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塑造有智慧的“地球村”

以信息化及其与新能源技术、智能化体系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全球演化。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科学与技术交叉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百花齐放局面。不像过去的蒸汽机就是化学能变成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就是电磁感应定律,现在的基础研究如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都在多点开花。

而且,现在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日益呈现交互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基础研究对掌握各种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发现规律,到掌握核心技术,再来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是一个链条。

比如,现在我们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手机集成了很多信息技术;往前追溯,手机之前有固定电话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那再往前找,“老祖宗”就是量子力学,因为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半导体科学技术,就没有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所以,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计算机,也就不可能有手机。由此可见,作为前端的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我们发现了质能关系,继而发明了核技术;发现了受激辐射规律,继而发明了激光技术;发现了巨磁阻规律,继而发明了磁存储技术;发现了光纤中光传输规律,继而发明了光通信技术;发现了半导体光跃迁规律,继而发明了半导体照明技术。可见,人类总是先在观察或实践中发现规律,然后发明技术,进而推动应用发展。没有昨天的基础研究,就没有今天的技术应用。就此而言,谁掌握了规律,谁发明了技术,谁就获得了主导权。

把智慧融入物理实体,从而达到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沟通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是新工业革命的一大特征。那么,在此之前还有哪几次工业革命呢?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于18世纪,以机械化为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于19世纪,以电气化为特征。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到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通信网络也因无线电的发明而得到改造。

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于20世纪后半期,以信息化为特征。对于这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

工业革命并不是骤然发生的事件,而是由若干可能深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生长点,在人类需求和未来期望驱动下、在科学技术基础和经济社会环境下,由点及面、由量变到质变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化的后期,并开始迈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智能化的特点就是把智慧融入物理实体,如名噪一时的阿尔法围棋等,就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在这个“奇点”时期,我们的思想、理念、计算将迎来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将有一种分拣快递机器人,进行货物分拣后,还可以负责派送;到了目的地,它会发个信息叫你来拿。在这个机器人身上,包含三个重要技术功能:第一个是动态感知,第二个是智慧识别,第三个是自动反应。要动态感知就要有传感器,要智慧识别就要有大数据、物理模型,要自动反应就要有好多控制的方法,最后还要把动态感知、智慧识别、自动反应集中在某一个智能化系统中。

由此举一反三,一个智能化的机器人老师上课,它一定要具备什么能力?仅仅把上课内容重复说一遍,算得上智能化老师吗?当然不是。智能化的老师应该是,你提出问题,它马上可以识别问题并快速分析,然后及时给出正确的答案或有益的启发。

智能化浪潮基于信息时代又超越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主要以便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信息共享为目标。智能时代则把人类的智慧融入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实体物质,从而达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沟通。它将把“地球村”塑造成一个有智慧的世界:机器有了智慧,实现智能机器人;能源有了智慧,实现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筑物有了智慧,实现安全智能化报警;城市有了智慧,实现城市状况实时显示与分析判断;地球有了智慧,实现全地球感知。这是“地球村”的伟大历史转折。

传感器是人体五官的延长和功能扩展,是物联网产生信息的源头

在智能化时代,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然后对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与管理。也就是说,它把“物”的信息通过传感器接收,形成“物”信息的网络,并与互联网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大脑:由音频传感器构成虚拟听觉系统,由视频采集器构成虚拟视觉系统,由分子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液体传感器等构成虚拟味觉系统,由空气传感器、水系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构成虚拟感觉系统,由各种家用设备、办公设备和生产设备构成虚拟运动系统,等等。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和信息检测技术是核心技术之一。传感器是什么东西?传感器就是一个能够传递信息的器件,能够替代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是人体五官的延长和功能扩展。在古代,其实已有类似传感器的装置。比如,过去防小偷,会在线上挂一个铃铛。小偷进来碰到线,铃铛就会响。这就是最初版本的传感器。现在,传感器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在国防科技、工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比如,大家在一些场所的卫生间洗手,手放到龙头下动一动,水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传感器。

