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民族矛盾的激化
4、理学的兴盛
5、高度成熟的文化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二、宋代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
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
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
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
1、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
宋代文学成就——词
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
宋词的繁盛
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
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
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
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
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
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
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柳永则更多地继承
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苏轼对词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和全面的革新,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
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
为独立的新诗体。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的词作各具特色,自成一家。秦观词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
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词境凄婉,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婉约词的“集
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南宋前期词坛概况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岳飞、朱敦儒、李清照等。张元干、张孝祥等人在神州陆沉、
国难当头之际,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给词作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内容上多写亡国之
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悔之情,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壮,为中期爱国词的先声。此期词坛成
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由写闺情转向家国之恨。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
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南宋中后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
词的最强音,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他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
表现力;辛词多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词风以悲慨雄放、沉郁苍凉为主,并形成了一个以辛弃疾为中
心的辛派词人,陆游、陈亮、刘过都属辛派词人,风格之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
翁、文天祥等为辛派后劲。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姜夔上承周邦彦之精工,进一步深化词艺,其词格律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