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好书月op中外人文社科佳作发布翻译当代

7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21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小说、10本中外类型小说、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

以下是2022年7月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人物传记

《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

黄德海 著

作家出版社

2022年5月

BOOK REVIEW

必须注意到,能够如同《读书·读人·读物》这样一部带有突出问题意识引领的年谱,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是非常少见的。从根本上说,黄德海此作的独有深度与别出心裁,全都与这些问题意识的引领紧密相关。更进一步说,在把这部《读书·读人·读物》看作金克木年谱的前提下,尽管很可能有违黄德海自己的初衷,但我却还是更愿意将其从文体的角度理解为一部特色鲜明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作为一部个性化特质突出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黄德海此作最根本的价值,或许就是通过金克木这一个案的深度展示与剖析,而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曲折心路历程有一种相对深入的透视与表现。

人文社科 | 翻译 | 人类学

《记忆宫殿:在文字之前,回忆如何被塑造》

[澳]琳恩·凯莉 著

张馨方 唐岱兰 译

万川文化·工人出版社

2022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朱学东(资深媒体人、作家)

史景迁在《记忆宫殿:利玛窦的记忆之宫》一书里,谈到利玛窦的记忆术来自古老的过去,包括罗马时代。不过,琳恩·凯利的这本《记忆宫殿:在文字之前,回忆如何被塑造》则把记忆宫殿的记忆术推向了更遥远的古代——无文字时代,新石器时代及更早的过去,且副标题“在文字之前,回忆如何被塑造”尤其吸引我。

全书以“歌之路”为线索——在无文字时代,小型社会的长老们通过歌吟的方式,佐之以古老的器械(石块、树皮、动物骨头,诸如此类我们过去认为类似远古巫师使用的法器)以及大型遗存场所,发明了远古人类最有效的记忆系统,这套记忆系统至今仍然行之有效:史景迁曾这样认为,琳恩·凯利更是亲身学习实践证明有效。

在书中,琳恩·凯利探索了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石像、秘鲁纳斯卡线等远古人类大型遗存背后的秘密,她辨析了流行观点难以解答的问题,佐之以大型遗存结构的声波分析,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那些世界各地伟大的史前遗址都是口述文明时代人类发明的最有效的记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综合复杂的信息传播系统,还是一个守护系统——这一座座“记忆宫殿”能让原住民记住生存所需的动植物名称、家族谱系、文化愿景、宗教、天文与历史等大量实用信息。

书中也回答了这些巨大的史前遗存何以能够建立,小型社会的长老们何以能够调动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建造这些建筑。琳恩·凯利的答案是,因为这些古老的口耳相传的知识体系涉及到这些小型社会的存活,所以长老们能够调动所有部落的资源来建造这样的大型记忆知识传播场景,这是一种古老的交换。这个时代,知识掌握在部落长老的手中。

随着部落规模的日渐扩大与复杂,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单一群体已经无法掌握整个知识系统,于是专家出现了,掌握权力的人逐渐获得了财富;随着武士阶层的出现,古老的平等主义便消失了。当知识是权力的主要来源时,记忆空间便成为文化的主导象征。一旦财富和暴力取代了知识成为掌权的决定性因素,原来掌握知识的群体也就成了依附者,兴建巨石纪念建筑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便不再被整个群体视为合理——这个时候才需要依靠暴力驱使——而史前的巨石阵已然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所以,本质上,在史前时代记忆是一种求生工具。那些巨型的史前遗存其实就是生产、守护、传承记忆这种求生工具的系统。

人文社科 | 翻译 | 经济史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法]安东尼·加卢佐 著

马雅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二百年前,整个世界还是一个大的农业社会,没有剩余物资、市场与消费的概念。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交通的发展,物资的流通,“消费”像一只怪兽,一点点地啃噬掉社会的日常生活。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日益广大,并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心,也就将现代人制造成了“消费者”。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多重变革,一点一点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

[德]沃尔夫冈·赖茵哈德 著

周新建 皇甫宜均 罗伟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张明扬(资深媒体人、作家、历史研究者)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聚焦的是一个经典话题——关于欧洲为什么崛起,有关这个话题,这些年国内引进的西方出版物至少有上百本了。这本书有着西方学者一贯擅长的宏大时空维度,但我拿到书时,最感到好奇的还是副标题: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为什么是2015?翻了书之后才发现,作者把两极地区和以色列都纳入扩张范畴了,以色列那一节甚至有一个很抓眼球的小标题:西方的最后一个移民殖民地?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历史

