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婴儿”诞生基因校正引发伦理争议

据日本NHK电视台9月28日报道,由美国医疗科研小组主刀的世界首个含3人遗传基因婴儿今年4月份诞生,该婴儿的遗传基因由其父母及另外一名提供卵子基因的女性组成。

报道称,这名男婴有他父母的主要遗传基因DNA,因其母亲携带的遗传性疾病基因可能导致其脑部疾病,医疗团队采用了一名女性捐献者的遗传基因。由于美国政府不认可该这项医疗技术,上述的美国医疗科研小组为了避免法律纠纷,前往没有法律禁止这一技术的墨西哥完成了这项工作。

什么是“三亲婴儿”?

从基因角度看,以新技术孕育的试管婴儿将有一位父亲和两位母亲,即所谓的“三亲试管婴儿”。

人类的基因有99.8%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但有一小部分线粒体基因完全来自母方。但是一些情况下,线粒体基因组可能发生突变,产生缺陷,这种缺陷会导致新生儿缺乏能量,而导致新生儿罹患致命心脏病、失明、肝衰竭和肌肉无力等先天疾病,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线粒体缺陷是不治之症。

线粒体只经过母婴遗传,如果母方的这部分基因中若存在缺陷(例如身患肌肉萎缩症),就会将其遗传给下一代。而“线粒体替换”疗法能够借助第三方基因来修补母方基因中的缺陷,从而帮助下一代规避遗传疾病。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允许“三亲婴儿”的国家

2013年3月,英国人类生殖及胚胎技术管理局(HFEA)向当局提交“是否允许‘三亲婴儿’的公众咨询报告”,作为相关决策和立法的依据之一。咨询结果显示,尽管有部分人担忧新技术的安全性等问题,但大部分民众对这项技术表示支持,人们希望新研究得以批准,让有相关疾病风险的家庭能有机会生育健康后代。2013年6月,英国政府卫生部门已经开始制订相关法规,之后提交至国会。

虽然最终法案通过,但批评不断。纽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家斯图尔特·纽曼指责HFEA“用黑暗力量来推动科技滥用,此技术可能会造成个人和社会伤害”。

基因校正面临伦理争议

看起来,“三亲婴儿” 是一项造福人类的技术,避免那些携带有缺陷的线粒体的母亲诞生下有先天遗传性疾病的婴儿,无论对社会还是家庭都是一个福音。

但是由于伦理问题及潜在的巨大的不确定性,“三亲婴儿”一直以来在社会甚至科学界都争论不断。

反对者认为,这事实上是在制造转基因人。一些批评者认为,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是人造胚胎,相当于“设计”新生儿。依赖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胚胎实施基因改造,以干预新生儿的发色和成人后的身高。这是首次母体遗传DNA“种系”发生改变,标志着试管婴儿伦理道德的转折点。

参与研究的一些科学家认为,额外的线粒体DNA片断并不参与婴儿的基因重组与改造,而且这种“无害”的遗传物质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智力、性格发育,因此,这批婴儿的基因和基因组并未被修改,不能称其为“转基因婴儿”。

其他的支持者认为,一些家庭带来希望,能够使染上这种绝症的家庭生育一个健康孩子。有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技术能够挽救婴儿生命,对于家庭而言至关重要。

专家观点:希望与伦理争议并存

武大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专家马玲认为,“三亲婴儿”技术不同于器官移植,而是属于基因校正,通过校正的基因将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三亲婴儿”在智力、体能上会否异于常人很难说。另外,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技术事实上是在制造转基因人,相当于“设计”新生儿,这使首次母体遗传DNA“种系”发生改变,标志着试管婴儿伦理道德的转折点。

支持者表示,将对一些家庭带来希望,能够使染上这种绝症的家庭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技术能够挽救婴儿生命,对于家庭而言至关重要。

控制英国辅助生殖技术的人类受精与胚胎管理局(HFEA)的发言人曾就这类基因校正表示,他们不会允许使用这项技术,因为该技术涉及生殖细胞的改造。

Jacques Cohen被视为推动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辉煌但备受争议的科学家。他开发的技术,直接向实验室中的卵子注射精子的DNA,使得不育男性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科恩教授也曾说过,他的技术将使得克隆儿童成为可能,而这被主流科学界认为是恐怖的征兆。“这对我的学生而言,仅需要一个下午就能搞定。”他补充道,至少有三个人找到他希望创造一个克隆儿童,但他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参与试验的科学家称,他们一共培育出大约12个拥有一父两母的人类早期胚胎。培育方法如下:将一个未受精的卵子的染色体取出,植入另一个已经事先取出染色体的卵子内。再将这个卵子人工授精,培育成胚胎。

卵子中的染色体包含了母体99.8%的DNA,所以胚胎的DNA主要来自提供第一个卵子的母亲和提供精子的父亲,可以说他们才是这个胚胎真正意义上的父母。

来自第二个母亲的去掉染色体的卵子只为胚胎提供了线粒体DNA,在胚胎的全部DNA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且不会影响孩子的外貌。

