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周年特稿②

飞跃时间,中国互联网“蝶变”再启航

王宝生 韩彪

202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迎来了30周年的重要时刻。这30年来,中国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研制第一台路由器,到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关键设备、组网系统……中国为全球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做出了引领性贡献。

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互联网从生产到生活都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国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领先。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史前阶段:“寂寞期”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当时分布于美国东西部的四台大型计算机通过四台通信控制器联接起来构成了最早的互联网——阿帕网(ARPANET),当时的连接链路采用电话线,速率仅有几十比特每秒(bps)。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局域网、IP(网际互联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等技术的出现,ARPANET的联网计算机规模达到上千台。1983年,DARPA将ARPANET分解为军用版(MILNET)和民用版(ARPANET)两部分,MILNET最终并入军方的国防数据网络(DDN),ARPANET与其他网络互连,形成以ARPANET为骨干的公用互联网——Internet(音译为因特网,意译为网际网),并确立了TCP/IP协议标准体系,从此TCP/IP成为互联网技术体制的代名词。1986年,互联网骨干链路带宽达到56千比特每秒(Kbps)。这个阶段的互联网仅仅实现了将物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联接在一起并运行一些专业的应用,可以称为互联网“寂寞期”,其使用者主要是一些科研领域的专业人士。在该阶段,诞生并应用了分组交换这一里程碑式的技术创新,也诞生了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牌(BBS)、网络新闻组(USEnet)等经典的专业网络工具和应用。

互联网Web 1.0时代:“普及期”

互联网Web 2.0时代:“社交期”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被称为互联网Web2.0阶段。在2000年之后,互联网技术曾经出现过网格(Grid)计算苗头,但是最终没有对互联网发展带来太大影响。反倒是起步于音乐分享的对等计算(P2P)网络技术带动了个性化端到端的互联网应用发展,使上网的人开始形成固定圈子,随之各类社交网络应用出现,诸如个人门户、博客、SNS、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开始流行,人成为了网络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个性化上网需求催生了信息共享模式的转变,Web2.0概念应运而生。Web1.0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查询和访问互联网信息的入口,用户仅仅是信息使用者,而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体验,用户既是信息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

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期”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两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奥运的全民热情又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Android操作系统的发布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起航,互联网由PC端蔓延到移动端。2009年,中国互联网由门户时代向BAT时代转轨。2015年,ITU(国际通讯联盟组织)发布全球互联网调查报告,全球移动用户数量超过固网用户数量,全球手机数量达到71亿部。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6.95亿,占网民规模的95.1%。

2010年前后,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第二次跃迁,互联网大厂搭乘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登上历史舞台。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超过PC网民数量,移动互联网生态迎来爆发,信息流的分发、短视频、本地生活、用车领域、游戏、工具、社交等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产品形态代表。移动终端数量的增长使互联网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发展,对传统社会各个方面的颠覆开始不停涌现。移动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使用网络的方式,加剧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过程,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化的传统产业相互交织,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跟网络结缘,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类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会不会上网逐渐成为现代人的标志之一,“互联网+”也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经济的典型范式。

智能互联网时代:“物超人”启新篇

近十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网络朝着泛在、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网络无处不在,万物皆被联接。在万物互联阶段,互联网就是人类的最强大脑,传统机械化与智能化、网络化相结合,不但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更将极大地解放人类,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无人制造等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无网不在、无网不能的未来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世界。在这股智能浪潮的推动下,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物超人”时代。不仅仅是数字连接的变化,更是移动网络从服务人和信息消费,向服务千行百业的全面升级,“物超人”将更好地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作用,最终推动智能决策;“物超人”还将激发算力需求,可以与“新基建”更好结合;“物超人”更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再出发”的重要标志,它让“万物互联”的愿景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2022年8月,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开启了物联网发展的里程碑,继依靠人口红利发展后,打开另一个发展维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物联网推动网络信息技术达到一个新起点。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期待互联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THE END
0.古书中“上古”有多古,我们对于古人的认知太少!那么我们又会提出疑问,我们的史前先民做这些恐龙骨架到底要做什么?他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制作一件这样的东西,得要花费多少的巨大陨石?得要花多少时间?这些始终都是一个谜。 我始终坚信我们史前先民与地外文明有亲密的接触,我坚信外星文明的存在。 无独有偶,下面这件中国民间收藏家,保护下来的远古的史前文明陨石恐龙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988::h>:3987;A:0jvsm
1.美国研究生申请录取结果什么时间公布?根据你学校的截止日期,从申请材料那天起算大约要三个月左右,也就是你在一月中旬递交给学校的材料那么你在四月左右就能拿到通知,有的学校的截止日期史前一年的十月低有的春季截止;当然也有一些学校是在十二月份。 二、美国硕士研究生录取什么时间公布结果? jvzquC41yy}/z~fpzkgpfr3eqo5nky4pgyy0fnyckn326?6:;0nuou
2.地球毁灭日,地球毁灭日是什么时候帝一应用1,地球毁灭日是什么时候 水资源枯竭之时 北京时间2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天文学家近日称,太阳将在76亿年后吞噬并气化整个地球,届时可怕的世界末日将会出现。但如果人们能够提前改变地球的运行轨道,那么这场灾难将有可能会得以避免。 jvzq<84yyy4ek‚ncrr4dqv4fqe5swjslkct06@;52:4ivvq
3.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④丨王仁湘:獠牙神或是三星堆人的太阳神獠牙神崇拜在史前时期大范围长时间存在 獠牙神崇拜在先民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分布。王仁湘表示,湖南发现的高庙文化以独特的白陶为重要特征之一,数处遗址的许多白陶上刻画压印有凤鸟、八角星和兽面神像等图案,年代可早到距今约7800年左右。“高庙文化白陶上的兽面神像,一般都只是表现有一张或方形或圆弧形的嘴,龇出长长尖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5:61:4:22?=40jznn
4.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厘清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郧县人(距今 110 万 - 80 万年)、蓝田人(距今 100 万 - 50 万年)、北京人(距今 70-20 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的时间脉络,理解史前人类发展的时间跨度特点。2. 史料实证1. 结合元谋人牙齿化石、北京人石器与灰烬层、郧县人头骨化石等考古史料,推导古人类的生活jvzquC41yy}/|}m0eun1|thv1;57B72;54ivvq
5.皖北首艘LNG:{;新能源货}轮投运史前时代是指什么 史前时代是指什么时候,史前时代是指约20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这段时期。以下是关于史前时代的详细解释:时间范围:史前时代大约从约2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1世纪。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涵盖了从最早的人类出现到文明社会形成之前的漫长时期。文化特征:史前文化是指有文字记录之前jvzq<84hwy{/;opz2s>/exr1ys02@4;::<`:;7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