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记——第一行:曼德之声

E行记是新的专题版块,小E将带领大家感受世界各地的音乐,了解各地音乐文化背景、音乐风格和乐器。一起随小E开始这一次的旅程吧。

第一行我们将来到西非地区。在开始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些名称,方便后文的一些理解。

接下来我们看下时间线:

13世纪早期~15世纪末曼德帝国统治时期(早期曼德文化)——19世纪末殖民统治终结帝国统治(造成杰里形式的改变)—— 20世纪60年代马里,几内亚独立——20世纪60年代舞乐团诞生——20世纪70年代录音地点变迁(传播向世界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瓦苏鲁音乐开始流行——20世纪90年代末原声乐器与电声乐器划分界限

曼德文化

关于曼德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建国者为勇士猎人之王桑嘉塔·凯塔。建国地在今西马里和东几内亚地区。所有与桑嘉塔姓氏相同或者与桑嘉塔一起作战的将军们姓氏相同的人都被划分为贵族人群。桑嘉塔征服各国的故事被编成史诗歌曲《桑嘉塔》至今仍是传统乐人的重要节目。

曼宁卡:

区域:西马里,东几内亚

特点:曼德最古典的音乐风格,中等速度,节奏动听,在和音之上加装饰旋律,七声人声旋律。舞蹈是曼宁卡风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乐器:塔玛尼(Talking Drum)(说话鼓:部族之间的对话或用来表达心情,因此得名)(舞蹈必备)

图:说话鼓

杜恩杜恩(圆柱鼓)(Dundun)(舞蹈必备)

图:杜恩杜恩

恩高尼鲁特琴(舞蹈伴奏)(Rabāb)

图:恩高尼鲁特琴

20世纪40年代后期喜欢使用吉他。

代表乐人:Salif Keita  , kasse Mady Diabate,等

巴马那:

区域:中马里(马里的通用语=普通话)

特点:旋律简朴,语速较慢,五声旋律。

乐器:没有偏好乐器,但有了最早的舞乐团。巴马那乐人用吉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演奏旋律命名为“巴尤如”

代表乐人:Fanta Damba,

图:Fanta Damba丹巴出生在一个Griot家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录制唱片,并在那个年代末成为明星。1975年,她成立了自己的乐团,经常由两个女儿陪伴。她在1985年作为一个传奇人物退出了公众演出。

曼丁卡:

区域:冈比亚,南塞内加尔和东几内亚比绍(与巴马那接近,但发音有区别)

特点:节奏活泼,高度切分,急速,强烈。

乐器:偏好乐器科拉(kora)

代表乐人:Toumani Diabate ,Sidiki Diabate

杰里

曼德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产物那就是Griot。马里人在任何场合都要歌唱:洗礼、葬礼、婚礼、割礼……每一个传统仪式都有一首歌,而唱歌的人在当地称之为Griot,翻译为杰里奥,杰里是它的单数形式。女性杰里被称为杰里穆所鲁。

瓦苏鲁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

如果说殖民统治打开了马里对外接触的大门,那么1960年马里的独立便是让音乐更加多元化的原因。前者让马里的乐人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后者让乐人可以更自由的表达想法。马里的音乐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中部沙漠地区有混合着传统风格与布鲁斯风格的沙漠布鲁斯。北部有图阿雷格人(Tuareg)和桑海人( Songhai)的摇滚(他们的文化不属于曼德文化,属于桑海文化)。还有来自南方的瓦苏鲁音乐(Wassoulou)的摇摆乐和丰富的五声体裁。这里主要强调一下瓦苏鲁音乐。

舞乐团

60年代便有了舞乐团的出现,基本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舞乐团。舞乐团的组成人员也都是杰里。1960马里独立后,世界的文化大量涌入,舞乐团表演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各种大大小小的舞乐团的出现也让马里几内亚的歌舞空前繁荣。当然舞乐团使用的乐器和演奏的旋律节奏也成为大家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在这里介绍两个有名的舞乐团“本贝雅爵士国民”和“汽车旅馆大使”

几内亚本贝雅爵士 (bembeya jazz national)

Bembeya Jazz National是第一支将传统非洲本土音乐现代化的乐队。这支乐团1961年成立于贝拉(东几内亚),于1962年和1964年获得几内亚全国双年音乐节奖项。1966年获得“国家管弦乐团”称号。他们擅长经典的曼德歌曲改编。加入拉丁风格的圆号和打击乐,吉他的滚动和声。受古巴音乐影响,还加入了古巴节奏。他们最伟大的非洲古巴灵感专辑之一是 《The Syliphone Years》。

马里“汽车旅馆大使”---马里的音乐革命人士

在Les Ambassadeurs存在的15年里,从1970年到1985年,这个西非的超级组合一次又一次地改写了Manding pop的规则,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世界音乐”热潮中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他们在独立后西非的梦想和紧张局势中打造出一种新的声音:社会主义、泛非主义、黑人骄傲、正统、萨尔萨、爵士、灵魂、摇滚和古老的Griot艺术。他们给了马里的普通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对西非辉煌历史的本能自豪感和对全面融入现代世界的同样本能的渴望之间取得调和。Les Ambassadeurs“最著名的(上图第一排中间那个肤色比较浅)”萨利夫·凯塔(Salif Keita)表示:“最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马里人热爱自己的音乐。”

图:萨利夫·凯塔(Salif Keita)他是第一位获得格莱美世界音乐专辑的非洲人,有着“非洲黄金之声”的美誉。1949年,Salif Keita在Djoliba村出生,他是一位凯塔王室的王子。但由于得了白化病,他被家人赶走,从小就被整个村落排斥。18岁时他离开了家乡前往马里首都巴马科,在那里他加入了政府资助的巴马科超级铁路乐队(rali),同时在Les Ambassadeurs国际俱乐部演出。

