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班牙殖民地到独立自治:菲律宾的现代史私家历史澎湃新闻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享有“东方明珠”的美誉;扼守澳大利亚及东亚、南亚国家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风光绮丽、历史遗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本书向读者展示了菲律宾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及外交概况。本文摘录自《菲律宾》,马燕冰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7月。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现标题为编者所拟,有删节。

19世纪末,正当菲律宾争取独立的革命濒于失败之际,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这为菲律宾人继续反抗西班牙统治提供了机会。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其垄断资产阶级将贪婪的目光转向国外,欲加入世界殖民掠夺的行列。而当时整个世界几乎被老牌殖民主义大国瓜分完毕,美国只得从它们手里抢夺殖民地,西班牙这个腐朽帝国残余的海外领地便成了美国首先抢夺的目标。美国与西班牙在美洲争夺的目标是古巴,而在亚洲争夺的目标是菲律宾。

1897年末,美国军方代表与阿吉纳尔多曾在新加坡和香港开展过两轮秘密谈判,美国表示要支持菲律宾的民族独立运动,并承诺将在菲律宾摆脱西班牙统治后承认其独立。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后,在美国杜威将军的要求下,阿吉纳尔多回到菲律宾,并于5月19日重新担任反抗武装力量的领导人。他们在马尼拉地区针对西班牙统治者展开反抗运动,并与全国其他岛上的反抗运动建立联系。菲律宾人认为美国人是自己的盟友,为美军提供有价值的军事情报。阿吉纳尔多率领1万多人在马尼拉有效地牵制了西班牙军队,还在6月12日成立“革命政府”,自任“总统”,宣布菲律宾独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西班牙统治不久便朝不保夕。

但是,美国并未信守诺言,它决定取代西班牙,将菲律宾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美国试图甩开菲律宾的起义军队,抢先占领马尼拉,因此6月底它在马尼拉集结了1.2万人的军队。这引起了阿吉纳尔多的愤怒。与此同时,西班牙政府为了给自己的军事失败寻找台阶,在英国和比利时的斡旋下,与美国代表就占领马尼拉问题展开谈判,双方达成美军不对城市进行轰炸,同时也不让菲军参战的协议。在8月13日美菲军队发起的著名的“马尼拉之战”中,西班牙军队草草反抗一下,便向美军投降了。但在夺取马尼拉城后,美国人抢先进入,却不准菲军进城。美国人公然抢夺革命成果的行径引起美菲冲突,双方关系日趋紧张。随后几个月中,菲律宾各地西班牙守军也被逐一消灭,长达300多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彻底退出菲律宾的历史舞台。

1898年9月,美国和西班牙的代表在巴黎举行谈判。12月10日,美西两国签订《巴黎条约》。根据条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割让给美国;作为回报,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美西《巴黎条约》的签署遭到菲律宾人民的激烈反抗。马比尼和卢纳等革命军中的激进分子开始为战争做准备。1899年1月,美国总统发表声明,表明美国对菲律宾的政策将是一种“宽宏大量”的同化,将以公平温和的统治代替西班牙的“独裁专制”。阿吉纳尔多针锋相对地发表了革命军宣言,强烈谴责美国的“暴力和侵略”,并发出不惜兵戎相见的警告。

美菲战争(1899~1901年)

美国统治时期(1901~1935年)

面对美国的政治体系,菲律宾一些政界要人主张与美国合作,建议民众接受美国人的统治。但也有许多民族主义者坚决反对,他们写文章猛烈抨击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结果遭到美国殖民政府的逮捕和流放。与此同时,菲律宾民间的武装反抗斗争继续进行。一些革命将领继续在塔亚巴斯、布拉干和八打雁等省与敌人打游击战;一些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激进派组建政党,并发动武装斗争,试图恢复菲律宾共和国;菲律宾独立教会大力宣传民族主义;农民暴动有增无减;工人运动开始萌芽,一些积极分子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和要求。美国统治者大批逮捕反抗者并将许多人处死,并加紧对出版物和戏剧进行查禁。

美国继续对非基督徒采取歧视和压制的政策。1901年5月设立了非基督教部落局,管理一切关于“异教徒”包括穆斯林的事务。1903年成立摩洛省,包括苏禄、哥打巴托、达沃和三宝颜等地(1913年摩洛省被取消,组建了棉兰老和苏禄省),并在当地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废除奴隶制、开办非穆斯林课程的学校、建立新的地方政府、用新的法律体系取代伊斯兰法,等等。1908年组建高山省,包括本格特、安布拉扬、邦都、伊富高、卡林加等,以邦都为首府,任命美国人为省长。

美国的政策措施遭到穆斯林的激烈反抗,摩洛人对美国统治者的武装斗争由此展开。斗争一直持续了14年,打了多场战役。1917年,由于大部分武器被美国人收缴,加之穆斯林内部一些上层人物极力主张与美国合作,美国乘机与苏禄国王签订条约,表示承认其穆斯林精神领袖的地位,尊重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穆斯林反抗美国统治的运动宣告结束。

