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pdf

认证主体:常**(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中国考力皆通企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考4与衣物去存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

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

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

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亥U,并不等于考古学,

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

“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

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I,以后普及到

世界各国。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

20年代才开始的。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

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

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

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

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夏鼐先生的表述是准确的。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

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

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

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

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

查发掘工作。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这是考古学与狭义的历史学的最大区别。狭义的历史学主要是依靠文

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而考古学主要研究的是实物资料。考古学和

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犹

如车的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2、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的特点:

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应该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

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

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的。如:石块、古脊

椎动物

(二)文物知识:

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可称为遗存,也就是我们现

在所说的“文物”,翻译成英文是“CulturalRelics”。

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一切有形的物质遗存。

2、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必须具备的条件:

(1)受保护的文物必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具体到文物个

体,不一定同时具备三方面的价值,但必须具备某一方面的价值。

历史价值:指对研究、认识历史具有帮助。如西周的青铜器利记

价值。延安窑洞毛主席故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陕北

的艰苦卓越的岁月,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的一页。如:西周利箧

艺术价值: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如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马踏飞

燕”青铜雕塑,天马行空,极富想象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

征。中国古代精美的陶瓷器、青铜器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商代早期郑州商代遗址中发现的

原始瓷片,把中国瓷器产生的历史由东汉提前到商代。1986年甘肃

天水市郊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古墓中发现古纸,纸上绘有地图,这是

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张实例,纠正了《后汉书》关于造纸术起源于东汉

宦官蔡伦的误记,把中国造纸起源提前200年。这些都具有科学价值。

文物价值的大小是决定文物等级或是否属于文物的重要方面。

(2)受保护的文物必须具有代表性。

我国土地辽阔,历史悠久,因此文物众多,而我国的财力有限,只能

根据我们的国力,(忍痛割爱)在众多文物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进行保护。如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经重点发掘的遗址有儿十处之

多,但国家重点保护,在遗址上建博物馆的也只有半坡、大河村等儿

处,大多数遗址在考古活动后进行了回填。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属仰韶文化晚期,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

的城址,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已经回填。

即使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由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这些

文物有的也受到一定的损害。如南京六朝古墓,巩义北宋皇陵,都在

田野农田之内,损害相当厉害。

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似乎是一对矛盾,怎样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郑

州商城遗址城墙的损坏,徐州东汉采石厂的损毁.为经济建设的发展

只好以损害文物为代价。但文物是不可再生,损坏了就不可再恢复

To在文物保护方面我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认识观念和经费的

投入。

(3)受保护的文物必须具有广泛性。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应当是我国

各时代、各民族、各地区和各个领域的代表性文物,要具有广泛性。

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尊重、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物保护。

3、文物(遗存)的分类与分级管理:

(1)文物的分类:

文物(遗存)通常可分为可移动文物(遗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遗

迹)两大类。

可移动文物(遗物)指形体较小而可以移动的遗存,如工具、武器、

日用器具和装饰品等器物;

不可移动文物(遗迹)指形体较大而固定而不可移动的遗存,如宫殿、

住宅、寺庙、作坊、矿井、都市、城堡、坟墓等建筑和设施。

(2)文物的分级管理:

①可移动的文物,称馆藏文物,收藏保存在博物馆、纪念馆和科研机

构中,分珍贵文物与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一、二、三级文物。

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

二条的有关规定,一级文物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二级

文物为具有量要价值的文物;♦级文物尤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凡属

一、二级藏品的文物均为珍贵文物,三级藏品中需定为珍贵文物的,

应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一级文物:一、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及其经济、政治制

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二、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

三、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

性文物.

四、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

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五、反映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

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六、反映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

代表性文物.

七、反映历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教

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历代著名工匠的代表性文物.

八、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具有特别

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九、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本.

十、反映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和杰出领袖人物的革命

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代表性文

物.

十一、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及其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领袖人物、

著名烈士的代表性文物.十

二、反映有关中国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爱国侨胞及

其它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十三、其它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物.

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供参考)

一、玉器一一时代确切,质地优良,遗存稀少,在艺术上和工艺上有特

色或有研究价值的;有确切出土地点款识或其他重要特征,可作为断

代标准的;具有明显地方特点能代表一个地区或作坊的;能反映某一

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有关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代表作.

二、陶器一一能代表某一文化类型,其造型特殊,器形完整的;有确切

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三彩中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而器形完整

的.

三、瓷器一一时代确切,遗存稀少,在艺术上或工艺上有重要研究价值

的;有年款或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造型、纹饰、釉色等

能反映时代独创风格和浓郁民族色彩的;有文献记载的名瓷、历代著

名窑别的代表作;元、明、清时期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民窑瓷;著名工

匠的代表作.

四、铜器一一造型、纹饰精美,能代表一个时期工艺铸造技术水平的;

有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福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

人物的;书法艺术优美;传世稀少并在工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

科学价值的.

五、金银器一一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工艺水平高超,造型

或纹饰十分精美的.

六、石刻砖瓦一一时代较早,有代表性的石刻;刻有年款或物主铭记

可作为断代依据的造像碑;能直接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神态生动、

造型优美的石雕;技法精巧、内容丰富的画像石;有重要史料价值或

艺术价值的碑刻墓志;文字或纹饰精美、历史价值重大的砖瓦.

七、书法绘画一一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书画;唐以前艺术水平较高、

首尾齐全有年款的写本;宋以前经卷中有作者或纪年且书法水平较高

的;宋、元时代有名款或虽无名款而艺术水平极高的;具有重要历史

价值的历代名人手迹;明清以来重要艺术流派或著名画家的精品。

八、甲骨一所记内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龟甲、兽骨完整的;所刻文

字精美或具有特点,对甲骨能起断代作用的.

