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大唐盛世”,罗马文明时间轴整理——古罗马简史

说起中国历史高光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唐朝;讲到西方人心中伟大的历史朝代,那无疑就是罗马。

罗马,在今天可能只是一座城市,但是曾经的罗马不止是一座城,还是一个国家,一片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文明。

今天的意大利罗马

罗马在西方人的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历史上偏安于小亚与巴尔干的拜占庭帝国还一直以正统罗马帝国自诩(东罗马帝国);

今天法国、意大利、德国前身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还以得到罗马君主册封为顶峰时刻;

今天德国的一个前身神圣罗马帝国还坚持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延续(神圣罗马帝国就是那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国家);

今天的俄罗斯的前身俄国建国之初还以自己是罗马正统而自居……

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罗马在西方人心中重要的位置。但是就如那句谚语一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文明也不是一朝一夕构建的,罗马文明也历经了多个历史时期

王政时期的罗马就是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的时期(类似咱中国的三皇五帝、尧舜禹、夏王朝时期),此时的罗马还只是一个小镇(罗马城尚未建立)

古代意大利

此时的罗马其实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并且有了相当程度的文明,原因在于其他文明对罗马的影响

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而意大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特拉玛拉文化(青铜文化),

随后公元前1000年进入铁器时代(维兰诺瓦文化为代表),

公元前8世纪伊达拉里亚人来到意大利创造伊达拉里亚文明,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来到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岛进行殖民,

同时期迦太基也在西西里建立商业据点,

公元前5世纪高卢人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

最终在意大利这个半岛上汇聚了诸多先进文明(相对来说),在耳濡目染之下罗马从诞生之初(小镇时期)就拥有了相当成熟的文明(开局就舔包)

王政时期

王政时期的罗马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王政时期罗马共有七王,到了末王塔克文的统治时期,取代王权的是罗马两位行政官,罗马就此进入了共和时期

共和时期的罗马事实上并非共和(跟今天的共和政体截然不同),罗马的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共和国,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

罗马共和国时期虽然国家政权交于两位执政官执掌,但是处于政权机构中心的还是元老院,元老院主要成员都是贵族,而如此一来执政官势必与元老院之间形成互相牵制的关系(为日后罗马野心家与元老院的持续抗争埋下伏笔)

元老院

共和时期的罗马名为共和,实则独裁。独裁者是贵族阶级,于是处于下风的罗马平民选择了斗争,这场斗争延续了两个多世纪,被称为平民撤离运动

撤离运动

“撤离”运动十分有趣,就是罗马平民相约一同撤出罗马城,使得贵族老爷们自己干活自己打工(平民的工作维持了社会运转,想想看假如大美丽国的普通民众全都离国出走,让那些资本家剥削自己去,会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于是迫使贵族做出让步(与甘地的主张有相似之处)

“撤离”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它采取非暴力方式,使得平民争取权益过程中不会使国家元气大伤(和平维权);

第二它迫使贵族不得不让步,没有了平民贵族也就无法彰显(想想看某游戏里全是氪金大佬,那你氪金还有啥意思呢?氪金了也体验不到碾压平民的快感);

第三它催生了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后世西方法系的基础之一)

《十二铜表法》奠定了罗马法发展基础,而罗马法又对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世界上简单来讲就两种法系:西方法系与中国法系,而西方法系又是根植于罗马法之上)

《十二铜表法》

就如同那句话说的一样: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罗马帝国),第二次是宗教(基督教),第三次是法律(罗马法)。(事实上这个说法明显是夸张,罗马没有征服过世界,顶多也就环地中海一带,基督教也并非全世界都信,罗马法也非征服全世界,咱中国就有自己法系)

通过撤离运动,罗马国力强盛,一度影响世界文明格局

(罗马平民:啥?俺还影响过世界?)