《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

何冠彪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刘晖(书评人、资深媒体人、作家)

当历史面临大变局,每个人都需进行抉择,既有“不事二主”,也有“五朝之臣”,是是非非言说不尽。鼎革之际本就震荡,而在类似于宋元之际、明清之际,更增加了文化认同方面的拷问。本书正是从明末清初诸多士大夫的选择出发,生与死,忠与孝,经与权,深入其中,钩稽史料,剖析心态,以期避免“事后论人”,“局外论人”。因为“事后论人”,每将知人说得极愚;而“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

[瑞士]傅汉思 著

党宝海 马晓林 周思成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海蓝(前海外文化编辑)

马可·波罗究竟是否来过中国?这是历史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议不休的话题。英国著名汉学家吴芳思就表示,自己倾向于认为马可·波罗“可能从来没有到过比他家在黑海沿岸和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站还要远得多的地方旅行”。但瑞士汉学家、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盐业卷的执笔人傅汉思却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本书中,结合元代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指出,马可·波罗书中的信息正确、精准到令人惊讶,他确实到过中国。

书中指出,马可·波罗计算出的银价与元代纸币的名义价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马可·波罗也是唯一提及元代会对造伪钞者处以死刑的西方作家。此外,马可·波罗也精确描述了当时云南盐业的发展情况和其在区域财政上的重要性,以及中国西南部流行使用贝币的情况。傅汉思的这本书史料详实、考据扎实,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却又毫不枯燥,颇具可读性,值得推荐。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年谱·传记

《林徽音先生年谱》

曹汛 著

文津出版社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林徽因是各种民国故事的女主角,种种传奇和流言都喜欢围绕着她,反而让她作为建筑师和文学家的实绩逐渐淡漠了,仿佛只剩下一袭倩影。本书作者花了二十年之功,以实实在在的纪事呈现了林徽因对于现代中国建筑学和文学的不凡贡献,勾勒出一位现代杰出女性的传奇一生,让我们看到了她在富贵中不骄矜,在苦难中不沉沦,既有言辞之绚烂,又有行动之丰富。年谱是客观的,却又浸含深情,令人感动。

尤为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和出版者通过努力力图打造一本“配图本”年谱,不仅有文字谱文,还有与之相得益彰的图像叙述,二者融为一体使这部年谱和它所呈现的林徽因的一生顿时变得立体起来了。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写作

《玛丽莲·梦露:谎言与真相》

[丹麦]唐纳德·斯波托 著

徐海幈 译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2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姚海军(《科幻世界》副总编辑)

人人都知道玛丽莲·梦露,人人都不认识玛丽莲·梦露。

提到梦露我们想到的永远是光鲜亮丽和风情万种,但关于她背后的种种经历我们却无从得知。在这本唐纳德·斯波托写的《玛丽莲•梦露:谎言与真相》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平凡、努力的女人。她不再是电影明星也不再是人们口中的女神,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这部传记对一个非凡的生命做了极其生动全面的记述。它史无前例地对梦露一生的方方面面以及败坏其名誉的谎言进行了充分详尽的研究,从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真实的玛丽莲·梦露。

人文社科 | 翻译 | 社会学

《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

[美]彼得·比尔曼 著

王佳鹏 译

薄荷实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史航(书评人、编剧)

社会学论著的角度太重要了,《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就是让我们在纽约公寓大楼的门厅里停住脚步,不再如入无人之境——这里有相当独特的就业族群,相当顽固的行业伦理。在这个隐蔽的社交世界里,公寓门卫就像擦鞋匠,要处理来自街头的最脏污(其实也就是最不安全的)的一切,他们每天经历着仪式化的污染和自我净化。

打动我的永远是个案:一位门卫通知一个单身女租客,楼里有位太太固执地相信您适合做她儿子的女友,她要求我们协助牵线,同时也鼓励她儿子直接来与您联系。因为他母亲住在本楼,所以他很容易混进来,他也知道您的房间号码,当然我们会尽职尽责——不过近期我们可能会参与工会组织的罢工,那几天您就要自己多加留意,警惕那种神秘的敲门声。

