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史:古希腊历史时间轴与大事年表,这样读古希腊历史很简单

希腊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古希腊文化深入地影响了古罗马文明,后者将其发扬光大并传之于整个西方世界。古希腊文明的遗产植根于今天西方世界的语言、政治、教育、哲学、艺术以及建筑中。不了解古希腊,就难以完全理解西方文明。读懂了古希腊古罗马,才能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图

克里特岛地理位置图

米诺斯文明是爱琴文明中最早出现的,活跃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700至公元前1450年。现今人们对于米诺斯人(Minoan)知之甚少,甚至连这个名字也只一个是现代的称呼,其称呼来自传说中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因为米诺斯文明位于克里特岛,所以又称为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人来历不详,但其语言文字、文化形态、艺术风格与其他希腊地区早期部族均有明显差异,应该有独立的起源,但通常推测其为公元前6000-前7000年由埃及地区或黎凡特地区迁入克里特岛(主要根据是现存米诺斯文明王宫壁画中明显的埃及风格)。米诺斯人被认定属于前印欧民族(pre-Indo-European),而他们的语言米诺斯语(Eteocretan)可能使用仍未被解读的线性文字A书写。他们主要以海上贸易为生,贸易是米诺斯的主要经济来源,地中海东部地区都曾发现来自于米诺斯的工艺品,譬如印石。

古代印欧人迁移示意图

克里特岛之外的希腊地区的早期居民为佩拉斯吉人(Pelasgians,希罗多德提供的另一非正式称呼,这个部族更常用的称呼是伊奥利亚人Aeolians),最早聚居在今希腊地区东部的萨塞利(Thessaly)地区,据研究推测其与小亚细亚原住民之间有关联。约公元前3000年后,先后有3波外来部族迁入希腊地区:

亚该亚人(Achaeans)约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从萨塞利(Thessaly)方向(即北方)迁入希腊,据研究推测其于公元前1600至公元前1100年间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后在多里安人入侵时被驱赶至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的亚该亚地区。“亚该亚人”这个名称曾在《伊利亚特》中被用于指代所有希腊人。

爱奥尼亚人(Ionians)约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从希腊中部阿提卡(Attica)地区迁入小亚细亚沿岸地区——他们是唯一一波以和平渗透而非武力入侵方式进入的外来部族,后来建立了以弗所(Ephesus)、米利都(Miletus)和伊兹密尔(Smyrna,即士麦那)等城邦。

多里安人(Dorians,又译多利亚人)约于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1000年间从巴尔干半岛北部迁入希腊,后来建立了斯巴达(Sparta)、科林斯(Corinth)、阿尔戈斯(Argos)等城邦,更多时候是作为入侵者和征服者被看待,荷马认为其野蛮黑暗。

伊奥利亚人(佩拉斯吉人)、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多里安人并称古希腊四大部族,每一部族下面还细分为许多支族。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古希腊文明,由迈锡尼人所创,迈锡尼人其实是古希腊人。在《伊利亚特》中,希腊人通常被称为“亚该亚人”,并且考虑到在青铜时代晚期赫梯文献中“Ahhiyawa”的称呼,可以将“亚该亚人”的称呼联系到迈锡尼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认定迈锡尼人,似乎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是一个多民族,比如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所形成的集体,而非一个单一的民族。

《特洛伊》史诗剧照

迈锡尼文明的存在从公元前1600年左右希腊人到达爱琴海开始算起,直至约前1100年的衰落,这是荷马史诗以及许多希腊神话的历史设定。“迈锡尼”得名于阿尔戈斯地区东北的迈锡尼考古遗址,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雅典、皮洛斯、底比斯及梯林斯也是重要的迈锡尼城市。特洛伊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特洛伊战争的结果是特洛伊沦陷,不过原因并不是传说中的“帕里斯拐走海伦”,而是迈锡尼人为了争夺海上霸权,且特洛伊位于交通要道,是个繁荣富庶的城市。

迈锡尼文明是个由武士所领衔的贵族统治,大约前1400年迈锡尼人掌握了米诺斯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岛的控制权,并且吸收了后者的文字,从而衍生出线性文字B来书写自己的语言。

迈锡尼人将他们的贵族葬于圆顶墓(tholoi),一种带有高高的穹顶和笔直的石砌入口通道的圆形墓室。他们通常将短剑和其他武器装备与死者合葬,而贵族更是通常戴有金面具、冠冕、甲胄以及镶有珠宝的武器。迈锡尼人通常以坐姿下葬,一些贵族的遗体经过木乃伊化。

黑暗时代(Dark Age)是迈锡尼文明灭亡后古希腊地区重回氏族部落时期的时代,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是由盲诗人荷马所写史诗记录。形成于此时的“荷马史诗”叙述了迈锡尼文明的旧闻,但又表述了当时社会的情况,故又称荷马时代(Homeric Age),也叫英雄时代(Heroic Age)。