从1901年7月到1935年10月,是美国统治下的菲律宾“自治训练”时期。这期间,政府的最高长官为总督,下设若干部,总督、部长都是由美国总统任命的美国人担任。“菲律宾委员会”改为立法机构(相当于参议院),其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另外通过民选成立了“菲律宾会议”(相当于众议院),但总督和“菲律宾委员会”都对“菲律宾会议”有否决权。为了巩固殖民统治,美国人在加紧镇压反美浪潮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扩大菲律宾人的自治权,并“培养其自治能力”。从1907年开始,美国允许两个菲律宾委员常驻美国国会,以“保护菲律宾的利益”。逐渐任命一些菲律宾人担任政府高官,如审判长、最高法院成员、菲律宾委员会成员等。1912年以后,殖民政府中的菲律宾人逐渐增多,后来除教育部长外,政府各部部长全部由菲律宾人担任。菲律宾人还控制了立法机构,将菲律宾委员会正式改为参议院,由选举产生;菲律宾会议改为众议院。但实权仍控制在美国人手中,总督仍享有对立法机构的批准和否决权,这种统治制度一直持续到1935年建立菲律宾自治政府为止。

菲律宾的政治家们也在采用各种和平方式为争取独立而奋斗。菲律宾议会(1909~1916年)和菲律宾立法议会(1916~1935年)每年都通过决议重申独立的愿望。主张独立的政党一直得到民众的拥护。帕布洛·奥堪波、曼努埃尔·L.奎松等人还在华盛顿成立了一个新闻处,编辑出版《菲律宾人民》杂志,宣传要求独立的愿望,结果促成1916年美国新的组织法——《琼斯法案》(Jones Act)的通过。该法即《菲律宾自治法》。同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该法令,宣称一旦菲律宾人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就允许菲律宾人独立。虽然该法案将立法权置于菲律宾人的控制之下,但在1916年,行政大权仍掌握在总督手中,高级法院院长仍由美国总统任命。此外,由于美国共和党的阻挠等,菲律宾迟迟不被允许独立,也不准举行全民公决。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大萧条造成资本主义体系矛盾尖锐化,美国的工人及糖业、牛奶业部门等为避免菲律宾的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对本行业造成冲击,也向国会提议让菲律宾独立。1933年1月,奥斯敏纳(Sergio Osmena)和罗哈斯(Manuel Roxas,国民党的政治新星、众议长)在胡佛总统加以否决的情况下,成功地说服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尔-哈卫斯-加亭独立法案》(Hare Hawes Cutting Independence Bill,也称“菲律宾独立法案”)。但由于其中关于贸易和禁止菲律宾移民的条款过于严苛,菲律宾国会拒绝通过该法案。因此,奎松跑到美国,说服美国立法者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即1933年10月的《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Tydings Mc Duffie Act)。该法案规定,在10年的过渡期满后允许菲律宾独立,这期间建立一个自治政府,菲律宾自治宪法由民选的宪法会议制定,但外交权仍属于美国,菲律宾国会通过的有关移民、外贸和货币体制的法律必须得到美国总统的批准。菲律宾人民强烈反对“自治”,要求立即、完全独立。这一斗争席卷了各政党、各阶层,并导致一场声势浩大的“萨达克党人”起义,结果遭到美国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

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菲律宾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得到较大发展,农民得到土地,建立实验农场,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扩大了灌溉面积;引进制造业和现代工业技术,建立多种行业的工厂;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改善,修建了公路和桥梁,使用飞机、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以及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美菲之间签署的一系列贸易法令,使菲律宾出口不断增加。此外,社会卫生得到改善,流行疾病得到控制;教育面扩大,穷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但这也对菲律宾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落后,劳资矛盾进一步尖锐,经济严重依赖美国,贸易受到美国控制,社会生活留下了美国烙印,人们的服装、嗜好、宗教、教育、政治和社会风气完全西化,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逐渐消失。

自治政府时期(1935~1941年)

奎松政府上台后,针对美国统治几十年造成的弊端,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使国家“菲律宾化”,如健全政府机构,发展民族经济,整顿社会风气,培育传统道德和文化精神,为10年后的独立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主要有:(1)对政府进行改组,设置了许多新的机构和职位,如国防、国家经济、国家教育、官方语言学会等委员会和成人教育局,以应对新的问题;成立一个更强更独立的司法部,所有法院全部菲律宾化;给予妇女投票权,使一些妇女走上省市领导岗位或进入议会。(2)增加了11个特别市,包括宿务、怡朗、巴科洛德、达沃、三宝颜等。(3)1937年12月将他加禄语定为官方语言,其他正式语言为西班牙语、英语。(4)创立国际经济委员会,修改征税制度,以增加国库收入。(5)成立农业聚居区,特别是对棉兰老和别的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采取工业化和农作物多样化的双重政策。(6)大力进行教育改革,肃清或减少殖民地奴化教育的遗毒,发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7)支持工人运动,以维护他们的权益;进行土地改革,使佃农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得到土地。(8)制定国防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和组建菲律宾陆、海、空军部队,但由美国人负责培训。1939年菲律宾举行了第二次国民选举,国民党再次获胜,奎松再次当选总统,奥斯敏纳当选副总统。