现代非洲风格歌曲

曼得文化代表乐器

1. 科拉(kora)

最著名的乐器,也是曼德文化代表的乐器是科拉(kora)竖琴与鲁特琴的结合,有21-25条弦,它外形震撼,声音美妙清晰,成为曼德音乐的象征。我们来听一下有名的科拉大师的作品。

图:非洲最杰出表演者之一  Ballake Sissoko,

一位著名的21弦乐器演奏家

2. 恩高尼鲁特琴(Rebec)

是声望很高的曼德乐器。椭圆形的鲁特琴3-5条弦。新世界中这个乐器被改造为班卓琴。

图:恩高尼鲁特琴

3.巴拉风(Balafon)

木琴,18-21个犍,由玫瑰木制成,悬置竹架上。

以上三种是杰里最常用的乐器,也是非洲最具代表的乐器。

图:巴拉风

鼓类

节奏是西非不可缺少的灵魂,下面是鼓:

1. 塔玛尼(Talking Drum)

非洲最鼓老的鼓,相传在殖民者入侵时候他们用这个鼓进行互相的交流来传递信号。因此得名。

图:塔玛尼

2.杜恩杜恩(Dundun)

用鼓棒敲击的沉重的鼓,曾用来宣告国王到达。

图:杜恩杜恩

3.金贝(Djembe)

我们认识的非洲鼓就是这种啦,他的声音相对其他的鼓比较高。

图:金贝(今天的非洲鼓)

4.可潘老哥(Kpanlogo)

用做仪式的鼓。

图:可潘老哥

图:敲击乐器合集

其他弦乐

1. 弓型5弦竖琴(Arched/Bow Harps)

图:弓型5弦竖琴

2. 单弓弦(Riti)

图:单弓弦

图:弓乐演奏

3.竖弦琴(lyra)

图:竖弦琴

其他乐器

1.非洲萨克(African Shakers)

沙岭木头和贝壳制作的,一般女性演奏,跳舞时候使用

图:非洲萨克

2.卡林扬金属刮片(karinyan)

节奏乐器,用来演奏切分等效果。

图:卡林扬 金属刮片

此外还有一些乐器也是常用乐器

3. 直笛(Direct)

音乐里很喜欢加入的笛子旋律

图:直笛

4. 齐特琴(Zither)

图:齐特琴

5. 拇指琴(Mbira)

图:拇指琴

6. 节拍响板(Castanet)

图:节拍响板

7. 雨声音效棒(Rain Sticks/ Rattle Stick)

图:雨声音效棒

现代非洲风格歌曲

Tinariwen来自马里(mali)共和国,来自于生活在南部撒哈拉的Touareg(图阿雷格)游牧民族,乐队以电吉他为主,非洲传统乐器为辅,融合蓝调、民谣、民族等元素,伴以部落传统的合唱人声,2002年发表第一张专集The Radio Tisdas Sessions,其独特的沙漠蓝调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04年,Tinariwen出版了第二张专辑Amassakoul,这张专辑节奏性更强,不过其蓝调与传统融合的风格没变。

Tartit(意为“联合”)是新大陆非洲节拍对位和民谣声音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来自马里的Tombouctou地区。他们包括五名妇女和四名男子,都是塔马什克族(Tamasheq)的图阿雷格人(Tuareg),他们相遇在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的一个难民营。1997年,Tartit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Amazagh》,2000年发行了《Ichichila》,第三张专辑《Abacabok》。女歌手唱诵并演奏传统的非洲乐器,男歌手演奏teherdent ngoni或电吉他,用手鼓或敲击强调节奏。(Michael G. Nastos)

(Michael G. Nastos)

Alpha Blondy,上世纪八十年代本土歌手Alpha Blondy是科特迪瓦史上名气最大的流行雷鬼音乐人。在内乱频繁的科特迪瓦,他的歌曲关心民生,歌中充满了爱与和平。布隆迪精通多国语言,他用英语和法语演唱的歌曲同时远销美、法等国,成为红极一时的西非明星。

Baobab乐队是塞内加尔非洲裔古巴人、Son、Wolof和Pachanga乐队。Baobab成立于1970年,是一个多民族、多国家的俱乐部乐队,它对当时西非流行的古巴音乐进行改编,融入了 Griot文化和曼丁卡音乐传统,是上世纪7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非洲乐队之一,80年代乐队运行的不是很顺利,最后解散。直到2001年,人们对他们的唱片又开始越来越感兴趣。

结语

为什么马里音乐如此之丰富?音乐是马里文化的固有部分,是马里传统中最伟大的部分之一。马里是一个口承文化国家。写作是随着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殖民而来的,所以音乐在马里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传递信息和传递文化的第一种方式。在这里,音乐的首要作用是传播这个国家的故事。每个家族的姓氏都有一首歌,并代代相传,这是他们了解自己的方式。如果你发现做错了什么,有一首歌会讲述过去发生过的类似情况,以及你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对马里人来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它是关于历史,关于美,关于富人,关于贵族;每首歌都有一个时刻,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社会中都有一个角色。

THE END
0.《抗敌歌》《游击队歌》《红旗颂》……红色音乐如何串起上海百年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代院长萧友梅主持编辑爱国歌曲专刊《革命与国耻》,刊载《国难歌》《五三国耻歌》等多首爱国歌曲,成为早期爱国歌曲传播的重要里程碑。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战救亡歌曲创作热潮,发展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批有组织的抗战音乐创作群体:黄自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以jvzquC41ygh/uqtdugxwg{3eqo5tvjykeum0tnx1jvsm1€jd1pkxuMjvckr/j}rnAkj>39578;7'uri?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