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发现年前就有开颅手术:中医不会做手术吗头骨颅骨

我们一般以为中医不会做手术,手术是西医的专利。可是中国考古遗址发现多起史前开颅手术,说明中华史前先民已经具有高超的手术技术,这颠覆了历史和我们的认知。

一、考古遗址发现多起史前开颅手术

考古学家于1995年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傅家遗址大墓中出土的颅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开颅手术,这是5000年前中华先民的头颅,这颗颅骨上面有清晰的人工开凿的孔洞。专家们给这颗头颅拍X片、做CT扫描,经过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界的权威专家共同鉴定确定,这个病人在开颅后,活了数年才死去,说明这次开颅手术取得了成功。

傅家遗址开颅手术头骨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吉家庄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到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

吉家庄遗址

近期考古人员在清理吉家庄遗址时发现龙山时期墓室内葬有两具人骨,西面一具头南脚北,东面一具头北脚南,骨架保存较为完整。其中东侧一具头骨上有一个规整的圆孔,圆孔周边有斜削痕迹,存在明显的骨组织愈合的情况及其所具有的损伤形态和愈合形态特征,初步确定钻孔为人工开颅术所致。

对大同云州吉家庄遗址出土的开颅手术头骨进行CT医学扫描

经过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医学影像学、神经外科医学等多学科方法对这一颅骨穿孔案例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并使用螺旋CT扫描技术对该颅骨进行了断层扫描和三维建模,最后确认为是人工开颅手术的案例。

专家鉴定吉家庄遗址开颅手术头骨

CT扫描吉家庄遗址开颅手术头骨

这是华北地区发现的首例史前开颅手术。经过对该墓葬内的两具人骨经C14数据测定,年代距今约4060年,相对年代为龙山时代晚期。

我国考古学家最早在青海发现史前开颅手术遗迹。在民和县新民公社下川大队阳山小队有一处属于“半山——马厂”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墓地。1980年~1981年考古发掘,共挖出230座墓葬。其中一个墓葬出土的头骨上有3个孔洞,经鉴定是实施过开颅手术,而且手术相当成功,头骨主人在开颅手术后又生活了较长时间,伤口面已愈合。经过碳14年代测定此人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

此后,在青海多个古遗址上又发现了做过开颅手术的头颅,在大通上孙家寨卡约文化墓地出土的头骨,也做过开颅手术。经过碳14年代测定男子生活在距今3000年前。

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另一墓地出土了一名汉朝青壮年男性的头骨,头骨上同样出现了手术后留下的洞。在头骨左侧眶上部和眉弓之间,有一向上突出的圆弧形刻切穿孔,穿透至眶腔内。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2000年。

史前开颅手术,这是中国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改写了历史。那么中医会不会做手术呢?中医手术的发展史是怎么样的?

二、中国古代手术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生活条件艰苦,人类创伤多,就用草药、树叶包扎伤口,拔出体内异物,压迫止血,这就是原始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山东省大汶口文化傅家遗址的墓葬是发现其中5000年前的头骨的开颅手术,说明在史前时代,中华先民就会做复杂的手术了。

山东省博物馆向公众展出我国5000年以前的开颅手术实例颅骨

春秋时期《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载了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针,当时为切开排脓的有效工具。

《周礼》中外科医生被称为“疡医”,主治疮疡、痈肿和跌打损伤等多种外科疾病,手术成为内科与外科的重要区别之一。

《内经》中最早记载了脱疽的手术治疗,“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在我国完整的历史记载当中,周代就有了专门的外科手术部门,而且是比较健全的外科医学手术部门。这些专门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军队上,由国家统一培养和国家统一建设。

以前的外科手术虽然并不是那么健全,但是它也是存在的,而且领先于国外很多年,在古中医学当中,外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医学科内容。

三、古代手术术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是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中提出了腹股沟疝的外科手术疗法。书中记载了一则关于痔疮的外科手术记录,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先杀一条狗,取出狗的膀胱插在一根空心竹管上,然后将膀胱用竹管捅进人的肛门,在外面对竹管吹气,再向外拖拽,把患处带出来,一刀割掉病灶,敷以中药。

古代痔疮手术

秦朝时期出土的《黄帝内经》,讲的就是人类骨骼以及人类内脏的各种变化,这是最早的一部关于外科手术的收集,在里面记载了非常多书籍当中关于外科的内容。很多医学生根据这个内容学习到了非常多的外科经验,所以这本书也给当时的大夫提供了非常多的经验。

