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请查收:年修订版课标“新”在何处(最全对比解读与课堂实操建议)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对比项

2022 年版

2025 年修订版

具体出处与变化分析

课程性质表述

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

新增 “坚定历史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表述,将 “培养家国情怀” 升级为 “涵养家国情怀”,明确课程承载 “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 的功能

2022 版 P4;2025 修订版 P4修订版进一步提升课程价值立意,将 “历史自信” 作为核心育人导向之一,使课程性质与新时代文化建设需求更契合,强化历史学习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支撑作用

家国情怀内涵

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新增 “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将中华文明特征作为家国情怀培育的具体文化内核

2022 版 P14;2025 修订版 P10修订版为家国情怀培养提供了可落地的文化载体,避免情感培养空泛化,使学生能从具体文明特征中理解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

专题教学对标文明特征:在 “中国古代史” 教学中,围绕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等主题,设计对标中华文明五大特征的专题课。例如讲解 “秦汉大一统” 时,通过分析郡县制推行、丝绸之路开通等史事,引导学生理解 “统一性”(政治统一)与 “包容性”(中外文化交流);讲解 “宋元科技” 时,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改进等案例,解读 “创新性”,并结合 “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强化学生对中华文明贡献的认知。

教学语言渗透新表述:在课堂导入、过渡与总结环节,有意识融入 “历史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等表述。如结束 “中国古代文明成就” 单元时,可设计总结提问:“从二里头遗址的早期文明曙光,到宋元时期的科技辉煌,这些历史遗存与成就,为何能成为我们今天坚定历史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底气?”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史实作答,实现价值观与知识的深度融合。

史料拓展强化文明认知:补充与中华文明特征相关的史料,如讲解 “连续性” 时,引入甲骨文中的祭祀记载与明清太庙祭祀制度的对比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讲解 “和平性” 时,以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如 “厚往薄来” 的贸易原则)与同期欧洲殖民扩张史料对比,凸显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和平特质。

对比项

2022 年版

2025 年修订版

具体出处与变化分析

史前时期史事

提及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新增 “郧县人”(旧石器时代)、“二里头遗址”(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2022 版 P19;2025 修订版 P15纳入最新考古成果,“郧县人” 补充了中国早期人类演化谱系,“二里头遗址” 为探索夏文化提供关键实证,使史前史内容更全面,符合史学研究前沿

中国现代史主线

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增 “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其作为中国现代史学习的核心框架

2022 版 P30;2025 修订版 P26紧扣新时代国家发展目标,使中国现代史教学有了更清晰的当代叙事主线,强化历史学习与现实发展的关联性

调整为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至 19 世纪末”

2022 版 P38;2025 修订版 P34时间起点更精准,与新航路开辟(15 世纪末,如 1492 年哥伦布航行)这一世界近代史开端标志性事件的时间线吻合,确保历史时序逻辑严谨

世界现代史时代主题

表述为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调整为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22 版 P42;2025 修订版 P38表述更具主动性与中国特色,呼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引导学生从 “时代主题认知” 转向 “历史潮流把握”,强化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立场

史前史教学资源更新:

在 “史前时期” 教案与 PPT 中,补充 “郧县人” 的化石图片、发现地点(湖北郧县)、生存年代(约 100 万 - 80 万年)及学术价值(为东亚早期人类演化提供重要证据);

设计 “从良渚到二里头:中华文明起源探索” 小组活动,提供良渚古城水利工程、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出土青铜器等史料,让学生分组探究 “这些遗址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特征”,并制作简易探究报告。

中国现代史教学主线重构:

以 “中国式现代化” 为核心线索,将中国现代史单元整合为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1949-1978)”“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1978-2012)”“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2012 年至今)” 三个模块;

在 “新时代成就” 教学中,设计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案例” 搜集活动,让学生分组查找脱贫攻坚(如 “精准扶贫” 政策)、生态文明建设(如 “双碳” 目标)、科技自立自强(如航天工程)等领域的案例,结合历史背景分析 “这些实践如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讲授世界近代史开篇时,明确向学生说明时间起点调整为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并以 “新航路开辟: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为主题,通过时间轴梳理 1487 年迪亚士航行、1492 年哥伦布航行、1498 年达・伽马航行等关键事件,帮助学生建立精准的时序认知;

在 “世界现代史” 时代主题教学中,引入 “一带一路” 倡议、联合国气候大会等现实案例,组织 “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 辩论赛,让学生结合历史(如二战后国际组织建立)与现实,论证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何是历史潮流”。

对比项

2022 年版

2025 年修订版

具体出处与变化分析

中国现代史学业质量

要求 “能够通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家乡的巨大变化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新增 “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明确将新时代成就纳入学业质量评价核心内容

2022 版 P61;2025 修订版 P57修订版强化学业评价的时代导向,使学业质量标准与国家发展最新阶段紧密衔接,确保评价内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

提及 “开展社会调查”“开展项目学习”,要求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 的变化

将 “项目学习” 统一修订为 “项目式学习”(PBL),并在 “社会调查”“项目式学习” 中均新增 “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 的时间限定

