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和弓结构
日本早在绳文时代到古坟时代,大约从公元前12000年到约公元592年左右,在这一时期,日本弓箭大量运用与狩猎和战争,而且逐步形成了和弓不对称的结构。这一万多年具体分为绳文时代(BC12000-BC-300),这是日本的石器时代,大约对应中国原始社会后期到战国时期;弥生时代(BC300-AD250),这是日本文明成型的时代,类似于中国的尧舜禹时代,时间上对应中国战国到三国时期;古坟时代(250-592年),这时代日本出现了全国性政权,也就是大和政权,感觉类似于中国的夏朝,时间上大体对应中国的西晋到隋朝。西晋(对应日本古坟时代)陈寿《三国志》的《魏志・倭人传》中,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弓箭有了记载,也就是和弓的原型。
▲和弓操法
▲长弓巨矢,抵近而发
▲着甲配弓的日本骑士
再往后就是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从1192年-1573年,大约是中国宋代到明代。而后大家就很熟悉了,因为进入了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平安时代后期,也就是大约10世纪左右,日本武士阶层出现,步射和骑射成为重要的武术技法,被称为弓马道。到了战国时代战乱频繁,日本人对弓术愈加重视,而且和弓由于结构比较特别,射程不远但是侵彻力却很强,正如明代戚继光所云,倭寇“长弓巨矢,抵近而发”,因此各种流派也纷纷出现,目的就是将和弓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当然了,随着火器的引入,弓术地位受到挑战,但是以当时的技术,火枪尚不能实现骑射,所以和弓骑射依然很重要。
▲骑射三物
镰仓时代为战时骑射所准备的“骑射三物”,即“流镝马、犬追物、笠悬”到了江户时代依然很重要。简单解释一下骑射三物倒底是什么:所谓“流镝马”你就理解为骑射等高匀布的死靶;“犬追物”你就理解为骑射在跑道上跑动中的狗;“笠悬”则是骑射大小、位置、距离不同的各种靶标,难度一个比一个大,也一个比一个更接近实战要求。而这些最终被日本人赋予了神圣的含义,成为日本神道的一部分,至今还在以文化和比赛方式呈现。
▲京都三十三间堂通矢大赛
▲现代流镝马
▲德川吉宗
▲射法八节
而为了体育化,1934年(昭和9年),代表各种流派的弓道大家和武德会弓道部官员齐聚一堂,准备制定相应规则,经过热烈的讨论,制定出《弓道要则》。不过日本民间似乎不大喜欢这个《弓道要则》,称之为“妖怪射法”(鵺的射法,鵺是日本的一种妖怪)。1944年(昭和19年)“弓道教范制定委员会”制定出了《射箭教范》,将《弓道要则》的射箭法与传统的正面、斜面的打法相结合,但是第二年日本就战败了,美军占领期间,日本武术被废止。直到1949年(昭和24)才成立了“日本弓道联盟”,弓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和文化符号复活了,并且诞生了《射法八节》,沿用至今。
▲小型弓道靶标标准
既然已经成了体育项目,那就肯定会有规则。不过与从近身格斗演化而来的剑道不同,射箭总体上危险性较小,因此其规则主要是一些流程上的,而并非技法上的。比赛的胜负和很好确定,就是看命中环数。一般弓道学习者都是线学习射法八节,练好了姿势,明白了射击原理,而后就可以练习准度了。弓道与其他武术一样,有级位、段位和称号。级位(5~1) 和阶段(初~十) 主要看的是技法;称号(练士、教士、范士)则还要看领导力、个人品格和学识等方面,这跟剑道差不多。
▲典型的日本弓道场
作为比赛项目,弓道也有相近规定。射击距离有远近之分,近距一般为28米,这也是通常联系的距离;远距则要达到60米。近距靶标直径36厘米, 远距靶标直径1米。也有特殊大小的靶标,例如24厘米、50厘米和79厘米的,一般用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比赛类型也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主要是比环数,团体赛则可以选择比赛总环数或者中靶数。国际通常的射箭比赛一般是采用记录环数的方法,如果以中靶数定胜负,一般是团队中一人一箭,而且为了顺利进行比赛,还会有时间限制,到时射出不去,就取消资格。弓道比赛自然需要器械,主要是和弓、箭矢、靶标、弽(护具)等,这里面还有很多讲究,例如和弓的大小,箭矢飞出去的旋转方向等,高手的器械基本上都是特制的。练习弓道时的衣着也有具体要求。
▲弓道箭矢
▲弓道弽
由于日本和弓比较特别,也有很多人学习比较常见的射箭法,最初普通射箭被称为“洋弓”,也归日本弓道联盟管,并且1958年还加入了国际射箭联合会。然而1967年第24届世界锦标赛上,日本射箭选手遭遇了惨败,日本弓道协会将普通射箭项目转给了全日本射箭联合会,自己不再干预这项工作了。相比之下,普通射箭更加注重比赛成绩,而弓道则融入了很多日本文化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