晋唐文献都记载过兔唇修复的手术。晋国时期和唐朝时期,开始出现了联姻,为了巩固家族当中的婚姻,开始出现了,表哥表妹结婚。这些联姻导致了很多唇腭裂孩子的产生,这些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被誉为妖怪,有的孩子还会被烧死,当时就有大夫看不下去了,在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开始做了唇腭裂修复手术并且成功了。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唇腭裂的孩子,不再被誉为妖怪。

隋唐时期中医外科手术达到很高的水平,《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夫金疮肠断者……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并强调肠吻合术后“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较真实地保留了隋代肠吻合术、大网膜血管结扎术、大网膜坏死切除术等手术方法和步骤。

宋朝时期到元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正骨外科手术,而且中国的正骨外科手术是不需要开刀的,能够通过特殊的手法进行正骨。当时的大夫需要学习完美的骨骼图,通过这些骨骼之间的连接复原出骨骼的行动轨迹,在不损伤肌肉表皮的情况下恢复,这个正骨手术一直沿用到我们现在。

古代正骨书籍

元代发展出了隆鼻的前身——“鼻梁修补术”,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录了手术安装假眼的过程。

元代记录手术安装假眼

明清时期的医家陈实功与王肯堂实施的气管、食管缝合术是世界上该种术式的最早记录。

清代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中详细记载了唇裂修补、女性先天性阴道闭锁、耳鼻再植等手术。

明朝的中后期到清朝的初期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外科手术家,这些外科手术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出现了多种外科手术,比如说正骨手术,比如说剖腹产,比如说阑尾炎手术,这些都是中国很成熟的手术。在清朝关于医学的记载当中,我们发现有多达33种的成熟手术,并且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

四、中医手术器械

关于中医外科器具的记载颇多。《山海经》中记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有石可以为砭针,堪以破痈肿者也。”,《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旧注解释为:“砭石如玉,可以为针。” 《汉书·艺文志》云:“箴石汤火所施”。”

用于治疗的石头称为砭石,古代人常用石砭镰施行医疗手术,最初这种石砭镰是用于切破肿疡、痈脓,排除瘀血,泻出脓血所用,相当于现在外科医生的手术刀。

据考古发掘,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的3座商代遗址中,出土3件砭石,均作拱背凹刃,尖端圆纯,长度在20厘米左右,形似农用镰刀,也称砭镰。砭镰形似镰刀,长20厘米、最宽处5.4厘米。

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出土的砭镰,距今34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

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出土的砭镰

遗址中还出土了桃仁、郁李仁等30余枚药用植物种仁,反映了我国商代医药学已经相当发达,对后世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如针灸就是在砭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砭石有“针灸之母”之称。后来,砭石疗法不断衍变创新,古人经常用砭术保健,对疏通经络、活跃气血、促进人体阴阳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也对于一些疑难病、慢性病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在秦汉时代砭术与针、灸、药和导引按跷并列为中医的五大医术。

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中,有一套以青铜为主材质的器具,堪称国宝。这套器具,包括一只破盆、一个杵子、一把尖尖嘴的壶、两片水晶、两把刀、九根针。六种器具,共同构成了一套现存最完整的、时代最早的、质地最好的西汉医疗器具。其中那只破盆,甚至在珍宝云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放到了独立展柜!

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出土的医生盆

青铜盆的口沿上,刻有两个字:医工。所谓医工,在古代就是医生的意思。这两个字,强势证明了破盆是一件医疗器具,而且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医用器具。

左:药杵 右上:灌药壶右下:砭石

汉代的青铜手术刀

医针中的4根金针

中国出土的古代手术器具还有很多,多种多样的手术器具见证了古代中医的手术治疗方法。

汉代手术器械

南北朝手术器械

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已有镊子、剪刀这样的常见外科手术器械。

唐朝手术刀具

宋代时已经出现较为完整的常用外科器具,如针、剪、刀、钳、凿,在《世医得效方》和《永类钤方》等书中都有记载。

辽金时期手术器械

1974年江苏省江阴县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医疗器械,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器械。

该墓出土的一种铁质柳叶刀,系外科手术用刀,有尖刃口的一头与现代医用手术刀十分相似。该刀长16.7厘米,宽1.5厘米,铁质。

刀端锐尖呈柳叶形,刃口位于刀端的一侧,约长4厘米左右。由于刃口较长,应是切开较大面积皮肤的一种工具。用刀时刀体与皮肤平行,作横向切开,近似现代应用的手术刀。

这充分说明,像柳叶刀这样的外科手术器械在明代已广泛使用。

同墓出土的还有平刃刀、镊子、剪子、牛角柄铁质圆针。平刃刀刃口位于刀的下端,前方扁平薄锐,约长2.5厘米。刃口较短,应是切开较小面积皮肤和“死腐、余皮”之用,用刀时刀体与皮肤垂直,作纵向切开。

