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中常见的时空表达方式(转载)莲塘一中钟琳教学科研

全国卷中常见的时空表达方式

莲塘一中  钟琳

素养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式;能够理解他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

序号

时间表达

示例

年月日

公元前\公元XX年

公元前221年、公元221年

世纪

20世纪

年代

20年代

前、初期\中期、中叶\后期、末期

公元前221年初期\中期\末期;公元221年初期\中期\末期;20世纪初期\中期\末期;2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

特定时间表达

干支纪年法(辛亥);王朝纪年(秦汉、西汉、宋元、明清、晚清等);年号纪年(周宣王元年);民国时期(民国XX年);古希腊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俄历、一战时期;二战前\后等

空间表达

序号

空间表达

示例

以国家定位

中国、俄罗斯、巴西、法国、英国、南非等

以局部地区定位

北方、南方、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东部、中部、西部等

以世界各大洲定位

亚洲(东亚、西亚)、非洲(北非地区、南非地区)、欧洲(东欧、西欧)、美洲、大洋洲等

其他

第一部分 常见的时间表达方式

一、明确年月日

[1]XX年

[18全国卷I]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2]XX年XX月XX日

1.[19全国卷II]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19全国卷I]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3.[19全国卷II]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4.[2020卷III]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3]XX~XX年

[19全国卷I]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二、世纪表达

[1]XX世纪

[2020卷I]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2]XX世纪前、前期\中叶、中期\末、后期

1.[19全国卷II]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2.[2020卷II]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3.[2020卷II]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3]XX世纪XX年代

1.[18全国卷II]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2020卷I]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4]XX世纪XX年代初期\中期\末

1.[21全国卷I]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2.[18年全国卷Ⅲ]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3.[19全国Ⅲ卷]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4.[19全国Ⅲ卷]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5.[2017卷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1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世纪表达

1.[19全国卷II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6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同一世纪,又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年代表达

1.[18全国卷II]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2020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19全国Ⅲ卷]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4.[19全国Ⅲ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5.[2020卷I]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6.[2020卷II][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7分)

7.[21全国卷I]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

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三、特定时期的纪年方法

[1]中国古代史的特定时期表达

1.[21全国卷I]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2020卷I]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3.[19全国卷I]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4.[21全国卷I]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郡名

西汉末

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56771

20123

太原(今属山西)

169863

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359316

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

461587

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

67462

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092

212284

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5.[2020卷I]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图4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6.[21全国卷I]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7.[19全国卷I]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8.[2020卷I]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9.[2017卷I]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0.[18全国卷I]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1.[18全国卷I]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世界史的特定时期表达

1.[18全国卷II]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2.[19全国卷I]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第二部分 常见的空间表达方式

1.[2017卷1].                                 表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2017卷1]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2017卷1]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4.[2017卷II]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5.[2017卷II]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6.[2017卷II]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7.[2017卷III]                                  表1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1.4%

小计

139

100%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8.[2017卷III]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9.[18全国卷II]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10.[18年全国卷Ⅲ]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1.[18年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12.[19全国卷I]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13.[19全国Ⅲ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14.[19全国Ⅲ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15.[19全国Ⅲ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16.[2020卷I]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17.[2020卷II]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65

25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18.[21全国卷I]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郡名

西汉末

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56771

20123

太原(今属山西)

169863

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359316

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

461587

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

67462

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092

212284

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19.[21全国卷I]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20.[21山东]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图1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1.[21山东]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

22.[2017卷II]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3.[18全国卷I]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4.[18全国卷I]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25.[19全国卷II]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26.[2017卷I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27.[18年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答案】(1)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条件: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问题: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8.[19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29.[21山东](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足   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图6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 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0.[2020山东卷]16.(12分)图5、图6、图7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THE END
0.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01. 下图是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分布情况。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2021/11/24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相似题 纠错 详情 收藏 2. 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聘请的著名jvzquC41|wpvcw3zmy4dqv439r725:<890nuou
1.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详解加入试题篮纠错 11. 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jvzquC41|wpvcw3|zny/exr1RcvftUnuv0gtrDkf??8;<
2.33题世界近代史高考真题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 28.(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jvzquC41yy}/ys}0ep5wo8V2fkOB37furz
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2.(2019·全国Ⅱ卷高考·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jvzquC41yy}/|}m0eun1|thv1879>84874ivvq
4.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2025·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欧洲( )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5.(2018·全国Ⅲ卷·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jvzquC41yy}/|}m0eun1|thv1;5996;894ivvq
5.选择题汇编03走向近代(期末真题汇编,安徽专用)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意大利获得这一称谓是因为( )A.大学教育最早的出现 B.教会神权地位的动摇C.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11.(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庐阳区·期末)如图是15世纪的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或印书纺扩展的地区,这说明当时欧洲( )A.市民阶级壮大登上了政治舞台 B.城市重视开展科学革命C.经济的发展推动jvzquC41yy}/|}m0eun1|thv1;5::=4274ivvq
6.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件2023(2019·全国高考Ⅱ卷·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图3-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达标运用AMultimedia Cloud Transcode (cloud.baidu.com)Content Adaptive Encoding 3.1Multimedia Cloud Transcode (cloud.baidu.com)Multimedia Cloud Transcode (cloudjvzquC41yy}/|}m0eun1|thv1:75>7:73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