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是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重庆市的总人口达到了3200多万人,GDP总量达到了2.78万亿。重庆市下辖了38个区县,管辖范围很大。那么,重庆市38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我们聊聊重庆市。重庆市属于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而且是管辖面积最大的直辖市,目前,重庆市总计下辖了26个区、12个县,总计38个区县。分别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永川区、璧山区、大足区、綦江区、江津区、合川区、黔江区、长寿区、南川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重庆市的总人口达到了3200多万,比吉林省、甘肃省、黑龙江省等省份的人口还多。2021年,重庆市的GDP总量超过2.78万亿,在我国所有的城市排名中,排行第5位。放眼全国,与广东省会广州市,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不得不说,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
在近现代历史上,重庆市曾经两次被提升为直辖市。当然,从元朝到清朝,重庆等地一直隶属于四川省管理。当年,成都、重庆等地,分别隶属于蜀国、巴国。秦国南下以后,控制了整个四川地区。在唐朝统治时期,出现了东川节度使、西川节度使的说法。
四川这个名字出现于宋朝,在北宋统治时期,宋朝把巴蜀地区划分为4个路。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面积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元朝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模式,进一步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云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
当时的四川行省,与现在的四川省,在区划方面差异很大。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进行了完善和调整。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逐步形成了南北直隶和13个省的区划格局。在明朝统治时期,四川省的管辖范围非常大,比现在的四川省大得多。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南明各个政权,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区划,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期,由于改土归流的实际需要,清朝调整了西南各省的区划变迁。随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区划轮廓基本形成。在清朝统治时期,四川省划分为12个府、9个直隶州、3个直隶厅。
分别是: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顺庆府、叙州府、夔州府、龙安府、宁远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绥定府、绵州、茂州、邛州、眉州、泸州、资州、忠州、永宁州、酉阳州、理番厅、松潘厅、石砫厅。当时,重庆府隶属于四川省管理,下辖了巴县、江津县、长寿县、永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南川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等地,合计下辖了14个县。
截至清朝统治的中期,重庆府仍然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州府。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清法战争等等。清朝一败再败,签署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的通商口岸。重庆府连接了四川、湖北、贵州等几个省份,而且扼守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航道。重庆府成为了通商口岸以后,地位迅速崛起。
截至清朝灭亡之前,重庆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枢纽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当时,四川各地军阀相互进攻,长达10多年时间。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直到30年代,四川地区的军阀混战才基本结束。
1929年,重庆市设立。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随着抗战局势的变化,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先后失守,重庆的地位愈发重要。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大规模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鉴于四川省地形结构的复杂性,出于实际管理的需要,我国把四川省划分为川北、川南、川西、川东4个行署区。
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重庆市被确立为直辖市,成为了建国初期的10多个直辖市之一。当时,重庆市仅仅下辖了7个区,分别是:市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南桐矿区。1954年,重庆市被降级,重新划入了四川省管理。50年代末期,在四川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四川省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县、涪陵专区的长寿县,陆续划入了重庆市管理。
此时,重庆市下辖了7个区、3个县。出于发展长江航运的需要,1965年,重庆市组建了大渡口区。1975年,重庆市组建了双桥区。1976年,四川省江津地区的江北县,划入了重庆市管理。这一阶段,重庆市下辖了9个区、4个县,合计13个区县。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省的区划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重庆市属于四川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同时也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城市,各方面的力量都需要进一步加强。1983年,四川省永川地区下辖的8个县(永川县、江津县、合川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全部划入了重庆市管理,重庆市的管辖范围明显扩大。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重庆市各地的持续发展,1992年,重庆市下辖的永川县、合川县、江津县被撤销,设立了县级市。1993年,重庆市的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1994年,江北县和巴县被撤销,设立了渝北区、巴南区。鉴于重庆市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地区,重庆市先后成为了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请注意,在八九十年代,我国总计设立了6个计划单列市。