在罗马共和时期后期,罗马就开始了它的征服之旅:

三次“维爱战争”征服意大利北部、

三次“萨莫奈”战争征服意大利中部、

征服意大利全境

三次布匿战争消灭迦太基

三次马其顿战争征服希腊

叙利亚战争征服小亚细亚

最终在帝国形成前夕使得罗马疆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一个罗马帝国呼之欲出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就是在不断征服中诞生的,这期间的前三头(克拉苏、庞培、恺撒)、后三头(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都是帝国诞生过程的“接生婆”,终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手中诞生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分为两段主要因为期间西罗马灭亡(476年),实际上罗马帝国在3世纪遭遇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为了避免危机扩散,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创建四帝共治制度,将罗马分为四部分,使整个帝国分而不裂

到了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公元前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接着公元前476年西罗马灭亡标志着罗马帝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东罗马帝国还存在所以仍归于罗马帝国时期范畴,但是东罗马已经远不如全盛时期的罗马了(至少罗马城不在东罗马疆域内了,所以后世也将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分裂

后期的帝国基本上就是东罗马帝国的时代(395-1453),东罗马帝国也被后世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全盛时期(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几乎快要复国(贝利撒留几乎要收复曾经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但是随着查士丁尼的逝世,帝国领土相继丢失,最终变成了龟缩在小亚和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的小君主国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后期弱到什么程度?在巴尔干半岛(被誉为欧洲火药桶)的诸多小国(也就咱中国一个一线城市大小的领土面积)想欺负就欺负,更不用说被周边的像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大国吊打,最终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THE END
0.世界历史时间轴,让你十分钟记住世界的历史变迁世界历史时间轴,让你十分钟记住世界的历史变迁 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世界格局多极化(政治)苏联的兴衰(经济) 世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 中国近代经济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国古代经济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东西方文化的发展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882772@d97772;<>;0jznn
1.世界历史时间轴,让你十分钟记住世界的历史变迁世界历史时间轴,让你十分钟记住世界的历史变迁 古代的政治 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世界格局多极化(政治)苏联的兴衰(经济) 世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 中国近代经济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国古代经济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东西方文化的发展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43652<;90jznn
2.2022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史事件时间轴自考考试科目中有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今天我给大家梳理一下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时间线供你参考。 2022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整理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jvzquC41yy}/gxq0ep5ccxpcq1€l/€~y146359>473724<70jvsm
3.西史辨诸玄识董并生:“世界伪史”纪年体系来历大揭秘现行欧洲版的“世界历史”为中国历史纪年体系的翻版与拉伸。因其并无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因而我们称之为“世界伪史”。 “世界伪史”始作俑者为16、17世纪之交的法国人约瑟夫•斯卡利杰(1540-1609年)。斯卡利杰为文艺复兴后期的神职学者,是真正的“西方历史学之父”。其主要著作有:《时间校正篇》(1583)及《年代学宝典》(jvzq<84yyy4je}=:0eun1yfig1|jg€2rquz@kmB447
4.“记忆的阐释学”与当代文学的记忆书写问题理论评论可见,当代文学成史的过程中,无论革命历史小说还是伤痕文学,作家们共同的集体记忆是主要的话语资源。 但对于毕飞宇和其他生于60年代的作家来说,新中国大事记的历史时间轴上,他们没有前辈作家那样高度相似的共同经验,年龄决定了他们“历史后来者”的身份。所以前辈作家们清理集体记忆的时刻,“60后”的毕飞宇们更倾向于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LD1p7049731282:8h6266426842568;>3jvor
5.北京市育英中学承办北京市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活动其次,徐老师在《15-17世纪的世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的说课中,提出历史教学应该构建历史时间轴以引导学生审视这一历史时期中西文明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来引导学生自拟论题进行阐释。两位老师紧抓科技文化发展及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历史时代特点之间的关系,对高三二模文化专题板块的复习及落实给出jvzquC41{{€y0kojfgjv0ls1z{ld1sfv1814:581v814:5832e55:960unuou
6.《全球化与世界史》导读:葛兆光|何为“暗默知”?向根底里反思在第五章《全球史谱系与新世界史》里,他对日本通行的世界史模式进行反省,他认为在这个模式中,“(各个)国家和地域各自拥有基于时间轴的自身历史,把这些历史合并起来归结为一个整体,就是世界史”。这也就是前面说的,过去的世界史往往就是各国历史按照时间顺序的组合。而贯穿这个纵向历史的主轴,则是“16世纪以后欧洲jvzquC41kcnt0ozfcp4ff~3ep1oohx4323603>;9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