九、符牌印章一一文字精美、质料珍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很高艺术

价值的玺印、封泥和符牌;B月、清篆刻中主要流派或主要代表人物的

代表作;历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印章.

十、货币一一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存世数量极少的

或成套的货币以及钱范和钞版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民政权发行的货币

中的珍品.

十一、牙雕一一时代确切、遗存稀少,在雕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的;典型反映民族工艺特点和工艺发展史的;各个时期著名工匠或艺

术家的代表作.

十二、竹雕一一时代确切,在竹雕工艺史上有独特风格或特征的;款

识准确,可作为断代标准的;制作精巧、工艺水平极高的;著名工匠

或艺术家的代表作.

十三、漆器一一款识准确,遗存稀少,能代表某一历史时期典型漆工艺

品种的;造型、纹饰、雕工、色调、工艺水平高而完整无缺的;著名

工匠的代表作.

十四、身琅一一款识准确,遗存稀少,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造型、纹

饰、釉色、掐丝等工艺水平高而又完好的.

十五、织绣一一遗存稀少,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早期实物或实物印痕;

时代较早,有准确的纪年及产地的;基本保持原色能代表一个历史时

代工艺技术水平的;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历代

名人使用、保存下来的精品;著名工艺家的代表作

十六、古籍善本一一宋、金、元旧刻;宋、元旧抄;明及明以前稿本

和著名学者或藏书家抄本;明、清著名学者或藏书家批校题跋;及明

刻、清抄中内容、版本、印刷技术上有特色或具有其他特点的稿本.

十七、碑帖拓本一一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整张拓片和罕见的拓

本;早期初拓精本、多字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传极少的清代

或近代拓本.

十八、武器一一在重要战役(包括起义中)使用的、具有重要历史情

节、数量稀少的武器;能代表一个历史阶段军械水平的武器;历代名

人使用过的武器

十九、宣传品一一反映民主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或由中共中央、

地方党政组织印发、内容重要、数量稀少的传单、标语、宣传画、捷

报、号外等.

二十、证物一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政策,数量稀少,与各地区、

各党派团体有直接关系,具有特殊历史情节的旗帜、印章、证件等.

二十一、文件一一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文件原件;重要文件原件不存

在的存世稀少的早期翻印件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早期翻印件;反映各党

派团体的有关重要会议,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件.

二十二、名人遗物一一已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各党派团体领导人、

著名爱国侨胞、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手稿、信札、题词、

题字、签署件;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生活用品.

注:二、三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可依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类推.

②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与分级保护:

A、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包括:1、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2、

石窟寺、3、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4、石刻及其它、5、古遗址、6、

古墓葬等六类;

B、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保护:

不可移动文物划分为:a、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省

(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c、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公布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批共

2348处。其中1961年第一批180处,1982年第二批62处,1988年

第三批258处,1996年第四批150处,2001年第五批518处,2006

年第六批108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万余处,县级保护单位3万

余处,文物点已登记的有30余万处。因此,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只

占我国经文物普查所知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一小部分。

第一批(1961年,180处):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三元里平英团遗址

(广州三元里),金田起义地址(广西桂平金田村),太平天国忠

王府(江苏苏州),韶山冲毛主席旧居(湖南韶山),北京大学红

楼,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二)石窟寺(共14处)云冈石窟(山西大同),莫高窟(甘肃

敦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榆

林窟(甘肃安西),响堂山石窟(河北邯郸)等

(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共77处)太室阙(东汉河南登

封)少室阙(河南登封,东汉)嵩岳寺塔(北魏河南登封)大雁

塔(唐陕西西安)铁塔(北宋河南开封市)六和塔(南宋浙

江杭州市)曲阜孔庙及孔府(金至清山东省曲阜)故宫(明、

清北京)万里长城一八达岭(明北京延庆)天坛(明北京)布

达拉宫(明至民国西藏拉萨)等

(四)石刻及其他(共11处)西安碑林(汉至近代陕西西安)苏

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南宋江苏苏州)沧州铁狮子(后周河北沧县)

(五)古遗址(共26处)周口店遗址(旧石器时代北京市房山县)

仰韶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濯池县)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

陕西省西安市)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章丘县)郑州商

代遗址(商河南省郑州市)殷墟(殷河南省安阳市)丰镐遗

址(周陕西省长安县)临淄齐国故城(周山东省益都县)曲阜

鲁国故城(周至汉山东省曲阜县)侯马晋国遗址(东周山西省

侯马市)阿房宫遗址(秦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汉陕

西省西安市)汉魏洛阳故城(东汉至北魏河南省洛阳市)大明宫

遗址(唐陕西省西安市)等(六)古墓葬(共19处)黄帝陵(陕

西省黄陵县)孔林(东周山东省曲阜县)秦始皇陵(秦陕西省

临潼县)茂陵(西汉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墓)霍去病墓(西汉

陕西省兴平县)辽阳壁画墓群(汉至晋辽宁省辽阳市)昭陵(唐

陕西省乾县唐太宗墓)乾陵(唐陕西省乾县唐高宗李治与武则

天合葬墓)

d、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1、要有保护范围、2、要有标志

说明、3、要有记录档案、4、要有专门保管机构或专人管理。

目前我国的文物大多数都属于国家所有,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外

国很羡慕我们),但由于我国目前国力有限,怎样保护好它们也是一

个很大的任务。文物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一个包袱。鉴于此,近

年来国家提倡私人合法收藏文物,国家法律予以保护。

岳飞墓(南宋、浙江省杭州市)明孝陵(明、江苏省南京市明太

祖朱元璋墓)十三陵(明、北京市昌平县)清东陵(清、河北省

遵化县)清西陵(清、河北省易县)

e、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和革命

意义的城市,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

年和近年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24座、第二批38座、第三批37座,第四批1座,共计100座.

