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进入学习欧洲史的新世界!历史城镇

欧洲是西方文明的起源,现代化世界的发展史多半是欧洲史,深入了解欧洲的过往,就能更好理解西方文明缘何发展。

除了各类欧洲通史外,本期为大家带来的6部作品,从地理、城镇、外交、思想、艺术等多个独特视角展示欧洲的发展历程。

01

欧洲历史地理

[英] 诺曼·庞兹 著

王大学、秦瑞芳、屈伯文 译

本书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诺曼·庞兹的代表作品《欧洲历史地理》三卷本的精华版,其内容始于希腊古典时期,终于“一战”前夕。

作者围绕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个因素,选取欧洲历史上七个关键时期,来呈现欧洲在过去的2500年历史中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模式。

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的出生率开始下降。较低的怀孕水平有时被归因于营养不良和传染病,但一般而言,它只能通过少生孩子的决定得以解释。

降低的出生率首先在中产阶级中表现出来,并及时地被更低阶层所效仿。这在19世纪末的欧洲大多数地区显然成为一个趋势,而法国只是提前发生了。

——第十一章 19世纪

02

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法] 保罗·阿扎尔 著

方颂华 译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平装版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精装版

本书是作者保罗·阿扎尔最重要的一本思想史著作,原书首版于1935年,研究分析了17世纪古典主义及其追求秩序、完美的理想与18世纪启蒙运动及其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书中列举了斯宾诺莎、皮埃尔·培尔、洛克、牛顿、博絮埃、费奈隆等人的思想理念,阐述了理性主义、反教权思想、反宗教情感、个体平等自由及人权和公民权意识的诞生及发展,是探讨现代欧洲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

洛克说,让我们放弃那些形而上学的假说吧,难道我们没有看出来,这些假说从不能引出任何实际的结论吗?我们那些毫无意义的问题难道还不让我们疲惫吗?以往有谁曾明确过灵魂的属性和本质吗?

如果有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实体存在(这毫无疑问是有的),那么,我们是没有任何办法把握它们存在的本质的,既然如此,又何苦要不惜一切代价去理解它们呢?还是让我们从此放弃这种令人绝望的探索吧。

——第三卷 第一章 洛克的经验主义

03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英] 彼得·克拉克 著

宋一然、郑昱、李陶、戴梦 译

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一直是地球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大洲之一,欧洲城镇在欧洲整体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都留下了深刻烙印。

城市发展史教授彼得·克拉克以非常宽广的欧陆视角,系统地研究了从罗马帝国衰落至今的欧洲城镇,其中有些发育历程缓慢,有些快速,有些停滞不前,有些几经衰颓,有些则完全消失。

此书对任何考察对象都不偏废,注重研究小城镇如何长久在欧洲城市网络中占据重要作用,讨论了从后罗马时代城市生存的本质到全球化时代欧洲城市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等重要议题。

“一部优秀的综合性作品,一部杰作,传递了令人瞩目的关于城镇的知识和解读,非常值得一读。”

——彼得·博赛教授

(亚伯大学)

“本书让所有学术水平的读者都能够进一步研究克拉克所探讨的特定主题。这本书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对城市历史和欧洲历史感兴趣的各类读者。”

——迈克尔·W. 洪哈特教授

(罗得岛大学)

如果说天花是这一时期后期导致城镇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那么17世纪60年代以前造成欧洲人口死亡率灾难性上升的则是周期性暴发的黑死病,这一疫病(与中世纪后期不同)暴发主要集中在城镇。

——第九章 社会生活

(1500—1800)

04

欧洲现代史(1878—1919):

欧洲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交涉

[英] 乔治·皮博迪·古奇 著

吴莉苇 译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乔治·皮博迪·古奇最经典的代表作,从《柏林条约》讲起,至“一战”后结束。