出土的两把外科用的铁质镊子,也叫做“大钳”、“长钳”、“钗”等。《外科明隐集》中说这种形状类似于今天的镊子的工具,其用途是“用以枷捏余皮顽腐,以得刀割之便也。”

江苏江阴明朝古墓出土了一批外科手术器械

《外科心法真验指掌》也说:这种手术工具的功能是“……捏溃疮之腐肉,取之,去之,不可伤好肉,伤则血流。”

与某些中医著作中所绘制镊的形状相同。同墓中出土的外科用剪子,大体与家用剪相仿,仅在尖端有方头和尖头区别,江阴出土的两把铁制小剪,是外科手术中辅助刀、针的常用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高文晋于1834年编《外科图说》,书中载有器械图谱,如首页绘有“外科应用刀剪钳针各式物件全图”,仅对手术器械的描绘就有三十多种。

清代医家何景才撰写的《外科明隐集》中,简述了开疮刀、三棱针、平刃刀、月刃刀、剪子、镊子几种外科手术器具。开疮刀最薄利锋锐,取其速入急出;三棱针刺放瘀滞毒血,取其刺孔宽豁,让瘀汁通流;平刃刀割除死腐余皮,用之随手得便;月刃刀割除深陷之内瘀腐;镊子夹捏余皮顽腐,让刀割更方便。

古代手术器械

古代手术器械

五、古代手术麻醉问题

不仅在外科手术的术式上古代经典论述较多,对于现代外科医学中强调的麻醉、止血、消毒问题在祖国医学史籍上也多有论述。

我国古代的麻醉历史有3000年之久。春秋时期的《列子·汤问》有言:“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虽然将两个人“互换心脏”不太现实,但至少已经明确出现了“麻醉”的概念,且病人醒来后“既悟如初”,还是一样的健康。

汉末三国,战事不断,促进了外科手术的发展,麻醉方法也随之进步。麻醉学最早从《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的麻沸散初始。公元二世纪,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据《后汉书》记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是世界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记载。

由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方》,里面就有人们所渴望而急欲一观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组成是羊踯躅9克、茉莉花根3克、当归30克、菖蒲0.9克,水煎服一碗。

书中还记载着此方专治腹中病结或患圆形或长形肿块,各药不效,必须割破小腹取出,或脑内有病,必须劈开头脑,取出病邪之物则头风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说明麻醉作用还很强。由此可知华佗当时对于脑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学方面已达到相当水平。

据后人考证,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曼陀罗花(又名洋金花)。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载有麻醉剂“睡圣散”,方中说:“人难忍艾火炙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山茄花,火麻花(即大麻)共为末,每服三钱,一服后即昏睡。”而明代朱棣等撰《普济方》则有“草乌散”,利用曼陀罗花使骨科病人入睡,’手术时刀割,骨中拔箭头,都不会觉得痛。

麻醉汤剂是中国的独创,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时间,服过量会出现假死现象,这也曾为坏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中曾指出:“或云,今之贪官污吏,脏过盈溢,被人所讼,则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贪官污吏用口服麻醉剂搞假死以逃应得的惩罚,这应该是麻醉剂的又一种不正当用途,但也说明中医麻醉剂的药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

隋唐时候,麻醉较为成熟,外科手术进入寻常生活。《酉阳杂俎》记录过一个小故事:传说荆州有个姓张的外科医生非常有名,某天一个士兵骨折了,前来求医,张医生让他喝药麻醉,然后隔开皮肤取出一片碎骨,涂上药膏封好伤口,几天之后就能下地行走了。

当时还流行一种“针刺镇痛术”,就是针灸麻醉。最初是用石头烧热接触穴位,后来发展成金属针。唐代《集异记》记载,狄仁杰曾经用针刺镇痛的方式,成功完成了一例去除皮肤上瘤子的手术。

宋元以来,麻醉又有了新的发展,开始严格掌握安全用药,注意个体差异,尤其突出的成就是出现了局部麻醉。如《医宗金鉴》的外敷麻药,《华佗神医秘传》的吹喉麻醉药、黏膜麻醉剂和皮肤麻醉剂,等等。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详细论述了麻醉药量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关系,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六、古代手术止血、清毒、缝合问题

外科止血自原始的树叶、草根到明代烧烙止血,陈实功强调的综合止血。王肯堂非常注重预防感染,他提出“洗疮药须用文武火煎十数沸;洗疮时勿以手触嫩肉,亦不可气吹之,应避风”。