迈锡尼文明的没落在时间上对应于数个近东帝国的衰落,特别是赫梯和埃及文明的衰落,其原因可能为某个装备有铁制兵器的海上民族的入侵。当多利安人南下希腊的时候,他们也装备有更为先进的铁制兵器,可以轻易地将已经衰弱的迈锡尼人赶走。然而,最近的考古学显示,干旱歉收的时期造成了饥荒,导致了文明的没落这一原因可能性更大,而并非是多利安人的入侵。

考古学显示出希腊世界在这一时期中文明的衰落,迈锡尼人雄伟的宫殿被摧毁或是遗弃,希腊文字停止使用。黑暗时代的陶器只有简单的几何装饰,缺乏迈锡尼期间的器件所展现的丰富的图案设计。黑暗时代的希腊人的居住点数量稀少,并且规模很小,可能说明人口的急剧减少。没有发现产自国外的货品,可能表示国际贸易衰落。同时,与其他文明的联络也消失了,导致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全面停滞。

荷马时代的多里安人没有建立国家,尚处于军事民主制度时期,这一时期的多里安人部落有议事会、人民大会、军事首领三种机构。

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地区在荷马时代结束之后古希腊地区普遍出现城邦制国家的时期。此时的国家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一城一邦,独立自主,故称希腊城邦,以雅典和斯巴达最具代表性。因其繁荣度有类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故称古风时代,又因记载其社会的情况多见于诗人希西阿德(或译赫西俄德,约前750-前700年)的诗集中,故又称赫西俄德时期。

古希腊城邦地图

公元前8世纪末,斯巴达人建立起一个基本统一了拉科尼亚的城邦。约公元前735-前715年,斯巴达初步征服了西邻美塞尼亚;继而于公元前7世纪末镇压了当地人的大规模起义,将该地区完全占领。约在此过程中创立了斯巴达国家。公元前9-前7世纪,斯巴达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并逐步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公元前8世纪,雅典王国王权衰落,政权由氏族贵族执掌。公元前682年起,执政官一年一选。当权的氏族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剥削和奴役贫困的氏族成员,甚至把他们卖到外邦为奴,引起普通氏族成员日益强烈的不满。公元前621年,执政官德拉古把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公诸于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氏族贵族的权力。公元前 6世纪初,氏族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公元前594年,由双方共同选出的仲裁人梭伦实行改革,废除了债务奴役,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庇西特拉图及其后裔的僭主统治(前560-前510年),客观上打击了氏族贵族,改善了作为公民主体的小农的经济地位,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公元前 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雅典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进步,民主政治走向高峰,成为可以与斯巴达匹敌的城邦。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预示着古风时代之终结。(见文末链接文章)

波斯帝国疆域图

大流士统治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已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国消灭了吕底亚,并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其首个目标为爱奥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爱奥尼亚地区的经济甚为发达,其政治亦为较先进的民主制。

公元前513年,国王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公元前500年,爱奥尼亚诸城邦不愿接受波斯通知,于是便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却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雷特里亚两城邦出兵援救。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仍然不敌波斯大军。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爱奥尼亚地区,米利都城被毁。

希波战争图

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因此决定出兵希腊。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5万(包括近400艘战船)第二次远征希腊。首先攻占并破坏了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最后雅典人击败了波斯人(斯巴达人未参战)。

马拉松战役

十年后,大流士一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为父报仇,再次进攻希腊,雅典与斯巴达联合对抗波斯。在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三百精兵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他城邦的七千士兵抵挡住波斯的进攻。然而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希腊军队后方,希腊军队无法抵御,只留下斯巴达三百精兵誓死守卫温泉关。三百精兵全军覆没,却为希腊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波斯军队进攻到雅典时,雅典人早已撤到海上,只剩下一座空城。波斯军队只好焚城泄愤,随后在萨拉米湾海战中被希腊联合海军击败。

斯巴达三百勇士

前479年8月,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万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次希腊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普拉提亚战役),并击毙了波斯大将,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以失败告终。在普拉提亚之战取胜的同一天,希腊舰队在米卡列之战(米卡尔战役)中摧毁了波斯舰队的残部。

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退居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雅典在爱琴海域的霸权。

提洛同盟示意图

打败波斯后,希腊人认识到建立共同防御组织是防止波斯人,于是在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城邦组成防御性联盟即提洛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称“提洛同盟”,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 200个。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

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因而史书中亦常称提洛同盟为“雅典帝国”。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迁至雅典。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后,盟捐成为雅典强令缴纳并随意用于本国需要的贡款。雅典向盟国派出大批军事殖民者,严厉镇压宣布退盟的城邦,强令盟国的重要案件交雅典审理,规定盟国采用雅典的铸币,支持建立亲雅典的民主政体。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更要求盟国增派援军和任意增加盟捐。斯巴达则利用盟国的不满,支持他们反对雅典,脱离提洛同盟。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斯巴达逐步联合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一个城邦集团,名为“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同盟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全同盟的和战大计在盟国代表会议上由多数票决定,每国一票。各邦内政独立。