在物联网技术中,各类传感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安置在桥墩里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感知桥墩的应力,安置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岩石内应力情况,安置在身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身体器官的状况,安置在煤矿里的传感器可以感知矿井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没有各类传感器就不能实现信息的获取,也就难以进一步整合信息、应用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感器是物联网产生信息的源头。有了先进的传感器,才能对环境、水、空气、土壤和植物等进行实时监控,才能建立无线传感应急监控设备,才能应用于地铁、商场、车站、园区等人类活动的各类场所。

传感器有光、热、电、磁、压力等多种。其中,光电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获得目标物的“形像”、“热像”和“谱像”,是物联网的重要元器件。

图像比较简单。我们现在看得见的都是可见光。你看得见我,我也看得见你,什么原因呢?因为照在我身上的可见光反射到你的眼睛,让你看到了我。如果把灯关掉、把窗帘拉上,还看得见吗?看不见了。但实际上,有其他办法可以看到。

除了可见光,人有体温。只要是热的东西,就有能量放出来,就有热辐射,这就是热像。但这个能量放出来是红外的,所以要用一个红外传感器才能看出来。现在,还有近红外成像,光源发出近红外光,到你脑子里兜一圈;探测器接收后,就能直接“读取”你脑子里的信息。当然,这还处在试验阶段,但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信息空间、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深度融合

实时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基础。所以,完整的物联网科学技术,总是与材料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理过程的模型技术、控制技术密切相关。

前面讲的传感器主要是光电传感器。其实,传感器有多种类型,包括压力、振动、声响、电磁、化学等。如果城市被物联网覆盖,那类似 1995年发生在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事件、2004年发生在马德里火车站的炸药爆炸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因为在智慧城市的模式里,公共场所通过安装许多灵敏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得信息,并以无线传输信号的方式将其传输到信息分析处理中心。它相当于人的大脑,信息在这里根据对不同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过程模型或大数据分析作出判断,进而及时采取措施。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多方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一个发展过程,是城市基于现有信息化基础,不断建立智能化复杂系统,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复杂系统区域不断扩大,进而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城市网络信息空间是不同于人类现实空间的一个崭新维度,是人类的第二空间、虚拟空间。在硬件资源和运行规则之上,网络空间的核心组成要素是ID、数据、连接,而现实空间的核心要素是人、物、事。两个空间的各个要素间能够交叉相互作用:现实向网络进行映射,产生海量数据;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运用,又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空间。

两个空间的交互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信息空间、物理空间(各种建筑、硬的东西)、社会空间(人所构成的社会网)的深度融合,并通过丰富的应用系统,加速经济发展与转型,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方便市民工作和生活,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它是现代城市对于未来的想象,更加宜居宜业,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来看,智慧城市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以个体推动社会进步,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面向未来的数字包容,让城市中的人类生活更美好。二是全面感知:通过感知技术,将人、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感知与互联,形成城市智慧的泛在信息源。三是内生发展:城市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自我适应调节、自我优化和完善。四是智能协同:实现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联动,是城市实现智慧的重要途径。

注重培养人类的“飞翔”潜能,确保人工智能成为助手而不是对手

最后,想简单谈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很火,其应用已慢慢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于是,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就我个人而言,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人工智能将是人类的助手而不是对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开发出来的,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但它不是开“无轨电车”,而需要按照人制定的规则运行。如果能够确保这一点,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得到实现的同时,对人类带来的将更多是助益而不是威胁。

事实上,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现在,机器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功能还有待实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需未雨绸缪却不必杞人忧天。实践证明,人类完全有能力对新技术的发展有所规制。对于人工智能,我同样有信心。

改革开放40年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国际化,另一个是信息化。现在,我们进入新时代,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定是科技强国。其中,人是关键因素。

对照这一伟大目标,尤为需要注重培育“飞翔”的潜能。什么是“飞翔”的潜能?简单来说,就是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灵,要善于汲取外界的养料、修炼内在的素质、凝聚驱动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个体既勤奋,又有好奇心;既树立远大志向,又懂得循序渐进;既培养兴趣,又要做一行爱一行,要有责任担当。

我家里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淘金,就是要千淘万漉把黄沙吹掉,最后留下来的才是金子。这也就是说,要得到理想的结果,一定要千淘万漉,一定是要吹尽黄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得到幸福,就要奋斗,就要付出努力。这是一个真理。

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预言了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30多年过去了,托夫勒的预言大多成为现实,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超出托夫勒预言的新生事物,如三维立体打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慧城市、低碳地球等。