2022 版 P33;2025 修订版 P29“项目学习” 术语规范化,明确指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完整教学模式,而非简单的 “项目任务”;“十八大以来” 的限定则使教学活动更聚焦新时代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学业评价内容更新:

设计中国现代史作业时,明确聚焦 “十八大以来” 的变化,如布置 “我家的十年变迁(2012-2022)” 社会调查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访谈家人、搜集家庭老照片 / 消费账单等方式,记录家庭在住房、交通、收入等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策)分析变化原因;

期末命题时,中国现代史材料题优先选用新时代素材,如提供 “脱贫攻坚表彰大会”“C919 大飞机首飞” 等材料,设计问题 “结合材料与所学,说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民生改善’'科技自立’领域的成就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考查学生对新时代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项目式学习(PBL)规范实施:

以 “探寻身边的红色文化基因” 跨学科主题为例,按 PBL 流程设计教学:

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围绕 “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在身边发现历史” 等主题,共同研发 PBL 课程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目标、时间分配与资源支持(如联系本地博物馆提供史料支持)。

入项环节:播放本地红色遗址(如革命纪念馆)宣传片,提出驱动性问题 “如何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中的历史基因,并向同龄人宣传其时代价值?”;

知识建构: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如本地抗日斗争史)、道德与法治(如 “革命文化传承”)相关知识,掌握史料搜集与分析方法;

探索环节:分组开展实地考察(走访红色遗址)、访谈老兵 / 纪念馆讲解员、整理史料(如革命文物照片、口述史记录);

成果形成:各组制作 “红色文化宣传手册”“红色故事短视频” 等成果;

出项环节:举办班级红色文化成果展,邀请其他班级学生参观,学生现场讲解成果;

评价环节:制定包含 “史料准确性”“成果创新性”“团队协作性”“时代价值解读” 的多维度评价量规,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

对比项

2022 年版

2025 年修订版

具体出处与变化分析

跨学科学习术语

使用 “项目学习” 表述,未明确其作为教学模式的规范流程

全面替换为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强调其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注重成果生成与能力培养” 的核心特征

2022 版 P39、P45;2025 修订版 P39、P45术语规范化旨在引导教师从 “布置单一项目任务” 转向系统性设计完整教学流程,确保跨学科学习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参与 “项目式学习与历史学科融合” 专题培训,学习 PBL 的核心要素(驱动性问题、真实情境、成果导向、反思迭代)与设计方法,阅读《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指南》等专业书籍;

观看优秀 PBL 课例(如 “基于考古遗址的历史探究”),分析其教学设计逻辑,总结可迁移的经验(如如何将史料实证素养融入 PBL 环节)。

教研组资源开发:

驱动性问题设计示例(如 “如何通过《论语》选篇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学生成果评价量规(分维度明确不同等级的表现标准);

以教研组为单位,选择 2-3 个跨学科主题(如 “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分工研发 PBL 课程资源包,包含:

开展 PBL 教学试点,选取 1-2 个班级实施,收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学生史料搜集困难、成果展示形式单一),通过教研组研讨优化方案,形成可推广的校本 PBL 资源。

理念更新先行:将 “历史自信”“中华文明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 等新表述融入教学理念,不仅作为知识点讲解,更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向,确保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活动都服务于新时代育人要求。

资源动态优化:建立 “历史课程资源更新清单”,定期补充考古新成果(如郧县人、二里头遗址)、新时代案例(如十八大以来科技成就、脱贫攻坚典型),替换陈旧史料,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标修订方向一致。

方法体系重构:将 “项目式学习” 纳入常态化教学方法,每学期至少开展 1-2 次完整的 PBL 教学,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逐步形成 “知识传授 + 实践探究 + 成果展示 + 反思评价” 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评价导向校准:建立 “学业评价与课标修订对标表”,在作业设计、单元测验、期末考试中,明确各题目对应课标修订后的内容(如 “十八大以来成就”“中华文明特征”)与核心素养(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确保评价能准确反映学生对新版课标的掌握程度。

THE END
0.第27课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2025必做题:绘制“1978-1990年改革开放关键事件时间轴”,标注事件(如三中全会、经济特区设立)、时间、核心意义,要求图文结合(可画简单图标,如用“农田”代表农村改革,用“高楼”代表城市改革)。2. 选做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如机电专业查“中国制造业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护理专业查“中国医疗体系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找jvzquC41yy}/|}m0eun1|thv1;59@>8574ivvq
1.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5(4)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什么?18. 八年级同学学习第四单元时,开展项目化学习,时间轴呈现的是元、清对台湾地区的管理,未涉及清朝对全国统治的实现,清朝实现对全国统治是在平定各地新疆,冯子才奋勇杀敌和邓世昌与舰同沉等历史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89B770jznn
2.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5材料二 【绘制时间轴——明晰战争进程变化】(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将时间轴中A、B、C处补充完整。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4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 启蒙运动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世纪 法国大革命 1775-1783年 美国jvzquC41yy}/|}m0eun1|thv1;59?5823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