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一亿多年前的动物“臭臭”为何成科学研究的“香饽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3位博士研究生对该所汪筱林研究员20多年前国际科考时采自蒙古国西部的7件粪便化石开展研究。视觉中国供图

当你得到一块粪便化石时,首先要做的是确认它是粪便化石,而不是其它什么东西,这可以使用现代元素分析(比如能谱分析)来实现。

保罗·拉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

5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在我国内蒙古发现的硅化植物标本的研究和分析,为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那些沉睡于地下的古生物化石,是一个巨大的“情报库”,蕴含着史前无尽的奥秘。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这些都是常见的古生物化石,但是还有一类“有味道”的化石,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也备受科学家珍视,那就是古生物的粪便化石。

此前不久,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人员,对该所汪筱林研究员20多年前国际科考时采自蒙古国西部的7件粪便化石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4个新的粪便化石遗迹类别,包括2个新的遗迹种和2个新的遗迹属,其中1个新的遗迹属还是迄今全世界发现的第二件中生代涡旋状粪便化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杂志上。

曾被误认为是松柏植物化石

粪便化石是一类遗迹化石,对这类化石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化石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粪便化石所包含的信息在古生物学和古生态环境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粪便化石俨然已成为揭示古生物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有关动物粪便的研究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678年英国生物学家马丁·李斯特的描述,但粪便化石这个术语直到19世纪才由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巴克兰提出。在这之前,人们认为这些是松柏植物化石,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螺旋纹。

“事实上,在粪便化石中,螺旋状粪便化石被认为是真正的粪便化石,因为它们保存下来的形态特征可以与某些鱼类的肠道结构联系起来。螺旋状粪便化石的外观看起来像一条丝带,它绕着一条长轴缠绕,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堆积的螺旋锥体形成的。”前述论文通讯兼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生保罗·拉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目前螺旋状粪便化石主要分为两极粪便化石、异极粪便化石和涡旋粪便化石,这取决于在它周围形成的卷曲纹路。

这项研究涉及的7件化石标本,是由汪筱林1998年参与蒙古高原国际恐龙项目科考期间于同一地点所采集的。与汪筱林对比讨论化石采集地点信息,可以得知这7件粪便化石标本均产自蒙古国西部Tatal盆地早白垩世查干察布组,距今约1.31亿至1.26亿年。其中,包括6件两极粪便化石和1件涡旋粪便化石。

“距今约1.31亿至1.26亿年的中生代涡旋粪化石极为罕见,这是继印度提基组之后,世界上第二次发现中生代涡旋粪化石。”保罗·拉米说。

不同造迹者所产生的粪便存在不同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比不同粪便化石,可以得到造迹者的相应类群及其肠道构造的演化信息。类似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667年,科学家就已经对现生鱼类螺旋瓣状的肠道进行了研究。

迄今已知最古老的螺旋状粪便化石记录在南非上奥陶统索姆页岩中,而最早的涡旋粪便化石记录在爱尔兰梅奥州路易斯堡志留系地层中。一般来说,涡旋粪便化石的记录更为罕见,多见于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

人们普遍认为,螺旋状粪便化石确实是具有复杂螺旋形瓣肠的动物的产物,如鲨鱼、鳐鱼、肺鱼,也许还有鱼龙。它们与水生环境密切相关;并在一般情况下被迅速掩埋。

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生陈鹤介绍,一般来说,研究螺旋粪便化石相对容易,因为其特定的卷曲形态可以直接与特定类型鱼类的肠道相联系,这在化石和现生物种上都得到了证实,例如鲨鱼、桨鱼、鲟鱼、肺鱼等。这些工作大部分是由以前的人完成的。

谈到具体该如何分析粪便化石,保罗·拉米表示,当你得到一块粪便化石时,首先要做的是确认它是粪便化石,而不是其它什么东西,这可以使用现代元素分析(比如能谱分析)来实现。肉食性动物的粪便化石通常由磷酸钙和其他有机物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粪便化石最初的物质组成通常会在其石化过程中发生改变。同时,食草动物的粪便中普遍缺乏磷酸盐,其石化过程中矿物质的富集是很明显的。粪便化石是如何形成的,与它的埋藏环境有很大关系,这被称为埋藏学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划分了不同的粪便卷曲纹饰,可以指示埋藏时间。通常新鲜粪便的外层包裹着一层肠黏膜,如果被迅速掩埋,这层肠黏膜会保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者会看到浅的卷曲纹。螺旋状粪化石就像缎带,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就会展开。研究者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观察,看这些卷曲是自然解开的,还是断开的。

埋藏条件各不相同

“从这些粪便化石的颜色、干裂程度、孔的数量、空腔数量及盘管深度存在的差异来看,其埋藏条件也各不相同。”陈鹤说,干裂是由一定条件引起的,如粪便沉积在浅湖中,蒸发以后就会形成干裂。

研究团队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这7件粪便化石进行高精度扫描、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粪便化石标本中均存在骨骼残片和鳞片,其中还存有完整的围眶骨。据此,研究团队推断,产生这些粪便化石的生物的消化系统环境可能并非强酸性,并不足以溶解食物中的骨骼等。

同时,研究人员过CT扫描确定了粪便化石的孔。在所有粪便化石的表面和内部都可以看到许多小洞,这些小洞很可能是由粪便中的气体造成的。这些孔可以被称为微孔或“脱气孔”,其中包含消化过程中捕获的气体。当粪便从动物体内排出时,微孔中很快就充满了水,从而使粪便变得沉重,并下沉到湖底。