这些新生事物超越了 “第三次浪潮”的范畴,开始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新时代。它将是一个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大融合的新时代——智能时代。未来已来,我们要更加奋发有为,要积极融入时代潮流,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THE END
0.宇宙洪荒是指地球最早的八个太古时期,分别是:天古、地古、玄古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指地球最早的八个太古时期,分别是:天古、地古、玄古、黄古、宇古、宙古、洪古、荒古八大时期,然后传说已经结束,历史这才刚刚开始,继八大太古时期之后就是我们人类祖先的远古时期。远古之后就是近古,远古最后一个朝代是混沌朝,远古混沌朝之后为近古二十八朝,近古分为上古六朝、中古九朝、下古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212;3;87313?429526a?27=593:6/uqyon
1.地球从诞生至今分为哪几个时期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云团集聚而成的,一般认为在距今47亿年前它已经增长到现代地球质量相近了.这时候的地球还只是许多微星的集合体,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的作用下,不断受热,当原地球内部温度达到足以使铁、镍等元素熔融时,铁、镍等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在46亿年前左右形成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3f6:9n=d6869cm<93c:63j>5fd?33o<0jvsm
2.地球最早的是什么时期地球最早的是什么时期查看全部4条评论回答 写回答 yang2012a 1. 太古宙(4600 million years ago -2500 million years ago)是由四个时期组成的,分别是始太古代(4600 million years ago -3600 million years ago),古太古代(3600 million years ago -3200 million years ago),中太古代(3200 million years jvzquC41ycv/|xq0eqs/ew4cum5eg}fknue38A9925?`79:4:29`57mvon
3.电影海报范文10篇《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太阳即将面临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生死之战的故事。该片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jvzquC41yy}/i€~qq0ipo8okc{uv1mncp{ooiqfkdcu0
4.“恐龙的时代”——中生代之三叠纪|陕西自然博物馆恐龙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的三叠纪,消失于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即白垩纪末期,横跨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支配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是中生代当之无愧的主角,所以中生代又称为“恐龙的时代”。 在三叠纪时期,整个地球的气候和地质构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比于古生代,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在阳光普照的温暖jvzquC41yy}/uso0pku1rsfgz4qjy4ycr5b|{4:;74ivvq
5.百余年前的科幻上海:那个时代的外星人很友好新闻频道8月9日,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全国上映。这是继《流浪地球》之后,又一部国产科幻片。这部影片选取上海为事件发生地。而在百余年前,上海正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发源之地。在那时代的科幻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也大多在上海。 本期“史说”邀请到第一届、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专业评委,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任冬梅,jvzquC41pg}t0lhvx0ipo8723;51:85;1CXUKNRHdcU7XY[LeDZVHOWlW3?1:9>0ujznn
6.重塑你世界观的10部科幻巨著​“尽管是在地球的深处,但我们的心情还是很愉快的。更何况我们生来就是穴居人的命。我已经几乎不再想念太阳、星辰、月亮、树木、房子、城市,以及地球上所有被俗人们认为是必不可少、而实际上是多余的东西。”​ 6、罗伯特·海因莱因 《出卖月亮的人》:科幻黄金时代的典范 罗伯特·海因莱因,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美国最jvzquC41yy}/emxvo0io1}mgog5lj|o1mj€y1tmed1813@581v813@584:e63A>340nuou
7.我们终将埋葬有关中二时代的所有梦,但永远铭记。(超人和露易丝第首先说这个超人的颜值,这个超人其实我从超女和无限地球危机的时代我就关注了,那时候我就觉得这版超人可能是所有超人里面最不像超人的那一个了。(后来和布兰登同框无疑证明了。)超人的设点融合了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以及《圣经》中的耶稣和摩西,抛开所有他身上所蕴含的宗教隐喻之外,他最重要的一个设定就是帅!就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588;A>51
8.地球以及生物进化史5.6~2.4亿年,进入三叶虫时代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三叶虫纲中的动物。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于二亿五千万年前二叠纪结束时的生物集群灭绝中消失。三叶虫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其知名度可能仅次于恐龙。在所有的化石动物中三叶虫是种类最丰富的,至今已经确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26<12<<6a3716?525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