THE END
0.看懂了“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也许你会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申报》前后共经营77年,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 第二天,葛品连的嘴巴和鼻子里流出了一些血水,婆婆就怀疑儿子是中毒而死,她就请求官府前来验尸。于是年近70的余杭县令刘锡彤带着仵作一行前来验尸。 在来的过程中,随从告诉刘县令,坊间都在传言,是小白菜和举人杨乃武通奸,谋害了葛品连。刘锡彤也听信了这个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83486813;94?>:a362:>9;68?/uqyon
1.线上读书会|语文也可以这么有趣、丰富、烧脑而深邃!|王蒙|翻译|文学|1949年后,曾先后在革新书店、上海群联出版社、新知识出版社、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任编辑。《陶庵回想录》是陶亢德的回忆录,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没有公开发表。9月24日晚,我们将邀请作家、学者止庵,藏书家、现代文学史料专家谢其章,编剧、策划人史航,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袁一丹,文史研究者、也是本书特约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JWZ1JWQ273:S;Y90jvsm
2.中国教育公平思想的历史演进然而,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尤其是明代以后,科举制度的公平性越来越被削弱,考试的内容刻板落后,无论是思想和形式上都不再具有创造性,对人才的选拔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遏制,最终被废除。 二、中国近现代教育公平思想的探索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现代教育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9>8147737mvo
3.2022年125.夏子魁:《往来成古今:近现代名人书翰百通》,西泠印社出版社 本书共收录近现代名人书札100通,这些书札的作者是1840年以来最有代表性的一批人物,其中的许多都是课本中的“常见人物”,亦可说本书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史。对这段时间的历史事件感兴趣的读者,皆可以从他们入手去挖掘更深入的信息。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94385;1678:A5;3a714=6673;80|mvon
4.打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知识测试题(249题含答案)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33页)jvzq<84crr4837hp1rxjp}3rjrEdqwygpvoe?B6694;
5.世界近代史,现代史起点分别是哪一年.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起点分别是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的,结束的时间是新中国的成立.1840-1949 世界近代史时间是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俄国10月革命结束.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5) 相似问题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g6c>53:g9hg>b:j;5698b;?hc:f854lj0jvsm
6.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答案62. 判断题后现代史学还存在着历史学与文学的界限。()(分)false 63. 判断题新史学使我们认识到所有人写的历史都有他的相对性,历史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写家的主观意识。(分) false 64. 判断题目前在学术界,依然可以用“解放前”“解放后”来描述时间。(分) false 65. 判断题在对研究特色的总结时,应该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8g5<:753:/j}rn
7.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解析讲义.pdf55)《青春之歌》 A.命题说明:(北京大学,2002/5;中国人民大学,2002/5;以《青春之歌》为例,剖析小说中呈现启 10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名校真题解析及典型题精讲练 蒙话语和革命话语的关系,中山大学,2012/20) B.杨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1931—1935年为时代背景,以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艺 术的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22>4369::7<:40unuo
8.史学研究需求多元资源与全球视角——《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读书报告关键词:伊格尔斯 史学史 后现代史学 多元文化主义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Histori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一书由著名美籍德裔历史学者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1926-2017)写就,首版于1997年在Wesleyan出版jvzquC41dqul0mtwdct/exr1cptpvjykqp52496355?21
9.第八届读书节2013年当代文学成就远超现代文学 叶兆言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自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创作总字数达四百万字。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涉猎面甚广,他的追怀民国时期前尘旧事的小说,被文学史家称为“从民间的角度来重写民国史”,而他的散文则表达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jvzquC41nkh/psz0gf{/ew4ful€m1mglfup32:8p0jzn
10.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A=2264ivvq
11.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任务答案13.1842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一支“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敦出发,驶向中国,鸦片战争爆发,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正确答案:“错” 试题4 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于1842年8月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正确答案:“对” 试题5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6;7;72:<=a3975g:h;g2622:6d6;4ivvq
12.2024年中考历史核心比考点—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一、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内容: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当选为中央jvzq<84yyy4{jxsimcu/exr1g1814<5:3:576mjf5dk:dof40unuou
13.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通用27篇)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了33篇白话小说。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孙伏园问他:“在先生的小说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同学们,你知道鲁迅先生回答是哪篇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乙己》——板书:孔乙己(鲁迅) 展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jcx}wgiuoiƒzqlknvc86353723: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