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用酒清理创伤的记载。

晋代葛洪首创用盐水清理伤口,外敷蛇衔膏后再进行手术。

隋唐时代,除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清创缝合术外,对缝合伤口的材料亦有了改进和提高。

最重要的发明是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良好疗效。缝合术是中医外科史上的重要发明。“桑皮线”就是常用的缝合线之一。

所谓桑皮线,就是取桑树的根皮,剥去外层粗皮,慢慢撕下内层筋纹,然后再把一根根的筋纹包裹在外皮中,把细线从头到尾抹七次,再取出来,让细线滑润如丝,收起放好。

将这些丝线放入装有药水的小瓶中保持湿软,用的时候取出,在沸水的蒸汽上薰蒸一下,细线就绵软如新,穿入细针,就可以缝合伤口了。

桑皮线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且不易断折,更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

宋代郭彖·睽车志【卷一】:“霖窘迫,以刀自裁,收之不死,医者以桑皮缝合其创傅药,……”。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孝行》中有:“邑人 俞浩斋 闻而过其家,视 良吉 胸间疮裂几五寸,气腾出,痛莫能言, 俞 为纳其心,以桑白皮线缝合,未及期月,已无恙矣!”

“桑皮线”最大的优点是无需拆线,这种细丝会随着伤口的愈合而长在肉中,与人肉融为一体。桑皮线取用方便,而且不易折断。

不仅如此,桑皮本身药性平和,更有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法中断,现在人知道的很少。

清创缝合术是我国外科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的开放性损伤,历代医家代有创新。

结语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是中医外科的重要特色。中医外科历来讲究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采用外治法一直是中医外科的最大优势之一,也是区别于中医内科的重要特征。

循内科之理以治外科之病,乃是外科的基础;而直接作用于患处的外治法又为外科所独有。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中医外科独特辨证体系决定了中医外科治法必须内外治相结合。一般来说,轻浅小疾,单用外治即可痊愈,而重大疾病则非内外治并举难以奏效。

