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

1、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现代化作为一种国际潮流,代表着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现代化犹如一场国家发展的马拉松,跑在最前面的早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其后的属于发展中国家,落在后面的则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位置转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发达国家用了近300年,让10亿左右人口进入现代化。西方率先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形成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走出了现代化的西方道路。西式现代化方案,在政治体制上表现为三权分立制、总统制或议会制,在政党制度上表现为两党制或多党制,在经济制度上表现为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

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任何国家都不应被排除在现代化体系之外,各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共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现代化不仅是发达国家的过去,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在与未来。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走自己的路实现跨越发展、迈进世界现代化第一方阵。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复兴古代中国,不是复兴封建盛世,归根结底是赶上时代、赶上世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卷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主动加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现代化梦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但无论是中体西用、以器卫道的现代化之路,还是文化改造、全盘西化的现代化之路,都未能挽救民族于危难,旧中国一步步落后于时代,滑落到了被开除球籍的边缘。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有了主心骨、领路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踏上了自主建设现代化的新征途。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在开启。2021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经受住了超大型国家现代化实践的检验。总之,70多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奔跑在现代化的赛道上,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华民族走上了通往现代化的历史必由之路。

2、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可选择的

人类通往现代化的路径何在?是否存在唯一的路径依赖?这是困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大理论和政治问题。“经典现代化理论”主张现代化模式上的西化论,对第三世界走上现代化的西方道路充满信心。这一理论认为,现代化等于西方化,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不过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看齐的过程、东方向西方过渡的过程。发展中国家欲求实现现代化,不仅硬件要西方化,软件也要西方化;不仅要全盘引进欧美的发展模式和现代科技,也要全盘复制欧美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西方”是衡量发展中国家道路、制度、文化和价值观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唯一标准。东西方的发展差异,被扭曲为传统与现代、愚昧与先进的对立。然而,一些仿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比如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运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至今仍深陷拉美陷阱之中,非洲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更是困难重重。

现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可以选择。欧美率先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西方的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标准和样式。西方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是被西方实践证明了的通往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西方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是经受西方实践检验了的治理现代国家的一种方案,但不是唯一方案。我们始终坚信,现代化是确定的,但各有各的搞法,任何国家都无法垄断现代化的一切真理。西方现代化道路并没有结束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西方的现代文明并不构成历史的终结。因现实国情、文化传统、历史命运不同,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国别特色和多样性。

中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样本。其一,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超大国土空间、超长历史纵深、超大人口规模、超大经济体量、超大国内市场,这是中国特色;其二,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的思想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特色;其三,中国是一个文渊文脉流淌不息的文明型国家,千年文脉赓续不止,多元民族和谐一体,多元宗教和平共处,语言风俗别具风采,这是中国特色。正是这些特色,注定中国只能走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化新道路。置身现代化洪流和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揭示其中蕴藏的现代化密码,有资格、有能力在吸纳中西方文明精华之后开启更为壮丽的现代化前景,有资格、有能力在规避现代化之殇的基础上开辟更为健康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3、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人类过往的伟大创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新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人类过往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奔向现代化,必将创造世界上最多人口最快现代化的伟大传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共商现代化大计、共建现代化国家、共享现代化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会重蹈贫富对立、财富两极分化的西方现代化结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全面实现,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会重蹈物质崛起、物质主义泛滥的西方现代化陷阱,不会让人民在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中失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全面建设,人与自然真正和解,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会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搞我赢你输的零和博弈,不走殖民主义、扩张主义、霸权主义的发展之路,不会跌落大国必战、国强必霸、霸及必衰的西方陷阱,不会重蹈西方大国兴衰覆亡的历史周期率。

这样的现代化,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老路邪路、不犯颠覆性错误;它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它坚持中国立场,自主发展、自力更生,不走依附西方的发展之路,不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从历史中走来,向着未来走去,继承历史遗产,赓续千年文脉,不搞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它坚持人类立场,向全世界开放,与世界各国共赢,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丛林法则,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辟,向世界宣告了“照西方的样子改造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宣告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简单和偏颇,宣告了发展中国家终于摆脱了西方现代性逻辑的控制,走上了自主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进步性、实践合理性和巨大优越性,向世界揭示了“走自己的路”才是唯一正道;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给那些正处于经济停滞、民族分裂、政局动荡中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重要启迪,给那些迷信西方制度、总是幻想西天取经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重要警醒,给那些热衷制度输出、到处制造“颜色革命”的国家和政府注入了一剂清新剂;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激活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生机活力,向世界宣告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已经破产,人类从此不再将其身家性命系泊于某种单一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世界范围内两种现代化模式的较量发生了有利于我的深刻转变,世界从此进入了东西方现代化模式比拼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示优越性、发挥影响力的新阶段。

4、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向光辉未来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迹。中国的发展奇迹和治理奇迹,从根本上说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奇迹。