不同于常见的线性叙事式历史记述,本书构筑了独特的平行叙事空间,帷前的外交人物和幕后的统治者在历史事件进程中的角色扮演和频繁更迭,透露出各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为读者认识欧洲各国在“一战”前的交涉打开了另一个面向,可堪教学,可作史料。

柏林会议在高层政策领域最突出的效果就是让俄国疏远德国。……友善的舒瓦洛夫在柏林会议之前讨论双边联盟事宜时,俾斯麦曾指出,德国会处在下风,因为俄国的地理位置和独裁政府都将致使她易于解除纽带。

他一生的政策都是在不让他的国家承担俄国的排他性保护之前提下,培养与俄国的友好关系。他把自己在柏林会议的角色定义为一个城市的掮客,并且他一贯坚称,他已为俄国利益施加了全面影响力。

——第二章 三国同盟

05

礼物的回归:

全球观念下的欧洲史

[美] 哈里·李伯森 著

赖国栋 译

从马塞尔·莫斯的《论礼物》出发,系统地探讨了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早期欧洲若干思想史家笔下的礼物交换史。

其中包括埃霍布斯、亚当·斯密、李斯特、曼德维尔、弗格森、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博厄斯、图恩瓦尔德、马林诺夫斯基等著名思想家的重要论述,阐述了欧洲思想史如何可能从全球语境中获取新的意义。

全书资料搜罗广泛,对世界多个地方、多个民族及多个历史时期的礼物交往进行了细致考察,形成独到的观点,令人信服,富有启迪。

人们可以从18世纪末帝国的创造者那里看到礼物交换上的困惑,他们不能接受它,可是没有它又不行。过了一代之后,詹姆斯·穆勒则拒绝承认它的存在,认为它只是贪污的代名词,他试图以此终结有关印度送礼的不确定性。

在他如此坚定展现的自由功利主义传统里,英国总督与印度君王之间交换礼物,没有促成什么,只是以当地习俗或社会阶层认可为蹩脚的借口,假公济私而已。

——第二章

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礼物

06

欧洲近代艺术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文化与艺术

刘旭光 著

对于现代人而言,心灵对于刺激与新奇的追求,似乎超越了对于和谐与美的热爱,静观式的审美让位于感知性的体验,审美距离被身体感受所填充。在审美与艺术领域中,当代人无疑处在一种茫然与盲动之中。

本书是一本关于艺术之美的怀旧与启示之书,是以艺术史为基础,把艺术史研究与美学问题研究结合起来的尝试。

书中既思考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问题,也从艺术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活动;既还原与探究了一些美学研究的历史,也实践和应用了图像学方法,把历史与文化拢聚到美学中,把美学问题历史化、具体化。

由于“时代之眼”的时代性,当然也由于艺术作品自身的意义结构,艺术作品本来应当是直观的对象,但已经需要一种“学科化”的专门研究了。看不懂不是观众的错……当图示具有了一种超越于符号的深度的意义时,它就是图像了。

——第四章 意义的深度

新书推荐|从“功夫”的角度重新解读儒家“八条目”的当代价值

“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作品专辑

新书推荐|当语言会漂移……

新书来了!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11月新书盘点

范景中、戚印平译|潘诺夫斯基经典著作《图像学研究》全新修订本面世!

THE END
0.宝藏历史书单,5本欧洲历史书越读越上瘾5,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是一本令人着迷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和日耳曼战士文化这三大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元素既相互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成了欧洲文明的核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元素催生了帝国与城邦的兴衰,引发了征服和十字军东侵,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3982:
1.5本西方历史书,让你越读越上头!1,《欧洲之门: 乌克兰2000年史》 作者: 沙希利·浦洛基 是一部全面展现乌克兰历史变迁的书籍。该书从希罗多德时代起笔,跨越两千年,详细描绘了乌克兰作为东西方交汇点的独特地位及其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书中不仅涵盖了乌克兰在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罗曼诺夫王朝以及纳粹德国等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还深入jvzquC41yy}/5?5fqe4dp8rkr1725@6:89: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