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第一卷——开眼看世界
《复兴文库》第一编主要收录1840年至1921年即晚清、民初的历史文献,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近代不同社会力量在寻求救亡图存、民族复兴道路时所进行的探索,重在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第一编第一卷《开眼看世界》共分三册,分别收录了“振衰起弊,经世致用”“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以制夷”三个主题的相关文献,展现了国人上下求索漫漫之路的开端,寻求救国真理的志士仁人自此不断涌现,揭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
振衰起弊,经世致用
原文:
乙丙之际箸议第七
(一八一五年—一八一六年)
龚自珍
夏之既夷,豫假夫商所以兴,夏不假六百年矣乎?商之既夷,豫假夫周所以兴,商不假八百年矣乎?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然而十年而夷,五十年而夷,则以拘一祖之法,惮千夫之议,听其自陊,以俟踵兴者之改图尔。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抑思我祖所以兴,岂非革前代之败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败耶?何莽然其不一姓也?天何必不乐一姓耶?鬼何必不享一姓耶?奋之,奋之!将败则豫师来姓,又将败则豫师来姓。《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为黄帝以来六七姓括言之也,为一姓劝豫也。
(《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复兴文库》第一编第一卷第一册第92页
赏析:
清王朝统治处于危机四伏之际,有识之士已看破衰颓,倡导“更法”和经世实学,本篇中,龚自珍提出了其主张变法革新的一个重要论点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他将改革同改朝换代联系起来讨论,与此同时,他寄希望于清王朝统治者的“自改革”,亦不放弃“来者改革”的可能,在“衰世”中表达了他的改革观。[i]
开眼看世界
原文:
海国图志后叙
(一八五二年)
魏源
谭西洋舆地者,始于明万历中泰西人利马窦之《坤舆图说》,艾儒略之《职方外纪》。初入中国,人多谓邹衍之谈天。及国朝而粤东互市大开,华梵通译,多以汉字刊成图说。其在京师钦天监供职者,则有南怀仁、蒋友仁之《地球全图》;在粤东译出者,则有钞本之《四洲志》、《外国史略》,刊本之《万国〔地理全〕图(书)集》、《平安通书》、《每月统纪传》,灿若星罗,了如指掌。 始知不披海图海志,不知宇宙之大,南北极上下之浑圆也。惟是诸志多出洋商,或详于岛岸土产之繁,埠市货船之数,天时寒暑之节。 而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能以各国史书志富媪山川纵横九万里、上下数千年者,惜乎未之闻焉!……
咸丰二年,邵阳魏源叙于高邮州。
(《魏源全集》第四册《海国图志》,岳麓书社2004年版)
——《复兴文库》第一编第一卷第二册第263-264页
赏析:
鸦片战争爆发后,最早从闭塞风气中走出来的人,成为那个时代最初“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他们打破了根深蒂固的夷夏观念和天朝心态,超越了传统经世思想而开始注目“夷务”,魏源就是其中之一,魏源通过《海国图志》向国人介绍了世界各大洲各地区的状况,并指出 “始知不披海图海志,不知宇宙之大,南北极上下之浑圆也”。
师夷长技以制夷
原文:
海国图志原叙
(一八四三年一月)
魏源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易》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侮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
(《魏源全集》第四册《海国图志》,岳麓书社2004年版)
——《复兴文库》第一编第一卷第三册第66-67页
赏析:
通过介绍欧美物质文明、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状况,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也是他作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复兴文库》本卷册中收录的多篇文献著述中,魏源和林则徐等人均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