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堂历史系列丛书④:部豆瓣高分的历史好书,格局炸裂!世纪奥斯曼维京人罗马帝国豆瓣阿提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倾情推荐

☆英语世界第一部以内部视角描写奥斯曼帝国崛起至衰落历程的著作,完全摆脱西方中心视角和东方主义

☆伊斯坦布尔旅游景点最畅销的英语奥斯曼通史著作

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它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的一举一动,对欧亚大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它却渐渐衰落,沦为备受欧洲压迫、剥削的“欧洲病夫”,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崩溃。

本书笔法生动,内容翔实,并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大量运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原始材料写成的奥斯曼通史。不同于过去西方学者的著作,它试图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叙述这段长达6个世纪的历史,在土耳其颇受欢迎,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大力推荐。

02

《胸人王阿提拉》

匈人是谁?他们从何而来?他们的领袖阿提拉又是怎样的人物?千年以来众说纷纭,本书借助阿米尼乌斯·马尔切利努斯、普罗科庇乌斯及普利斯库斯等罗马史家的史料,加以详尽可信的分析解读,叙述了自4世纪匈人西迁至5世纪中叶匈人帝国崩溃的历史,从多角度为读者还原时人眼中的阿提拉与他的匈人帝国。

03

《女王与苏丹》

2017年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非凡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政治、军事、外交、文学为一体的知识大餐

讲述伊丽莎白女王、莎士比亚与摩洛哥君主、奥斯曼苏丹、波斯沙阿之间的隐秘故事

☆荣获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奖

☆从非凡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入手,内容融真实 历史与隐秘故事为一体

☆获得《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多家媒体推荐

1570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教皇逐出教会。为了摆脱被大陆天主教国家包围的境地,英格兰与在地中海和天主教西班牙作战的伊斯兰势力开启了一段联盟的时期,并且与伊斯兰世界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有了深度的交流。这是一段非凡的时期,英格兰与奥斯曼高门签订了条约,接受了摩洛哥国王派来的大使,并向马拉喀什运送军火。到16世纪80年代末,从摩洛哥到波斯,成百上千的商人、外交官、海员、工匠和私掠船长定期往来于其间。

其中包括足智多谋的商人安东尼•詹金森,他在16世纪60年代参见了苏莱曼大帝和波斯沙阿塔赫玛斯普。诺福克商人威廉•哈本在1582年成了第一位驻奥斯曼宫廷大使,而冒险家安东尼•舍利在16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驻留在沙阿阿巴斯大帝的宫廷里。这些人带回来的有关伊斯兰世界的消息令英国人非常感兴趣,并通过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出来,比如马洛的《帖木儿》和莎士比亚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威尼斯商人》。《奥赛罗》的创作很可能与摩洛哥大使安努里造访英国有关。

本书充分展现了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间的广泛联系,而且常常是友好的。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段异质文化间交流的历史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

04

《波兰史》

客观讲述波兰千年不屈不折的沧桑历史

波兰共和国外交部长作序推荐

☆内容涵盖梅什科一世开创波兰王国,至波兰重新统一走入现代

☆英国波兰裔历史作家富有激情地全景展现了波兰一千多年的奋斗史

☆展示波兰人民重获独立与统一之后,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在一般人眼中,波兰这个国家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无论是肖邦的《波兰永不亡》还是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钢琴家》,都给人们心中留下了凄怆悲惨的印象。就波兰历史而言,三次惨遭瓜分的经历与纳粹德国侵略者的残酷暴政也为这个国家蒙上了“失败者”的色彩。但事实上,波兰这个国家也有着伟大的过往与充满希望的现在。本书就从梅什科一世开创波兰王国起,讲述了波兰这个国家一千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

波兰裔英国历史作家亚当·扎莫伊斯基以生动和充满激情的方式铺展开这部历史画卷,分析讲解波兰历史中的诸多史实,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之中来讨论。之后,作者走入当代,为读者展示了在波兰人民历尽艰辛重获独立与统一之后,又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05

《闽国》

第一部全面研究闽国史的专著

著名汉学名家薛爱华作品

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权威著作

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填补了闽国研究的空白,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权威著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薛爱华最早出版的一部汉学专著。闽国(据有今福建省之地)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从古至今专题研究这个时期的著作并不多,本书可以说是现代学者第一部全面研究闽国史的专著,至今在学术界仍有影响。

本书以10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国为研究主题,全书采用大历史的视角,从自然环境切入,介绍了闽国的政府和政治结构、编年史、经济、艺术、信仰等诸多方面,不是单纯的闽国政治史,而是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的结合。在五代十国中,闽国既不强大也不显眼,但在闽地的开发和文化发展史上,闽国的历史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篇章,也是我们了解五代十国史的一扇窗口。

06

《庞贝》

2009 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

结合考古发现、文献史料、现代科技,完美还原庞贝古城面貌

融合考据、推理、叙事,书写如侦探小说般好读的罗马城市生活史

☆ 完美融合学术成果与优美的叙事,荣获 2009 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将古代史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卫报》《泰晤士报》《纽约客》等多家媒体推荐

自从 18 世纪得到发掘以来,庞贝是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每年有 200 多万人参观。然而,从公元前 6 世纪到今天,它拥有一段令人困惑而又无比诱人的历史,长期吸引着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典学家的关注。

本书作者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走上庞贝的街道,她像一位导游一样,带领我们参观了这座在罗马帝国早期被维苏威火山灰冻结在了时空中的城市。从房屋、职业、政府、食物和酒到性,以及洗浴、娱乐和宗教,由表及里、层次分明地再现了当时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比尔德时刻都在提醒我们注意,“对于那里的古代生活,我们同时既知之甚多又一无所知”;她用她掌握的确凿证据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鲜活的庞贝,同时也幽默地打破了许多围绕着庞贝生出的幻想和误解,此外还为一些假说打开了新的空间。