人文社科 | 翻译 | 文学史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王德威 主编

张治 等 译

理想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BOOK REVIEW

在已经拥有了众多真正可谓是连篇累牍大同小异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的前提下,由王德威担纲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之所以还能够携带着巨大的呼啸声横空出世,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与其他众多的同类著作相比较,这部新编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具有如下提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对现代文学的观念不同于流行的看法,尤其是特别注重于在世界性的开阔视野中来看待中国现代文学。二是起止时间点的不同。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入点,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三是启用了包括作家本人在内的两岸三地以及海外的众多有识之士加入到撰稿的过程之中,因而构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众声喧哗局面。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回忆录

《陶庵回想录》

陶亢德 著

中华书局

2022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陶庵回想录》是一本迟到出版的回忆录,它写于四十年前,讲的更是在这之前作者的文坛经历和个人遭际。作者的女儿说这部回忆录“让我们能够了解他的一生成败,他的奋斗精神和雄心壮志,他的做人原则,还有他受到的伤害和折磨”。正是可以各取所需吧,这样一部并不时髦的作品,正在读书界引发不容回避的高温,研究文学史的能从中看到林语堂、周作人一代作家的身影;研究编辑史的能看到《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这些名刊背后的运作故事;感兴趣八卦的人,也能读到邹韬奋、老舍的种种秘事;而抗战时落水文人的种种表现,更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材料……

此书甚至让我联想到《安持人物琐忆》带给人们的阅读效果。作者的文笔谈不上生动,但是絮絮叨叨中有着真切,信史乎,传奇乎,且不必做过早判断,即便写回忆录的时候,人也未必能透过迷雾看清自己人生道路中的一切。但是有一点应当肯定:作者不是游戏笔墨,他是认真的、严肃的,仅凭这一点,本书也是一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书。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学术随笔

《从艾略特开始:美国现代诗14课》

张曙光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

2022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张英(《腾云》杂志副主编)

与很多诗歌选本不同,张曙光是黑龙江大学教授,也是一位有实力的诗人,他以理性又不失审美的笔触,通过《从艾略特开始:美国现代诗14课》,写下了他眼中的十四位现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诗人,庞德、弗罗斯特、威廉斯、斯蒂文斯、毕肖普、洛威尔、普拉斯、斯奈德、勃莱、奥哈拉、阿什贝利、米沃什、布罗茨基,回顾了诗人们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经历,还对他们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解读,也完成了一部现代美国诗歌史的建构。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私密感的诞生:近代早期巴黎的隐私与家庭生活》

[法]安尼克·帕尔代赫·加拉布隆 著

成沅一 周颜开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唐山(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过程。通过各种现代化批判理论,这一论断似已成常识,但只有定性分析,无定量分析,我们更多是从自身经验中接受这一论断的。本书通过对1700年前后巴黎2783份遗产清单的解读,带读者回到历史渐变的现场——那些立遗嘱人来自社会各阶层,有的是真正的大富翁,有的则勉强温饱,他们立遗嘱的目的各异,遗嘱中涉及的财产也五花八门。

而样本间的差异足够大,恰好保证了统计的全面性。透过这一个个样本,足见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从房屋,到劳动方式,到私人物件,到对隐私的重视……私秘感日渐上升,个人成了中心,习俗、规范、道德等已无力统御这么惊人的多样性,它正悄悄地从日常生活中退出。在清单中,私人小物件明显增多,宗教用品开始减少,虽然图像的地位仍压倒图书,但私人藏书量迅速增加,证明个人阅读已开始走向主流。

本书的价值在于,中国的近代化是外源的,通过舶来、移植与革命,呈现出速度快、跨度大等特征,虽轰轰烈烈,却涵化不足,至今与本土传统仍有冲突处,这种不耐受常被民族主义借用,虚拟成“中西文化差异”“世界的还是本土的”“传统消逝”等议题,而阅读本书,可以看到内源的现代性是如何孕育、渐进、突变的,则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现代性是普遍意义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始终与人的成长密切相关,发展、强大、力量等皆属皮相,离开以人为本,现代性不仅无法诞生,亦无法存续。具体的现代性,而非概念的现代性,堪称当下读者的知识空白区,本书通过扎实的实证研究,对历史进行了精细还原,对纠正“从大词到大词”的粗放型历史认识,大有裨益。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研究