除了重庆市之外,另外5个城市,分别是: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1996年,四川省东部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划入了重庆市代管。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作为副省级城市,重庆市已经几乎管理了整个四川省东部各地。果不其然,1997年3月,重庆市被第二次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我国第4个直辖市。
万县市原本下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忠县、云阳县、巫山县、城口县、开县 、梁平县、奉节县、巫溪县,涪陵市下辖的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黔江地区下辖的彭水县、酉阳县、石柱县、黔江县、秀山县,总计22个区县,全部划入了重庆市管理。
22个区县,划入了重庆市以后,重庆市的区划进行了一轮大规模调整,很多区县进行了合并。历经了复杂的区划调整以后,重庆市的区划调整为15个区、4个县级市、21个县。2001年,长寿县被撤销,设立了长寿区。2006年,重庆市下辖的江津市、永川市、合川市、南川市被撤销,设立了江津区、永川区、合川区、南川区。
2011年,万盛区被撤销、綦江县更名为綦江区、双桥区与大足县合并为大足区。此时,重庆市形成了19个区、19个县的区划。2014年到2016年,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开县、梁平县、武隆县被陆续撤销。设立了璧山区、铜梁区、荣昌区、开州区、潼南区、梁平区、武隆区。
此时,重庆市26个区、12个县的区划,已经彻底形成,分别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永川区、璧山区、大足区、綦江区、江津区、合川区、黔江区、长寿区、南川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重庆市的发展潜力巨大,与成都市联合打造的川渝城市群,有希望成为我国第4大城市群。随着重庆市的持续发展,下辖的各个区,可能会出现合并。下辖的各个县,可能会设立了县级市或者设区。
重庆市属于直辖市,相当于省份和自治区,总人口3200多万,下辖了26个区、12个县,总计38个区县。那么,重庆市的区划,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首先,我们聊聊重庆市。重庆市属于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而且是管辖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总计下辖了26个区、12个县,总计38个区县。重庆市的总人口,达到了3200多万,略多于黑龙江省,略少于山西省。重庆市的经济总量超过2.5万亿,在我国所有的城市排名中,排行第5位。放眼全国,与广东省会广州市,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
接下来,我们聊聊重庆市的历史。重庆市曾经2次成为直辖市,在漫长的岁月中,重庆市曾经隶属于四川省管理。四川省是我国西南省份之一,也是西南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与此同时,四川省还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大省。四川省的总人口,达到了8300多万人,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几个省份,与江苏省的总人口基本相当。四川省境内的成都平原耕地肥沃,水源充足,每年的粮食产量很高,而且种类很多。
四川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85万亿,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水平。不得不说,四川省与重庆市联合组建的川渝城市群,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第4大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一系列城市群相比,川渝城市群的双核心动力模式,发展潜力巨大。在古代历史上,由于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易守难攻,出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因此,一旦中原王朝的统治崩溃。四川地区容易出现割据政权,例如蜀汉、成汉、明玉珍政权等等,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当然,先后出现了汉朝13州、唐朝15道、汉朝23路等区划。其中,宋朝把巴蜀之地划分为4个路,四川的说法由此而来。
至于重庆这个名字,起源于南宋时期。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王朝。随着疆域面积的增加,元朝开始面临地方管理上的问题,因为元朝的地方管理经验几乎是空白。面对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非常头疼。
各地的人口数据、耕地亩数、农作物产量和品种完全不一样,以耕地为例,由于各地的地质结构和气候差异巨大,耕地分为了沙土地、水浇地、旱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分成了上中下3个等级。各地的农作物更复杂,分为了水稻、大豆、高粱、小麦等等。对于这样的情况,“套马的汉子”明显不知所措。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满足管理地方的需要。
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问题更多,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经验上,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经过反复调整以后,进一步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四川行省、云南行省、甘肃行省等等。元朝的各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基础框架。
但是,各个行省并不完善。首先,各省的区划不合理,地方管理难度很大。第二,各地的管理机构简单,而且相互重叠。到了元朝统治的末期,各个行省已经几乎崩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明朝的实际需要上,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模式。