07

《海上丝绸之路》

德国著名汉学家罗德里希·普塔克(葡萄鬼)名作

展示一个由亚洲人主导的海洋世界

刻画古代航路变迁历程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兴衰更迭

罗德里希·普塔克是德国著名汉学家,他聚焦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严谨的笔触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亚洲人主导的宏大海洋世界。

15 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 1405 年首次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 15 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导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盖。这条航路历史悠久,对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从东非到东亚的航海者们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风节律,穿越极其遥远的距离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层面促使各个文明区域相互联系。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仍旧缺乏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几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记载稀少且混乱,当今人们对于历史上这条航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具体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对于这条航路的认识与研究仍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08

《滑铁卢》

“无与伦比的故事,登峰造极的讲述……不可能更美妙了。”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由于硝烟弥漫,威灵顿公爵的视野有限……法军实心弹和榴弹在他附近飞舞,噪音在震动他的鼓膜,不仅是炮声和炮弹爆炸声,还有伤员的哭喊、远方山岭的鼓声以及……各团的军乐……威灵顿最大的天赋是在这混乱中保持冷静……他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山岭,企图解读拿破仑的意图,但他也将望远镜指向东方。”

在《滑铁卢》的末尾,读者会感到,仿佛他们自己也能指挥一个营。历史书写得这么精彩,谁还需要读小说去寻求刺激?

——《华尔街日报》

滑铁卢战役或许是一个已经被挖掘很多的话题,但这部新书一定会让军事历史迷心满意足……康沃尔给这部详尽而可读性极强的叙述注入了人性的因素。

——《出版商周刊》

任何人,甚至伟大的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爵士,都不能比康沃尔更精彩地描述或解释一场战役……康沃尔的记述非常清晰,而且节奏感极强,让这一系列混乱而令人迷惑的战役也变得清晰可辨,容易理解和欣赏。

一个伟大而恐怖的故事,讲得精彩纷呈而清晰晓畅,作者对战斗中的人,以及他们为什么那样做,有着深刻理解。

——《经济学人》

09

《被统治的艺术》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作序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全新力作

从明清日常政治入手,深入剖析中国文化肌理,透视“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套利”等深植中国社会的潜规则

☆ 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8年度“ 杰出学术著作奖”

☆ 厦门大学教授郑振满、耶鲁大学教授濮德培、《逃避统治的艺术》作者詹姆斯·斯科特盛誉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科大卫倾情作序。

☆ 由小历史见大历史,由百姓小故事讨论时代大问题。从明代军役制度及军户的因应策略入手,再现政策与人性的博弈,反思明朝治国得失,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好制度。

☆ 宋怡明教授普通话流利,熟知福建风土人情,有近三十年田野调查经验,收集了大量家谱、地方志等第一手民间资料。他作为以历史人类学研究为标志的“华南学派”第三代学者之翘楚,经常引用他口中的“祖师爷”傅衣凌先生的话:历史研究不可以在图书馆做,要去跑田野。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使利益最大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10

《维京人的世界》

讲述维京历史的上乘之作

集旅行者的眼光、学院派的严谨与说书人的见识于一体

《维京人的世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历史著作,讲述了8-15世纪维京人的活动历程。

维京人历来以维京海盗而为人们所熟知。他们也是旅行者,他们从北欧出发,抵达了 西欧、东欧、地中海周边,甚至穿过北大西洋抵达了遥远的美洲,其影响可谓深远。本书作者将眼光放在维京人活动过的所有地方,他综合利用文献史料和考古记录,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维京人的生活状况和历史演变的轨迹,从文化、经济、军事、政治活动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了维京人的世界中的每个角落。

它是一本研究维京人的精彩著作,他们让西方世界头疼不已,本书记录了他们的崛起过程,而且驳斥了一些神话,还带来了不少惊喜。

——《泰晤士报》

帕克对风景有旅行者似的眼光,对事件和人物又有说书人似的见识。……这是今天最生动、最有见地的介绍此领域的著作。

——《新政治家》

我们这些对维京人怀着热情长大成年的人,能从菲利普·帕克写的维京历史中得到极大的满足。他带你快速漫游整段历史,速度正如一艘龙头掠夺船穿过泡沫翻腾的冰冷海洋。……他用令人信服的细节描述了北欧人的躁动以及他们的探索旅程,他们通过这些航程到达了遥远的格陵兰岛和美洲。

——《每日电讯报》

笔墨之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114篇原创内容

读书活动:

第1期《西游记》精读班:用140天重走西天取经之路,9月1号开班

第1期《百年孤独》精读班:21天打卡共读,一趟穿越马孔多的百年时空之旅

第3期「阅读写作营」:9月6号开班,已有25人报名

第9期「百日共读计划」:一场长达140天的马拉松式共读之旅,10月17号开班

阅读岛:和100位书友共读100本好书

个人简介:

拥有多年举办线上读书活动的丰富经验。

曾担任上市公司商学院高级课程经理,知名图书出版公司主编。

个人随笔集《北京,我终于离开了你》。

2024年6-8月,独自驾驶摩托车骑行9000余公里,穿越中国16省。

合作单位:

中信出版丨湛庐文化丨读客文化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丨人民邮电出版社丨湖南人民出版社丨华文博览丨蓝狮子图书丨先读丨悟道书院丨东方出版社丨中译出版社丨人民出版社丨浙江文艺出版社丨江西美术出版社丨天津人民出版社丨上海译文社丨雁北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