它们犹如散嵌在祖国大地的颗颗璀璨明珠,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1北京2.承德3大同4南京5.泉州6.景德镇7.曲阜8.洛阳9.开

封10.苏州11扬州12杭州13绍兴14江陵15.长沙16广州17.桂

林18.成都19.遵义20.昆明21大理22.拉萨23.西安24.延安

1天津2保定3.平遥4.呼和浩特5沈阳6上海7镇江8.常熟9徐

州10.淮安11.宁波12.歙县13.寿县14.亳州15.福州16.漳

州17.南昌18.济南19.安阳20.南阳21.商丘22.武汉23.襄

樊24.潮州25.重庆26闿中27宜宾28自贡29镇远30丽江31日喀

则32韩城33榆林34武威35张掖36.敦煌37银川38喀什

1正定2邯郸3新绛4代县5祁县6哈尔滨7吉林8集安9衢州10J临

海11.长汀12.赣州13.青岛14.聊城15邹城16淄博17郑州18

浚县19随州20钟祥21岳阳22肇庆23.佛山24梅州

25雷州26柳州27琼山28乐山29都江堰30泸州31建水32巍山33江

孜34.咸阳35.汉中36天水37同仁

凤凰f、世

界遗产:截止目前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已被批准公布的列

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文物保护单位已达37处,仅少于西班

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37处世界遗产名单:长城1987.12北京故宫1987.12陕西秦始皇

陵及兵马俑1987.1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山东泰山1987.12安徽黄山1990.12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西藏布达拉宫1994.12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云南丽江古城1997.12山西平遥古城1997.12江苏苏州古典园

林1997.12北京颐和园1998.11北京天坛1998.11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福建省武夷山1999.12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河南洛阳龙门石

窟2000.11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I清东陵(河北遵

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明十三陵(北京I明孝陵(南京)

2003.7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三江并流(云南)2003.7中

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集安市)2004.7澳门历史城区

(2005.7);安阳殷墟(2006.7);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2006.7)“中国喀斯

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2007.7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7

福建土楼2008.7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2008.7

(二)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1、考古学研究的范围与最终目标:虽然考古学的研究是以物质的遗

存为依据,但作为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它的研究范围不限于物质文

化,不应限于对古代遗迹、遗物的描述和分类,也不应限于鉴定遗迹、

遗物的年代和判明它们的用途与制造方法。而是在于通过各种遗迹和

遗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生产规模、技术水平

等物质文化,也包括美术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考古学研究的

最终目标在于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考古学研究的上限,始于人类的产生,其下限,我国考古界一般定在

明代结束。

三、我国考古文物管理、科研机构:

1、国家文物管理机构:国家文物管理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文

物局或文化厅——市县文化局

2、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吉林大

学等大学考古、文博专业;各省、区、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等;

各市、县文化馆等。

四、考古学的功用:

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之所以在近年来得到发展,是因

为其本身具有特殊的功用。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

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犹如车的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考古学的功用,主要有以下儿点:

一是补史,即用考古材料来补充文献历史的缺佚(失)。

研究历史靠两种材料: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史前时代没有文献材料;

历史时代文献材料的片面性文献不能全面而真实的反映历史原貌。

文献的这些不足需要我们用考古材料来补充。考古学补史的任务特

别突出.近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之所以取得远远超越于前代的成

就,这是与考古学的新成就密不可分的。如史前时代的研究、夏商

周研究等等。

二是证史,即用考古材料来证实史实。

封建史学:主要依据文献材料;近代史学:讲求实证,即用实物资料来

验证文献记载。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即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相

结合,互相验证,这样才有说服力。“二重证据法”成为近现代史

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三是纠史或辨史,即用考古材料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

文献材料是史家写作而成,其中难免夹杂着作者的主观好恶,特别是

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字句上可能出现讹误现象,因此文献材料可能有错

误。而考古材料就成于当时人之手,是“历劫而不变”,因此比文献

材料具有更强的可信性。当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发生矛盾时,应以考

古材料为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上甲一报丁一报乙一报丙王

国维研究甲骨文,纠正了《史记》的错误,应为上甲一报乙一报丙一

报丁的顺序。

第二节考卷老攵化马考卷学研究的方法、多歌

一、考古学文化:

1、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我们日常用语中的“文化”一词,多

半是指精神方面的,(如文化程度,文化大省)这是狭义的文化;但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

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

2、考古学文化的定义: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以夏

鼐先生的表述为准,即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

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

概念中所谓的同一时代、共同地区都是相对的,究竟多长的时限为同

一时代,共同地区的范围又有多大,这是需要对最后一项内容的研究

之后加以限定的。因此,在这一定义的三项要素中,最重要和起决定

性作用的还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这一项。

3、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就目前世界范围来讲,在考古学文化的

命名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儿种定名

法。

(1)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乡镇或村庄名)作为考

古学文化名称。

这种方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

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

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2)在以小地名命名的基础上加前缀的命名方法。

如甘肃仰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浙

江龙山文化等等。为了避免混乱,许多这一类名称已改用当地典型遗

址的小地名来命名。如甘肃仰韶文化改为马家窑文化,湖北龙山文化

改为石家河文化,浙江龙山文化改为良渚文化。

(3)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文化遗存命名,(或者叫小地名加后缀的命

名方法)。

这是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

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后冈一期文化、

后冈二期文化、后冈三期文化(后冈三叠层)等等。

(4)以文化特征(或特征性遗物、纹样等)来命名的方法。

如解放前仰韶文化与彩陶文化是同一个概念,龙山文化与黑陶文化是

同一个概念。这种命名方法近年来已不经常使用。因为这种命名,容

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

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5)以同一类型遗址中文化遗存最丰富、最能反映其文化的遗址来

