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情与敬意,呈现中华五千年从未断绝的伟大乐章。”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细说五千年》(副题:写给普通人的中国史)是历史研究者,喜马拉雅、蜻蜓FM、微信听书等多个网络平台的优质主播枫落白衣的历史节目“中国史话”的文字结集。枫落白衣讲授的节目妙趣横生,且史论结合,分析精当,深受听众及读者欢迎。除了史实,《细说五千年》更体现了“人性”与“趣味”,填补史书记载的缝隙,让人物变得鲜活而自然,让“不可理喻”的史实变得可以理解,让读史变得快乐。作者以两百个篇章,细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文化与思想,不止步于历史事实的浅显叙述,对于影响深远的制度等,也有生动而深入的介绍,有趣而不猎奇。
王母娘娘
在中国神话里,有一个很有名的角色,那就是王母娘娘。她还有另一个名字,西王母。据说她在昆仑山搞了一块“宅基地”,起了一个名字叫瑶池,建了一个“大别墅”,逍遥自在。
民间传说她是玉皇大帝的妻子,这只能算绯闻;正经的道教经典,甚至《西游记》这样的小说,都没有明确这样说过。但西王母和周王朝一位天子的浪漫故事,却被记录在《穆天子传》和《列子》这样的战国书籍里。
这位周天子就是穆王姬满,周朝的第五位天子,传说在位时间大概是前976-前922年,一共55年。据说他不喜欢喝酒吃肉,也不喜欢后宫成群的妻妾,就喜欢驾着由八匹传说中的骏马拉着的大车,四处游玩,到处征伐,就是在四处游玩的路上,他认识了西王母。在我来看,这件事可以这样解释:周朝西边有一个少数族人群,里面漂亮的女酋长可能接待过周穆王,后来经过各式各样的演绎,这位女酋长就变成了神话里的西王母。
犬戎灭西周
周穆王和西王母的关系不是我们讲历史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周穆王应该为周朝后来的衰亡负一定责任,因为在他当政期间,无缘无故地对西北的少数族动用武力。前面介绍过,这些少数族有一个统称,叫西戎。
本来,周朝实行以礼治国,以德治国,周边的少数族也服气,酋长们也经常来周朝朝拜,该进贡的礼品也不少。但周穆王不知道是不是想在西王母面前显摆一下,没有任何理由,他就决定攻打西北的一些少数族。
这件事两面不讨好。打败了,损兵折将还丢脸,即便打胜了,那也落下一个以大欺小的话柄。其他臣服的小国怎么看?他们就会想,会不会有一天这个周穆王也会毫无理由地来打我?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周穆王兴师动众,最后没胜也没败,因为他根本就没找到大一点的西戎部落,仅仅抓了几只白狼回来。这件事的后果却是很严重的。从周穆王开始,西北的少数族再也不来朝贡了,而且开始不停地攻打和骚扰周王朝,最终在两百年后,周朝的镐京,被西戎少数族攻破。
这事儿发生在周幽王执政期间。周幽王姬宫湦,是周朝的第十二位天子,也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他上位的时候,周王室就已经有些衰败了,甚至在他之前,他的爷爷周厉王还被京城里的人造反赶下了台,跑路了。
纪元的开始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跑路。这一年在历史学家眼里相当重要,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共和元年,史学家称为“纪元的开始”。从这个时间点开始,我们的历史就不仅仅是靠谱和可信了,而且要加上“时间准确”这四个字。也就是说,前841年以后的2800多年的历史事件,几乎都可以准确说出来发生在哪年哪月。这个成就相当了不起,环顾世界,我们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周幽王当了三年天子之后,得到一个美女,叫褒姒,褒姒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伯服。周幽王喜欢得不得了,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给母子俩。对于拥有整个天下的人来说,还有比天子这个位置更好的吗?那就立伯服为太子好了。可是这事儿很麻烦,因为在褒姒之前,周幽王有一个王后,也有一位太子,根据周朝的宗法制,必须立嫡长子。
周幽王不顾一切把王后和太子宜臼都废了,把褒姒立为王后。这样一来,褒姒成了嫡妻,她的儿子马上就有了立为太子的资格。让周幽王万万没想到的是,太子宜臼的姥爷是一个不好惹的狠角色,他是申国的国君,号申侯。申侯一看女儿哭哭啼啼地被赶回来了,后面还拖着一个当不成周天子的外孙,一怒之下,勾结西北的犬戎,杀到镐京里,把周幽王斩于骊山之下。
就这样,西周灭亡了。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描述多了一个细节,说是美女褒姒天生不喜欢笑,周幽王为了让美人一笑,最后想出的办法是跑到骊山顶上,摆上酒肉,演起歌舞,点燃了烽火台。这个动作原本是告诉周朝控制的大大小小国家,这里有敌人,赶紧来解救。等到诸侯们气喘吁吁地赶来时,看见的却是周幽王和美女褒姒在喝酒跳舞,一个个只好沮丧而去,冷美人褒姒终于哈哈大笑。这样的事情后来周幽王又做了好几次,结果等到申侯和犬戎打过来时,点燃烽火也没人来救了……
周平王迁都
无论如何,周幽王死了,他小儿子伯服也很无辜地死了,美女褒姒据说被抓走了,发展了几百年的都城镐京也被一把火烧成了平地。但犬戎也没有在镐京常驻,因为申侯虽然勾结他们干掉了周幽王,但内心里还是不愿意让蛮夷来统治中原的,于是他联合了几个诸侯,把这些西北的少数族赶了出去,扶立自己的外孙宜臼为新的周天子,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上位之后才发现,王宫里连一张完整的床都没有,而且犬戎也没走远,就在城外面晃荡。他和姥爷申侯一商量,决定搬到祖先周公姬旦在东边建的另一个都城去。
这一年是前770年,在诸侯国里的晋国和郑国的支持下,周平王带着家眷老小,从一片废墟的镐京搬到了洛邑,这之前的周朝历史,称为西周,之后的周朝历史,就叫作东周。
虽然从此时开始的之后514年都叫东周,但从周平王迁都的前770年到前403年,这367年的历史,历史上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