者提供了一场美味的知识盛宴。
02
万物皆数
豆瓣:8.3
作者: [法] 米卡埃尔·洛奈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联合低音译者: 孙佳雯出版年: 2018-12
“大部分人是喜欢数学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门学科。”你观察过鹦鹉螺的外壳吗?注意过松果表面的螺纹吗?侦探剧中确定嫌疑人位置的三角定位是什么原理?阿尔法狗的算法与数学有哪些关联?
在史前时代,数学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出现的。数字被用来计算羊群的数量,几何图形被用来测量田地并绘制道路。自那时以来,很多艺术家、创作者、匠人或者单纯的梦想家和好奇者,在无意中踏入了数学的领地。他们是不自觉的数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提问者、最早的研究者、最早的头脑风暴践行者。如果想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必须追随他们的脚步,因为一切正是因为他们而起。
本书将引领我们穿越回史前时代、四大文明古国、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也会带领我们漫步于巴黎卢浮宫与发现宫。作者巧妙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构建了无数历史或现今的场景,将数学从亭台楼阁之上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数学之美化为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
03
厨神的家常菜
豆瓣:8.9
作者: [西]费朗·亚德里亚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译者: 许妍飞出版年: 2014-5
犬餐厅(elBulli)的主厨,汇聚了多年心血,集结斗牛犬餐厅数年来,每天为员工们烹调的,营养均衡又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料理,出版了第一本每天都用得到的食谱——《厨神的家常菜》。
《厨神的家常菜》中包含31个最受欢迎的套餐共计93道菜品,都是费朗·亚德里亚亲自选出来的,每个套餐都包含:前菜(汤品)、主菜和点心,您喜欢的肉类料理、正宗的意大利面、冷热前菜、餐后甜点等应有尽有。当然,读者也可以随自己的心情、将冰箱中既有的食材任意搭配组合。除了菜色的设计贴近家常菜,为了让一般2人小家庭,或者6人家庭也能轻松品尝到这些用心的美食,他特别改写食谱,在食材量分别标记了“2、6、20、75”人份的食材量,满足不同的需求。
《厨神的家常菜》收录了近1,600张详细的步骤图和全部的食材照片,就如同费朗·亚德里亚在书中说的:“希望让大家知道,只要按照我们为一般家庭改写的食谱烹调,就可以有条不紊、轻轻松松地完成这些料理”。
04
《三心二意》文创冰箱贴
《三心二意》是龙荻的第一部作品,是她过去生活的缩影。重庆、美国南部、纽约、北京,她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学习、生活。在大都会博物馆流连,录制podcast,被一本本书触动。她说,去美术馆是个习惯——日常洗眼洗心的习惯。
“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我三心二意的生活、工作态度,觉得有关联的、好玩的、有挑战性的事就做一做,一直贯穿始终的事都是习惯和爱好,画画、看书、看展览之类都是,我属于那种真的喜欢的事才会做得好,做着还要开心,这样的事除了创作就没有第二件了。我觉得三心二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吧,虽然大多数人会赞美专心打磨一个事业的人,很多人也会因此被感动或者自我感动充满使命感,但对我来说,比较合理的工作方式和做出满意工作的职业道德就是三心二意。”
05
DK 写给大家的平面设计必修课
打造你的新世代品牌
豆瓣:8.1
作者: [英]凯西·考德威尔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译者: 李惟祎出版年: 2020-9
你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哪些人是你的受众?如何让信息精准抵达?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如何使用平面设计让你的诉求脱颖而出?DK 为您奉上这本超级实用平面设计指南!
全书通过深度指导文章、实战工作坊和灵感画廊等章节内容,带你逐一厘清设计要素——字体、照片、插画、色彩、版式等。同时,告诉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启发自身灵感、吸引专属受众,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适合的设计项目中。
如果你正打算定位品牌、建立自媒体、吸引受众,并利用具有影响力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业务,那么本书便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新世代设计必修读物!
