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
2.措施1912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5.特点在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
巩固工农联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6.作用(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
②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③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苏联的成立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加入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俄外乌白)(15个)
沙俄(1547年—1917年)
三个时期的名称苏俄(1917年—1922年)俄国
苏联(1922年—1991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年起,苏联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重点发展重工业)
①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过程:1928年—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到1940年,苏联
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
②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措施: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④完成: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背景:在全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确立: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
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年1月,巴黎凡尔赛宫。真正操纵会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
美国总统威尔逊(巴黎和会三巨头),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2.《凡尔赛合约》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殖民地问题)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体系——对德《凡尔赛条约》奥保匈土合约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协约国又先后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合约。
合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体系的
作用)
3国际联盟
成立:1922年
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实质:列强操纵国际政治事务的工具
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
(国联≠联合国)两者不并存
二.缓和矛盾的华盛顿会议
目的:协调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
中国问题
1922年,参加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主
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其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为美国排挤英日,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条件。
华盛顿会议的作用: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
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这两次会意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
治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第2课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这场经济危机具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6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