现代化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前进的道路上,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风险集聚、矛盾叠加。我们务必强化战略应对,争取战略主动,绝不能允许任何风险挑战迟滞或中断我国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希望都没有。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勾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赢得战略主动,抓不住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势必作于细。一代代中国人接力奋斗、久久为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如期建成,以巍峨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们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事业。长期以来,“现代化=西方化”的所谓公理捆绑了世界人民的现代化梦想,人们一直翘首以盼西方之外的选择。今天,现代化的历史叙事、空间叙事正在被中国重构,现代化的学术话语、理论术语正在被中国改写。到21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拓展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必将进一步丰富发展具有大国气象、社会主义性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为全人类的发展事业、正义事业、和平事业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THE END
0.如何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历史的新高潮。历史的学习,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成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jvzquC41yy}/zm}f0et0lyf1z~kn87247575<:80jznn
1.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名人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名人 伍连德:中国现代医学第一人 伍连德,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他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20所,还创办jvzquC41yy}/oniuek4dp8ftvkimg8xjqyebt}neng4eqHnf?d;46<5468g7(yfig?9
2.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这场“古史革命”赢得了时人和后人的广泛赞誉:“层累说”“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胡适语),并被认为“是一切经传子家的总锁钥……颉刚是在史学上称王了”(傅斯年语),“我们不能不承认顾先生是中国史学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余英时语),齐思和则认为“古史辨运动在中国近世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十九jvzquC41yy}/os3qti4dp8r1ju€m1vw{u1814:5:1v814:5:27e36;=:;0nuo
3.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地山的散文,尤其是《落花生》一直被各类中小学语文教材选为教学篇目,但普通民众对于许地山的认知,大多止于中小学语文课文《落花生》的作者,殊不知,许地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琴棋书画兼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耶儒集于一身,梵道皆有涉猎,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人文学术通才,是jvzquC41yy}/v~fplkkxcwl0ep532;6/345428hqpvkovh=;45=947mvo
4.讲座预告收缩城市应对空置问题的国际视野中国人民大学主讲人从作家日记看现代文学史上的若干史实 主讲人: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持人:张均(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时间:11月25日19:00-21:30 主办: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826-231-119) 《红楼梦》在欧美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P2V36@=273:S;Y90jvsm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融入建团百年主题“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纲要》课教学引入中国近现代史上青年们不懈奋斗的历史,让当代青年体悟到了历史中的青年昂扬激情。 课堂上,学生代表轮流走上讲台,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时间维度讲述着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贺夕纯同学从秦满荣志愿参军jvzq<84pgyy/j~xv0gjv0ls1kplp1:5241:59950jvs
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教研室教师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华璠,女,中共党员,硕士,讲师,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教研室教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7项,主持厅局级以上课题2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王茗萱,女,中共党员,法学硕士,助教,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jvzq<84u|l~zlk3zk{o/gmz0ep5jpot132;91:=830nuo
7.【理响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事实上明确了文化现代化、文明现代化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目标。既深刻彰显了文化建设与国家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关联,又揭示出人类社会变迁发展过程中文化发展进步、文明转型跃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般原理。这一命题从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138681CXUKz~rfF_gQcIP4ZYRPl_im4:13:;0ujznn
8.设计师在设计史上的荣耀回归:大卫•瑞兹曼的《现代设计史(第2版2010年,当我在为工业设计系学生开设的设计史导论课程中要介绍一本新教科书:大卫•瑞兹曼的《现代设计史(第2版)》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本书在市场上崭新面世了,所以在课程的第二周,这本书成了唯一的选择。因此,在第一课程中我展示了一幅封面是波普艺术的封面。(图2)在我们这里,对于艺术史专业的学生来说,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xfxrjy17>8:?:5
9.探寻百位教育名家53|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雷沛鸿(1888年2月11日—1967年7月21日),字宾南,出生于广西横州市横州镇小岭村,后迁往广西南宁市津头村,博士,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曾任广西省教育厅长,创办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和西江学院,出任广西省立第jvzquC41l{~z0oopw0kew7hp1;80e:4e32:95j7;;9741yfig0nuo
10.三十年前,云南曾发生过人类现代登山史上第二大的山难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中日双方对营地区域雪原进行了多次搜寻,但却令人心碎的一无所获,天气越来越劣,终于,在1月25日,登山队十七人失去联络后的第二十二天,救援行动宣布停止。人类现代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就此成为定局。 登山队员们永远留在了雪山,只留下悲痛的亲人,还有不甘于筹谋多年登山未成的登山部队友们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A>:757128
11.【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理论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指导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澄清了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上的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观点;充分发挥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科 jvzquC41pg}t0yw0gjv0ls1kplp1:523183;:;0jvs
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汇总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自学考试必考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汇总,供参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 1.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 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jvzquC41yy}/gxq0ep5ccxpcq1il/€~y14635:5383645=80jvsm
13.早期胡适与马克思主义文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文化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建党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和理论上的铺垫。胡适虽然一直坚持实证主义、自由主义立场,但也为前期马克思主义宣传作了一些贡献,并在中国现代史上首次全面分析和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讴歌苏俄革命 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56445d6992853449=6698/j}rn
14.书写红色新闻史的华彩乐章——“秘密大营救”中的新闻巨子群像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作者、政论家,出色的现代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福建永安人。1922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即投身新闻、出版编辑工作。1925年10月任新创办的《生活》周刊撰稿人、主编,正式开启新闻生涯,始以“韬奋”为笔名写文章并以之名世。他先后创办生活书店、《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jvzq<84j|0}fpvnpi0io1nhll1814;631v814;632:e8:?52864ivv
15.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互动的历史与现实战后德国和日本的“二次崛起”,基本上是经济崛起,先后达到世界经济的第二、第三位,而且成为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国体系支柱,但并未实现政治和军事的完整再崛起。在世界现代史上,后起大国取代和超越守成大国的周期一般需要一个世纪,守成大国的衰落周期大约也是一个世纪左右。周期过于简短的大国崛起进程往往中断甚至jvzquC41yy}/ernfu0io1ltpvgtu1;537/731991eqtugwya34:88=54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