THE END
0.史前和原始有什么区别?一文告诉你今天,漫笔古今来为大家解析一下,这个“史前”和“原始”,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在读史书时,经常会读到诸如“史前”、“原始”这样的字眼。 有些书籍有时还会经常提到“太古”,“上古”这样的词汇。 这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况且,有的书籍对于这些词,还往往只是拿来一用,而并不加以区分。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领会,然而我们领会的是否jvzquC41yy}/lrfpuj{/exr1r18d8=<27e=fd9
1.战斗的人生——评说《史前一万年》(史前一万年)影评一部分的人生是用来享受的,大多数人是用来忍受的,极少数人的人生则是用来战斗的;有的人的人生是为了解构,有的为了建构,有的则不知是为了什么,但他们依然战斗。史前一万年,亚高族的英雄达雷的人生则是在战斗中重构!当然,现代的电影手法总是要将爱情作为故事的主线,达雷的战斗便是为了爱情,为了追寻一个叫伊芙乐的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45657<:1
2.纯爱穿越到史前或者石器时代的文,谢谢!注意要求是纯爱耽美文哦纯爱穿越到史前或者石器时代的文可以参考下述建议:1 《史前狂想曲》 2 《石器时代之部落时代》 3 《回到史前去爱你》 4 《史前的异能故事》 5 《史前的穿越故事》 6 《兽人时代》 7 《回到史前去寻亲》 8 《史前史前我爱你》 9 《史前的恶魔王子》 10 《史前的纯爱故事》 以上推荐都是完结的纯爱穿越到史前或 jvzquC41yy}/jxsizk{/exr1cuq0su|vwppvt
3.《史前新纪元》全集在线观看/下载美国,澳大利亚电视剧史前新纪元剧情:公元2149年,由于过度开发、人口爆炸和过分的污染。地球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整个星球正逐步的走向死亡。虽然科学家们想改变现状进行了..jvzquC41yy}/{j~cogokw7hqo1|pf89668
4.你以为恐龙曾称霸地球?其实在恐龙时代,仍然有动物以恐龙为食|恐鳄|在史前地球上,恐鳄和帝鳄是恐龙王朝的一大威胁,它们有着巨大的体型、恐怖的外形以及凶残的性格,都属于是水生或半水生的掠食者,以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动物为食,甚至包括恐龙在内。 恐鳄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陆生爬行动物之一,生活在距今约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NTUCWU92778CUaO0jvsm
5.钢铁侠导演+BBC,又整大活,这部纪录片值得看这部叫《史前星球》的纪录片有两位非常厉害的制片人。 一位是BBC自然历史创意总监麦克·冈顿,另一位就是钢铁侠的导演乔恩·费儒。也就是漫威宇宙里喜欢梅姨的哈皮。 《史前星球》的制作时间超过三年,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制作纪录片只是为了真实性三个字。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73686219968:<;6a718=;652670|mvon
6.史前怪兽探秘CCTV专区早在三亿五千年前,鲨鱼就已经在地球上了,作为史前鲨鱼,虽然他们今天已经灭绝,但是,在那个时代,他们统治着海洋。这种鲨鱼叫做巨齿鲨,作为猎食动物,他身体是由软体组织构成。科学家们复原了锯齿鲨,并且推断了这种鲨鱼的咬合力,差不多可以咬穿一辆卡车。(科学世界2010年第4期)jvzq<84vx0iov3ep1|jfntugv5D3?>251vbin43
7.自然传奇《史前怪兽大揭秘》CCTV专区44亿年前的地球,是一个了无生机的世界,而当另一个行星赛亚与其相撞后,海洋逐渐形成,生命终于将在地球上出现。在5亿3千万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的生物已经进化了亿万年,而在浅海进化的速度已经加快,之后“奇虾、头甲鱼、翼鲎”等史前生物陆续出现,它们有的已经开始jvzquC41vx4de}{0eqs0496512<04>4XKFG25@7374<42<=633=/uqyon
8.史前时代的儿童们都玩些什么玩具新闻频道在史前时代的考古发掘中,儿童的存在感是比较低的。在那个严酷的、缺衣少吃的古老时代里,他们跟随大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因为幼小而常常夭折。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88561CXUKl9oNLNZLv:5UtV9\R}xX4918990ujznn
9.史前最强悍的10大生物,比恐龙还恐怖!马蜂窝曾经有科学研究表明,从远古时期到现在,生物的形态经历了一个由大变小的过程,在那个时期,生物的体形都非常吓人,因为体形的巨大也导致了这些生物的力量十分强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地球上史前最强悍的十种动物吧。 1:巨型短脸熊 短面熊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的在美洲大陆上一种可怕的掠食动物。由于它们的主要猎物为美洲jvzquC41o0sbhnsiyq4dp8ytcxkm/wjyu17549;;60nuou
10.字典助力前端开发的必要性和各步骤实现(组件库系列~七)前端字典为了解决史前阶段的痛点,我们引入了数据字典。将所有的字典数据放在一个单独的js文件中,现在,我们只需要在数据字典中定义所有可能用到的数据,然后在页面代码中引用即可。如果后端对应发生了变化,我们只需要修改数据字典中的内容即可自动更新所有引用该数据字典的页面。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重复的代码编写,还可以提高代码的维护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593;:1;8ftvkimg8igvcomu8652;883?=
11.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艺术(艺术的故事)书评(二)埃及埃及人的美术摆脱了史前艺术的混沌,在表现形式上有了可延续和累积的风格,所以西方美术史一般以埃及作为最早的起点。埃及美术风格表现出一种严肃性与秩序性--以几何性符号将其进行排列。阿布·辛拜勒神庙/BC1290-BC1224在古埃及人看来,“现实”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因为灵魂是“永生”的,所以古埃及艺术是完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5<64;71
12.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据陈星灿介绍,遗址出土了中国北方地区目前最早的陶器,并发现了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关键缺环,是华北地区乃至东北亚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200—前1700年,是目前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该遗址的发现首次系统揭示了龙山时期北方jvzquC41yy}/e|xp0et0vxupgyy04975255u49752592a>;393:70|mvon
13.筚路蓝缕成就辉煌履行使命再展宏图——关于中国考古学发展的20世纪30到50年代,围绕以距今约7000~5000年期间的仰韶文化彩陶为代表的中国史前文化究竟是本土起源还是从外部传入问题,曾发生激烈争论。一些外国学者根据仰韶文化陶器表面的彩绘纹饰与西亚地区史前文化的彩陶有相似之处,提出“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考古学家经过近百年的发掘和研究,以大量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证明,中国jvzq<84mcqmv0lxup0io1ƒ|d1mmzf8piud532;5331z32;5332?`7;65359/uqyon
14.剑齿虎大战猛犸象—论文—科学网相关分析表明,这些大型植食动物的幼崽体重在200~2000公斤之间。而成年猛犸象和乳齿象的体重则可以达到若干吨;据估计,其中一些成年的雄性植食动物体重可以超过1万公斤。而史前食肉猛兽的体重则在150公斤到400多公斤之间。 那么,古肉食动物是否真的可以拿下那些大型植食动物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花费若干年时间,编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rcrks1;537385396443=82<<;334t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