命名。

如青莲岗文化一北辛文化,花厅遗址一大汶口文化,登封玉村类型--

洛达庙类型(郑州)一二里头文化等。

(6)以时代、朝代或国家、古族的名称来命名。

如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青铜时代文化,巴蜀文化、中

原文化、齐鲁文化、先商文化、商周文化、两汉文化、楚文化等。这

种命名方法,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考古学文化,他们属于泛指,

故不应属考古学文化之列。

4、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类型:

的先后而分为前后不同的儿个期别。如二里头文化分为细分为一、二、

三、四期,粗分为前、后两期。一期最早,四期最晚。

(2)考古学文化的类型:在考古学文化内部,一般还可以进一步划

分为不同的类型。类型的使用主要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主要用来表

型,苏北地区的青莲冈文化分为青莲岗类型、刘林类型和花厅类型等。

二是反映地域性差别,即在考古学文化内部因分布地域不同而形成的

地域性特征,这种情况又多称为地方类型。如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

型、东下冯类型,裴李岗文化的裴李岗类型、贾湖类型等。

(3)要正确区分考古学文化不同分期、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同一考

古学文化的不同分期之间与不同类型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没有

差异,我国就不能分出不同分期与不同类型。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有多

大,可用“大同小异”来概括,应注意“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即当一种考古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不同分期、不同类型之间其文化

特征大同小异、未发生质变时,可视为同一文化的不同分期、不同类

型,否则,当它们之间小异大同、即发生了质变时,则应视为另一文

化。

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是与其特有的研究方法密不可分的,即考

古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有的方法论。

考古学有三大特有的研究方法,一是考古地层学,二是考古类型学,

三是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考古地层学:

1、考古地层学的定义:地层学是科学地收集实物资料的基本方法论。

所谓考古地层学,是指对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

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的学问。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尽管二者属于不同学科,有

很大区别,但在堆积层次相互叠压的基本原理上是相通的,因此考古

学就借用了地质学上的这一概念。

在进行地层学研究时,首先碰到的是文化层的概念。因为考古学

研究的是文化层,而不是其它的地层。

2、文化层:

(1)文化层的定义:所谓文化层,是指包含有人类活动遗存的堆积

层。

一个地方只要有人类长期居住,在那里进行各种活动,就会在天

然的地表上普遍形成一层“熟土”,其中往往包含有古代器物、建筑

遗存,生活垃圾等。这种“熟土”中由于含有有机质,土色一般呈灰

色,或者由于先民用火的关系而呈红褐色。

无论在土质还是在土色上,这种被称为文化层的“熟土”都有别

于未经人类扰动过的天然土壤-“生土二

(2)文化层形成的原因:文化层主要是人为形成的,形成原因主要

有两种情况。

一次形成的。

如房屋坏了之后推倒重建,旧房子的墙体等摊平后就形成了新的

文化层堆积。或者市是由于自然或战争等原因将旧有聚落或城市完全

毁坏,新来的居民在旧地重建新的定居点。这种一次性形成的文化层

B、二是逐渐形成论,即文化堆积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总是在不断地生产一些废弃物,如灰尘、垃

圾、腐烂的植物及损坏的日用品等,这些东西大都是不加处理地随意

形成颜色不同的文化层堆积。此外,在居住区及其周围,也会因为自

然淤积或根据需要而进行认为垫土产生不断加高的现象。这些都可以

看作是在一个遗址内逐渐形成新的文化层的过程。

(3)判断文化层应注意的事项:由于文化层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

既有短期一次形成的情况,也有较长时期逐渐形成的现象,因此不能

年代的做法是不科学。

文化层不一定是水平的,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水平的。这有自

然原因,如遗址立地在丘陵坡地或坑洼不平的平面上、水土流失等,

也有人为原因,如筑高挖低、后代人的破坏等。因此,位于同一深度

的遗存不一定属于同一层位,同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可以高低相差甚

远。

3、两种主要的地层关系:在田野发掘中常见的地层关系主要有两种:

(1)叠压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层相互重叠,这种关系就是叠

压关系。

堆积,它们通常以相互叠压的形式出现。如果一个地点人类的居住不

连续,有时候会在文化层之间形成不包含人类活动遗存的自然堆积

层,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在正常情况下,同一地点较晚的堆积总是

叠压在较早的堆积上,即较早时期形成的堆积在下,较晚时期形成的

堆积在上。这是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据此,可以确定考古遗

存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

通常,我们把相互叠压的文化层比做一本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书

(地书),每一层好比书的一页,考古发掘就是逐页翻读这本地书。

(“三峡五千年历史的地书”)理论上这本地书可以逐页翻读,但由于

后来人类活动而形成新的文化层的同时,往往要破坏旧有的文化层,

甚至会把它全部消灭。所以在一个遗址中曾经形成过的文化层,并非

全部都能逐页翻读。

(2)打破关系:即晚期的遗迹向深处破坏了早期的文化层。

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从事建造房屋和窖穴、挖坑取土、

掘沟凿井、埋葬死者等各种活动,从而对原有的堆积造成不同程度的

破坏。因此,在具有打破关系的遗迹单位中,打破别的单位的单位相

对较迟,而被打破的单位相对较早,这是考古地层学的又一个基本原

则。据此,可以依据打破关系来确定考古遗存的相对年代关系。

(3)共存关系:在叠压或打破的地层关系中,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

(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

共存关系。凡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年代可

视为是同时的。

(4)其它复杂的地层关系:

(5)文化层对考古发掘的意义:文化层对考古发掘有两方面的重要

意义,一方面它把同一时代的遗迹和遗物串联在了一起;另一方面,

相互叠压或打破的文化层提供了确定时代早晚关系的可靠根据。

(二)考古类型学:

要区别复杂的地层关系,关键在区分和识别文化层土色的不同和地层

内包含物的同异,土色的不同,主要靠地层学;而地层内包含物的同

异,则主要靠类型学。

1、考古类型学的定义:如果说地层学是科学地收集实物资料的基本

方法论,是从地质学引入的一种方法,那么,类型学则是对收集到的

实物资料进行科学归纳和分析、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受到生物分类学

的启发而产生的。

类型学又称标型学、器物形态学,它是通过对考古遗存中器物的形态

排比,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推断其年代的

早晚,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2、进行类型学研究的步骤:

(1)选择地层关系比较清楚、出土单位明确的典型性器物作为标本。

典型性器物,是指一种考古学文化或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只能感最常

见的、并构成基本组合的那些器物。

典型器物应具备的基本条件:a、出土数量多;b、易损器类;c、变

化速度快;d、变化幅度大。

因此陶器是类型学研究的最佳器物,瓷器、铜器和其它类别器物也可

做类型学研究。

(2)对这些典型器物做型和式的区分。

所谓型,习惯上是把同类器物中具有平行发展的并列关系的叫

型;型表示某一种器物内的小类,型与型之间,或小类与小类之间具

有并列发展关系的不同演化轨迹。型多用A、B、C、D等大写英文

字母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小类之内还可以继续划分为不同的小型,

称为亚型,用a、b、c、d等小写字母附在大写字母之下的形式表示,

如Aa型、Ab型、Ac型等。

式,是同类器物中具有继承发展的先后关系者叫式;式与式之间

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具有先后发展关系的式组成某类器物的一个完

整的发展链条,就是某一型器物的发展谱系。式一般用罗马数字I、

II、III或阿拉伯数字如1式、2式、3式等表示。

(3)在区分型和式基础上对器物进行分析排比,最后确定文化发展

的编年序列。

如苏秉琦将宝鸡斗鸡台墓地所出陶鬲分为四型:A型袋足鬲B型联

裆鬲C型折足鬲D型矮足鬲

将四种不同类型的鬲又分成不同的式:

(三)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1.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定义:文化因素分析是指通过对考古学文化构

成因素的分析来揭示该考古学文化的内涵的方法。一种考古学文化

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既有对其先行文化的继承与变革,又

有对其同时的周围其它文化的借鉴、吸收和融合。因此该文化包含有

不同的文化因素,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从考古学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

其起源和形成的奥秘,发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是文化因素分析

方法得以成立的科学根据。

2.如何正确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⑴不要认为一种考古学文化是一个只具有单一文化因素的整体,而

应剖析其文化内涵,分析其内部结构;

(2)文化因素分析,必须引入“量”的概念。没有量的统计和对比,就

很难确定其中各种因素所占的地位,以致对其文化因素做出错误判断;

(3)正确区分考古学文化内涵的不同文化因素,需在与其它有关文化的

(4)文化因素分析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在分期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有助

于考察文化因素构成的发展和变化;

⑸文化因素分析必须以类型学的分析为前提,只有这样,文化因素的

分析才具有科学的依据。

三星堆遗址:新干商墓的文化性质:文化因素不单纯,既有中原商文化

因素,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因素;二者中地方特色因素居主要地位,

商文化因素仅居次要地位。因此判断它们是土著文化,非商文化,而只

是受到商文化的影响。

三、考古学的研究步骤:

考古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步骤,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一)考古调查

(田野调查)、(二)考古发掘(田野发掘)、(三)整理资料、(四)

编写报告

(一)考古调查(田野调查):调查是为发掘做准备。只有经过调查,

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在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名学的

研究成果,以便得到探求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在调查过程中,要

做好文字、绘图、照像和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适当采集标本,以便在

室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957年徐旭生对豫西进行考古调查,在河南偃师发现二里头文

化。

(二)考古发掘(田野发掘):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是整个考古活动的中心。

1、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谨防不顾地层、一味挖“宝”的滥掘、

甚至盗掘行为。

考古最终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不是为了寻找世俗的所谓“宝

物”。文物的价值绝不是世俗的人们所能认识到的。一件普通的器物,

哪怕是一件陶器,只要是能为阐明历史问题服务,它就具有相当大的

价值。(汲冢竹书的被损毁)(当今盗墓行为的猖獗)

2、要有敬业的工作态度:(举例:邹衡、郑振香、刘一曼、我去安阳

工作站的感受)