公元前460年,麦加拉退出伯罗奔尼撒同盟,投奔雅典。以此为导火索,斯巴达与雅典之间进行了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46年,双方打了平手,麦加拉回到伯罗奔尼撒同盟,双方签订和平条约。接下来就进入了“三十年和平”时期,尽管和平只持续了15年。

公元前431年,以科塞拉(Corcyra)与科林斯(Corinth)的冲突为导火索,提洛同盟与伯罗奔尼撒同盟再度开战,即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05年,在羊河之役中,强大的雅典海军惨败。公元前404年,雅典被迫投降,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提洛同盟解散,斯巴达成为全希腊的霸主。

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

公元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雅典主导的提洛同盟解散,斯巴达成为全希腊的霸主。然而斯巴达寡头政治的蛮横统治引起各城邦不满,于是许多城邦起兵反抗。公元前379年,底比斯起义,八年后击败斯巴达,成为希腊第一军事强国。连年的战争加速了希腊的衰落,而此时北方的马其顿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与以雅典、底比斯军为首的反马其顿联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联军惨败。战后,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达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拒绝参加腓力在科林斯主持的希腊和会。科林斯大会确立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腓力二世的儿子,即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0年灭亡波斯,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化时期开始于前323年的亚历山大大帝之死,结束于前146年,希腊大陆和岛屿归并于罗马的版图内。这段时期,19世纪后西方史学界认为古希腊文明主宰整个地中海东部沿岸的文明。希腊化时代被认为是希腊古典时代和罗马文化间的过渡时期,与希腊古典时代相比,文化趋势于下降或衰退。希腊化时期的特点是新的一波的希腊殖民活动,并主要以埃及和西亚的各希腊化王国内建立殖民城市为主。虽然罗马对希腊的统治并没有改变希腊化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社会传统,但标志着希腊政治独立性的丧失。

#希腊历史# #希波战争# #特洛伊之战# #斯巴达300勇士# #马拉松之战#

THE END
0.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是不是在找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的解释,下面让小编给你分享一套吧。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 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jvzquC41yy}/z~jzkng/exr1iwuywn4ujk~vg88;;4=:67mvon
1.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_2011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专题检测试题及答案 http://m.sudunlaoyingcha.com/wmgw/577099/ 推荐访问 高三历史时间轴 高三历史选择题技巧 展开更多 ( 94 %)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思想宣传工作会议心得【汇编五篇】 思想宣传 师风师德思想宣传的主题演讲稿精选四篇 思想宣传 jvzq<84o0u{ewwqcq{ooilmc0eun1€riy1;899>;1
2.中西方古代近代历史重大历史时间时间轴PPT课件.pptx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Timeline Of Major Historical Events汇报人:烟墨素材 目 录 CONTENTS 古代的政治01中国古代经济0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及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03东西方文化的发展04近代政治制度05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06苏联的兴衰(经济)及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政治)07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08经济全球化趋势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516:2B4826;15=7472664;90ujzn
3.高三历史中外古代近现代各阶段的时间轴及阶段特征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 高三历史必修一 中外历史时间轴 高三历史测试 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轴 高三历史质量jvzquC41yy}/5?5fqey/pny1fqi0;Aj5h4hcfo=2f6j9f::cdg846A7hd6jbc==f3f9e0qyon
4.2022年历史新课程解读详细解读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过程中,可通过下列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学会计算历史年代,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制作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 ●观察并识读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疆域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并将历史地图中的信息与所学内容建立起联系。 jvzquC41yy}/nrzzwg>70lto1c554?589:4ivvq
5.求真大讲堂预告|第三十三讲:秦汉文明与罗马文明的几点比较分析秦汉与罗马的时间轴对比 历史比较 社会制度的差异 罗马:奴隶制 军功可以分配到土地,限于罗马公民。 秦汉:地主制 依照爵位受田,普通农民也可以申请田一顷,宅一区。女性可以担任户主,妻子可以继承夫爵以及一些婚姻财产划分规定。(巴寡妇清) 汉朝地广人稀,土地有很多,政府就把土地分给老百姓。二年律令说地要分给人jvzquC41s|i/v|npij{b0niw0et0kwkq13687898;94ivv
6.最权威的高中历史各种时间轴看着背更简单!15世纪末—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以英 国最为典型) 明1368—1644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晋徽商兴起 1487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 1492哥伦布到达美洲(意大利人,西班牙王室支持) 1497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 jvzq<84yyy4hcxxcp0ipo8lcqmgp1:=564?/j}rn
7.初中历史:各单元时间轴超全梳理,速背!(可打印)公元前文明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于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历史知识,我们为您整理了这份详细的初中历史各单元时间轴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100年-前332年) jvzquC41jkyuq{~0uqnv0lto1c586=;9:266a:7394752B
8.中国科幻的历史意识科幻时间作为标度体系是循环的,比如日夜轮替、四时交替、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等;但在时间轴上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我们通俗认知上的历史,是“once and never again”,比如我们今天的圆桌不可能过了4年再自然地发生一次,虽然我们可以再组织一次但是不可能跟这次一模一样。所以我觉得中国科幻如果说要表现历史规律,它可能就是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563;5d6992:2344?;:5;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