同时,研究团队还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了化石中的钙和磷酸盐,也表明这些粪便化石的造迹者具有肉食性类群的特征。此外,1件较小尺寸粪便化石中发现疑似植物花粉、被摄食动物完整的眶下骨、成团的骨骼碎片和菱形的硬鳞片,表示其造迹者有可能是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类群,或者它是捕食了植食性的动物所造成的残留。其表面还存在生物侵蚀的痕迹,更进一步提供了白垩纪早期粪便分解者的相关生态信息。而且,这件遗迹化石也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第二件中生代涡旋状粪便化石。

THE END
0.虽然你买不到显卡,但是2021年策略经营游戏大更新来了!!!我想,等价格降低点我在2021年疫情结束后再写一篇。 结果2021年来了,疫情似乎在很多地方都控制住了,但是顶级显卡上3000刀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拿RTX3090直播,刷到了一大群粉,我当年首发买了GTX1080,benchmark之后,全球前10%都进不了,只能在数据榜上前30%。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B>655?898
1.石峁遗址: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在“石头王国”,探源40002011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榆林神木发现并发掘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城——石峁遗址。这座古城以超过4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刷新了中国史前城址的纪录。 10多年来,多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扎根在石峁遗址所在的这片山头,发掘出数以万计的玉器、骨器、陶器,遗址的城门遗迹、宫殿区也被逐一揭示。 jvzquC41yy}/zrfpep4dqv4eqpzfp}44249.2<4351ipp}jpva<7;A<780nuo
2.8000年前古人已定居生活会用壕沟抵御自然灾害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是距泗洪县城15公里左右的一个小镇。面积虽不大,却是20多处史前遗址的集中地带。2012年,沉睡了8000年的顺山集遗址在这里被唤醒,人们惊讶地发现,古人的生活比我们想象得更先进。 8000多年前的远古聚落 往梅花镇的大新庄西南方向走500米就可以到达顺山集遗址,这里海拔28米至31米,面积达17.5万平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lzn14625853/5706>8997>/uqyon
3.4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以何为食以何为居社会·法治4000多年前,成都平原的古蜀先民以何为食?这一问题有了答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宝墩遗址最新年度田野考古发掘成果,在该遗址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水稻田遗迹,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得最早的水稻田,也是长江上游发现得最早的水稻田,对了解长江上游和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具有重大意义。 jvzq<84uqeofv‚3rgqvmg7hqo0io1w61428219;321i229=/54739<:40jznn
4.我在两亿年前做直播呀司青小说全本小说下载【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我在两亿年前做直播】 穿越到两亿年前的史前时代,苏城发现,一切和他想象的都不一样。 这里恐龙遍地走,蚂蚁千倍大,巨蚊一口就能吸干你的血,蜈蚣十米多长,巨蟒更是几十米长……… 幸好绑定了超级直播系统,有了系统,危机四伏的巨兽时代照样能过成悠闲的养老生活~~ 苏城:“各位老铁jvzquC41d0lbnxt0eqs0h8<2;5::0qyon
5.走近科学《七千年前的谜案》CCTV专区简介:零口村地处西安市临潼区东部,距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只有14千米。1995年冬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对一座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从古墓中出土的一具古人类遗骸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是一个年龄只有16岁展开全部 立即观看 剧集列表 分集剧情 我要评论 七千年前的谜案 史前疑案 jvzquC41vx4de}{0eqs0496413803>4XKFG25>:7427:3>;4758/uqyon
6.这把3500多年前的青铜戈是王者权杖1986年,锦州市出土一件像镰刀的文物,经专家鉴定,它是3500多年前的青铜戈,但它不是武器,而是生活在辽西地区一位王者使用的权杖,为国内孤品。专家研究发现,距今3500年至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已经掌握了青铜器冶铸技术。通过文物比对,生活在辽西的这群人正是殷商古族,他们的后代从这里进入中原,建立了商朝。 jvzquC41o0mny7hp146356531370exsvgpz`3<5547747:3jvo
7.一亿多年前的动物“臭臭”为何成科学研究的“香饽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3位博士研究生对该所汪筱林研究员20多年前国际科考时采自蒙古国西部的7件粪便化石开展研究。 视觉中国供图 当你得到一块粪便化石时,首先要做的是确认它是粪便化石,而不是其它什么东西,这可以使用现代元素分析(比如能谱分析)来实现。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188561CXUK:LQdeRMtW7gWRnkgAq{S4718990ujznn
8.1500次泛滥,二三十次改道:黄河水患三千年|北流|汉书·地理志|黄河图1 史前时期黄河流域文化遗址与文化圈 终结黄河下游河道漫流状态的力量,是人工修建的河堤,这一时代大约在战国中期。此前,整个河北平原旷无人烟,有关黄河河道的记载很少,我们掌握的信息,可以肯定当时黄河一路东行,自今河南荥阳广武山北麓东北流,至今浚县西南古宿胥口河道出现分支,《汉书·地理志》、《禹贡》、《山海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96618=
9.江山壮丽我说黄河丨4000多年前的一碗面也正是这碗面,让我们得以一窥4000多年前黄河上游先民们普通生活的一个细节。而这也只是喇家遗址带给世人的众多惊喜之一,是母亲河孕育华夏文明的冰山一角。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是黄河上游史前时期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于1981年,在1999年到2019年这20年里经历过两次jvzq<84ejktb0lst0et0imli146359=261z32;82:2:`7;;585:53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