俄勒冈健康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们称,他们不会用这些一父两母的胚胎制造婴儿。

每5000个孩子中大约有一个会因线粒体DNA问题患上遗传疾病,其症状表现包括中风、痴呆、失明、耳聋、肾衰竭以及心脏病等。所以如果这种替换卵子线粒体DNA的技术能够被投入实际应用,将在预防遗传疾病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然而这种技术会引发激烈的伦理道德争论。许多人担心,它可能成为将来“人工设计婴儿”的开端。

一个婴儿体内,除了父母的基因,还有第三方女性的基因,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父亲,两个母亲”。这样的“三亲婴儿”,有望明年在英国首次诞生。昨日,武汉一些专家表示,该医学技术比较成熟,也可帮助婴儿避免部分疾病,但面临伦理争议。

知识延伸:基因校正涉及到的生物名称

线粒体:线粒体存在于人体每个细胞中,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细胞动力工厂”,有人形容它为机体的“供电电池组”。

这个“电池组”独立于细胞核之外,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组———线粒体DNA,一旦线粒体内存在基因突变等缺陷,就很有可能引发癫痫、中风、耳聋等综合征。

科学家们已经在线粒体中发现大约700种突变,已知有200多种疾病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受这些突变影响的主要是需要大量能量的器官,包括心脏、骨骼肌和大脑,综合征通常也首先表现在这些部位上。

转基因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的婴儿。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技术来改变人类DNA、人为地控制繁衍后代。

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Paul K. Longmore残疾问题学院副主管博士贝提斯(Emily Smith Beitiks)表示,这种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带来社会公正问题,人们会藉此对繁衍后代的过程进行人为的控制,人为的制造遗传特征。

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染色质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本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组合(即核蛋白组成的),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是遗传信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如细胞质内的线粒体)。

THE END
0.困扰人类半个多世纪的伦理难题,你找到答案了吗?(吾乃母亲)影评周期性的心智和伦理道德测试决定着她们能否开始孵化新的人类。直到有一天,从外面闯入一个中年女性幸存者。这个女人告诉女儿,外面的世界已经可以生存,但外面最大的威胁不是恶劣的环境,而是像“母亲”一样的机器人。女人的话是真的吗?机械母亲到底隐藏了什么?在女人和母亲之前,女儿不知道该相信谁。随着女儿一步步深入,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2868@521
1.重庆发现世界上唯一保存4.36亿年前完整有颌类特异埋藏化石库灵动土家鱼——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完整身体保存的盔甲鱼类化石 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群里,研究团队找到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完整身体保存的盔甲鱼类化石,并给它取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名字——灵动土家鱼! 属名“土家”,主要取自化石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的土家族;种名“灵动”,则取自该鱼在死后埋藏的时候恰好 jvzquC41yy}/ezhd0eun1ƒfqdctdjn44248.2B24;1;16:8720nuou
2.犹如“哥哥”般经典黑迷带你重温经典IBM笔记本科技时代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随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个人电脑:IBM ThinkPad750C 1994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置光驱的笔记本 1994年,对IBM来说,又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年IBM让光驱进入了笔记本电脑。也许在今天看来光驱也许有点鸡肋了,但在当年,笔记本主要的数据交换还是软盘时,光驱的加入无疑是多数据交换者的福音。于是在94年11月jvzquC41vgii0|npc0ipo7hp1p532:7/263228523981:B=540yivvq
3.70年湖南70件大事2019年第19期目录2002年11月,被誉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的卢光琇教授负责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和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干细胞暨克隆技术研究上已达到世界同步发展水平,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治疗性克隆胚,建立了中国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jvzquC41yy}/ew}zrn4dqv4eqpzfp}4423?02B4521>79:7870nuou
4.恩格斯在创建史上首个共产党过程中的特殊贡献内容提要: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亲手缔造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恩格斯在建党过程中作出了特殊贡献,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思想灵魂作用:长期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为建党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同马克思一道创立新世界观、批判错误思想、建立共产主义联络组织,支持马克思到英国考察并与共产主义者联系,为建党做好组织和思想准备jvzquC41yy}/f||z{l/q{l0ep5o387243513;;1e6883>8/54624>820jznn
5.世界通信简史交换机新浪财经在“纵横连接器”的基础上,1926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瑞典松兹瓦尔市投入使用。到了1938年,美国开通了1号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系统。紧接着,法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生产和使用该类系统。 从此,人类正式进入纵横制交换机的时代。到20世纪50年代,纵横制交换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 纵横制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6/395eql2km{glwv~2;7<14;3ujvsm
6.《上古卷轴5》浩大战争历史背景科普历史渊源第一纪元(1E)这位Lachesis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来他两个最著名的徒弟就是Vanus Garelion和 Mannimarco。 1E68,最后一艘从Atmora来的移民船抵达 据说Atmora从那之后变得天寒地冻,不再能居住了。 1E 143,泰姆瑞尔上的第一个人类帝国,诺德第一帝国诞生 天际至高王Harald清除了雪精灵,拜龙教的残余势力,向西击溃了天际的锻莫城邦,jvzquC41yy}/ijrgtuqz0lto1jgofktqm1813@581;769:6a8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