3、要掌握科学的发掘方法:考古发掘就是要把埋没在地下的遗迹和

遗物揭露出来;在揭露过程中,遗迹和遗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

度的损坏。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发掘工作都是对遗迹和遗物的破坏。

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在于采取最妥当、最严密的方法,使这种损坏降到

最低的限度。为此要讲究科学的发掘方法。

⑴钻探:在正式发掘前通过钻探了解地下遗物、遗迹的范围和分布

情况。

探铲(洛阳铲):探铲的铲头部分呈半个纵切的罐头筒形,直径

约十厘米,极便于采取地下小面积的土样。铲头上装有2米左右的木

杆,木杆上可以在加绳子,所以这种探铲一般可探到地下五、六米的

深度。钻探时为尽可能减少对遗迹遗物的损害,不宜将探眼打得太密

集。外国:电气探测法:通过探针插入地下观察其电阻大小

来确定地下遗存的类别。探测1米以内的地面,对我国厚达2米以上

的文化层不大适用。水下考古用音响探测法。

(2)“布方”发掘:所谓布方,就是将确定的发掘范围划分成若干长

方或正方形,在长方或正方形线与线的交叉点打上木桩作为标志。按

照布好的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顺次发掘。方与方之间的隔梁到发掘

过程的末尾再挖掉(为便于人行走、放置发掘物和防止墙壁坍塌)。

发掘居住遗址经常使用“探沟发掘法”和“探方发掘法”两种方

法。“探沟发掘法”为开2米*10米或2米*5米的沟,一般用于小

面积的试掘。探方发掘法是在发掘的遗址上,划分出5米*5米或10

米*10米的若干正方,一般用于大面积的发掘。探方(或探沟)必须

统一编号,以求将发掘出来的遗迹、遗物汇合起来,有条不紊地纳入

总体记录中。

对各种遗物,则要究明它们所在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除

了标明层位以外,还要记明坐标,以备查考。

在全部发掘过程中,都要做好记录工作。记录的方式主要分文字、绘

图和照像3种,必要时还要制作模型。

考古发掘工作的原则,就是要做到能够根据这些记录及所采集的

器物,恢复居住址或墓葬在未发掘前原状。

田野调查与田野发掘,因都在野外进行,合称“田野考古”。

(三)整理资料发掘以后的资料整理是十分细致并相当费事、费时

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1)洗刷器物;(2)编号;(3)修复;

(4绘图照相;(5)制作卡片;(6)对器物做类型学研究,断定其年

代。

(四)编写报告: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结果都应以报告的形式发表,

应先发表发掘简报。

发掘报告一般至少应包括以下儿点内容:

(1)序论:包括遗址或墓葬的位置、所处地理环境、古今地理沿

革、发掘历史和前人的工作、发掘单位和参加发掘人员,发掘方式等。

(2)正文:包括文化层堆积,遗迹和遗物的描述。

(3)结论:包括文化遗存的时代和性质、年代和分期、发掘收获,

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两项,称为室内考古。

第三节星e母上的耳代

种资料时,最基本的一环,是要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这便是考古

学上的“年代学”。

考古学上的年代,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一、相对年代:1、相对年代的定义:相对年代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

一地层早或晚,某一遗物比另一遗物早或晚。

2、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

学的研究,这是考古学范围内的两种主要的断代法。即在田野发掘工

作中,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存打破关系可以确定。在研究室中根据

器物类型学的排比也可以确定。

来计算所发现遗迹或遗物的具体年代。

2、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1)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

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2)利用器物的纪年铭文断代(内证):

在调查发掘所得的许多实物资料中,碑碣、墓志、简牍以及其他各种

器物的纪年铭文本身就标明了其年代,是断定绝对年代的可靠的内

证。如年号钱、碑文、青铜器的铭文等(秦权:“廿六年皇帝尽并兼

天下”),(利箧:惟甲子朝,武王克商)

(3)利用标准器断代(外证):器物本身标明年代的终究是少数。为

物为标准器,去确定那些没有铭文的同类器物的年代。这是目前考古

界经常使用的断代方法之一。但外证的可信性要低于内证。

(4)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断代: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

绝对年代的断定,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最近儿十年

来,各种自然科学在考古学上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

a、放射性碳素断代: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一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

断代的技术。它是考古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定年代的方法。美国芝

加哥大学教授利比1949年开始用于考古年代测定。常用的标本有木

炭、炭化的种子、果实、骨头、毛发、贝壳等,以木炭最为理想。又

分常规法和加速器质谱法。其误差可由树木年轮断代对比校正。

b、古地磁断代:包括考古地磁断代和地层沉积磁性断代。前者是利

用某些古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的技术,用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窑、

炉、灶、砖、瓦、陶瓷的年代测定。后者是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地磁

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进行地层断代的技术,多用于古人类遗址的断

代。

c、热释光断代: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来进行断代的技术。

适用于陶器及其他火烧粘土样品。

d、钾-叙法断代:利用矿物质中钾-40衰变成壶1-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

的技术。它是古人类学中常用的放射性断代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地

质学上测定火成岩的年代。

e、树木年轮断代:利用树木年轮的生成规律来进行断代的技术。它

是现阶段最精确的断代方法。

三、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考

古研究全部过程的各个方面。遗址的勘察、出土文物的保养和修复、

遗迹的保护,都需要应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各种专门技术。更重要的是

古代遗迹、遗物包含了许多古代社会的信息,单凭考古工作者的直观

观察和传统技术还不足以充分了解,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古物

则会取得很多可靠的研究成果。

除上面介绍的现代科技在测定年代上的作用外,还用于卫星遥感

技术、残存脂肪酸分析法、孑包粉分析法、DNA鉴定等等。

空中勘测: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考察大面积的遗址和沙漠中的古代城

址或建筑物,也可以从地面上显示的儿何图形来分辨埋在地下的遗

迹。空中鸟瞰,视野广阔,借助照相可以得到在地面调查中不易察觉

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遥感技术,是空中照

相技术的扩展。遥感设备取得目标的信息,除了靠物体辐射或反射的

可见光外,还靠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Y射线等在遥感设

备中产生的反应,使得对地面不同目标的观察效率大大提高。

3、残存脂肪酸分析法:通过对考古出土的器物上所携带的动植物中

所含脂肪酸的成分分析来测定生物类型的方法。其原理是:所有动植

物体内都有脂肪,而脂肪酸是脂肪最基本的构成物质,不同物种其脂

肪酸的成分也各不相同。生物死后其体内的脂肪酸不会被分解,而且

能够长期不变地保存下来。通过将测试样品气化,提取脂肪酸,用色

谱仪分析,测定脂肪酸成分,可以判断出测试样品的物种。测试样品

种类主要有各种生物、携带生物脂肪酸的各种器物,如砍伐树木、宰

杀动物的石器、盛煮食物的陶器等。

4、抱粉分析法:通过对考古出土的植物的花粉和抱子的鉴定、分析

来考察认识一个地区特定时期生物种类、植被和环境的技术。其原理

是:植物硝粉可以长期广泛地保存在古代文化堆积中。通过对它们分

离取样、在显微镜下分析研究,可以复原古代植被的状况和周围环境。

第四节考若净笥史

一、考古擘崖生於近代欧洲:

(一)考古阜崖生於近代欧洲的屐史背景:

考古学产生于近代的欧洲,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在欧洲,从

15世纪开始,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处于上升的阶段。由于新大洲的

发现和文艺复兴的到来,人们大大开阔眼界,改变传统的世界观,他

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这时,

人们试图以进化论的理论为指导,按照近代自然科学的传统,以严格的

科学方法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证思想确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

科学的近代考古学从此得以成立。

(二)欧洲近代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1、考古学分期的完善:

(1)“三期论”的提出: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CJ汤姆森从该

馆所藏的史前古物着眼,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认为史前时代的丹

麦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

(2)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提出:1865年英国的J.卢伯克(1834〜

1913)使用希腊语的词根,创造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名

词,以表示两个石器时代的存在。

(3)铜石并用时代的概念:1877年意大利的基耶里克提出铜石并用

时代的概念,是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的一个过渡期。

(4)中石器时代的概念:1892年,英国的A.布朗提出在旧石器时代

与新石器时代之间应有一个过渡期,称为“中石器时代二

2、考古地层学的产生和成熟:考古学有两个基本的方法论:地层学

和类型学,这两个方法论若得不到确立,就不能说考古学的真正成熟。

(1)1859年英国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一同到法国北部索姆河畔的阿

布维利调查一个旧石器遗址,遗址年代由地质学家根据地质学上的地

层原理确定。考古学与地质学的相结合,是考古学的一个巨大转折,

标志着地层学的产生。

(2)1863年以后意大利考古学家G菲奥雷利对庞培占城遗址的发掘,

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Ho谢利曼对特洛伊古城的科学发掘,都是严

格按地层堆积进行的,标志着地层学的成熟,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进入

了新阶段。

庞培古城遗址为罗马时代城市遗址,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维苏威

火山脚下。始建于前6世纪,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庞培城全

部埋入火山灰下。1848年.菲奥雷利即从事庞培城的发掘,1863年主

持发掘,注意地层堆积规律的观察和研究。特洛伊古城,位于现在

土耳其西北部小亚细亚半岛。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记述了希腊人和特

洛伊人战争的故事,但人们长期认为特洛伊城是虚构的。1870——

189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利曼发掘特洛伊城址,特洛伊的真实存在

才得以确认。谢利曼(1822——1890)是原是德国商人,少年时在

其父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乔利的《通史》中看到一幅特洛伊的想象

图,引起了很大兴趣,后来又读了《荷马史诗》,于是渴望找到特洛

伊。46岁后谢利曼弃商从事考古,找到并按地层堆积科学发掘出了

这座城址。英国考古学家高度评价谢利曼说:“近代考古学是伴随着

谢利曼开始的

3、考古类型学的产生和成熟:

(1)1843年丹麦的沃尔索发表《丹麦原始时代古物》,强调按照器

物的形制进行分类的重要性,标志着类型学的产生。

(2)1903年瑞典的O・蒙特柳斯发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

一书,在首章《方法论》中,大量使用比较考古学和类型学的方法进

行研究,并将类型学的理论加以系统化。标志着类型学理论的成熟。

4、“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

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1892——1957)提出“考

古学文化”的概念,以“文化”代替“时期”。这主要是因为考古学

的“文化”有地域上的局限性,一种“文化”不能代表世界范围内的

一个时期,各种不同的“文化”往往在同一个时期中并存,实际上是各

自代表具有同样文化传统的共同体。

二、近现代重要的考古发现:

1、法国、德国、意大利学者对埃及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18世纪末,当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在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碑上的

三体文字为学者们考释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重要的钥匙;1822年法

国学者J.-F.商博良释出了这种象形文字,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商博

良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后,引起了欧洲人对埃及的古迹和古物发生

更大的兴趣。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考察队到埃及各地调查发掘。

商博良(1790——1832)是埃及学的创始人,1808年获语言学

博士学位,精通希腊文、拉丁文,熟习埃及文等6种东方语言。1822

年成功释读埃及托勒密和克娄巴特拉方尖碑石印本上的象形文字,这

标志着埃及学的诞生。后到埃及考古发掘。

2、德国人J.J.温克尔曼(1717〜1768)最早利用古代遗物研究欧洲古代

历史:

德国J.J.温克尔曼(1717〜1768)开始利用古代的遗物,而不是专靠

古代的文献,从事欧洲古代史的研究。他以保存在罗马等地的许多古

代美术品为资料,写成他的名著《古代美术史》。有的学者称他为“考

古学之父”,可见他对考古学影响之大,尽管古代美术史并不等于考

古学。

3、1856年发现尼安德特人化石的发现:

尼安德特人是欧洲早期智人化石代表,1856年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

河谷的一个小洞里,化石包括颅骨和部分肢骨,伴存有发达的石器。

4、西亚的考古工作:19世纪初,在波斯境内发现了刻有楔形文字的

摩崖石刻,为古波斯文、古埃兰文和古巴比伦文。1842年,法国人博

塔开始发掘尼尼微城址(古代西亚新亚述帝国都城遗址,位于今伊拉

克摩苏尔市,底格里斯河东岸。始建于前8世纪末,前612年为巴比

伦毁灭。)。次年又发现了亚述王朝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址。1845~1851

年英国人A.H•莱亚德也在尼姆鲁德和尼尼微发掘出亚述时代的许多

石刻浮雕、楔形文字的石刻和泥板。

5、庞培古城遗址和特洛伊古城的发掘

6、国际考古学会议的召开:1866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次“人类学和

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这使得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国际学术界

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7、法国和西班牙境内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的陆续发现:法国诺克

斯洞穴的野牛,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牝鹿,轮廓准确,形

态逼真,它们与洞穴中的象牙或兽骨的雕刻品一起被称为“洞穴艺术”

或“旧石器艺术”。

8、美洲玛雅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墨西哥和秘鲁是美洲古代文明的

两个中心,20世纪初美英学者对墨西哥的马雅文化和奥尔梅克文化

等都作过分析和研究,发现美洲当时所知的最早石器,还发现处于

开始栽培阶段的玉蜀黍遗存,后来还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各地发现其他

早期的农作物遗存,为美洲农业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日本和俄国)对中国进行考古调查发掘:

在中国,帝国主义者为了凯觎中国的领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纷纷派遣探险队到新疆,搞考古调查、发掘,以掠取古物。当时中国

的考古学界,还停留在金石学的阶段,没有人到野外去做考古发掘工

作。

10、英国考古学家M.惠勒对考古调查发掘的更加科学化作出了重要

贡献:

惠勒(1890——1976)先后在英格兰、威尔士、法国、印度、巴基斯

坦进行考古,总结前代田野考古学家们的经验并加以发展,除了提高

发掘的技术以外,还强调要提高发掘的目标。他主张考古学家要掘出

古代的“人民”,而不仅仅是掘出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中华大地5800年前进入古国时代2022年,考古人员在石峁遗 址皇城台发现的转角浮雕,为石茆皇城台大台基石雕的年代、建筑性质的判断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在大台基西侧200余米处, 首次发现以石墙框界、成排分布的贵族专属墓地。陶寺遗址确认了一处迄今所知最大的史前时期夯土建筑基址,是目前考古 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jvzquC41yy}/onnrkct/ew46{|<12@8
1.史前纪元划分史前纪元划分通常指的是对地球历史上早期非文字记录时期的分段。这些时期通常以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的重大变化来划分。以下是史前纪元大致的划分: 1. 史前地质时代:分为太古宙(古生代)、元古宙(中古生代)和显生宙(新生地质时代)。其中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等时代;中生代包括了jvzquC41yy}/{rhjg0ipo8gckmk04B<8:8=40qyo
2.考古学基础知识大全到19世纪末,考古学在欧洲已经日渐兴盛,一个又一个的古代文明重建天日,引起了中国的一些学者的关注,如梁启超就在他的《中国史叙论》著作中,介绍欧洲考古学对史前时期的分期法,并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对比较。欧洲考古学将史前时期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中国现在考古学的分期仍然是沿用的欧洲考古学的分法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43>429<80jznn
3.旧石器时代早在19世纪中叶,在非洲就发现了史前时期的石器。到20世纪初叶,已初步建立起 更新世时期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自50年代末以来,非洲在 古人类和旧石器方面又有一系列重要发现,从而使这一大陆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在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分期 非洲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两大体系。北非,即环地中海沿岸jvzquC41dcolg7xqiq{/exr1ngsnc8XjqyOopnwNkpq/j}rAvkzmgF*G8'?8'J<'G9+:H.G5'G;&;B*C:
4.新石器时代时期划分 上述除第③区因考古工作不够深入难以分期外,前两区大致可分为3期: 早期 早期距今12000~7000年前,可分为前后2段,前段距今12000年~9000年,以河北徐水南庄头、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为代表。加工石器出现简单的磨制,能够制作简单烧成温度较低的陶器。在南方,主要表现为洞穴遗址和贝丘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512;1985;13836;>94a895>9948=/uqyon
5.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19世纪末,欧洲的考古学已经日渐兴盛。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讲到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考古学家将史前时期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期,并将中国古史传说与此比附。 1898年安阳小屯村再次发现有字甲骨文,1900年敦煌石窟发现储存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两项惊人发现jvzquC41yy}/z~jzkng/exr1nkyik8}wgmk0mjtiwz{f1<:8234ivvq
6.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有些地区 的史前时期则延续时间更长,如新大陆的美 可晚到16世纪,大洋洲晚到18世纪中叶,这些地区在殖 主义者入 侵以前,统属于史前考古学研究的范畴。 究简史 有关 前的传说,在古文献里也有所反映, 例如前8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西奥德的 《劳动与 时令》诗篇里,便把人类的发展划分成黄金、白银、青铜、英雄和铁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63<4328:279;60unuo
7.最新成果发布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第三阶段为距今4300—3800年前后。中原和北方地区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石峁遗址考古发现的转角浮雕,为大台基石雕的年代、建筑性质的判断提供了关键性证据。陶寺遗址确认了一处迄今所知最大的史前时期夯土建筑基址。jvzq<84yyy4xgwrkpi4dp8h{14635:7431hb:A:32;j:4m947dg2gjj829l::mif9e5d0qyon
8.朱乃诚: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上)一是中国学者介绍西方考古学。如199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中首次介绍西方考古学家进行史前时期研究的情况。又如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介绍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欧洲考古学家将史前时期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期。 二是西方各种形式的探险家、学者潜入我国西北、东北等地的考察并掠夺珍贵文物。如jvzquC41wuks0pzcpenb0ls1ocoo1ltpvgtuAri?7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