06
流浪的葡萄树
葡萄酒里的欧洲史
豆瓣:7.9
这是一部关于欧洲葡萄酒文化的游记作品。作者从英国出发,前往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当代葡萄园、酒庄以及古代遗迹之中畅游,探寻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脉络,让读者带着微醺的醉意,去见识古罗马的葡萄压榨机、领略中世纪的勃艮第风光、细闻西西里岛的火山岩土。举起酒杯,便能与古人共饮。
与此同时,这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寻根之旅,她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找到了民族与家族的痕迹,触到了土地的温度。不管是人还是葡萄树,都在不断流浪、扎根、生长、流浪,寻根……
07
回到罗马做主人
豆瓣:7.8
作者: [古罗马]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Marcus Sidonius Falx) / [英]杰瑞·透纳(Jerry Toner)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 联合低音译者: 高瑞梓出版年: 2021-1
奴隶制是贯穿古罗马的核心制度。对罗马人而言,拥有奴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剑桥大学古典历史学教授、专攻罗马史的杰瑞·透纳先生,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VR手法,将故纸堆中庞大艰涩的资料幻化成一位活生生的奴隶主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让他开口告诉我们公元 1—2 世纪罗马帝国中的贵族是如何看待与管理奴隶的。而透纳先生甘愿成为法尔克斯的评述者,为他的建议加上了文化背景、延伸阅读,并且对其中毫无建设性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可进一步挖掘的原始素材。
08
100幅印象派名画中的巴黎
豆瓣:8.2
作者: [法] 帕斯卡尔·博纳富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译者: 李悦出版年: 2018-2
19世纪,巴黎开始蜕变。奥斯曼巨大工程为城市景观带来了现代化。同时,这座首都迎来不止6届世界博览会,而其最伟大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也建成完工。作为繁华的城市生活的观察者,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如乔金德、莫奈、毕沙罗、卡耶博特、德加和修拉,对这座城市怀有无限热情,热衷于描绘它的肖像。他们既依恋于正在消逝的田园诗般的巴黎,也为其新生的现代性欣喜若狂。这座城市从任何围度都吸引着他们。丰富的创作主题呈现在他们面前: 新开辟的林荫大道和大街,有煤灯照亮的街道,喧闹不息的桥梁,喧嚣、冒着浓烟的火车站,广场,塞纳河及其繁忙的码头,更不要说还有节日中的巴黎,巴黎的咖啡馆、剧院或林中跑马场。基于当时的报刊文献——刊登着如左拉、波德菜尔和龚古尔兄弟等作家的文章,帕斯卡尔·博纳富邀请我们透过饱含历史见证的100幅画作再一次发现巴黎。
本书介绍了超过35位为世人熟知的印象派画家的将近100幅描绘巴黎的画作,执着而专注的表现了该时代下画家对于巴黎这座城市的狂热与喜爱。其中不乏我们非常熟悉的画家,如马奈、塞尚、莫奈、布丹、雷诺阿、德加、卡耶博特、高更、凡·高等,也包含我们已经熟知的极具代表性的印象派画作,如《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新桥》《夜晚露天咖啡座的女人》《蒙索公园》《阿涅勒浴场》等。通过作者对该画作历史背景和当时画作形成及时评的介绍,让我们在欣赏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巴黎的同时,也能够借助这些画家的眼睛,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巴黎。
09
一只猫写的“喵”百科
豆瓣:7.5
作者: [法] 贝尔纳·韦尔贝尔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品方: 有书至美译者: 钟欣奕出版年: 2021-7
曾经有句话“你永远不知道网络对面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但猫会说,如果是也只能是猫,狗没那么聪明!有一只叫毕达哥拉斯的暹罗猫,它通过实验室的技术可以上网后,学习到了有关人类与猫的历史与知识,受到一本百科全书的启发,为猫撰写了一本“喵百科”。
法国天才作家贝尔纳·韦尔贝尔以非凡的想象力“化身为猫”,从猫的视角讲述了猫从古至今与人类关系的变化,它们“征服”这个世界的伟大历程,阐述了猫在人类世界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介绍了猫身体的各种奥秘。
10
见证者之书
豆瓣:8.7
作者: 凌越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 雅众文化出版年: 2020-7
《见证者之书》是诗人、评论家凌越以“见证”为主题写作的评论集,共收录作者 在2012—2019年间撰写的二十六篇文章。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奥斯维辛灵魂的代言人”以对普里莫·莱维、博罗夫斯基、凯尔泰斯、威塞尔等奥斯维辛幸存者的作品为例,探讨文学在见证灾难时的责任与困境;第二辑“被戕害的词语”从记忆与语言的角度,剖析专制权力对于日常生活的侵害;第三辑“用苦难量度语言”则从米沃什、斯坦纳、曼德施塔姆夫人以及努斯鲍姆等人的作品出发,讨论文学作为见证之必要,以及文学领航社会正义的可能性。此三辑文字以见证主题为经,具体的作家与作品为纬,借助作者丰沛的热情与充满思辨的笔触,试图厘清文学与苦难、道德之间错综纠缠的关系。
苦难的经验和洗礼则被在语词的欢娱中敞开的心扉所接纳,其中的矛盾正好预示着写作伦理的永恒尴尬——有感染力的文字总是掩饰不住自身的愉悦,哪怕它指向确凿无疑的苦难。——凌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