明朝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形成了省、州府、县3级区划。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明朝统治时期基本确立的,例如河南省、山西省、广东省等等。至于四川省,大体框架已经成型。但区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随后,根据清朝自己的需要,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划。
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在鄂尔泰的主持下,四川省的乌蒙府、乌撒府、东川府、遵义府等地,划入了云南省、贵州省管理。在四川省内,划分了各个州府,例如成都府、广元府等等。当时,重庆府隶属于四川省管理,下辖了巴县、江津县、长寿县、永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南川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等地。
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甲午战争、庚子战争等等。庞大的清朝一败再败,不得不开启了割地赔款模式。与此同时,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重庆就属于其中之一。重庆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连接了川、黔、鄂、湘等几个地区,同时位于长江的中上游。重庆成为了连接中部和西南的水陆运输、转运、集散中心,地位逐步提高。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其中,四川各地出现了大小军阀混战10多年的情况,各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29年,重庆市设立,不过,仍然隶属于四川省管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随着战局局势的不断变化。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先后失守,重庆市成为了抗战的大本营之一,地位继续提高。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稳定,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与此同时,各地的重要项目也陆续开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建国之初,四川省曾经被临时分为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大行署区。当时,重庆市属于我国10多个直辖市之一,除了北上天重之外,广州、沈阳、武汉等省会城市,也临时被提升为直辖市。
5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分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4大行署区重新合并为四川省。1954年,重庆市被降级为副省级城市,隶属于四川省管理。当时,重庆市的管辖区并不大,管辖范围只有郊区和市区,外围的各个县,隶属于江津专区等几个专区管理。
当时,重庆市仅仅下辖了7个区,分别是:市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南桐矿区。在50年代末期的区划调整中,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县和涪陵专区的长寿县,划入了重庆市管理。此时,重庆市下辖了7个区、3个县,总计10个区县。1965年,在九龙坡区部分乡镇的基础上,重庆市又设立了大渡口区,总计下辖8个区、3个县。
1975年,在几个区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重庆市又设立了双桥区。1976年,江津地区的江北县,划入了重庆市管理。重庆市下辖了9个区、4个县,总计13个区县,分别是:市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南桐矿区、大渡口区、双桥区、江北县、巴县、綦江县、长寿县。在60年代末期,我国所有的专区,已经更名为地区。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当时,鉴于重庆市的经济地区和对区域的带动作用。1983年,永川地区被撤销,下辖的8个县,全部划入了重庆市管理。此时,重庆市下辖了9个区、12个县,总计21个区县。
分别是:市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南桐矿区、双桥区;巴县、綦江县、长寿县、江北县、永川县、大足县、铜梁县、合川县、璧山县、潼南县、江津县、荣昌县。随着重庆市各地的持续发展,1992年,重庆市下辖的永川县、合川县、江津县被撤销,设立了县级市,其他区域不变。
1993年,原来的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1994年,江北县和巴县被撤销,设立了渝北区、巴南区。此时,重庆市下辖了11个区、3个县级市、9个县,仍然是21个区县。为了发展重庆市,重庆市先后获得了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等头衔,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1996年开始,重庆市开始代管四川省东部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其实,对于这一情况,很多人都看出了端倪。果不其然,1997年3月,重庆市被第二次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我国第4个直辖市。与此同时,原本代管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划入了重庆市管理。
万县市原本下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忠县、云阳县、巫山县、城口县、开县 、梁平县、奉节县、巫溪县,总计11个区县。涪陵市下辖的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总计6个区县。黔江地区下辖的彭水县、酉阳县、石柱县、黔江县、秀山县,总计5个县。这大片区域,全部划入了重庆市管理。
由于各个地级市和地区的区划情况不一样,划入了重庆市以后,重庆市对各地区划进行了全面调整。首先,撤销了万县市和原来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了万县区。截至2000年,历经了复杂的区划调整以后,重庆市的区划调整为15个区、4个县级市、21个县。2006年,重庆市下辖的江津市、永川市、合川市、南川市被撤销,设立了江津区、永川区、合川区、南川区。
至此,重庆市的区划,调整为19个区、21个县。随着重庆市的持续发展,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2011年,万盛区被撤销、綦江县更名为綦江区、双桥区与大足县合并为大足区。此时,重庆市又形成了19个区、19个县的区划,38个区县的结构轮廓已经成型。2014年到2016年,璧山县、潼南县、开县、梁平县、武隆县被陆续撤销。
随后,设立了璧山区、开州区、潼南区、梁平区、武隆区。截至这个时候,重庆市形成了26个区、12个县的区划,总计38个区县。分别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永川区、璧山区、大足区、綦江区、江津区、合川区、黔江区、长寿区、南川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