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百度百科】史前史概念:历史学名词,指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以前所经历的历史阶段。中国史学界将夏代以前的历史,称为史前史。包括原始社会及尧、舜、禹所处的传说时期。史前史的研究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人类遗存的实物资料,以及神话传说。人类在这一时期产生,并在劳动中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社会形态由原始群过渡到血缘家族,进入氏族社会。其间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最后随着氏族内部私有观念的产生,贫富分化,导致对立,而进入阶级社会。
史前时期人类已掌握了制作工具的技术,工具材料主要为石质。制作方法从打制发展为磨制。早期劳动方式为采集和狩猎,随工具制作技术的进步,劳动所获出现剩余,遂逐渐产生原始种植业(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人类亦从迁徙无常进入定居生活。血亲观念产生后,同一血缘的人们聚居在一起,形成氏族部落,并开始建造房屋,成为聚落。其间人类发明了人工取火和制陶技术。人类自定居后,生产不断发展。部落间常因土地及财富发生冲突,为壮大力量,由相近血缘或出于利益关系,部落间多结成联盟。在私有制产生后,部落联盟内部逐渐形成对立的两个阶级,最终导致邦国的建立。
意思也就是说,“史前史”指的是在人类发明和使用文字系统记录自身活动之前的那个漫长历史阶段,也就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的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必删!
1. 核心特征:没有文字记录
这是史前史最本质的定义标准。在这个时期,人类还没有创造出书写系统,或者虽然可能有了原始的符号刻画(如岩画、陶符等),但尚未形成能够系统记录语言、事件和复杂思想的成熟文字。
因此,我们无法像研究有文字的历史时期那样,通过阅读当时的文献、档案、铭文等来直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社会结构、具体事件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必删!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由于缺乏文字记录,研究史前史主要依赖物质遗存,即考古学发掘出来的实物证据:
人类化石和遗骸:揭示人类自身的进化、迁徙、体质特征、健康状况、甚至葬俗等。
石器、骨器、陶器、金属器等工具和器物:反映技术水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狩猎、采集、农耕、畜牧)、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居住遗迹:洞穴、房屋、村落、墓葬、祭祀遗址等,提供社会结构、聚落形态、建筑技术、宗教信仰等信息。
动植物遗存: 食物残骸、孢粉、驯化动植物的证据,揭示环境变迁、经济形态(从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
艺术品和象征物: 洞穴壁画、雕像、装饰品等,为了解精神世界、宗教信仰和艺术表达提供线索。
研究手段主要是考古学,并结合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进化)、古生物学(研究古代动植物)、地质学(确定年代和环境)、遗传学(如古DNA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必删!
起点: 通常从人类出现开始算起,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早期人属成员(如能人)出现,大约距今250万-300万年前。
最早结束史前史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埃及、中国、印度河谷、中美洲等古代文明发源地,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1200年左右陆续进入历史时期(有文字记载)。
较晚结束史前史的地区:许多偏远地区,如大洋洲的部分岛屿、美洲内陆、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广大区域,直到欧洲殖民者到达并记录之前(可能晚至18-19世纪甚至20世纪初),都仍处于史前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必删!
4. 主要分期(通常以技术和社会经济形态划分):
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并非所有地区都有明显分期),适应冰期结束后的环境变化。
金属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红铜时代:开始使用天然铜,但石器仍占主导。
青铜时代: 掌握青铜(铜锡合金)冶炼技术。
铁器时代:掌握冶铁技术(进入铁器时代通常意味着接近或已进入历史时期)。
5. 与“历史时期”的区别:
史前史:没有文字记录,依赖物质遗存进行重建。
历史时期: 有文字记录,历史研究可以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必删!
史前史就是人类从诞生到其所在地区发明并使用文字系统之前的整个漫长阶段。它没有文字记录,主要依靠考古学发掘出的物质遗存,结合多学科方法进行研究,以重建人类早期的进化、迁徙、技术发展、社会组织和精神世界。其时间跨度和结束点因地区文明发展程度不同而差异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