《在人大课堂读小说》

杨庆祥 主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22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徐晨亮(《当代》杂志执行主编)

《在人大课堂读小说》收入80后批评家杨庆祥在人民大学组织的“联合文学课堂”活动实录。这一活动创意源于年轻一代学者对当下高校中文系教学滞后于创作实践的焦虑和不满,希望重新回返文学创作的第一现场,从2014年至2019年共举办36期,每期讨论聚焦一部最新出版的作品或一个现象性的文学话题,邀请高校青年教师、研究生、文学编辑与作者本人进行圆桌研讨,其成果在文学报刊及新媒体平台曾引发广泛关注。

本书收入的16次讨论,话题覆盖徐则臣、鲁敏、张楚、刘汀、林森、周嘉宁等70后、80后小说家的重要作品,堪称一部与现场同步的“生成中的当代小说史”,而当年参与讨论的学生有不少也已成长为活跃于文坛的青年批评家。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具有实践性、对话性的言说方式,本身即凸显了文学的精神内核,杨庆祥本人将其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尝试,理解,创造。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散文集

《在人间赶路》

李修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书名“赶路”二字,似乎就蕴含着某种艰难,更不要提“人间”——并非是许诺给芸芸众生的百花园,反而是满目疮痍中众人的挣扎之地。我不知道李修文从哪里得来那么多苦难的故事,一个个不忍卒读的人生。这是一本异常沉重的书,每读一篇都需要积蓄很大的心力来支撑生命的重压。

作者不仅说“生为弃儿”,而且还是“人人都是弃儿”,这话让人心酸,更让人胆寒。他提醒我们正在阅读的不光是别人的故事,还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人生宿命。虽然作者也期许疾病、别离、背叛、死亡是注定的大不幸,然而它们也可能是一根蜡烛,点亮之后,渐渐就有人聚拢过来,“我们”不再孤独和凄寒。

可是,艰难地赶路的人们啊,还有力气点亮这根蜡烛吗?所幸,作者不是高高在上地叙写或教导,文章中那位总也完不成商业任务的倒霉小说家,是作者本人也罢,是他的投影也好,反正呈现出来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姿态,这使得这批文字不失最基本的真诚并拥有可以信任的写作伦理。

初审:张溯源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选课起止时间退课起止时间2025/10/11 09:00-2025/11/21 23:59查看更多介绍见面课程表 导学视频 本校选课通知 注册登录 同学们在选课之前请先注册账号或登录 注册账号 登录账号 本页面仅供选课预览使用,预览课程无法获得学分,请务必下载知到APP获取完整的学习体验。 下载知到APP 初次使用,请在知到APP内,使用学号登录,默认jvzquC41rqxucux0|joiwrxjw0ipo8r1uf{tv
1.亚东桥话53:如何区分古代、近代、现代以及当代桥梁?(上)这样的划分,是在时间意义上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定性界定。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世界各地区(比如欧洲与亚洲)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划分并不存在普遍意义;第二,研究领域(如交通、建筑、文学、绘画、音乐等)不同,划分的时期以及起止点也可能不同。 参见图3。在欧洲史中,一般认为,从前8世纪到15世纪为古代(前8世纪以前为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987515=97:669a725>724;860|mvon
2.高三下历史教学计划(精选32篇)本学期的世界史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讨论世界近现代史。一共21节课,每节课一课时。 二、景物分析依据: 本学期,我们将按照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原则,在上级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开创新局面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研究,深化高三历史教学开创新局面,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jcx}wgiuoiƒzqlknvc86757?64=3jvor
3.2016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命题规律及趋势新浪教育(2) 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对于三大战役的起止时间、每次战役的领导人和作战地区以及作后消灭敌人的总数要记住,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3) 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稍作了解。 第十一部分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 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这方面的知识点要掌握。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巩固的,像三jvzquC41gf{/ursc0eun0ls1mcuzcw4423;.2A2291756:9:26?9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